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的太陽周期真的來了,美國科學家給出肯定答案,這意味著什麼

2020-09-21 姿勢分子knowledge

大約在2000年前,我國古人第一次看見了太陽黑子,意識到太陽不是絕對亮的。

直到1818年,在擺脫了宗教絕對束縛之後,西方人也終於承認了太陽黑子的存在,並且開始系統地進行研究,並且思考這到底是什麼。

現在我們知道,和耀斑等現象一樣,太陽黑子也是太陽活動的一種。而太陽活動則是一種非常複雜的現象,它遵循著11年的周期,會有著強弱的波動起伏。從18世紀中葉到現在,我們的太陽已經經歷了24個這樣的周期。而在近些年,在結束了第24周期之後,我們的太陽似乎一直比較平靜,並沒有給地球帶來太多幹擾。

這樣的沉默終究是暫時的,新的太陽活動周期最終還是如約而至。根據美國宇航局(NASA)和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的專家們組成的科學團隊,他們在最近終於確認:我們現在已經進入了太陽活動第25周期,這個周期的開始時間是2019年12月。

當然,普通人是注意不到這個變化的,甚至像這樣的專家團隊也是在大半年後才「後知後覺」。這是因為我們需要對太陽進行持續的觀測,等到一個周期徹底結束之後,才能確定新的開始。然而一個周期的結束時太陽又不會跟我們打招呼,只能靠科學家觀測,這就需要延長一段觀測時間來確定臨界點,因此即使一個周期結束了,科學家也無法馬上得到結論。

(圖片說明:左圖拍攝於2014年4月,當時太陽處於第24周期極大值;右圖拍攝於2019年12月,是第24周期和25周期之間臨界的極小期)

在對比了8個月內太陽活動的數據後,科學家們才最終確定了太陽的「沉默」。實際上,今年5月份的時候NOAA就推測新的周期會出現在2020年4±6個月左右,這一次確認的時間也符合當初的推測。只有藉助專業設備,才能在太陽的高緯度地區看到少量的太陽黑子。

世界數據中心太陽黑子指數和長期太陽觀測項目的負責人Frédéric Clette介紹說:「這一點微小的黑子正是一個新周期開始和上升的標誌,因此我們對其進行了詳細的記錄研究,它們都是未來太陽巨型火焰的不明顯徵兆。如果想要確定兩個周期之間的臨界點,我們就要在數個月的時間內對它們的總體趨勢進行跟蹤。」

儘管我們能夠清楚地看到太陽活動,也把握了太陽11年的活動周期,但是這個周期的深層機制卻依然是個謎。如果我們把視野放在全宇宙,會發現其他的恆星也普遍有著類似的規律,只不過周期各不相同。它們的周期也都非常嚴格,科學家甚至誇張地比喻說:你可以拿著手錶來給它們的周期來對它們的明暗變化進行計時。

目前來說,科學家們普遍相信,太陽的活動周期大概和它的磁場變化有密切關聯。而磁場的變化,則來自於太陽內部等離子體在極其複雜的環境中以同樣複雜的流動方式所產生的電流變化導致的。

不得不說,這些等離子體的流動方式真的是難以捉摸,科學家們也一直致力於破解其中的謎題,其中有一種說法非常有趣。NASA的太陽科學家Lika Guhathakurta向我們介紹說:「必須要注意,當我們的太陽從極小期向第25周期的極大值過渡時,別忘了太陽活動絕對沒有停止,它只是像個鐘擺一樣在往復變化。」

(圖片說明:的日珥)

另外,科學家指出:雖然太陽活動的強弱遵循著11年的變化周期,但是從太陽的磁場來看,其變化周期則是22年。簡單來說:太陽磁場每11年會發生一次翻轉,兩極互換位置,在經歷11年間的互換之後,兩極就會回到22年前的位置上來。

太陽活動不僅從表面上看起來洶湧澎湃,實際上產生的影響也是極為巨大的。它會釋放出大量的輻射和高能粒子,這對於人類的電子設備、太空飛行器都有著巨大的影響。因此,科學家才會如此關注太陽活動的變化,以求更好地把握空間天氣,指導我們的太空飛行器更好地運行,獲得更長久的工作壽命。

