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smos 和Polkadot:區塊鏈的互操作性

2021-01-19 藍狐筆記

前言:跨鏈網絡本質上是擴展的解決方案,它跟以太坊和Harmony的分片一樣,都是為了實現更大的交易吞吐量。在跨鏈領域,目前Cosmos和Polkadot都有很大的社區關注度,那麼,兩者之間有什麼異同?本文簡單易讀,適合初學者閱讀。本文由「藍狐筆記」社群的「Cipher」翻譯。

區塊鏈互操作性可能是下一波創新浪潮,它在擴展去中心化網絡方面創造巨大價值。

其中創建區塊鏈網絡的兩個頂級競爭者分別是Cosmos網絡和Polkadot網絡。我們將對比探討兩者的協議、網絡設計、安全模型、技術堆棧等。

但首先,我們需要從更高層面來解釋區塊鏈互操作性意味著什麼。

什麼是區塊鏈互操作性?

區塊鏈互操作性非常複雜,因此讓我們嘗試用最簡單的方法來解釋它。

區塊鏈互操作性意味著一個人可以發送以太,並通過區塊鏈協議自動接收到比特幣,這一個過程無需交易平臺等第三方參與。這是一個簡單的願望,但尚未實現。

Polkadot 和 Cosmos 都在為區塊鏈構建協議, 以實現安全、可靠地交互。這些協議允許新創建的區塊鏈之間能夠相互發送交易和消息。

為什麼它很重要?

區塊鏈構成的網絡能通過網絡效應改善去中心化的網際網路。當一切都連接在一起時,它帶來了更多的資本、更好的用戶體驗和更多的頭腦風暴,從而改善網絡。

區塊鏈互操作性可以顯著提高區塊鏈的可擴展性、速度和延展性。例如,如果你的區塊鏈上限交易數量為100TPS,則可以創建一個相同的區塊鏈,且能與前一區塊鏈互操作,這樣就可以達到200TPS。按照這種方法,你可以實現1000TPS。

它還允許私有鏈、公有鏈和聯盟鏈進行連接。最終,區塊鏈甚至可以與SWIFT 等法幣銀行系統進行互操作。

為什麼要關注Cosmos和Polkadot?

從我的研究中,我發現它們是非常有希望的項目。他們都有強大的技術團隊,在去中心化社區擁有良好聲譽,他們已經在區塊鏈領域浸潤多年,並且他們都從零開始寫了大量代碼。

它們用類似的策略來解決區塊鏈互操作性,但在協議和設計方面存在差異。這些差異在安全性、隱私性、效率、靈活性和易用性之間有不同的權衡。

現在讓我們深入了解一下區塊鏈互操作性的未來是什麼樣子!

Cosmos網絡

自2014年以來,隨著 Tendermint 的發布,Cosmos團隊一直致力於區塊鏈互操作性。Tendermint 是一個拜佔庭容錯(BFT)共識引擎,以及點對點網絡八卦協議。

Cosmos——區塊鏈的網際網路

他們構建的Cosmos網絡,是建立在Tendermint 之上的區塊鏈。Tendermint 和 Cosmos 都在 InterChain 基金會之下。下面兩個簡單的示意圖解釋了他們是如何設計網絡的。

(從更高層面看,其區塊鏈由三個主要組成部分構成,即能相互交流的計算機節點網絡、允許節點就新區塊達成共識的協議、以及具有自己狀態的應用層(如以太坊帳戶,它存儲以太餘額作為狀態)。

(Tendermint 負責區塊鏈的網絡和共識層。這使得區塊鏈可以基於Tendermint創建有自己狀態的應用程式。(藍狐筆記註:把網絡和共識層交給Tendermint,降低了開發難度)。此圖顯示了通過ABCI 協議與 Tendermint 交互的 ABCI應用程式,下一節將對此進行說明。)

技術設計和協議

Tendermint (共識和網絡)

Tendermint 是一種實用拜佔庭容錯(PBFT) 狀態機。它要求一組已知的驗證者就一個區塊達成共識。Cosmos網絡至少需要 2/3多數才能達成共識。如果不到1/3的驗證者是拜佔庭(藍狐筆記註:即惡意節點),網絡將永遠不會分叉,因為驗證者不能在相同的高度上提交衝突的區塊,這源於Tendermint 重視鏈的安全勝過鏈活性。

應用區塊連結口(ABCI)

ABCI 是一個接口,用於定義複本引擎(Tendermint) 和狀態機 (區塊鏈) 之間的邊界。ABCI 是區塊鏈狀態更新的唯一途徑,只有Tendermint 才能獲得區塊鏈的狀態更改功能。這種設計是一個很好的安全策略,因為只有一個入口能更改狀態。

下圖對Tendermint 堆棧進行了細分, 顯示了節點在對等網絡中的連接方式, 以及每個節點的組件。

(這五個節點彼此創建點對點網絡。每個節點都是一臺運行Tendermint 核心的計算機。Tendermint 可以通過 ABCI 協議連接到區塊鏈。左下角的輕型客戶端節點可以通過 RPC 調用連接到任何 Tendermint 節點。)

