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哲學所揭牌 白春禮:未來的科學革命離不開哲學思想的激發和...

2020-12-06 中國青年報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9月24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孫慶玲)「未來的科學革命,離不開哲學思想的激發和引導。而哲學方法和思想的變革,也離不開科學的批判與滋養。人類文明的新發展,呼喚科學與哲學建立新型的、更加緊密的結盟。」今天,中國科學院院長、國科大名譽校長白春禮院士在「中國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揭牌儀式暨科學與哲學前沿問題研討會」上說。

去年6月24日,白春禮在中國科學院大學學位委員會上首次提議組建中國科學院哲學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哲學所」)。經過一年多的努力,今天,中科院哲學所揭牌,讓科學與哲學「結盟」,下設5個研究中心,包括邏輯學與數學哲學中心、物質科學哲學中心、生命科學哲學中心、智能與認知科學哲學中心,以及科學與價值研究中心。

「要有原創的、別人卡不了脖子的關鍵技術,需要有獨創的、敢為人先的科學思想和科學理論。」白春禮認為,中國的科學發展要實現階段性跨越,就必須緊扣科學前沿中的基本問題進行開拓和創新,而不能只是在已建立的概念體系和研究路徑上跟蹤國際上的工作。中國的科學家有自己的美德和優勢,但也存在原創性普遍不足的問題。造成這種局面有多種原因,包括科學傳統薄弱,以及科研製度方面的缺陷等,除此之外,我們在創造性思維上的缺乏也有重要的關係。要補上這個短板,哲學的學習和哲學思維的訓練非常重要。

在白春禮看來,我們需要進一步深入反思科學技術的歷史發展規律,因而需要進一步深刻認識科學與哲學的關係。他認為,從歷史的維度來看,哲學是科學之源。從科學發展的動力來看,哲學往往是革命性科學思想的「助產士」。科學研究不只是觀察、實驗和計算,而且還需要一整套概念和思想的支撐。在常規科學階段,科學家主要是在既有的範式下解決各種問題,他們的工作似乎與哲學沒有太大的關係。但在科學革命階段,科學共同體需要建立新的範式,需要用新的概念之網來重新整理科學事實。而科學概念和思想的變革,有賴於科學家完成思維上的自我超越,這時候必然會涉及到哲學上的爭論,必然會在哲學思想中尋求靈感。

「如果把科學知識比作一個圓盤,圓盤的邊緣是觀察實驗獲得的經驗知識,從邊緣往裡是科學中的理論知識,圓盤的中央則是有關自然的基本哲學觀點。任何科學理論的內核,都帶有某些哲學預設。」白春禮說,科學和哲學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科學的發展往往會帶來哲學觀念上的變化,而哲學思想的變革也會為科學的洞見提供廣闊的思想空間。「可以這樣來說,缺乏哲學的科學是盲目的,而缺乏科學的哲學是空洞的。正是科學和哲學的相互激蕩,使得人類的思想一次一次突破和超越自我,造就了人類文明的輝煌」。

白春禮表示,當代科學的發展正醞釀著巨大的突破,我們正在進入對宇宙、生命、意識的認識的深處,這直接關聯著眾多重大哲學問題,比如數學的基礎和本性問題、量子理論中的本體論問題、複雜性科學中的演生論問題、認知科學中的心身關係問題等。「這些問題的澄清和解決,需要科學與哲學聯手推進。笛卡爾、萊布尼茲時代那種科學與哲學緊密結盟的時代已悄然復歸」。

在中科院成立哲學所,白春禮說,正是為了聚焦於科技發展和科技前沿中的基本哲學問題,以及與哲學緊密相關的科技問題,從哲學角度助力科技創新,為中國科學的跨越式發展,乃至未來的科學革命,尋求更為堅實、更富活力的概念基礎。這對於提升科技原創能力、應對日益激烈的國際科技競爭,搶抓科技革命機遇,無疑具有前瞻性和戰略性意義。

目前,中科院哲學所正在凝聚中科院各研究所的相關力量,搭建科學家與哲學家的協作對話平臺,並將以哲學家和科學家共同關切的重大問題為研究導向,致力於探討現代科學的哲學基礎和當代科技前沿中的哲學問題,以及與科技發展密切關聯的價值、文化和制度問題。白春禮希望,中科院哲學所密切圍繞當代科學的前沿和基礎問題開展研究。特別是要結合物理學、生命科學、人工智慧等領域的最新進展,在宇宙、生命、意識的本質這些正醞釀革命性突破的問題上,開闢新的思維空間。同時,要廣納百川,開放合作,儘早建設成為一個新型高水平研究機構。

