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代以太坊、爭鋒Cosmos, Polkadot 的真實面貌到底是什麼?

2021-01-08 站長之家

圖片來源圖蟲:已授站長之家使用

聲明:本文由站長之家內容合作夥伴 36 氪戰略合作區塊鏈媒體「Odaily星球日報」 授權發布,作者:蘆薈。

在諸多還未上線主網的區塊鏈中,跨鏈項目Polkadot 也成為了至今為止熱度最高的區塊鏈之一。但常常與 Cosmos、以太坊並肩出現的 Polkadot,在無數的對比中作為配角,不斷地被割裂與被重構。

本篇文章將試圖描摹Polkadot 的真實全貌,如有遺漏及誤解,還請各位指正。

起源

正如比特幣有中本聰,以太坊有V 神,Polkadot 也有它的靈魂人物——創始人 Gavin Wood。

在創建Polkadot 之前,Gavin Wood 曾有過兩個知名身份:前以太坊的 CTO 及聯合創始人,其後是以太坊客戶端 Parity 的創始人。

在投身於以太坊的發展進程中,Gavin 的成就並不比 V 神小,他撰寫了以太坊技術聖經——黃皮書,首次提出了 EVM 概念(Ethereum Virtual Machine,即以太坊虛擬機),以及開發了智能合約高級語言 Solidity,這些技術發明幾乎奠定了此後區塊鏈 2.0 的基礎。

在概念暢想中,Gavin 也在 2014 年首次提出 0 信任的安全交互作業系統——web 3.0 時代,並稱其為 「後斯諾登時代」(第二次重提 web 3.0 則是在 2017 年成立 polkadot 之際);在工具上,出來單幹並獨立創建了 Parity Technologies 的 Gavin 推出了由 Rust 語言編寫的以太坊客戶端 Parity,目前該客戶端的以太坊用戶仍然排名第二。

青澀時期

2016 年,在以太坊向 1.5/2.0 升級的過程中,以太坊經歷分叉危機。Parity 創始團隊開始考慮獨立創建一條有分片版本的以太坊區塊鏈。Gavin 將思維過程更進一步,在其構思的新區塊鏈系統中,連接到中繼鏈的分片並不完全相同,允許不同的節點運行不同的應用邏輯,使每個鏈都成為自己的平臺,所有的分片都應該享有同樣的安全保障。

創始團隊的光環與這一設想的先進性很快得到資本青睞。2017 年 10 月,Polkadot 進行了第一次眾籌,一周內吸金 1.3 億美元(48 萬以太坊),投資機構不乏 Bosst VC、Pantera Capital 還有 Polychain Capital 等知名風投機構。

其ICO 方式也十分具有去中心化的色彩。為了防止有人在 5 秒鐘之內囤夠所有代幣,Polkadot 採取了荷蘭式拍賣的方法,即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減少購買上限、同時提升價格。

眾籌頁面

不過,眾籌完不久,由於Parity 一位程式設計師的操作失誤,Polkadot 的 Parity 錢包中 93 萬個以太坊被凍結,曾引起譁然。2019 年,Polkadot 發起了第二次 ICO,此次 ICO 計劃融資 6000 萬美元,整體估值達到 12 億美元。此次ICO,個人購買一枚 DOTS 的單價,相比第一次的眾籌價格已經上漲了 177%。

共享驗證節點的異構多鏈協議

作為Gavin 實現 web 3.0 願景的產物,Polkadot 是一種異構多鏈協議,旨在實現以往區塊鏈努力實現的 3 個目標:互通性、可擴展性、共享安全。

如何實現的呢?Polkadot 由一個中繼鏈(Relaychain)以及一系列平行鏈(Parachain)組成,其中,中繼鏈負責共享安全、共識以及平行鏈之間數據、消息、以及交易的跨鏈傳遞;平行鏈則需要綁定 Polkadot 的代幣 Dots 以租賃一個 parachain 槽 ,來連結中繼鏈(Dot持幣者可通過質押代幣,投票決定是否添加、移除或者修改已經存在的平行鏈);對於已經無法改變共識機制、代幣(如比特幣、以太坊這樣的老牌公鏈)或者不願意改變共識機制以及共享安全的區塊鏈,則可以通過BrigeChain 連結 Polkadot 生態。