Cosmos的互操作性

區塊鏈通信(IBC)

Cosmos網絡具有跨區塊鏈通信(IBC) 協議, 允許區塊鏈與其他區塊鏈互動。區塊鏈網絡將通過IBC 進行通信, 以Cosmos網絡為中心樞紐(hub)。區塊鏈通過一種樞紐和輻條模型(a hub and spoke model)被連接到Cosmos樞紐(Hub)。網絡的輻條(spoke)稱為"區域(Zone)",如下圖所示。

(Cosmos的Hub是連接Cosmos網絡上所有其他區塊鏈的主要區塊鏈。每個Zone(區域)都有自己的區塊鏈,它們共同創建了一個用於連接的樞紐和分支模型。)

IBC有一個更專業的技術用語,即鏈中繼。鏈中繼允許區塊鏈讀取和驗證其他區塊鏈中的事件。例如,鏈A 上的智能合約想知道鏈B上是否發生了某個事件。為此,鏈B上的智能合約需要取一個鏈A的區塊頭,並驗證它是否已經滿足共識並達到最終性。(藍狐筆記:區塊鏈最終性指交易已經被寫入區塊並添加到區塊鏈上,也就是不能被逆轉或篡改。)

從本質上講,Cosmos正在建立一種網絡,使創建新的區塊鏈變得很容易,並且這些新創建的區塊鏈從一開始就能通過鏈中繼進行互動。每個區塊鏈都將在Tendermint 上運行, 如下圖所示。

(Cosmos Hub與在Tendermint 上運行的其他4個區塊鏈互動。通過IBC 協議的設計,它們可以很容易地讀取彼此的狀態並採取相應的行動。左上角的鏈是一個peg zone,在下一節中對此進行了說明。)

新的區塊鏈只要遵循IBC 協議,就能加入網絡,且不論是公有鏈還是私有鏈,這條規則都適用。

Peg Zone(錨定區域)

Peg Zone將允許Cosmos網絡連接到已上線的區塊鏈網絡,比如以太坊的主網。能夠連接到已上線的區塊鏈是對任何區塊鏈互操作網絡的主要要求。Peg Zone很複雜,但讓我們嘗試用簡單的語言來解釋它們是如何工作的。

首先,你必須有一個共享的安全模型,在這個模型中Cosmos Peg Zone的驗證節點也需要運行一個以太坊主網節點,並由這個特殊的驗證節點批准兩個鏈之間的相互作用。這是一個複雜的基礎設施,為此你還需要信任負責運行Peg Zone的團隊。

資產的實際交易需要一個以太坊主網的智能合約鎖定以太,並同時在錨定區域創建代表"Cosmos-以太"的新代幣,這種新代幣可以通過IBC 在Cosmos網絡上使用。而在Cosmos這邊驗證者將鎖定Cosmos本地代幣ATOM,然後將創建一個ERC-20版本的ATOM代幣,可以在以太主網中使用。這將允許Cosmos和以太坊主網間資產的完全互操作性。

實現兩鏈之間的互操作性

任何可互操作的網絡都需要至少兩個可以交換消息和進行交易的區塊鏈。Ethermint將是第一個與Cosmos Hub互動的區塊鏈。

Ethermint是Cosmos團隊在Cosmos Hub主網上線後推出的一條區塊鏈。描述Ethermint的最簡單的方式是:它就是Ethereum 區塊鏈,但其原有的PoW共識算法被Tendermint共識引擎取代。這使得基於以太坊虛擬機(EVM)的區塊鏈可以通過IBC 輕鬆地與Cosmos網絡進行互動。

Ethermint將在某個時間點對所有以太帳戶進行「快照」,並使用該狀態創建一個新的Ethernint zone。這使得他們能夠以最小成本吸引現有的以太坊開發者群體,並將為Ethermint使用者提供新的代幣和更快的交易速度。

首先選擇創建Ethermint,而不是通過Peg Zone連接到現有的以太坊主網,是因為前者在技術上更容易搭建。然而,一個區塊鏈網絡必須有Peg Zone。比特幣和以太坊如此強大,忽視它們對Cosmos或Polkadot來說都將是一個非常危險的舉動。

Cosmos Hub

Cosmos Hub是主要的區塊鏈,作為Cosmos網絡中所有區塊鏈的中心連接器。它是一個由 Tendermint 驅動的多資產權益證明區塊鏈。Cosmos Hub的原生代幣是ATOM(藍狐筆記:中文社區形象地稱為阿童木),ATOM用於區塊鏈的質押(staking)和治理(governance)。該Hub以100名驗證者啟動,後續每年將持續增加。

