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國創會】中科院院士汪衛華:未來將有一場材料領域的「革命」

2020-12-06 大眾網

華龍網11月10日12時訊(記者 徐焱 李嫋) 近者悅,遠者來。今(10)日,2018重慶國際人才創新創業洽談會在悅來國際會議中心拉開帷幕,在開幕式之後的嘉賓主題演講環節,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極端條件物理重點實驗室主任汪衛華圍繞「材料基因工程」作了精彩演講。他指出,材料科技是核心科技,材料基因工程是顛覆性技術,未來將有一場材料領域的「革命」。

「材料科學是當代文明的三個重要支柱,我們的時代可以以材料來劃分,從石器時代到青銅時代,再到現在的矽時代,足以證明材料的重要性,可以說一代材料引領一代技術,同時催生一代產業。」材料基因工程是什麼?汪衛華介紹,新材料不但能夠促進基礎研究的發展,同時新材料也是一些重要高科技的基礎。材料基因工程實際上是利用高通量計算與材料基因資料庫及其檢索等現代信息技術,開展高通量材料組合設計實驗,快速篩選、開發新材料。

對於新材料的發明發現,汪衛華舉例說明了其艱難歷程:「愛迪生1880年就發明了白熾燈,1905年才找到鎢絲材料,之後發光材料從白熾燈到螢光燈用了50年,再到現在的LED燈差不多用了半個世紀。」

汪衛華的研究領域是非晶合金材料,結合自身經歷,他說,在這一領域,世界上有150多個研究組,經過50多年才發現了1000多個合金,這當中真正可以進行商業化應用的也就10種,「新材料發現像在大海裡撈針一樣,從研發到應用,一般是要15年甚至20年,是一個偶然性比較高、成本非常高的領域」。

汪衛華說,通過高通量的計算機計算、人工智慧和大數據來對材料進行一些想要的材料成份和影像應用,然後再進行快速檢測,利用現代先進的一些檢測設備,最後很快地搜索到所需要的材料。這些數據又反饋到大資料庫裡,這樣反覆循環,可以大大加快發現過程。

「傳統的方法就像炒菜一樣,先準備材料稱量,然後再進行材料的製備加工。」汪衛華表示,通過材料基因工程,就可以進行預測,把成份鎖定在一定的範圍內,這樣效率可以大幅提高,從而把研發周期降到十年以下。

汪衛華說,高通量計算、高通量實驗方法和材料大數據技術的材料基因工程將把材料研發周期縮短一半、研發成本降低一半。材料基因工程是快速、低耗創新發展心材料的變革式新模式,是顛覆性技術,「因為材料基因工程把材料從傳統的經驗為指導的『炒菜式』的模式,發展到計算、實驗、數據『三位一體』的模式,因此將來會發生一場『革命』」。

推薦閱讀

  • 「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模式,都已經在中國技術產業發展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路風表示,反觀中國高鐵,由於產品開發平臺保存比較完整,大規模技術引進就能帶來成熟的產品經驗,促進形成完整的產業體系,從而成為平臺自我升級的助力。[詳細]

  • 對電信運營商來說,5G意味著顛覆式的科學重構,而資費就是他們將改造自我的成果推向消費者的直觀表現。」  雖然關於5G資費目前沒有明確標準,但中國電信副總經理高同慶坦言,針對普通用戶的5G流量收費目前還在研究中,5G流量資費肯定不會讓用戶使用不起。[詳細]

  • 公交車尚未到站,一乘客吵著要下車。據車上一位乘客回憶,當天這名男子抱著一小孩,與另外一男一女從公交車前門上車。[詳細]

  • 剁手族期盼已久的「雙11」近在眼前,整裝待發的快遞小哥也迎來了一年中「忙並快樂著」的緊張時刻。從薪資看,上海以8200元成為快遞員薪資最高的城市,杭州以8019元排名第二,南京以7911元排名第三,北京快遞員平均薪資為7489元,位列第四,均超過2018年10月的全國快...[詳細]

  • 日本消費稅增稅已兩度推遲。據共同社報導,日本計劃在2019年10月將消費稅稅率上調至10%。[詳細]

  • 土耳其軍事基地爆炸25人傷7人失蹤。疑因使用「故障」大炮(圖)【環球網綜合報導】土耳其一軍事基地發生爆炸,造成25名士兵受傷,另有7人失蹤。[詳細]

