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報數字報-紅樹,奇妙的「胎生」植物

2021-01-09 海南日報數字報
  410年來,在海南的東北部,那天水相接的地方,東寨港紅樹林迎晨送暮,生機盎然。紅樹,生活在潮起潮落間,因常常連片生長,成為熱帶、南亞熱帶特有的海岸帶植物群落——紅樹林。

  紅樹林有著太多的習性與眾不同。它是植物,卻具有胎生習性,像動物一樣繁育後代;它生長在泥土裡,「根」卻反竄出來,露出地面呼吸;它的枝葉都是綠色的,卻叫「紅樹」。

  紅樹,顧名思義應該是「紅色的樹」。然而,走進東寨港紅樹林保護區卻發現,這裡的樹全是綠色的,綠得鋪天蓋地。難道紅樹命名不能「望文生義」?

  紅樹林的確因「紅」而名。專家這樣解釋:在世界的熱帶亞熱帶地區,一些生長在陸地的有花植物,進入海洋邊緣後,經過極其漫長的演化過程,形成了在潮間帶生長的紅樹林,這種在潮漲潮落之間,受到海水周期性浸淹的木本植物群落因其富含「單寧酸」,被砍伐後氧化變成紅色,故稱「紅樹」。

  極具特色的「根」

  紅樹林是熱帶、亞熱帶海灣、河口泥灘上特有的常綠灌木和小喬木群落,種子可以在樹上的果實中萌芽長成小苗,然後再脫離母株,墜落於淤泥中發育生長,是一種稀有的木本胎生植物。

  海南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辜繩福介紹,東寨港保護區內有2.4萬畝紅樹林,擁有紅樹林植物19科35種,佔全國紅樹林植物品種的97%。紅樹林除了具有動物胎生習性外,還有特色的就是其具有呼吸根或支柱根。

  所謂呼吸根,就是對呼吸所必需的氣體交換易於進行的、具有特殊的通氣構造的根。紅樹林中的紅樹、木欖、白骨壤等真紅樹植物都有許多支根,從淤泥中或水面下向上生長,挺立在空氣中,這些根伸出泥土表面以幫助植物體進行氣體交換。呼吸根外有呼吸孔,內部有薄的皮層和發達的通氣組織,以利於通氣和貯藏氣體,維持植物的正常生長。

  在保護區內有許多紅海欖,它的根像八爪魚般扎進灘涂。這就是支柱根。專家介紹。當植物的根系不能支持地上部分時,常會產生起支持作用的不定根稱為支柱根。是較近地面節上產生的,不斷地延長後,根先端伸入土壤,並繼續產生側根,能成為增強植物整體支持力量的輔助根系,因此稱為支柱根。

  保護區管理局從事科研工作的鐘才榮說,高出灘涂半米以上的紅樹的根,交錯纏繞,根連著根、枝纏著枝,穩紮灘涂,能夠抵禦颱風。「風浪進入紅樹林,不斷碰到樹體,一部分風折返在林前形成窩風區消化掉,一部分風前行又不斷碰到樹體,不斷減弱。」 

  潮間帶的真紅樹植物

  走進東寨港保護區,紅樹林家族成員們一一顯現在眼前。不僅有支柱根像八爪魚般扎進灘涂的紅海欖,根如盤龍般盤踞地面的木果楝樹,呼吸根如筍狀的海桑;還有果實成熟後像茄子的秋茄,果實如椰樹、種仁可食的水椰;還有樹皮可以止血、通便、治療惡瘡等角果木,以及木材燃燒能散發沉香味、具有白色乳汁的「牛奶紅樹」(海漆)……

  紅樹林植物分為真紅樹林植物和半紅樹植物。廈門大學教授王文卿介紹,真紅樹植物是指在熱帶或亞熱帶地區的海岸潮間帶灘涂上生長的木本植物。

  由王文卿、張琳婷、鍾才榮等專家編著的《海南紅樹林植物圖譜》記載了海南島野生及引種的26種真紅樹植物和12種半紅樹林植物。其中,紅欖李、海南海桑和擬海桑均為海南特有紅樹品種,為瀕危物種,野外個體數量較少。