ATOM持有人可以是驗證者,也可以是委託者。驗證者設置一個完整的節點,以維護網絡安全並處理交易。委託者根據他們個人對驗證者的審查,將其代幣委託給值得信任且能夠運行節點的驗證者。

驗證者通過質押ATOM獲得額外的ATOM作為區塊獎勵。驗證者會在扣除少量代理費用之後把這些獎勵分發給委託者。

為了保持驗證者的誠實,做出惡意行為或向區塊鏈發布錯誤數據的驗證者,會受到經濟上的處罰——損失一部分他們的ATOM。這通常被稱為「消減(slashing)」。這些博弈論層面的要求被用來激勵權益證明區塊鏈中的正確行為。

代幣還被用於治理。一個Atom 代表對網絡上任何建議的一票,比如軟體升級。Cosmos的治理協議相當簡單。委託者可以選擇自己投票,也可以將投票權給他們委託的驗證者。驗證者必須對每一項提案進行表決,否則其代幣會被「消減」。

Cosmos上的開發人員

開發人員可以通過兩種方式在Cosmos網絡的基礎上進行開發。構建使用IBC互動的新區塊鏈,並在Cosmos zones中構建智能合約。為此,他們開發了Cosmos SDK,允許開發人員輕鬆地在Cosmos網絡上構建新的區塊鏈。

Cosmos SDK

Cosmos的"Cosmos SDK"允許開發人員使用簡單的模塊化方法在網絡上設計自己的區塊鏈。SDK也被用來構建Cosmos Hub。

這將允許開發人員能夠通過使用SDK選擇基本的區塊鏈應用程式,添加治理或staking質押等模塊,構建自己的模塊,並輕鬆發布自己的區塊鏈,且這些定製的區塊鏈還能與其他區塊鏈互動。這是一個令人興奮的機會,因為它將為開發人員提供一個能夠自由發揮的全新的去中心化平臺,而不僅僅是使用以太坊發行代幣。

SDK 是用 Golang 編寫的,並計劃在未來支持更多的語言。但在第一年,Cosmos網絡中的區塊鏈將只能使用Golang編寫。

基於Cosmos構建應用

Ethermint將是第一個在Cosmos Network上構建dApp的實現。由於它是基於EVM 的區塊鏈, 因此可以用Solidity編寫合約。該網絡的交易速度也將提高,因為Tendermint共識每秒能處理比以太坊的PoW更多的交易。

Polkadot

Polkadot 網絡是另一個項目, 它有強大的技術團隊來處理區塊鏈互操作性問題。Polkadot 是用Rust語言編寫,由Parity團隊開發,該團隊也開發了以太坊客戶端。

Polkadot網絡

技術設計和協議

共識

和Cosmos團隊一樣,他們也將共識架構與狀態應用進行了分離。根據Polkadot的白皮書,他們的共識引擎實際上是受Tendermint 和 HoneyBadgerBFT 的啟發誕生的。

Polkadot技術堆棧的詳解。具有共識作為外層的點對點網絡,通過WebAssembly解釋器連接到區塊鏈狀態機。(藍狐筆記Cipher註:WebAssembly是一種可以直接部署在伺服器端的解釋器,支持多種語言編譯,最直觀的影響是雖然Polkadot是使用Rust編寫,但是理論上Polkadot網絡中的智能合約可以使用任何編譯到WebAssembly中的語言編寫,比如C,C++等)

他們也提到,他們計劃使用Aurand 和Tendermint PBFT結合的混合共識機制。Aurand允許隨機選擇的驗證者在不需要2/3共識的情況下直接產出一個區塊。混合設計允許更快的共識,但它也帶來了一種可能性,即如果驗證者出現惡意行為,某些區塊將不得不需要逆轉。

(Tendermint PBFT和Aurand的混合設計。Tendermint 保證該圖中每5個區塊的最終性,而中間的4個區塊則在不需要任何共識的情況下快速處理。它比PBFT 快,但付出的代價是可以發布錯誤區塊,如果一旦出現這種情況,則需要逆轉。)

Polkadot互操作性

Cosmos和Polkadot的互操作性策略也是相似的。Polkadot 網絡有中繼鏈,它是中央連接器,其功能類似於Cosmos樞紐(Hub)。它有連接到中繼鏈的區塊鏈,他們將其命名為平行鏈(Parachain)。Cosmos的Zone和平行鏈也有相同用途。Polkadot還會有連接到已上線區塊鏈的橋(Bridge),這與Cosmos的錨定區域(Peg Zone)相似。

平行鏈(Parachains)

平行鏈和Cosmos Zone都使用鏈中繼來實現區塊鏈的互操作性。但它們的實施情況確實不同。最大的區別在於他們是如何連接鏈和共享安全。使用Polkadot,網絡安全是集中(pooled)和共享的。這意味著,單獨的鏈可以直接享受集體安全,而不必從零開始構建吸引力和信任。

