胎生的植物

2020-11-26 寵老大NO1


你見過胎生的植物麼?在熱帶、亞熱帶海岸邊生長著一種特殊的植物群落:紅樹林,其中包括紅樹秋茄等。這些植物的繁殖方式非常獨特-胎生。當他們的種子成熟後直接在樹上的果實中發芽,植物枝條上一條條綠色的毛毛蟲就是他們的寶寶,這些寶寶從母體中汲取營養長到約幾十釐米長時就會自動脫離母體掉落到海灘淤泥中,很像動物的分娩過程。一般在12小時左右根就能深入淤泥固定不被衝走。有些寶寶比較調皮會隨海水漂流開始一生的冒險。這些植物會選擇胎生的繁殖方式也是因為海邊土壤含鹽量很高,這樣的環境不利於種子發育,直接掉下來會被海水衝走,採取胎生才能保證後代存活的成功率。所以母愛是偉大的不管是人類還是動物,哪怕是植物都會保護愛惜自己的寶寶。

相關焦點

  • 動物胎生的很常見,那植物有沒有胎生的呢
    胎生,在動物界是很常見的,比如:馬、羊、豬等動物都是胎生的。但是大自然是千姿百態的,儘管胎生植很罕見,但還是有。在熱帶泥質性的海灘上,生長著茂密的紅樹林。每當漲潮時,它就被淹沒在海中,潮水退去,它們又重新從海水中冒出來,人們稱它為「海底森林」,這一株株的紅樹就是由紅樹的一個個胎生幼苗發育而成的。
  • 紅樹林的植物為什麼是「胎生」的
    看著熱帶植物園四周茂密且種類繁多的植物,我突然想起了蘇軾的那句詩「九死南荒吾不恨,茲遊奇絕冠平生。」對於詩中的「奇」我這次深有體會。不說別的,單是這裡的植物就稱得上是一奇了。比如說箭毒木吧,它也叫見血封喉樹,它的樹汁奇毒無比,只要進入血液,很快就能致人死亡。箭毒木樹汁也可入藥,但是要慎用,有嚴苛的劑量要求,生死只在一念之間。
  • 海物志:胎生植物秋茄樹
    疫情期間,偶遇一直心存掛念的胎生植物——秋茄樹的那一刻,心情激動不已,故成此篇。 Druce),稀有的木本胎生植物。分布於我國廣東、廣西、福建、臺灣(印度、緬甸、泰國、越南、馬來西亞、琉球群島南部等地也有)等地的淺海和河流出口衝積帶的鹽灘,起到防風消浪、促淤保灘、固岸護堤、淨化海水和空氣的重要功能。深圳紅樹灣溼地公園、紅樹林公園、大鵬半島均有生長。
  • 關於植物胎生和鱷魚的介紹
    大家好,歡迎關注我的百家號小夏健談,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關於植物胎生和鱷魚的介紹。植物並非沒有胎生的如果有人問:這世界上有沒有胎生的植物?你一定會回答:沒有!世界上哪有胎生植物呀?除非它是哺乳動物或者人。但是,科學的回答卻是「有」!儘管大家都知道,植物的種子成熟後,通常是離開母體,經過一段時間的休眠和萌發,最後在土壤中萌發並長成植株。
  • 海南日報數字報-紅樹,奇妙的「胎生」植物
    紅樹,生活在潮起潮落間,因常常連片生長,成為熱帶、南亞熱帶特有的海岸帶植物群落——紅樹林。  紅樹林有著太多的習性與眾不同。它是植物,卻具有胎生習性,像動物一樣繁育後代;它生長在泥土裡,「根」卻反竄出來,露出地面呼吸;它的枝葉都是綠色的,卻叫「紅樹」。  紅樹,顧名思義應該是「紅色的樹」。然而,走進東寨港紅樹林保護區卻發現,這裡的樹全是綠色的,綠得鋪天蓋地。
  • 在海南紅樹林溼地公園第一次看到了神奇的胎生植物,真的太有趣了
    在我來到紅樹林之前,我還不知道這個世界上還有胎生植物,一直都以為植物成熟後果實就落下來,然後才會生根發芽長出一株新的植物。但到了紅樹林才見識到紅樹的胎生現象。
  • 您見過胎生的母體植物嗎?它釋放的負氧離子就如醫院的氧氣機一樣
    紅樹林是植物界唯一的一種胎生母體植物,在母體生長30釐米,脫離母體,墜落淤泥裡生長發育。大千世界真是無奇不有!紅樹林常見於熱帶、亞熱帶;它生長於陸地與海洋交匯處的淺灘鹽鹼地,是陸地向海洋過度的特殊生態體系植物。它突出特徵是根系發達、能在海水中生長。
  • 蛇是胎生還是卵生?
    蛇是胎生還是卵生?蛇既有卵生,也有卵胎生。遊蛇科的蛇都是卵生,蟒科、盲蛇科和眼鏡蛇科的蛇有些是卵生,有些是卵胎生。卵胎生是什麼意思?卵胎生指的是「體內孵卵」的意思,也就是說動物體內受精產生的受精卵留在母體的生殖道內,藉卵本身的卵黃質發育成幼體,直到胚胎發育完全才生出來。
  • 科學網—發現胎生遠古爬行動物
    此前,人們從未發現過胎生的主龍形下綱動物。相關成果2月15日在線發表於《自然—通訊》。 胎生曾在許多種動物中獨立演化出來,但現代鳥類和鱷目動物都是通過產卵繁殖的,表明在這一世系中或許存在著阻礙胎生的生物學限制因素。 新研究描述了一具新恐頭龍化石樣本,這是一種在中國發現的長頸水生爬行動物,其歷史可追溯到三疊紀中期。
  • 被泡在水裡的「鋼鐵長城」紅樹林,它們因為環境進化出了「胎生」