相關焦點

  • 引智| 光谷再迎院士團隊!武漢乾冶與中科院汪衛華院士達成合作意向
    近日,光谷企業、武漢乾冶工程技術有限公司與中科院院士汪衛華籤署合作意向協議,擬共建院士工作站。據介紹,武漢乾冶位於光谷金融港,是專業從事不鏽鋼、碳鋼、有色金屬冷軋成套設備及板帶處理成套設備的高新技術企業。
  • 安徽師範大學校友汪衛華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汪衛華 [資料圖]12月7日,2015年中國科學院新增院士結果公布,安徽師範大學87屆物理系校友汪衛華當選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院士。至此,安徽師範大學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專業均有校友當選為「兩院」院士。汪衛華1987年畢業於安徽師範大學物理系,一直致力於新型材料領域的研究,特別是在新型大塊非晶、納米材料及其它亞穩材料在高壓、微重力等極端條件下的製備、結構、物性研究等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和創新性成果,為我國物理教育與物理科學研究作出了突出貢獻,有力推動了我國物理科學的發展進步,贏得了國家的表彰和社會的讚譽。
  • 汪衛華院士做客科學家講壇 介紹非晶合金材料研究進展
    哈工大報訊(黃永江/文 汝果/圖)12月18日下午,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汪衛華做客科學家講壇,為師生作了題為「非晶合金材料的研究進展」的報告。汪衛華院士長期從事新型大塊非晶及其它亞穩材料的製備、結構、物性研究,研製出多種釐米級大塊非晶合金等亞穩材料,並系統研究了其微結構及物理性能,建立了一系列有自己特色的製備和研究亞穩材料的方法;近年來致力於非晶合金材料的高通量設計、製備及表徵工作。汪衛華院士在報告中詳細闡釋了非晶合金的發展對於材料學科以及凝聚態物理學科的重要意義。
  • 汪衛華院士專家工作站在金職院揭牌
    無限金華客戶端消息 金華廣電融媒體記者 樓東波今天上午,汪衛華院士專家工作站在金華職業技術學院揭牌,副市長陶葉萍參加揭牌儀式。汪衛華院士主要從事新型大塊非晶、納米材料及其它亞穩材料在高壓、微重力等極端條件下的製備、結構、物性研究,其研究成果多次榮獲國家科技類獎項。此次汪衛華院士與金職院合作成立院士工作站,能夠充分發揮科學專家的技術引領作用,將在科技創新,推動人才培養提升方面帶來積極影響。
  • 汪衛華院士專家工作站揭牌儀式暨院士大講壇隆重舉行
    汪衛華院士專家工作站揭牌儀式暨院士大講壇隆重舉行 2019-05-21 21: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科學院院士汪衛華來金召開非晶材料學術會議
    、東南大學、南京理工大學、中科院寧波材料研究所等高校院所的10餘位專家教授參加。>期間,市科協主席汪希燕向汪衛華院士頒發了「長三角G60科創走廊金華國際院士創新中心」暨「金華院士之家」進家聘書,她指出,金華作為長三角區域的製造大市和材料大市,牽頭推動成立了
  • 未來5年,胚胎幹細胞將會為人類醫學領域引來一場顛覆性革命
    之前有一場幹細胞研究探討會,原同濟大學校長、中科院院士裴鋼是這樣說的:「幹細胞這一塊,不做,上海就落後。」作為國內幹細胞領域帶頭人,他還一次次強調,「要拿出傳教的精神來宣傳幹細胞。」幹細胞像是生命的種子,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分化成多種功能細胞,具有修復各種組織功能和再生器官的能力,被醫學界稱為「萬能細胞」。
  • 北京材料基因工程創新聯盟成立
    1月28日,北京材料基因工程創新聯盟成立儀式暨第一次全體會員大會在中科院物理所舉行。中科院化學所朱道本院士、清華大學王崇愚院士、中國鋼研科技集團王海舟院士、物理所陳立泉院士、北科大謝建新院士到會表示祝賀,會議由物理所汪衛華院士主持,科技部、中科院、國家基金委、北京市科委等相關單位領導參會。
  • 中科院哲學所揭牌 白春禮:未來的科學革命離不開哲學思想的激發和...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9月24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孫慶玲)「未來的科學革命,離不開哲學思想的激發和引導。而哲學方法和思想的變革,也離不開科學的批判與滋養。人類文明的新發展,呼喚科學與哲學建立新型的、更加緊密的結盟。」今天,中國科學院院長、國科大名譽校長白春禮院士在「中國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揭牌儀式暨科學與哲學前沿問題研討會」上說。