理論上講,再過5年左右的時間,我們將會迎來11年一度的太陽活動極大期。在此期間,太陽活動將會非常劇烈,而我們從現在開始就要提高警惕,密切關注太陽的一舉一動。

(圖片說明:天文學家在特殊波段下拍攝的太陽)

在不同的周期,太陽的表現也不盡相同。已經到來的第25周期會不會非常劇烈,極大期會不會帶來巨大的破壞,目前不得而知。回顧上一個周期,太陽的活動相對平靜一點,但和更早的幾個周期相比,強度也有所提升。由此可見,太陽在最近幾十年裡一直相對平均,處於一個相對漫長的極小期。

不過,我們也不能因此放鬆對太陽的關注。NOAA空間天氣預測中心的太陽物理學家Doug Biesecker是本次研究的聯合負責人,他告訴我們:「僅僅憑藉著一個太陽周期沒有達到平均級別,也無法肯定極端天氣不會出現。太陽給我們的生活所帶來的影響是真實可見的,而且一直在。」

另外,還有人僅僅因為太陽活動的極小期,就誤認為是太陽在降溫,甚至提出了地球即將進入小冰河期。這件事更是無稽之談,二者之間沒有任何的聯繫。

的確,除非過於劇烈,否則太陽活動不會給我們的日常生活帶來太多的影響。地球的大氣層很好地保護了我們,讓我們免受太陽輻射的傷害。像1989年那樣太陽活動導致加拿大魁北克一些地區供電設備遭到破壞、斷電9個小時的現象,畢竟還是少數。

但是,對於離開大氣層的人來說,這樣的傷害就比較危險了。沒錯,那些太空人即使有太空衣的保護,依然遭受著比我們更加巨大的威脅。除了太空人之外,人類發射的衛星、空間探測器也都可能因此受到破壞。

總之,我們需要對可能到來的極大期未雨綢繆。太陽是個非常複雜的結構,破解太陽的各種謎題非常困難,但也是我們不得不完成的一項工作。否則,萬一哪天太陽真的來一次超級強烈的輻射,恐怕我們誰也逃不掉……