這一異構多鏈的架構,希望實現各個鏈條之間資產與數據的互相流通,以提高吞吐量;在Polkadot中,出塊任務可以分配給不同的子鏈,從而能夠實現並行運行事務且不必擔心發生衝突。

目前Polkadot的第一版,數十條平行鏈能夠通過一個中繼鏈並行連接,據官方估計,一條中繼鏈最高可容納 100 條平行鏈,目前已有超過 25 個項目已經公開聲明他們打算將他們的區塊鏈連接到Polkadot;在其第二版的構想中,可以出現基於一級中繼鏈上的二級中繼鏈,預計可以出現千倍至萬倍的可擴展性。

第一版 VS 第二版

在安全性上,Polkadot認為在一百條相互關聯的區塊鏈中,安全性最弱的鏈條將決定整個跨鏈系統的安全性,而不乏有一些缺少激勵的鏈條因為難以吸引到驗證者,往往系統安全性並不高。由此在Polkadot的設置中,中繼鏈上的驗證節點將被平均地分配給各平行鏈以守護其安全性,這樣一來,平行鏈不必花心思吸引驗證者來保護區塊鏈,而將精力專注於鏈的任務(即運行)。

傳統的獨立的安全VS共享安全

2018 年 10 月,Polkadot 上線新的工具——Substrate框架。該框架集成鏈區塊鏈所需的通用功能,以期使開發者儘可能簡單靈活地創建區塊鏈;同時也能實現一部分的技術自由。

Substrate 分為多層架構:即 Substrate Core(具有Polkadot-Core-integration),Substrate SRML 和 Substrate Node,如下圖所示,從上到下,技術自由遞減、抽象度遞減、依附性遞增。

具體來說,如果選擇最上方的Polkadot Core,開發者需要從頭開始構建自己的區塊鏈,並在 WebAssembly 中為其配備塊驗證功能。從頭開始意味著必須實現自己的節點、RPC 同步、網絡、加密、資料庫、存儲、共識以及輕量級客戶端和遙測等擴展功能。

而最下方的Substrate Node 則可謂是一站式服務,開發者只需提供JSON 配置文件即可獲得完整的智能合約區塊鏈。你大概可以想像其簡便性:在 2018 年的柏林 Web 3 峰會上,Gavin Wood 在半個小時之內,利用 Substrate 在一臺剛從工廠出爐的新電腦中,創建了一條完整的區塊鏈。

Polkadot 中的平行鏈並不限定於用此框架創建;該框架也不僅僅限定於Polkadot 生態。

混合共識:改進版DPOS+PBFT

在Cosmos 中,通過 Cosmos SDK 建造的鏈只能選擇 Tedenmint 共識機制,目前暫不清楚通過 Substrate 搭建的區塊鏈是否在共識機制上有所限制,但還是有必要清楚 Polkadot 的共識機制。

據Polkadot 的最新博客,Polkadot 計劃使用 Web3 基金會研究科學家 Alistair Stewart 發明的混合共識機制——GRANDPA。

該共識機制是Aurand 和 Tendermint for PBFT 的混合共識機制。其中,Aurand 是升級版的 DPOS,保留了其輪流出塊,且一開始就確定了出塊人(驗證者)的特質,所以效率高,TPS 高;同時改進了節點的數量,允許隨機選擇驗證人而非固定的 21 位節點出塊。此外,GRANDPA 對 Tendermint for PBFT 也做了改進, Tendermint for PBFT 是 Cosmos 的共識,需要 至少 2/3 的驗證人達成共識。異步 BFT Tendermint 會對每個塊進行 BFT, Grandpa 可以選擇每輪驗證人最後一個塊進行BFT,減少 99% 的通信量如隔離見證、鏈下收集籤名、驗證finalize,從而共識形成速度更快。

儘管看起來十分複雜,但GRANDPA 的本質還是 POS 共識機制,相比於大多數 POS 公鏈中只有委託人與驗證者兩個角色,Polkadot 在其白皮書中設置了四個角色:「驗證者 (validator)」、「提名人(nominators)」、「校對者(collators)」 和「漁民(fishermen)」,