  紅樹林不僅能抵禦颱風等自然災害,還具有較強的藥用功能。例如,紅樹樹皮入藥,可治肺虛久咳;角果木,樹皮搗碎可以止血、收斂、通便和治療惡瘡,種子榨油可以止癢;欖李,葉片提取物具有較強的抗菌活性,可用於治療鵝瘡、溼疹和皮膚瘙癢等;老鼠簕的根可藥用,用於治淋巴結腫大、急慢性肝炎、肝脾腫大及男性不育等症狀。

  據介紹,民間利用紅樹植物治病已經有幾百年的歷史,東寨港周邊村民就利用木欖樹皮治療燒傷,但直到近幾十年人們才把紅樹植物作為海洋藥物開發和新藥研究的主要藥源之一。

  此外,不少紅樹林品種還是很好的蜜源植物。例如,海蓮、桐花樹等花多、花期長,是沿海主要蜜源植物。2014年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就在東寨港探索養蜂,實現育林釀蜜兩相宜。

  兩棲木本的半紅樹植物

   「所謂半紅樹植物,是指既能生長在海岸潮間帶,有時可以成為優勢種,也能在陸地非鹽漬土生長的兩棲木本植物。」鍾才榮說,在國內原分布紅樹植物中,天然分布於東寨港內的半紅樹9種,後又陸續從省內沿海紅樹林分布區引種半紅樹3種。

  半紅樹林植物也是各具特色。例如,銀葉樹,花、葉和果實都具獨特觀賞價值,木材紅色,材質優良,種子富含澱粉,可食用,亦可榨油;而海檬果,花香、果形奇特但有劇毒,是濱海地區優良的園林綠化樹種,木材質地輕軟,常用於製造箱櫃、木屐等;鈍葉臭黃荊,我國僅分布於海南島東海岸,不多見,枝葉青翠、明亮光澤,適用於花壇美化、綠籬或盆景;而水黃皮、黃槿、玉蕊等形成獨特的護岸林帶。

  此外,紅樹林中還生存著不少紅樹伴生植物種類。所謂紅樹伴生植物是指,偶爾出現在紅樹林中,但不成為優勢的木本植物,以及出現於紅樹林下的附生植物、藤本植物和草本植物。《海南紅樹林植物圖譜》中就記載了40餘種紅樹伴生植物,如木麻黃、山石榴、文殊蘭、孟仁草、露兜樹、海島藤等。

  紅樹林功能

  紅樹林不但有很高的科研價值和觀賞價值,而且還有很重要的實用價值。

  紅樹林如同綠色的「海上長城」,能夠有效地防止海潮大風對農田和村舍的侵襲,它的根深深地扎在泥土裡,既可以保護泥土不被海潮衝走,又可以阻擋被雨水自陸地上衝刷下來的泥土。它的落葉掉入海中,經過一段時間的腐爛,就轉化為養分豐富的食料,供魚、蝦、貝類和螃蟹食用。

  紅樹林還具有較強的醫藥功能。一些紅樹的果實還可供人類食用。

  (本版圖片除署名外由東寨港保護區提供)