這是通過將Polkadot原生代幣DOT綁定到新創建的平行鏈中,以及通過解綁DOT刪除無用的Parachain來實現的。Cosmos並不要求通過結合ATOM來創建另一個鏈,它們使用治理來決定Cosmos Hub是否應該連接到某個Cosmos zone。

橋(Bridge)

Bridge和Peg Zone是同一事物的兩個名稱。它們都允許連接到已上線的區塊鏈網絡,如以太坊主網。預計Cosmos和Polkadot都希望在開始時迅速與以太坊主網連接。

實現兩鏈之間的互操作性

如前所述,與Cosmos Hub互操作的第一條鏈將是Ethermint。Polkadot也會創造一個,這對他們來說應該沒有太多困難,因為他們已經對以太坊的Parity客戶端有了很多的經驗。

Polkadot網絡

Polkadot 網絡是一個權益證明區塊鏈,原生代幣是DOT。DOT提供治理,以及激勵代幣持有人誠實行事。網絡中心 hub是中繼鏈,其功能類似於Cosmos網絡中的Cosmos Hub。Polkadot網絡中有驗證者(Validator)、提名者(Nominator)、核對者(Collator)和漁民(Fishermen)四種權益持有者。Polkadot也有懲罰惡意行為的「消減」(slashing)。

Polkadot上的驗證者與Cosmos中的驗證者作用相同,Polkadot的提名者類似於Cosmos中的委託者(Delegator)一樣。下面來自Polkadot 白皮書的示意圖顯示了權益持有者之間的相互作用。

(Polkadot網絡的四個權益持有者之間的互動)

驗證者不會維護一個含有所有平行鏈的完全同步的資料庫,因為數據太多。因此,驗證者將把存儲和驗證新的平行鏈區塊的任務交給第三方,即核對者。核對者的主要功能是生成有效的平行鏈區塊,他們必須維護一個完整的節點。他們將對未密封區塊(unsealed block)執行零知識證明(zkp),並將其提供給一個或多個負責向中繼鏈提議平行鏈區塊的驗證者。核對者和驗證者將獲得這些任務的交易費用。

漁民就像獨立的賞金獵人,他們尋求大額的獎勵。預計僅僅是它們的存在就會導致惡意行為很少發生,因為驗證者和核對者知道他們會被抓住和消減(slash)。漁民將發送驗證者或核對者的任何非法活動的證據。

治理有幾個層次,最主要的一點是通過DOT代幣進行網絡投票。另外,他們還計劃成立一個由12-24個帳戶組成的理事會,對沒有得到權益持有方足夠關注的提案進行投票,這是一個應對低投票參與率的備份方案。他們還承諾添加自適應仲裁偏差(藍狐筆記Cipher註:通常投票參與率的高低會導致投票結果有一定偏差,高投票率有正偏差,低投票率有負偏差,為了修正這一偏差,Polkadot選擇加入自適應仲裁偏差機制,這意味著:投票參與率越高,需要通過該提案所需的得票率就越低。一種可行的(不一定是最終)正偏差修正方案為:如果同意數*√投票參與率>反對數,則提案通過)。他們也可能會嘗試增加不同投票機制,比如對長期DOT代幣持有者或驗證者,甚至是對網絡有長期貢獻的dApp 團隊提供一定的額外投票權重。但這些只是目前的想法。

主網上線的現狀

他們的第一個概念證明(Proof of Concept)已經能夠驗證區塊和就狀態轉換達成共識。它們已經能夠通過測試網發送DOT。概念證明是用Rust 編寫的,runtime是在WebAssembly上構建的。

在Polkadot上開發

Substrate

Substrate是一個技術堆棧,開發人員能夠基於Substrate構建區塊鏈。這和Cosmos所開發的Cosmos SDK的非常相似。

Polkadot 網絡是建立在Substrate之上的, 就像Cosmos樞紐是建立在Cosmos SDK 之上一樣。你不必擔心共識或網絡,只需要專注於區塊鏈應用程式。

Substrate是用 Rust 編寫的,但是狀態機的核心功能會將其編譯到WebAssembly中。它可以使用經過編譯的Rust代碼在本地運行,也可以通過WebAssembly 解釋器運行。這可以在下圖中看到。

(如果本地客戶端節點是最新的,它可以本地運行WebAssembly代碼,但如果不是,它將必須使用鏈上的WebAssembly解釋器,這將比本地運行更慢。)

在Polkadot 上構建 dApps

你可以在支持智能合約的平行鏈上構建dApps。這與Cosmos相似,Polkadot 中繼鏈和Cosmos樞紐都不支持智能合約,但連接到它們的鏈可以支持。

Cosmos與Polkadot的比較

讓我們來看看每個網絡的主要組件,以及它們是如何堆疊起來的。這是最有趣的部分,你可以比較差異,自己決定哪個網絡可能會更成功!