  • 用超算給材料測「基因」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物理研究所極端條件物理重點實驗室主任汪衛華曾在接受《中國科學報》採訪時表示,我國很多關鍵材料並不能完全自給,因此希望通過先進的理念推動材料應用的發展及產業化。基於此,汪衛華實驗室在北京懷柔科學城構建了一個「材料基因工程平臺」。材料研究也有基因工程?這要從「材料基因組計劃」說起。
  • 2019能源與信息先進材料國際研討會在寧波奉化舉行
    7月26日,由寧波市奉化區人民政府主辦,寧波鋒成先進能源材料研究院和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承辦的2019能源與信息先進材料國際研討會在寧波奉化召開。來自能源與信息先進材料領域的中外院士、專家學者、行業精英、企業高管150人參加研討會。
  • 中科院院士潘建偉做客「高能論壇」
    潘建偉介紹,20世紀初量子力學的建立是人類歷史上偉大的科學革命之一。量子力學闡明微觀世界的物理原理,已成為包括物理、化學、天文和生命等學科在內的現代自然科學的支柱。隨著量子力學的建立而催生的第一次量子革命,推動信息、能源、材料和生命等領域的發展,催生以現代信息技術為代表的第三次工業革命,改變人類的生活方式和社會面貌。圍繞現代信息技術進一步發展所面臨的問題,潘建偉闡述第二次量子革命興起的意義。
  • 行業精英齊聚國際碳材料大會,暢談碳材料行業未來!
    本屆碳材料大會以「齊聚全球力量,共『碳』材料未來」為主題,聚焦碳材料行業新形勢、新視野和新格局。、中科院寧波材料所、中科院物理所、清華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廈門大學等領袖企業、知名科研院所和高校的3000+決策者和科學家齊聚Carbontech 2020,共同暢談碳材料行業未來。
  • 汪衛華院士:非晶態物理學研究仍須克服諸多短板—新聞—科學網
    汪衛華 ■中國科學院院士 汪衛華 年輕人是學術的重要支撐力量
  • 材料學院教師趙宇亮、汪衛華、李晉閩獲2020年度何梁何利獎
    國科大材料學院三位教師趙宇亮院士、汪衛華院士、李晉閩研究員獲獎。何梁何利基金由香港愛國金融家何善衡、梁銶琚、何添、利國偉於1994年創立,旨在獎勵中國傑出科學家,服務於國家現代化建設。26年來,共有1414位傑出科技工作者獲何梁何利獎。
  • 先導專項成果⑤|有機微納雷射:許「視覺革命」一個未來
    領域一| 有機熱電材料:未來綠色能源新翹楚領域二| 石墨炔:開闢碳材料新世界領域三| 有機半導體:從新分子邁向傳感器領域四| 有機光伏:讓「萬物互聯」夢想照進現實有機微納雷射:許「視覺革命」一個未來!全色域、高亮度、極限高清、真3D……這是雷射顯示即將掀起的一場「人類視覺史上的革命」,微納雷射將扮演重要角色。微納雷射是指納米結構中的受激發射,它們產生強烈的相干光信號,在光通信、集成光子迴路(PIC)和顯示技術中展現出了廣闊的應用前景。有機共軛分子的納米組裝結構可以實現與傳統的無機半導體材料顯著不同的雷射行為,是微納雷射的「未來之星」。
  • 聯創股份:未來的業務將聚焦於新材料及精細化工領域,重點發展...
    投資者問:貴公司未來有何願景?產品方面有沒有什麼創新? 聯創股份(300343):公司未來的業務將聚焦於新材料及精細化工領域,重點發展聚氨酯新材料,第三代、第四代製冷劑,第四代發泡劑,含氟新型聚合物,精細化學品,可降解塑料。
  • 【安徽日報】中科院院士潘建偉: 加強基礎研究,搶佔科學革命發展...
    【安徽日報】中科院院士潘建偉: 加強基礎研究,搶佔科學革命發展先機 在世界製造業大會江淮線上經濟論壇主旨論壇上,「墨子號」量子衛星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潘建偉開門見山地說。 製造業轉型升級,要從源頭上加強基礎研究。 潘建偉認為,人類歷史上已經產生的三次工業革命,都是源於重大的科學革命。
  • 金之鈞院士:中國正迎來頁巖氣革命 頁巖油資源潛力巨大
    中新社北京6月1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院士、石油地質家金之鈞1日表示,中國正迎來頁巖氣革命。同時儘管具有巨大的頁巖油資源潛力,但中國的頁巖油革命還遠未到來。中科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當天舉行第二場全體院士學術報告會,中國石化副總地質師兼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院長金之鈞以「中國迎來了頁巖革命嗎——Yes or No?」為題,介紹了美國頁巖革命的發展歷程,以及中國頁巖氣和頁巖油的勘探開發歷程、現狀及發展趨勢,並對中國頁巖氣、頁巖油發展的前景和挑戰進行分析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