驗證人與提名人與大多數POS 公鏈中的節點與委託人作用相似,前者質押代幣生成區塊且提供委託服務,後者可將代幣委託給驗證者。

新增的校對人與驗證人互相輔助,主要任務是生成有效的Parachain 區塊。校對人還需對未封裝的塊進行零知識證明,並將其提供給一個或多個負責向 Relay Chain 提交 Parachain 區塊的驗證人。漁夫則是賞金獵人,監督驗證人與校對人的作惡行為,並通過舉報尋求大筆的獎勵。

鏈上治理:浮動的投票通過門檻

Polkadot 的治理機制也顯得更複雜一些。除了全民公投以外,Polkadot 引入了一個鏈上「委員會」的概念,這個委員會很可能從大約 6 人開始,並且在 9 個月內增加到 24 人(每兩周大約增加一個人)。所有成員都有固定任期(12 個月),每個成員都通過批准投票選出。

該委員會主要負責兩項治理任務:提出合理的公民投票,取消無可爭議的危險或惡意公投。

比較特殊的是,複雜的Polkadot 採取了 「加權投票」 與「自適應法定人數偏差」。在加權投票中,投票權重等於投票人 token 的數量乘以鎖定時間(代幣鎖倉時間,倍數在 1 到 6 之間。)

「自適應法定人數偏差」通俗地說,即:如果投票率低,那麼提案通過需要的贊成票會更多;理事會的提案需要更多的反對票才能被否決;公民提案需要更多的贊成票才能通過。

說了這麼多,Polkadot 在其治理頁面的結尾也表示,也主網上線之前,最終的治理模型並未確定。

與Cosmos 與以太坊的「對比」

同為跨鏈項目,Polkadot 常被與Cosmos 對比。

兩者在跨鏈的技術設計上如此相似,兩者都提出了建立連接區塊鏈(Cosmos 的 Hub 和 Polkadot 的中繼鏈),在其他鏈之間傳遞消息;兩者都有一個模塊倉庫(Cosmos SDK 和 Substrate),供開發人員構建可以直接插入相應生態系統的區塊鏈;兩者都有橋接機制來連接傳統的區塊鏈(Cosmos 的 peg zones 和 Polkadot 的 bridge chains)。

不同的是,Cosmos 有多個 hub,且並不共享節點與安全性,hub 仍將讓區塊鏈完全控制自己的治理。相比之下,Polkadot 目前只有一條中繼鏈的設置,也被認為「更為中心化」,且平行鏈共享節點以及安全。

但支持者卻並不這樣認為,共享網絡安全並非壞事,甚至在大多數情況下這是必要的;Wetez 錢包也認為當前很多新公鏈最大問題就是節點不夠,不夠就代表不去中心化不夠安全。

在這一點上,無法判斷哪一方更有優勢,需要看項目方的取捨。

另外,開發語言也有差異:Polkadot 使用 WebAssembly 和 Rust 語言,而 Cosmos 使用 Golang 語言。WebAssembly 相對先進,對於在具有不同運行時間的區塊鏈之間進行協調更有優勢,目前得到了 Google、Apple、Microsoft 和 Mozilla 的支持,但對於普通開發者來說,這是一門更為小眾的語言。與 Rust 相比,Golang 是一種更易學習的程式語言,在全球也有更多的開發者。

不過,顯然Polkadot 團隊也意識到了這一點, Parity Technologies 目前正分別基於 Rust 和 Javascript 程式語言開發兩個 Polkadot 的客戶端。2019 年 1 月,加拿大科技公司 Chainsafe 獲得 web3.0 基金會資助,利用程式語言 Golang 為 Polkadot 開發新的客戶端。

Polkadot 的設計,在部分人看來,正打算替代以太坊。

比如,橙皮書曾經用比喻寫出兩種願景的相同:以太坊的願景想要用以太坊這個帳本,幫全世界的村莊/ 各種經濟體來記帳和結帳;Polkadot 雖然描述的是一種跨鏈技術,但它更多描述的是一種多鏈的帳本結構,Polkadot 要做的是使用中繼鏈這個帳本給別的村莊記帳。本質上兩者皆為帳本。