【責任編輯:原春琳】

相關焦點

  • 白春禮:進一步深刻認識科學與哲學的關係
    編者按  9月24日,中國科學院哲學研究所(以下簡稱哲學所)在京揭牌,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白春禮出席成立儀式並致辭。  在致辭中,白春禮系統闡述了科學與哲學的關係,指出科學的發展往往會帶來哲學觀念上的變化,而哲學思想的變革也會為科學的洞見提供廣闊的思想空間。在中科院成立哲學所,正是為了聚焦於科技發展和科技前沿中的基本哲學問題,以及與哲學緊密相關的科技問題,從哲學角度助力科技創新,為中國科學的跨越式發展,乃至未來的科學革命,尋求更為堅實、更富活力的概念基礎。
  • 院士說丨白春禮:進一步深刻認識科學與哲學的關係
    >編者按:9月24日,中國科學院哲學研究所(以下簡稱哲學所)在京揭牌,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白春禮出席成立儀式並致辭。在致辭中,白春禮系統闡述了科學與哲學的關係,指出科學的發展往往會帶來哲學觀念上的變化,而哲學思想的變革也會為科學的洞見提供廣闊的思想空間。在中科院成立哲學所,正是為了聚焦於科技發展和科技前沿中的基本哲學問題,以及與哲學緊密相關的科技問題,從哲學角度助力科技創新,為中國科學的跨越式發展,乃至未來的科學革命,尋求更為堅實、更富活力的概念基礎。
  • 中國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揭牌儀式在國科大舉行
    中科院哲學所下設5個研究中心,包括:邏輯學與數學哲學中心、物質科學哲學中心、生命科學哲學中心、智能與認知科學哲學中心,以及科學與價值研究中心。目前,中科院哲學所正在凝聚中科院各研究所的相關力量,搭建科學家與哲學家的協作對話平臺。中科院哲學所將以哲學家和科學家共同關切的重大問題為研究導向,致力於探討現代科學的哲學基礎和當代科技前沿中的哲學問題,以及與科技發展密切關聯的價值、文化和制度問題。
  • 科學網—進一步深刻認識科學與哲學的關係
    )在京揭牌,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白春禮出席成立儀式並致辭。 在致辭中,白春禮系統闡述了科學與哲學的關係,指出科學的發展往往會帶來哲學觀念上的變化,而哲學思想的變革也會為科學的洞見提供廣闊的思想空間。在中科院成立哲學所,正是為了聚焦於科技發展和科技前沿中的基本哲學問題,以及與哲學緊密相關的科技問題,從哲學角度助力科技創新,為中國科學的跨越式發展,乃至未來的科學革命,尋求更為堅實、更富活力的概念基礎。
  • 中國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成立
    光明日報北京9月24日電(記者齊芳)中國科學院哲學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哲學所」)24日在中國科學院大學揭牌。
  • 中國科學院為什麼要成立哲學研究所?
    來源:《光明日報》(2020年09月25日)記者 齊芳2020年9月24日,在中國科學院哲學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哲學所」)揭牌儀式上
  • 哲學指導造晶片?中科院成立哲學研究所,網友們議論紛紛
    ,給人一種怪怪的感覺,哲學可不是科學呃?當然哲學是科學的最高表述,但是哲學就是哲學,科學就是科學。中國科學院院長、國科大名譽校長白春禮院士出席揭牌儀式並致辭。5個研究中心,包括邏輯學與數學哲學中心、物質科學哲學中心、生命科學哲學中心、智能與認知科學哲學中心以及科學與價值研究中心。
  • 白春禮調研中科院化學所「一三五」規劃實施進展
    隨後聽取了化學所所長張德清所作的「深入實施一三五規劃,促進重大科研產出」專題匯報,並與研究所領導班子成員、院士和科研、管理骨幹等就研究所「一三五」規劃、發展定位、人才引進與培養、園區和基礎設施建設等問題進行了座談。白春禮指出,化學所是歷史悠久的研究所,有著豐厚的科研積累和文化積澱,多年來在學科發展、科學成果產出、人才培養等方面,為國家、中科院作出了重要貢獻。
  • 中科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揭牌儀式在滬舉行
    4月28日上午,中國科學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揭牌儀式在上海辰山植物園舉行,由中科院與上海市聯合通過中央「千人計劃」頂尖人才與創新團隊項目引進的朱健康教授將領銜該研究中心的建設。中央組織部副部長、中央人才工作協調小組副組長李智勇,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上海市委常委、組織部長李希,中科院副院長張亞平共同為研究中心揭牌。
  • 白春禮:物質科學充滿原始創新機會
    對此,中科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常務副院長白春禮有獨到見解。物質科學是一切科學的基礎,還可以衍生出一系列新的技術原理記者:從當前科技發展態勢來看,哪個領域可能出現的原始創新最多?白春禮:從現代科技發展和當前科技發展態勢分析,物質科學研究是科學發展的制高點,充滿了原始創新的機會,而物質科學的變革性突破將對科技和經濟的發展產生十分重要的影響。記者:什麼是物質科學?白春禮:物質科學致力於研究物質的微觀結構及其相互作用規律,它不僅是一切科學的基礎,而且可以衍生出一系列新的技術原理,為新材料與新器件的研發提供新的知識基礎。
  • 中科院南美天文研究中心在智利揭牌