相關焦點

  • 海南日報數字報-美舍河結緣紅樹林的故事
    秋茄為紅樹植物的常見品種,多生長在河流入海口海灣較平坦的泥灘上,果實形狀似筆,成熟後跟茄子非常相似。許多紅樹植物具有「胎生苗」的特別功能,如秋茄的果實還掛在樹上時,種子已開始萌芽。果實落下時,尖端扎進泥土內;如果落在海裡,能浮水的種子會隨水漂流,待退潮時再跌落泥土生根生長。  這說明潮汐對南渡江的影響至少到了司馬坡島。
  • 在海南紅樹林溼地公園第一次看到了神奇的胎生植物,真的太有趣了
    去海南旅遊大部分人都是坐飛機直奔三亞去的,我是坐著咣當咣當的火車乘著輪渡穿越瓊州海峽才來到海南的,到了海南第一站是海口。海口相對三亞來說旅遊景點沒那麼多,但是旅遊的人也不像三亞那麼多,本地人也不像三亞那麼喜歡宰客。所以還是蠻喜歡海口慢悠悠的節奏的。
  • 海口紅樹林紅樹植物23種 佔據全國紅樹植物種類97%
    原標題:海口紅樹林紅樹植物23種 佔據全國紅樹植物種類97% 點擊南海網「海南深呼吸」欄目 查看更多相關報導>>小白鷺。李幸璜 攝  文\海南日報記者劉貢  導讀  海口東寨港紅樹林海上棧道開通後,市民、遊客紛至沓來。近距離觀光紅樹林,吃個農家樂,手機拍照發微信;根據指示牌上的圖文,對照認幾棵樹,當然會驚呼白鷺飛過。但可以說,這統統屬於對紅樹林極為粗淺的認識。  「鳥通」盧剛也拿著相機在棧道上隨意走了一圈,短短2.5公裡,他拍下了28種鳥。
  • 海南周刊丨海南紅樹植物迎來花季 它們開花啥樣子?
    正紅樹的花。尖瓣海蓮花。文\海南日報記者 李夢瑤 圖\海南日報記者 李天平紮根於陸地與海洋之間,紅樹林幾乎算得上是植物界性格最剛強的角色之一。它們手牽手、臂挽臂,如同一張巨型的「網」,將風暴浪潮的力量巧妙消解。
  • 海南日報數字報-國家三級保護植物水椰在文昌引種成功
    本報訊(記者張期望)近日,國家三級保護植物水椰(Nypafructicans Wurmb)在文昌引種成功,落戶在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椰子所國家熱帶棕櫚種質圃熱帶經濟棕櫚圃
  • 胎生的植物
    你見過胎生的植物麼?在熱帶、亞熱帶海岸邊生長著一種特殊的植物群落:紅樹林,其中包括紅樹秋茄等。這些植物的繁殖方式非常獨特-胎生。當他們的種子成熟後直接在樹上的果實中發芽,植物枝條上一條條綠色的毛毛蟲就是他們的寶寶,這些寶寶從母體中汲取營養長到約幾十釐米長時就會自動脫離母體掉落到海灘淤泥中,很像動物的分娩過程。一般在12小時左右根就能深入淤泥固定不被衝走。有些寶寶比較調皮會隨海水漂流開始一生的冒險。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植物的「彩色戶口簿」
    文\海南日報記者 單憬崗  實習生 卓慧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由華南植物園編著、科學出版社出版的《海南植物志》,一直以來是世人了解海南植物的重要工具書。
  • 海南日報數字報-植物大觀園的熱帶情調
    文/見習記者 蘇慶明 海南日報記者 符王潤 特約記者 陳循靜  藍調萬寧  植物  傍山依海的萬寧,長夏無冬,雨量充沛,屬於典型熱帶季風氣候。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使這裡十分適宜於各種熱帶亞熱帶植物的生長發育。
  • 動物胎生的很常見,那植物有沒有胎生的呢
    胎生,在動物界是很常見的,比如:馬、羊、豬等動物都是胎生的。但是大自然是千姿百態的,儘管胎生植很罕見,但還是有。在熱帶泥質性的海灘上,生長著茂密的紅樹林。每當漲潮時,它就被淹沒在海中,潮水退去,它們又重新從海水中冒出來,人們稱它為「海底森林」,這一株株的紅樹就是由紅樹的一個個胎生幼苗發育而成的。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珍稀瀕危植物知多少?
    文\海南日報記者 單憬崗  海南,物華天寶,資源豐富,植物資源尤其令人嘆為觀止。