共識協議

他們都使用Tendermint PBFT共識,儘管Polkadot 承諾將使用結合Aurand的混合共識。混合的方法將加速共識,但它可能會導致區塊逆轉。這兩種方法仍需在正式上線的區塊鏈網絡上進行實地測試。這兩個協議都比以太坊或比特幣的工作證明協議快得多。

Polkadot 還在他們的網站上提到,他們計劃使用"積極BFT 權威證明",但並不清楚這到底是什麼意思。Web3 基金會最近指出,"polkadot被預設成完全開放和公開,不需要任何特定的組織或可信的權威維護的區塊鏈網絡"。從白皮書中列出的Polkadot整體設計來看,結合DOT的權益證明顯然將是達成共識的主導因素。如果權威證明(proof-of-authority)被使用,可能會扮演次要角色。

代幣和權益證明設計

它們都有一個用於治理和質押的代幣。兩者都有保護網絡的驗證者,以及將代幣委託給驗證者的委託者/提名者。Polkadot還增加了核對者(Collator)這一角色來幫助平行鏈,以及漁民(Fisherman)則密切關注任何惡意行為者。

兩者都能對惡意行為者進行代幣消減的懲罰,消減參數很可能會在網絡啟動時調整。Polkadot的權益證明設計更為先進,但這也使其更加複雜。

Cosmos的優勢是,他們將率先上線;他們簡單的設計將使權益持有者更容易組織和創建一個穩定的去中心化網絡。Polkadot的優勢是,四個權益持有方允許網絡更加去中心化。現在我們很難挑出哪種策略會更好,但時間會給出答案。

治理

Cosmos在治理方面有一個相對簡單的協議,因為它只基於驗證者、委託者和成文的憲法。

Polkadot 希望在治理方面做更多的工作,通過自適應仲裁偏差,和一個驗證者理事會,他們對權益持有者投票率較低的提案進行投票。

在目前已上線的區塊鏈中,權益證明治理基本上沒有得到足夠的測試,可以預期這兩個團隊都會在一開始就提出調整治理協議的提案。這兩種設計都足夠簡單,從而能夠通過小的迭代實現改進,自然地朝著更強大的去中心化治理系統邁進。最好是從簡單開始,然後逐步增加複雜性,而不是一開始就強加一堆規則和法規。這兩個網絡的去中心化程度似乎足以防止少數驗證者控制網絡。

安全

Polkadot 允許平行鏈和中繼鏈共享安全池,而Cosmos則需要它平臺上的區域(zone)自己負責保護自己的網絡。這意味著要開啟一個新的平行鏈,你需要積累大量的DOT,並通過質押這些代幣將你的平行鏈連接到Polkadot 網絡。因此,每個 Parachain 的安全都植根於 DOT代幣本身,這將為整個網絡創建一個共享的安全模型。

Cosmos計劃允許區域(zone)管理自己的安全模型,即所謂的自主區域(zone)。Cosmos Hub將使用治理來決定允許哪些區域連接到它。其他Hub和Zone可以選擇自己的安全方法,這為網絡提供了很大的靈活性。

在任何情況下,只對你信任的另一個zone或Hub進行IBC代幣傳輸。一個zone可能會計劃在未來進行交易審查,因此你需要查看該zone的歷史,並確定它們是否真正去中心化和值得信賴。不過,這對任何區塊鏈都適用,因為你不會想用你的比特幣去交易另一個你從未聽說過的區塊鏈代幣。

請務必注意,在執行IBC 傳輸時,你必須信任與之交換代幣的zone以及任何中繼者。如果你在zone B收到源自zone A的代幣,且該代幣經過Hub(Zone A->Cosmos Hub->Zone B),那你則需要信任所有三個區塊鏈(而不僅僅是Zone A)。

這和今天區塊鏈之間的代幣交易類似,因為你需要信任中心化交易所。你必須同時信任區塊鏈A 和 B,以及作為受信任第三方的中心化交易所。

由於Cosmos有自主的zone,連接的每一個zone都必須自己建立一個安全的去中心化網絡。因此,如果Cosmos Hub有5個完全可用的Zone,可能會有100個Cosmos Hub驗證者,和5x100個Zone驗證者。這是一個比Polkadot更去中心化的模式,如果有效,應該運作良好。

可以想像,100個 Polkadot 驗證者能夠確保中繼鏈和5個平行鏈的安全,而Cosmos網絡則需要100個 Hub驗證者和500個Zone驗證者。這表明,Polkadots模型使創建新的平行鏈變得更加容易,但也意味著權力集中在DOT所有權中。Cosmos允許更去中心化的安全模式,但這會更難實施。

不過,Cosmos表示,他們也計劃在上線後不久支持共享安全模式。一旦他們有了這個,它就會給開發者更多的靈活性,因為在Cosmos上, 他們可以分享基於ATOM的安全性,或者創建自己的代幣和安全模型。他們在這兩種模式中需要進行的權衡是:自主zone通過治理被添加到網絡中,這就為惡意zone的連接提供了可能性,儘管這種情況可能性不大。