    我國的紅樹林分布在東南沿海,屬於東方類群,有真紅樹植物12科15屬27種,佔全球紅樹植物總數的39%;有半紅樹植物9科10屬10種。秋茄、白骨壤、桐花樹、老鼠勒和滷蕨是我國分布較廣的最常見真紅樹植物種類。
  • 既可胎生,又可卵生的蜥蜴
    這些科學家認為,一種動物從卵生變成胎生之後再變回卵生是非常複雜且困難的事情。對於一種動物來說,從卵生到胎生,無疑是一個壯舉,它們的身體需要一整套的改變,這需要基因巨大的改變來支持。它們需要產道重組,蛋殼變薄成薄膜狀,胎盤發育,免疫系統也要發生改變,以保證母體不會排斥胚胎,把它當成異物。
  • 合肥工大發現胎生遠古爬行動物
    此前,人們從未發現過胎生的主龍形下綱動物。相關成果2月15日在線發表於《自然—通訊》。 胎生曾在許多種動物中獨立演化出來,但現代鳥類和鱷目動物都是通過產卵繁殖的,表明在這一世系中或許存在著阻礙胎生的生物學限制因素。 新研究描述了一具新恐頭龍化石樣本,這是一種在中國發現的長頸水生爬行動物,其歷史可追溯到三疊紀中期。
  • 全球最奇葩的生物,既是胎生又是卵生,專家:我們正在見證奇蹟
    有可能是一種動物、一株植物、一棟建築,或是一個地區的風俗習慣等,都能給人帶來非常深刻的印象,可見大自然的神奇之處了。在許多人的印象中,大自然所存在的生物要麼是胎生要麼是卵生,只會通過這兩種方式生育下一代。但今天要介紹的,便是全球最奇葩的生物,即既是胎生又是卵生,專家更是直言道:我們正在見證奇蹟!究竟是怎樣的生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類比】哺乳動物都都是胎生嗎?都是溫血嗎?都是陸生嗎?都是爬行嗎?
    哺乳動物都是胎生的嗎?不是,鴨嘴獸是卵生,它是比較原始的哺乳動物。另外袋鼠比較特殊,胎生,但是無胎盤,新生兒在育兒袋中成長。
  • 鯊魚到底是胎生,卵生,還是卵胎生?
    大多數的哺乳動物都是胎生,鳥類、爬行類、昆蟲和兩棲則多是卵生,這幾乎是大家都知道事兒。
  • 「蛇媽媽」胎生 9個「蛇寶寶」
    21日早劉女士準備給蛇洗澡時驚奇地發現,這條蛇胎生了9條小蛇。專家指出,蛇胎生很少見。  家住雙城市的劉女士酷愛養蛇,並且喜歡把蛇買回來放生。前不久她在市場上發現有一攤主正在出售一條約半米長的寵物蛇,就花了15元錢將其買回來精心飼養。21日早晨,劉女士準備給蛇洗澡時,驚奇地發現這條蛇身邊還有許多小蛇在蠕動,每條蛇約有10釐米長,她數了一下,總共9條。
  • 胎生、卵生哪種方式更適應自然界的進化?
    這裡且不論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老梗問題,有沒有發現,動物除了蛋生卵生以外還有胎生的方式,包括我們人類,絕大多數的哺乳動物都是胎生。  動物的受精卵在母體外獨立發育的過程叫卵生。一般的鳥類、爬蟲類、大部分的魚類和昆蟲幾乎都是卵生動物。  如:雞、鴨、魚、青蛙、烏龜、蝴蝶等都是卵生動物。
  • 爬行動物卵生與胎生繁殖模式進化遺傳機制揭示
    脊椎動物繁殖模式主要分為卵生和胎生兩種。卵生如何進化為胎生是十分重要的基礎性生物學問題。13日來自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的消息,中外研究人員合作,成功揭示了爬行動物卵生和胎生繁殖模式進化遺傳機制。胎生繁殖模式具有優化胚胎發育環境和保護胚胎不受外在不利影響的作用,因而可以大大提高後代的存活率和適合度。包括蜥蜴、蛇和蚓蜥等的有鱗類爬行動物約有20%的胎生物種,其獨立起源次數可能達98至129次,超過整個脊椎動物的胎生起源次數的2/3。但胎生進化伴隨卵殼退化、胚胎附著、胎盤發育、受精卵延長滯留、免疫耐受等方面,遺傳機制研究尚屬空白。
  • 紅樹林植物木欖在植物所北京植物園展覽溫室綻芳顏
    紅樹科植物的樹皮內多含有豐富的單寧,樹皮剝開後遇空氣易氧化呈現出紅褐色,可以提煉出紅色染料。紅樹林植物所處環境複雜,因此個個都「身懷絕技」,具有一些特殊的形態和生物學特性:胎生現象——紅樹林植物最奇妙的特徵是所謂的「胎生現象」。
  • 化石顯示蛇頸龍可能是「胎生」
    美國研究人員最新發現,蛇頸龍的繁殖方式與多數爬行動物產卵孵化不同,很可能是「胎生」,而且「只生一個好」。 馬歇爾大學副教授羅賓·奧基夫等人對1987年發現、保存在洛杉磯縣自然歷史博物館的一具蛇頸龍化石進行了分析。他們發現,化石是一個腹中帶著幼仔的雌性蛇頸龍,體長超過4.6米,生活在距今7200萬至7800萬年前的白堊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