  • 關於植物胎生和鱷魚的介紹
    大家好,歡迎關注我的百家號小夏健談,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關於植物胎生和鱷魚的介紹。植物並非沒有胎生的如果有人問:這世界上有沒有胎生的植物?你一定會回答:沒有!世界上哪有胎生植物呀?除非它是哺乳動物或者人。但是,科學的回答卻是「有」!儘管大家都知道,植物的種子成熟後,通常是離開母體,經過一段時間的休眠和萌發,最後在土壤中萌發並長成植株。
  • 這些真•紅樹植物太美了,你都打卡了嗎?
    紅樹林是生長在熱帶、亞熱帶海岸潮間帶,被海水周期性淹沒的木本植物群落,是處於陸地生態與海洋生態過渡帶的一類特殊的生態系統。聽說紅樹林可以分為真紅樹植物和半紅樹植物?紅樹林不是一種植物,而是多種植物的總稱,可以分為真紅樹植物和半紅樹植物。真紅樹植物是指專一性生長在潮間帶的木本植物,它們只能在潮間帶環境生長繁殖,無法在陸地環境繁殖。部分有胎生、呼吸根與支柱根、泌鹽組織和高滲透壓的特徵。
  • 探秘海南東寨港紅樹林:不是紅色為何叫紅樹?
    從外觀來看,紅樹並不是紅色的,名稱裡為何帶著「紅」字?為什麼東寨港會有如此大面積的紅樹林?在海水的浸泡中,紅樹植物有著怎樣的生存「秘訣」?除了紅樹,在紅樹林這個獨特的生態系統中,還有哪些生命的存在,他們與紅樹植物又有著怎樣的聯繫?……  為了一探究竟,8月上旬,記者跟隨海南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工作人員一道,數次出入東寨港紅樹林核心區域,試圖展現「你所不知道的紅樹林」。
  • 海南周刊|海漂植物「物語」:西沙植物從何而來?
    通過西沙群島的植物來源、洋流與中國最北的熱帶(臺灣島南部)、3種海南的珍稀紅樹的故事,融匯地理學、生物學、氣象學、海洋學、林學等各方面的知識,或許可對海漂植物有著更為感性和理性的了解。  遠海小島:  西沙植物的來源  遠海小島的植物從何而來?
  • 海南日報數字報-紅樹林畔 蝶舞翩翩
    文\海南日報記者 單憬崗 通訊員 馮華 盧剛  作為大自然最美麗的生物之一,身姿嬌俏、靚麗的蝴蝶,因其無與倫比的美學觀賞價值,被喻為「會飛的鮮花」。  春天是蝴蝶最活躍的季節,也是觀賞蝴蝶最好的季節。
  • 海南日報數字報-神奇的「旺根技術」
    文\圖 海南日報記者 曾毓慧  在海南生活多年、今年56歲的福建人陳新,自年輕時就偏愛琢磨如何加快植物的生長速度,苦心研究30多年努力破譯植物的生長密碼,研發了植物的「旺根技術」(也稱「三旺技術」,即旺根、旺杆、旺果),讓苗木生長加速度
  • 海南日報數字報-賞蝶的N種路徑
    文\海南日報記者 單憬崗 通訊員 馮華 盧剛  很多人盼望在大好春光中、在萬花叢中
  • 海南日報數字報-「溼地明星」紫水雞
    文\海南日報記者 周曉夢 實習生 王靚婷  編者按  紫水雞,一種罕見的水鳥,由於過去遭到大量捕食,一度被誤以為已然滅絕,而未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對象。
  •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一一紅樹「生子」
    在動物界裡,胎生是一種普遍的現象,貓媽媽生出小貓咪,豬媽媽生出小豬仔,可是你聽說過大樹「生」小樹嗎?這種奇特的胎生植物就是紅樹。紅樹是生長在熱帶、亞熱帶海灘地帶的小樹木,它的枝條上常見掛著一條條長形的木棒樣的東西。
  • 海南日報數字報-謝華安
    近50年來,謝華安多次赴海南從事水稻育種工作。他領銜研製的「汕優63」,從1986年起,連續16年創下了雜交水稻推廣速度、年種植面積、累計種植面積、增產稻穀總量四個全國之最。  回放  「我年輕時經常吃了上頓缺下頓,現在好了,水稻等農作物穩產高產,中國人不會餓肚子了!」今年8月,謝華安接受海南日報記者採訪時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