Polkadot 有一個獨特的功能是能夠在無需分叉(fork)的情況下進行升級runtime。他們通過在鏈上存儲WebAssembly runtime來做到這一點。尚未更新其本地版本的客戶端的節點將被迫使用該runtime。這樣就無需通過驗證者鏈下的協調來更新軟體,從而消除了鏈分叉的可能性,提高了安全性。

速度和可擴展性

這兩種共識協議都允許1000TPS的交易。這取決於有多少節點以及參數值。每增加一個平行鏈或區域(Zone),網絡的TPS都將增加,兩個網絡都能很容易達到1000TPS。實際瓶頸將出現在它們的zone/平行鏈中運行的狀態機應用程式中。

互操作性

兩個網絡都使用中繼鏈連接到中心hub。它們都使用「錨定區域」/或「橋」來連接到以太坊主網。它們都將在各自的網絡上讓運行EVM Zone或EVM平行鏈更簡單。

開發人員

Cosmos-sdk 和 Polkadots Substrate對於開發平臺的想法是相同的。它們使開發人員在網絡上創建自己的區塊鏈變得簡單。這兩個團隊都專注於對開發者友好,並試圖打造一個新的開發平臺,就像以太用智能合約和代幣所實現的那樣。

在這兩個平臺上的開發不同的地方是Polkadots致力於使用WebAssembly和Rust,而Cosmos致力於Golang。

Polkadot通過支持WebAssembly展望未來。WebAssembly得到了谷歌、蘋果、微軟和Mozilla的支持,在未來十年中, 它被廣泛使用的可能性很大。Rust 也一直在推動成為被編譯到 WebAssembly 的主要語言之一。從5年的前景來看, Polkadot似乎做出了長期吸引開發者的正確舉措。

然而,正如我們在以太坊的經歷上看到的,有時第一個進入市場更重要。雖然有其他智能合約鏈允許用其他語言編寫智能合約,但Ethereum 幾乎佔了智能合約開發的全部,因為它們圍繞Solidity 和EVM在早期就吸引了開發者,並構建了一個生態系統。

Cosmos將首先進入市場。在Cosmos上開發的主要方式將是通過Cosmos-SDK使用 Golang ,它們也有Lotion-JS,這是一個Javascript 實現,可以創建基於Tendermint的區塊鏈。然而,Cosmos網站指出,Lotion-JS代碼尚未經過安全審核,如果要確保價值安全,最好使用Cosmos-SDK。

目前Cosmos沒有支持WebAssembly的工作。然而,你可以打賭,也許在不久的某個時候,Golang將添加支持並能編譯到WebAssembly。他們已經取得了良好的進展。最後,與Rust 相比,Golang 也是一種更容易學的語言,在全球範圍內也有更多的Golang 開發人員.

總結

現在很難判斷哪個網絡會更成功。但可以肯定的是,吸引了更多的開發者的一方,將會是增長最快、佔據市場最大份額的一方。

作為一名開發者,如果你認為Cosmos會更成功,你就會想開始學習Golang,如果你相信Polkadot,你會想學習Rust。你還可以用編譯到WebAssembly的任何其他語言(如 C或C++) 編寫平行鏈。

雖然一方最終會比另一方更大,但有趣的是,有可能出現兩者都存在且相互連通的情況。例如,如果這兩個網絡都在以太坊上創建Peg Zone/Bridge,則可以用ERC20 版本的DOT來交換ERC20版本的ATOM。這將導致這兩個網絡可互操作。這可能會創建一個巨大的交織在一起的區塊鏈網絡,在這個網絡中,以太坊上的所有代幣、Polkadot的所有平行鏈和Cosmos的所有Zone都是可互操作的。這將允許以太坊Plasma鏈(Ethereum Plasma chains)也被連接進來。

正如你所看到的,Polkadot 和 Cosmos 所創建的區塊鏈互操作網絡的網絡效應是天文數字級別的。這非常值得我們花時間來跟蹤每個網絡的進展,尋找這兩個網絡成功的根源。