Polkadot 成員Jack Platts在文章中也將兩者作比較,認為Polkadot 相對以太坊成本也更為低廉:雖然租賃插槽需要鎖定部分 Dots,成本比寫一份智能合約更高,但相比於以太坊高昂的 Gas 費用,Polkadot 生態中發送交易的成本將大大降低。

然而,Polkadot 卻在各場合否認挑戰以太坊,不過以太坊社區並不買帳。

以太坊核心開發者、主要客戶端Parity 的發布經理 Afri Schoeden,曾發推表示 Polkadot 已經達到了以太坊第四階段的「Serenity」想要達到的效果,一度被社區稱為「以太坊的叛徒」。

所謂「Serenity」階段就是以太坊向 POS 機制升級計劃中的第四個階段。當前,以太坊 Serenity 階段的分叉升級因種種原因一拖再拖。

以太坊上的去中心化自治組織管理Aragon 曾宣布將考慮基於 Polkadot 協議發布自己的區塊鏈 AragonChain。這一舉動也引起了以太坊社區的強烈反應。

以太坊核心開發者Lane Rettig 在推特上評論稱:這是一個較早的警示,以太坊如果不能很快擴容,存在喪失競爭力的風險;以太坊社區活躍人士、SpankChain CEO Ameen Soleimani 更是提議,要求限制 Aragon 花費資金等資源進行 Polkadot 相關開發。

雖然Aragon 社區成員此前提出」建議購買價值 150 萬美元的 DOT 代幣,用於促進 Polkadot 的發展「的提案,遭到 92.29%的投票反對。但在最新的《AGP-42:讓 Aragon 專注於以太坊,而不是 Polkadot》方案中,已經有 68% 的反對票。

(我是記者蘆薈,交流請加微信1012387983,煩請備註姓名、單位、職務和事由。)

參考資料:

A brief summary of everything Substrate and Polkadot

How Polkadot tackles the biggest problems facing blockchain innovators

Governance/Github

Polkadot FAQ

Polkadot Proof-of-Concept 3: A Better Consensus Algorithm

GRANDPA Block Finality in Polkadot: An Introduction (Part 1)

Substrate, Polkadot and the Case for On-Chain Governance

Everything you Need to Know to Prepare for Polkadot

戰以太,超 Cosmos,細解以太坊之父 Gavin Wood 和他的 Polkadot

面對基本無人參與的區塊鏈治理,Polkadot 和 Dfinity 如何革新?