    新華網聖地牙哥10月4日電(記者 冷彤 李丹)中國科學院南美天文研究中心4日在智利首都聖地牙哥揭牌。  揭牌儀式在智利國家天文臺舉行。中科院院長白春禮和智利大學代校長阿賽意圖諾分別代表中智雙方為該天文研究中心揭牌剪彩。
  • 白春禮向中科院上海分院系統領導幹部
    上海分院院長江綿恆和分院及研究院所領導班子成員共80餘人參加了學習會,上海分院黨組書記、副院長、滬區黨委書記王建宇主持學習會。   白春禮在報告中深入分析了中科院面臨的形勢和任務,深刻闡述了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加大力度推進改革創新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 哲學導讀之《科學革命的結構》
    《科學革命的結構》是關於科學哲學的一本重要著作,作者託馬斯·庫恩(1922-1996)美國物理學家、科學哲學家、科學史家,被譽為「二戰後最具影響力的一位英文寫作的哲學家」(查理德·羅蒂語)據說作者託馬斯·庫恩是起先是一位頗有成就的物理學家,後來興趣逐漸轉移到科學史和科學哲學上去了
  • 毛澤東哲學思想: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
    教條主義者不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既是世界觀,又是方法論,不是把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偉大的認識工具」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去,使之成為觀察、分析和處理中國革命問題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領導方法。經驗主義者注重經驗而輕視理論,不懂得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重要性,不懂得具體的工作方法要以科學的世界觀為指導。他們局限於自己的狹隘經驗,固守著某些具體的工作方法,並把它們誤認為普遍真理。
  • 張江實驗室正式揭牌 建跨學科、綜合性、多功能國家實驗室
    新華網北京9月27日電(王瑩)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獲悉,張江實驗室揭牌儀式9月26日在上海舉行,上海市委書記韓正、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共同為實驗室揭牌。張江實驗室將聚焦具有緊迫戰略需求的重大創新領域和有望引領未來發展的戰略制高點,以重大科技任務攻關和大型科技基礎設施建設為主線,實現重大基礎科學突破和關鍵核心技術發展,建成跨學科、綜合性、多功能的國家實驗室,力爭成為具有廣泛國際影響的突破型、引領型、平臺型一體化的大型綜合性研究基地。
  • 馬克思哲學革命的邏輯進程及其思想內涵
    新哲學從三個方面超越了舊哲學:克服了其觀念本體論, 打通了哲學通往現實的道路;祛除了其唯心史觀迷誤, 唯物主義地解答了「歷史之謎」;揚棄了其先驗的價值觀立場, 將哲學改造成為人類社會解放的思想武器。  作者簡介:呂世榮, 河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河南大學馬克思主義與當代中國研究所研究員。
  • 蒲慕明:對科學哲學的一些看法
    揭牌儀式上,中科院院士、中科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神經科學研究所)學術主任蒲慕明代表科學家發言。對哲學與科學的關係做了精闢的論述。蒲慕明教授已確定參加即將於10月29-31日舉行的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在論壇上,蒲慕明教授將與其它一百多位頂尖科學家一道,探討更多相關話題。
  • 中科院院長白春禮代表:持續投入 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白春禮說,中科院作為科技國家隊,主動請纓,從去年開始,新啟動了計算系統、網絡安全等先導科技專項,要求項目責任人立「軍令狀」,明確了「三不」原則,即不申報獎勵、不調動工作、不從事其他項目工作,希望科研人員心無旁騖,早日攻關成功。
  • ...分院學習貫徹中科院院長、黨組書記白春禮在北京分院領導班子...
    、黨組書記白春禮在北京分院領導班子任免宣布大會上的講話精神,統一思想認識,研究貫徹落實工作。中科院副秘書長、科創中心主任、北京分院院長周琪主持會議。   會議集體學習了白春禮在北京分院領導班子任免宣布大會上的講話主要內容。領導班子成員結合院黨組賦予科創中心暨北京分院新的職能定位,結合各自分管的領域和工作開展情況,談了學習體會,交流了工作思路。
  • 論科學革命
    論科學革命蘇鍾麟有網友提出科學革命的創舉,想來,科學革命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確實已經具備。一「科學」已經不太是科學長期以來,什麼是科學?權威理論就是科學,不然為什麼會成為權威理論?最重要的客觀規律是邏輯定律,包括靜態的型式邏輯和動態的辯證邏輯,還要接受實踐的檢驗,亦即經得起馬克思主義辯證法的考驗,以實踐為真理標準,以區別於宗教和形上學的混沌思維。概括起來就是:嚴密的邏輯推理和嚴格的實踐驗證。違背邏輯的理論學說是不可能得到實踐驗證的。以上定義符合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與方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