-

風險警示:藍狐筆記所有文章都不構成投資推薦,投資有風險,投資應該考慮個人風險承受能力,建議對項目進行深入考察,慎重做好自己的投資決策。

相關焦點

  • Cosmos 中文社區AMA:讓區塊鏈網絡實現互聯
    譯:三年前,Jae 和Ethan 立下了一個目標:建立能夠讓區塊鏈網絡實現互聯的工具。Jae很快意識到針對應用程式定製的區塊鏈的數量將隨著時間的推移將不斷的增長,而不是局限在某單一的區塊鏈。隨著「區塊鏈間的網際網路」這個願景逐漸清晰,很自然的,互操作性成為Cosmos想證明的核心主題。隨著行業逐漸意識到這個願景不僅僅是可信的,而且可能產生很大的價值。
  • Cosmos:讓區塊鏈實現多鏈交互的大宇宙
    Cosmos是基於跨鏈協議的區塊鏈網絡生態系統,旨在打通不同的區塊鏈網絡,讓其具有互操作性,使不同區塊鏈的價值得以自由流轉,從而根本上解決區塊鏈的「孤島效應」。2019年3月,Cosmos主網Cosmos Hub正式上線。
  • 幣贏共識52 AMA 回顧|Polkadot的進化之路——波卡是通往Web3.0的...
    因此這個項目結束之後,我就在尋找一個優秀的區塊鏈框架去實現以太坊完成不了的事情,當時在全球非常火的是跨鏈的項目,cosmos和polkadot,正好也都在柏林。我就分別和兩個團隊聊了聊,也參加了cosmos 的黑客馬拉松。當時我也用了cosmos的sdk,但是覺得cosmos的文檔寫的不夠好,用的一些技術棧我也不是很喜歡。
  • 一文讀懂 Hub 與 Zone 架構如何實現 Cosmos 互操作性
    在 第一部分 中,我們從開發一條單獨的區塊鏈以及區塊鏈應用程式的視角介紹了 Cosmos 。但如前所述,Cosmos 最關建的特性之一是互操作性,即賦能多種區塊鏈之間的交互。為了更好地理解這一特性的運作原理,我們首先需要了解 Cosmos 中用於支撐其互操作性的基礎架構「 Hub 以及 Zone 」。原文標題:《How does Cosmos work?
  • 阿童木(cosmos)是什麼?|幣小寶區塊鏈公開課25
    阿童木(COSMOS)簡介在了解阿童木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什麼是跨鏈。由於目前絕大部分區塊鏈之間數據不能互通,造成信息孤島十分嚴重,例如比特幣無法在以太坊網絡使用,以太坊也無法在波場網絡使用,這導致資金利用率十分低下,而跨鏈技術,顧名思義,就是通過區塊鏈技術實現兩條公鏈之間信息和價值的互聯互通。
  • Cosmos究竟可以做什麼,還被譽為了區塊鏈的網際網路
    Cosmos旨在解決區塊鏈交互操作和可擴展性問題,其區塊鏈間通訊協議可以實現區塊鏈的互聯,支持不同區塊鏈之間的資產轉移。以下為Cosmos項目詳細解讀。 Cosmos核心技術:Tendermint Cosmos有一個很獨特的宇宙觀:這個世界不可能由一個區塊鏈主導,一定是多鏈並存,多幣並行的世界。如何把多鏈和多幣整合成一個生態系統,就是Cosmos的終極理想。
  • 取代以太坊、爭鋒Cosmos, Polkadot 的真實面貌到底是什麼?
    在諸多還未上線主網的區塊鏈中,跨鏈項目Polkadot 也成為了至今為止熱度最高的區塊鏈之一。但常常與 Cosmos、以太坊並肩出現的 Polkadot,在無數的對比中作為配角,不斷地被割裂與被重構。本篇文章將試圖描摹Polkadot 的真實全貌,如有遺漏及誤解,還請各位指正。
  • Asclepius: The god of medicine in Polkadot's ecology
    Asclepius是一條醫療智能公鏈,未來基於Polkadot中繼鏈上的平行鏈,是可以有多條鏈的公鏈。Polkadot在解決可擴展性、速度以及費用的問題上提供了更廣闊的視野以及方案,允許更多個性化區塊鏈的存在,且允許鏈之間的互操作和升級,允許鏈的自我治理,Asclepius的目標是成為Polkadot生態醫療板塊中的最為傑出的石墨烯平行鏈。
  • 淺析以太坊 2.0、Polkadot、Cosmos 與 NEAR 等 Layer 1 擴容方案...
    大多數下一代區塊鏈的 layer1 以並行架構進行擴展,把交易處理分配給不同的節點根據如何處理跨分片通信的安全性,這被稱為分片互操作性。分片化生態系統的挑戰在於它們打破了可組成性--除非智能合約部署在同一個分片或區塊鏈上,否則它們無法同步地相互調用大多數著名的下一代區塊鏈項目都計劃採用並行化的擴展架構進行擴展。對於 Ethereum 2.0 和 NEAR 的情況,被稱作分片,而對於 Polkadot 和 Cosmos 的情況,它更經常被稱為區塊鏈之間的互操作性。
  • 在昨天密碼極客與COSMOS直播的過程中 有很多小夥伴都表示「很懵」
