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上午
一輛承載量10噸重的
藍色冷凍櫃貨車緩緩駛進
阜沙鎮羅松村圍堤邊的淇澳莊園
等待再次裝載大麥蟲運往貴州省
養殖戶林遠全說
受疫情影響
原本四季不愁銷的大麥蟲
如今才算真正迎來了銷售旺季
在林遠全的大麥蟲養殖基地,一股溫熱微甜的麥麩香氣撲面而來,300多平方米的廠房內,錯落有致地碼放著8000個養殖盆,一條條淡黃色的小蟲子在養殖盒內不斷蠕動。
林遠全隨手抓起一把蟲子,告訴記者,現在他們每周出一次貨,每次純利潤5萬元左右。去年養殖規模較大,利潤達到170萬元,今年雖然受疫情影響,但也能突破百萬元。
大麥蟲
林遠全介紹,大麥蟲是超級麥皮蟲形成的,又稱超級麵包蟲,是完全變態的昆蟲,會經歷成蟲、卵、幼蟲、蛹4種變態,主要以麥麩、蔬菜為食,富含高蛋白。乾燥的昆蟲可用來餵鳥,保鮮的昆蟲餵觀賞魚、烏龜、雞、鸚鵡等,蟲糞能作為農作物的肥料。
2018年10月,
作為退役軍人的林遠全從戰友那裡了解到,
在花鳥魚市場上,
大麥蟲極具市場前景,
特別是廣州三鳥市場上的大麥蟲
主要來自外省,
於是在戰友的幫助下,
他便開始進入大麥蟲養殖行業。
大麥蟲養殖
「白色蟲子就是剛蛻殼不久的。」帶領記者參觀基地的時候,林遠全隨手從飼養盒中挑出兩隻大小、顏色各異的蟲子說,這隻白色剛蛻殼不久還很脆弱,得輕拿輕放,隨著慢慢長大,它們的顏色會越來越深,直至下次蛻殼,顏色越深表示距離脫殼的時間越久。
林遠全表示,大麥蟲經過蟲卵、幼蟲一般長到45天時,最受市場歡迎,在這45天的生長周期內,蟲子會蛻殼6次左右,每次脫殼後蟲的體型、重量都會增加。「你們看這隻白色的估摸長5公分,蛻殼前也就大概3公分。」林遠全說。
市場行情好、銷路好
「養殖大麥蟲不難,只要控制好溫度、溼度和養殖密度即可,但是做農業這一行的核心是得有自己的銷售渠道。」林遠全表示,養殖大麥蟲是他目前從事眾多行業中的部分,所以他只負責養殖,銷路已經全權交給貴州的戰友負責。
林遠全說,今年受疫情影響,養殖的大麥蟲無法運往銷售點,導致短短幾個月虧損了15萬元,但是疫情之後市場逐步恢復,現在按照每周一次的頻率送往珠三角及貴州省。「每次冷凍櫃貨車剛停下,大家都排隊爭相購買,上次運輸到貴州的近2萬斤被一搶而空。」林遠全說。
站在基地中,林遠全算了一筆帳,每斤大麥蟲利潤能達到11元,每批蟲純利潤達到5萬元左右,頂峰的時候,一年純利潤達到170萬左右。
林遠全說,因為市場行情好、銷路好,他很想將養殖規模擴大到2萬盆,但是目前沒有養殖空間,讓他很苦惱,所以只能保持8000盆左右的飼養規模。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大麥蟲活體銷售,林遠全還在農場餐廳,嘗試烹飪椒鹽味的大麥蟲等菜品,受到不少食客歡迎。
編輯 張耀文
二審 周亞平
三審 蘇小紅
來源:中山日報(見習記者 陳雪琴,圖/視頻 易承樂)
閱讀完本文,請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