相關焦點

  • 太陽開始新一輪周期意味著什麼?
    西班牙《阿貝賽報》網站9月16日發表題為《NASA科學家解釋太陽開始新一輪周期意味著什麼》的報導。在這篇報導中,科學家分析了太陽新一輪周期的特點。太陽每11年都會進入新一輪周期:黑子在我們的恆星上出現與消失的模式標誌著其活動水平。用圖表說明的話,每一輪周期就像一條拱形曲線,有峰值(太陽活動最強烈,黑子最多)和谷值(太陽活動最微弱,黑子最少)。第25個太陽周期已經開始。
  • 西媒:太陽開始新一輪周期意味著什麼?
    西班牙《阿貝賽報》網站9月16日發表題為《NASA科學家解釋太陽開始新一輪周期意味著什麼》的報導。在這篇報導中,科學家分析了太陽新一輪周期的特點。報導摘編如下:太陽每11年都會進入新一輪周期:黑子在我們的恆星上出現與消失的模式標誌著其活動水平。
  • 西媒:太陽開始新一輪周期意味著什麼?
    參考消息網9月17日報導西班牙《阿貝賽報》網站9月16日發表題為《NASA科學家解釋太陽開始新一輪周期意味著什麼》的報導。在這篇報導中,科學家分析了太陽新一輪周期的特點。報導摘編如下:太陽每11年都會進入新一輪周期:黑子在我們的恆星上出現與消失的模式標誌著其活動水平。用圖表說明的話,每一輪周期就像一條拱形曲線,有峰值(太陽活動最強烈,黑子最多)和谷值(太陽活動最微弱,黑子最少)。第25個太陽周期已經開始。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的科學家們確認,太陽正式進入這輪周期已有9個月。
  • 美國宇航局:太陽已經進入全新周期,人類會被拋棄嗎?
    在他的官網上,宣布了一則重磅消息:那就是太陽將進入全新的周期。至於太陽活動周期是怎麼來的?這最少可以追溯到1843年。包括愛德華·蒙根據史波勒發現的太陽黑子跟著緯度的變化,將太陽黑子活動的緯度為縱坐標,時間為橫坐標畫出了沿用至今的太陽活動蝴蝶圖。其實從這些圖中可以清楚地看到,2020年剛好是第24周期的結束,所以太陽馬上要進入到第25個活動周期。
  • 太陽開啟新一輪活動周期,意味著什麼?地球或受到「非致命」幹擾
    太陽其實並不像我們看上去那樣平靜,它一直都在「翻滾」著,向外釋放著巨大的能量。到達地球的,也不只是溫暖的太陽光,也包含著大量的帶電粒子流(太陽風),這樣的活動雖是無時無刻的,但也在時間段內有著強弱的區分。科學家就計算出了太陽這種活動的周期變化世間——約為11年一個周期。2019年末,太陽就剛剛結束上一個太陽周期,而新的太陽周期,卻早已開始。
  • 2億攝氏度的中國人造太陽是否真的安全?美國科學家給出答案
    2020年,中國人造太陽將實現2億攝氏度的高溫,距離投入使用又邁進了一大步。然而,這種如此高溫的核聚變設施,是否真的安全?這是許多人在關心的問題。 不過,美國科學家似乎已經找到了「人造太陽」的缺陷,並提出了讓人造太陽更加安全的方法。我們不妨先來看一下。
  • NASA確認太陽復甦了,進入全新的周期,人類難道被拋棄了嗎?
    年9月15日,美國的NASS和NOAA兩大部門聯合宣布「太陽已經正式進入第25活動周期,」並且還有未來10對太陽活動的種種預測以及未來天氣對地球上的生存生活、太空中的太空人有什麼影響。NOAA,第25活動周期是什麼?NASA還尚有耳聞,想必絕大多數人肯定是這樣的認為的,而這又和我們生活有什麼關係呢?
  • 太陽上的「終結者」引發等離子體海嘯,並將開始新的太陽周期!
    這項研究依賴於近140年來從地面和太空觀測到的太陽活動。了解了這些終止器的運行情況後,科學家預測當前的太陽周期(太陽周期24)將在2020年上半年結束,不久之後新的太陽周期25就會開始。在第一項研究的推動下,科學家們進行了第二項研究,利用一個複雜的計算機模型,探索了終結者事件如何觸發一個新太陽黑子周期開始的機制。
  • 為什麼月球的自轉周期和公轉周期是一樣的?科學家給出了答案
    科學家給出了答案隨著人類科技的不斷進步,我們現在知道了地球是太陽系中的一顆行星,在太陽系有8大行星,地球是排在太陽系第三的一顆行星,人類在地球上的時候,開始用望遠鏡來觀察月球,但是發現在一年之內,月球的表面都沒有什麼大的變化,在宇宙中我們都知道每個行星都能夠自轉和移動,那麼為什麼月球就不能夠自轉呢?
  • 美國宇航局確認第25個太陽周期已經開始
    來自美國宇航局和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的專家在本周二的媒體活動中討論了關於新太陽周期的分析和預測。美國宇航局表示,太陽最小值發生在2019年12月,標誌著一個新的太陽周期的開始。由於太陽的變化很大,可能需要幾個月後才能宣布一個事件發生。太陽黑子被用來追蹤太陽周期的進展,NASA指出,太陽上的黑色斑點與太陽活動有關。