    區塊鏈1.0時代主要是以比特幣和比特幣的分叉幣(BCH)為代表,開發團隊對比特幣代碼進行fork,功能主要集中在交易。而且因為系統龐雜也阻礙了區塊鏈發展,不同區塊鏈之間也無法相互通信。在COSMOS之前,大家的選擇很有限,只能從比特幣分叉,大家對應用的控制很有限,第一代Dapp Zcash的靈活性就很不好。
  • 區塊鏈治理與 Polkadot 的鏈上治理實踐
    區塊鏈的治理結構包含了決策和溝通的過程,對區塊鏈特別是公鏈生態具有隱形但長遠的作用。上一世代的公鏈發軔於鏈下治理,新一代的公鏈對鏈上治理持更加開放的態度。我們認為鏈上和鏈下治理有各自的適用邊界, Polkadot 等公鏈針對鏈上治理的模式做出了很多改進,長遠來看鏈上治理符合區塊鏈的開放內涵,是不應放棄探索的方向。
  • 跨鏈巨星 Polkadot 生態歷險 129 個生態資助項目大摸底
    Centrifuge 為波卡生態開發的產品名為 ChainSafe,是一種模塊化的多向區塊鏈轉接橋,可以與多個區塊鏈網絡進行交互,包括以太坊(Ethereum),以太經典(Ethereum Classic),以及基於 Substrate 的區塊鏈和基於 Cosmos 的區塊鏈。
  • PalletOne調色板主網啟動,Cosmos和Polkadot真正的競爭對手?
    通過打通鏈與鏈之間的聯通渠道,實現信息與價值的自由流通,建立起多鏈共生、多鏈互通的價值「互鏈網」,讓區塊鏈「孤島」間的價值流動暢通無阻,成為區塊鏈世界的IP協議,使區塊鏈網絡價值最大化。PalletOne開發團隊歷經近2年開發,針對現有的跨鏈項目進行了深入分析和比對,提出了具有自己技術優勢和特點的解決方案。
  • Polkadot世界(DOT):2020年回顧
    贈款計劃和國債在2020年取得了巨大成功根據Wood的Medium post消息,今年Polkadot的發展加快了步伐。區塊鏈的Rust代碼庫現在擁有超過一百萬行代碼,而其Substrate Technical渠道的開發人員數量也幾乎增加了兩倍,達到2,600人。
  • Cosmos告訴你區塊鏈的未來在哪裡
    V2版本由ICF投資的Swish Labs開發,建立Cosmos Hub和以太坊之間雙向的Peg Zone,允許ETH和ATOM在彼此的區塊鏈間互相轉移。應用案例:Cosmos SDK的DeFi模塊Cosmos 網絡的核心是數字權利可以在不同的去中心化區域(如區塊鏈)之間安全地傳輸。換句話說,一個鏈上的驗證人可以在其他鏈上持有並轉移資產。而通過IBC就可以將基於Cosmos SDK建立的「原生鏈」相互打通。
  • 詳解Polkadot 技術、治理、應用與平行鏈進展
    Polkadot 和生態中的大部分應用都是基於 Substrate 搭建的,使用 Substrate 構建的區塊鏈可以很容易地與 Polkadot 進行跨鏈,否則需要通過轉接橋。2020 年 9 月,Substrate 上線了 2.0 版本,增加了 70 多個 pallet 和鏈下工作機功能。
  • 關於區塊鏈的普遍誤解:狹義區塊鏈和廣義區塊鏈的區別
    狹義區塊鏈和廣義區塊鏈的區別 我們從技術角度分析一下區塊鏈到底是什麼?其實從本質上來說,區塊鏈是一種底層基礎架構,它的應用範圍不僅局限於金融行業,也可以在其他行業。在眾多討論中,我們發現人們對於區塊鏈的理解確實存在許多誤區,往往將區塊鏈具象成分布式帳本、智能合約、密碼學這 狹義區塊鏈和廣義區塊鏈的區別
  • Cosmos和Blockstack黑客馬拉松讓我們窺見了DeFi的未來
    星期五,區塊鏈項目Cosmos和Blockstack都宣布了各自的HackAtom V和HackDeFi黑客馬拉松的獲勝者,每個人都可以窺見即將到來的DeFi開發浪潮-這一願景包括工具,互操作性和可組合性方面的顯著進步。
  • 布道區塊鏈 IoTeX+IoTA:區塊鏈的曙光,去中心化的物聯網使者?
    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我們有什麼理由不相信,區塊鏈和物聯網的天然結合——通過區塊鏈不可篡改的帳本技術和Token經濟體系,可以突破物聯網發展過程中的諸多瓶頸?如果,它們兩者都只不過、僅僅是分布式網絡?如果它們有IoTeX的加入,並有IoTA參與其中?
  • Cosmos和Polkadot的跨鏈是一回事嗎?一文看懂跨鏈
    尤其是當區塊鏈的協議越來越多、資產交互也越來越頻繁時,人們迫切需要一類技術來讓不同鏈之間能夠產生交互,而這就是「跨鏈」技術慢慢產生和逐漸成熟的原因。跨鏈的誤解當然,當我們談到跨鏈時,大家可能都聽過這個詞,甚至把它作為 2020 年的區塊鏈熱門詞彙也不足為過,畢竟區塊鏈的世界也需要一些新鮮的故事來填補歷史的空缺,至於智能合約和公鏈已經是 2 年前的故事,而跨鏈似乎更符合區塊鏈發展的宏偉目標,雖然事實也確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