十七問說透 Cosmos、Polkadot 與 Ethereum 三者本質區別

區塊鏈的互操作性:Cosmos vs Polkadot

Aragon投票反對專注以太坊,改向波卡

Why We Need Web 3.0

ĐApps: What Web 3.0 Looks Like

相關焦點

  • 幣贏共識52 AMA 回顧|Polkadot的進化之路——波卡是通往Web3.0的...
    但是在以太坊上會消耗高額的gas費用,而且需要一個很長的時間影響用戶體驗,對於我們想要吸引用戶做投票的時候是很大一筆開銷。因此我們就暫時把這個投票記錄在中心化的伺服器上,最後一步決議再在智能合約裡去執行。因此這個項目結束之後,我就在尋找一個優秀的區塊鏈框架去實現以太坊完成不了的事情,當時在全球非常火的是跨鏈的項目,cosmos和polkadot,正好也都在柏林。
  • 以太坊2.0設計了那麼複雜的規則,到底為了啥
    小編:記得關注哦來源:彩雲比特自從比特幣減半之後,以太坊2.0重新獲得了大量幣圈人的關注,雖然有一部分原因是現在圈內也沒什麼熱點,而唯一的看點以太坊2.0的phase 0階段可能在今年內完成,加上以太坊目前是區塊鏈領域內非常知名的圖靈完備的公有鏈,而且市值也排名第二,
  • Cosmos 和Polkadot:區塊鏈的互操作性
    前言:跨鏈網絡本質上是擴展的解決方案,它跟以太坊和Harmony的分片一樣,都是為了實現更大的交易吞吐量。在跨鏈領域,目前Cosmos和Polkadot都有很大的社區關注度,那麼,兩者之間有什麼異同?本文簡單易讀,適合初學者閱讀。本文由「藍狐筆記」社群的「Cipher」翻譯。區塊鏈互操作性可能是下一波創新浪潮,它在擴展去中心化網絡方面創造巨大價值。
  • 以太坊2.0來了,其他公鏈該怎麼辦?
    那麼換句話說,如果以太坊2.0 能夠完整實現,也就標誌著未來區塊鏈技術的發展將為以以太坊為標準,其他公鏈最後將會以某種形式來運行在以太坊網絡之上,這樣一來,以太坊可能就真的成為了大家眼中的「世界計算機」了。
  • 以太坊是什麼?10%是龐氏騙局,網友:以太坊第二層項目將成主流
    以太坊是什麼?10%是龐氏騙局,網友:以太坊第二層項目將成主流2018有爭議的是什麼?是區塊鏈,最大爭議則是以太坊!有人認為區塊鏈最具有顛覆的科技之一,有人認為區塊鏈是割韭菜、詐騙等,其中最大爭議就是以太坊,有人認為以太坊10%是龐氏騙局,今天說說是區塊鏈的以太坊。一以太坊發展以太坊誕生於2013年7月,短短的幾年就以他獨特的性能,成為區塊鏈的主流,以太坊主要是為開發人員提供了最為優質的資源和工具。
  • 以「狀態」 視角理解以太坊及其未來
    這些權衡關係,作為設計上的挑戰,自然也吸引了並持續吸引著無數聰明才智,嘗試提升以太坊的可用性;其中匯聚了最多努力和想像力的,當屬為提高 「可擴展性」 而提出的一系列方案。本文想指出的是,就像以太坊範式面臨著設計上的取捨,所有這些可擴展性方案也面臨著取捨;而評價這些取捨的值得與不值得,需要我們回到以太坊本身,回到以太坊節點和以太坊用戶的真實問題和真實需要。
  • CellETF:以太坊的優點和缺點分別是什麼?
    以太坊不僅僅是交易的加密貨幣。它的真正價值在於它的目的。以太坊的目的是讓擁有以太坊的人能夠使用由數千個節點驅動的分布式世界計算機。當然,因為每個微小的語句都必須由網絡中的每個節點執行,所以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計算機運行緩慢且成本高昂。但是這裡的慢參照系是什麼呢?
  • 以太坊中的Hybrid Casper是什麼 | 金色百科
    以太坊中的Hybrid Casper是什麼 | 金色百科 文/秦普嶽2018-05-08 14:19:10來源:金色財經 前幾日,以太坊的發起人V神提到了Hybrid Casper,它是一個新生名詞,下面小編就為大家科普一下什麼是Hybrid Casper。
  • 深度| 以太坊「大都會」終極指南:現在正在發生什麼?!
    (一)何謂「大都會」之以太坊的四大階段這不是以太坊第一次升級,也不會是最後一次。以太坊不僅僅被設計為一種貨幣模式,更是一個去中心化的應用平臺。在最終達到這個目標之前,它需要經歷不同的增長階段,在每一個階段,以太坊都會引入不同的特性來使得系統變得更加穩定和強大。
  • 以太坊雲算力挖礦原理
    如果說比特幣開啟了人們認識區塊鏈技術的大門,這是區塊鏈1.0的時代,那麼以太坊就開啟了區塊鏈2.0的時代。那麼它究竟是什麼?以太坊是區塊鏈的一個基礎設施,他是一個開源的有智能合約功能的公共的區塊鏈平臺,通過ETH提供去中心化的虛擬機來處理點對點合約,簡單來說就是可編程的區塊鏈。它並不是給用戶一系列的預先設定好的操作,例如比特幣。而是允許用戶按照自己的意願創建複雜的操作,這樣一來,它就可以作為多種類型去中心化區塊鏈應用的平臺。包括加密貨幣在內但並不僅限於此。生動舉例說明一下。