  • 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如何跟蹤太陽周期
    使用每日手繪圖來測量黑子是我們研究太陽活動如何隨時間上升和下降的最基本方法,也是我們跟蹤太陽活動周期的基礎。在頂部,帕迪拉(Padilla)調整了一組鏡子,這些鏡子將太陽的圖像投射到遠處的觀察室中。回到地面上,他使用了一系列石墨重量不同的鉛筆來勾勒出斑駁的陽光斑點。這個日常瑣事是黑子數的基礎,黑子數是我們對太陽活動的最長記錄。
  • 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如何跟蹤太陽周期
    使用每日手繪圖來測量黑子是我們研究太陽活動如何隨時間上升和下降的最基本方法,也是我們跟蹤太陽活動周期的基礎。在頂部,帕迪拉(Padilla)調整了一組鏡子,這些鏡子將太陽的圖像投射到遠處的觀察室中。回到地面上,他使用了一系列石墨重量不同的鉛筆來勾勒出斑駁的陽光斑點。這個日常瑣事是黑子數的基礎,黑子數是我們對太陽活動的最長記錄。
  • 太陽爆發巨大耀斑,意味著什麼?太陽又活躍了?
    太陽作為太陽系的中心,對於太陽系的行星是十分重要的,太陽通過發生核聚變來給地球提供源源不斷的能量,讓地球有了溫度,有了陽光,這些條件都為地球生命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環境。太陽一旦發生什麼變化,也必然會受到影響到地球,因此科學家對太陽已經在密切關注了,在2020年5月29日,科學家在太陽動力學觀測站看到太陽發生了異常,太陽突然爆發了自2017年以來最強的耀斑。
  • 美國科學家:太陽黑子數或超預期
    2021年,第25個太陽周期預測情況讓人擔憂:不知道大家給自己的2021年制定了哪些目標,但對研究太陽活動的科學家們來說,似乎又多了很多讓人擔憂的變數。眾所周知,第24個太陽周期僅有116個太陽黑子產生,2019年太陽出現的「無塵天」甚至還達到了281個,佔比一年中7,7%,創造了近百年來太陽黑子間隔時間最長的一次。
  • 太陽是什麼顏色?科學家給出答案:綠色
    所有顏色加在一起會變成白色,但是我們在地球上看到的太陽有黃色有紅色、太陽探測器拍攝的太陽照片也都是黃色,那麼太陽究竟是白色還是黃色?    想要了解太陽的顏色,我們需要剖析太陽光的顏色光譜,並對其進行量化,從而判斷出太陽的主要顏色!
  • 第25太陽周期已經開始,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科學家解釋
    這張分割的圖片顯示了在太陽最高峰期間活躍的太陽(左側)與太陽最低峰期間安靜的太陽(右側)太陽周期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OAA)共同贊助的國際專家小組太陽周期25預報小組宣布,太陽最低峰發生在2019年12月,標誌著新太陽周期的開始。由於我們的Sun是如此多變,因此可能需要幾個月的時間才能聲明此事件。
  • NASA表示太陽已經進入了全新周期,網友:啥意思?人類要滅絕了?
    大家都知道,地球上的生命能夠生存下去,和太陽息息相關,它給我們提供了生命必須的溫度和光照,但是太陽並不是一個「乖孩子」,它很不穩定,有很多的太陽活動,其中有一些對我們沒影響,有一些對我們影響巨大,為了更好的觀測太陽,對太陽的變化進行及時的反應,人類已經儘可能近地朝著太陽發射了觀測衛星,比如去年美國航天局發射的帕克探測器
  • 北極出問題了?科學家檢測到北極甲烷大爆發,這意味著什麼?
    甲烷也是一種溫室氣體,2018年美國利用俄克拉荷馬州南大平原觀測站獲得的綜合數據,首次證明了甲烷也可能加重地球溫室效應。而且由甲烷造成的溫室效應是二氧化碳的25倍。這意味著,當北極的甲烷洩露的越來越多時,地球的溫室效應也會隨之而加重。
  • NASA研究指出,太陽活動進入新周期,會對地球造成什麼影響?
    在過去八個多月的時間裡,科學家們探測到太陽活動逐漸增強,並且預測它最終會在2025年7月份迎來最活躍的時期,然後重新下降,一直到2030年這個周期才算結束。那麼科學家們是如何確定太陽周期的始末?科研人員通過觀察什麼來確定太陽周期?
  • 2020年了,小冰河期真的要來了嗎?
    太陽表面太陽黑子增多的時候,預示著太陽進入了一個活躍期;太陽黑子和耀斑消失的時候,則意味著其進入了一個低谷期。 有許多人認為,這意味著太陽活動減少到了最低點,太陽會變成「白太陽」,地球溫度將普遍降低,「小冰河時期」即將到來,到2020年左右,地球「凜冬將至」。 那麼,熱情的太陽是不是就此要變成「冷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