  • 以太坊的「黑暗森林」:混沌與生機
    擁抱以太坊的黑暗森林特性值得銘記的是,在短短五年時間裡,以太坊已經實現以下幾點:集合了新興的技術、社區和治理特徵,並且在任何其他生態系統中都無法複製開放式工具集不斷增長,任何人都可以在以太坊上進行無需許可的實驗以太坊具有去中心化分布式的特性,是不斷擴大的全球性社區,出現了機構、貨幣以及不可篡改的合約而這些驚人的屬性都存在於一個生態系統中!
  • 以太坊2.0合約存入ETH突破200萬枚|以太坊2.0|以太坊|波卡|filecoin
    本周技術周刊包含以太坊、波卡、Filecoin、BSN網絡的技術類新聞。以太坊網絡Sigma Prime發布以太坊2.0客戶端Lighthouse v1.0.5版本據官方消息,以太坊2.0客戶端Lighthouse開發團隊Sigma Prime 發布Lighthouse v1.0.5版本。
  • 以太坊周交易量首次超過比特幣
    根據市場分析公司Coin Metrics今天發布的一份新報告,自2018年初以來,以太坊的調整後每周交易價值已首次超過比特幣。上周六,以太坊「7天平均調整後轉移價值」達30.8億美元,而比特幣為30.1億美元。Coin Metrics將其歸因於DeFi的興起。
  • Asclepius: The god of medicine in Polkadot's ecology
    Asclepius是什麼?Asclepius是一條醫療智能公鏈,未來基於Polkadot中繼鏈上的平行鏈,是可以有多條鏈的公鏈。目前Bitcoin的TPS大約為7,而以太坊大約為15,這導致其交易體驗非常不好,速度慢,費用高,這在之前的挖礦高峰期尤其明顯。為此,以太坊逐漸走向Layer 2的探索,尤其是Rollup系列的實踐,此外以太坊的分片也在路上,儘管這需要很長時間。
  • BCH區塊鏈用於以太坊數據層的好處是什麼
    打開APP BCH區塊鏈用於以太坊數據層的好處是什麼 發表於 2019-07-17 10:46:50 在以太坊社區論壇Ethresear.ch中,以太坊聯合創始人Vitalik Buterin發布了一篇題為《BCH:以太坊的短期數據可用層?》
  • 鏈節點AMA丨Injective Protocol CEO Eric Chen:DeFi給以太坊的...
    對於當前受到關注的以太坊手續費高漲問題,Injective Protocol創始人兼CEO Eric Chen 表示,我個人認為這個轉帳費用高峰不會持久,尤其是Eth2.0以及其他擴容方案的出現。很多人都說DeFi的熱度會使得以太坊永遠都無法分叉,這個觀點我也是同意的。就算以後DeFi可能不是以太坊的主打應用,但是DeFi給以太坊的流通性會讓以太坊非常難被其他的鏈所取代。
  • 以太坊外無Defi?EOS:我有
    然而,可供枚舉的 MakerDAO、Dharma、dydx、Compound 等 Defi 項目,均建立在以太坊上。經歷 2018 年如火如荼的發展之後,如今已在以太坊上衍生出包括借貸、預測、信託等去中心化金融生態。其中 MakerDAO 的市場份額佔比最大。其他公鏈也在覬覦這一領域,比如以太坊最大的對手EOS。
  • 以太坊2.0創世,在「寧靜」中沸騰
    而現在,以太坊創世區塊啟動同時意味著「寧靜」的到來,但此刻的加密世界卻並不寧靜…1.0的終焉?以太坊2.0的不破不立以太坊2.0是Vitalik Buterin口中真正的「世界計算機」,對比1.0階段的以太坊,在共識機制與可擴展性方面,2.0的以太坊架構堪稱顛覆。
  • 以太坊礦工費是什麼?怎樣避免交易失敗?|小白解惑篇
    什麼是以太坊? 「以太坊是一個分布式的平臺,可以運行智能合約:應用程式按照既定程序運行,不會出現停機,審查,欺詐或第三方幹擾的可能性。這些應用程式運行在定製構建的區塊鏈上,這是一個功能強大的全球共享基礎架構,可以通過數字流轉來代表財產的所有權。」
  • [中文] 以太坊(Ethereum )白皮書
    以太坊(Ethereum ):下一代智能合約和去中心化應用平臺翻譯|巨蟹 、少平譯者注|中文讀者可以到以太坊愛好者社區(www.ethfans.org)獲取最新的以太坊信息。以太坊帳戶在以太坊系統中,狀態是由被稱為「帳戶」(每個帳戶由一個20位元組的地址)的對象和在兩個帳戶之間轉移價值和信息的狀態轉換構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