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一個很少有人知的趣事:
在寒冷的北極附近,那裡每年冰雪融化的時間很短,短到毛蟲只能吃樹葉五天左右就把蟲凍死了。奇怪的是這樣的毛毛蟲能在苐二年那有限的幾天裡又活過來,整個幼蟲生長期須要十幾年,然後化成美麗的蝴蝶。人稱不死蟲。千萬不要任為我在講神化故事。
真實的,真實到親眼看到,當然是在電視上,那裡我去不了,科技臺。達爾文的進化論是科學的。
南蟲:這一稱霸蟲壇幾千年,讓歷代蟲迷歌頌頃倒,而為之瘋狂的將軍,蟲王們,在八十年代開始走下坡路了,到了九十年代,就象國民黨的軍隊,兵敗如山倒,徹底的給北路軍打敗了。應了那句:三十年河東轉河西的話。
牆倒眾人推,如今南方蟲迷們都稱當地蟲為土蟲。這可是小時候稱赤膊丁的稱呼啊,可見世態炎涼。不知這頂帽子戴到什麼時候,可委曲了那些曾經讓人們著書立傳的將軍們,它還是很有才的。
北蟲:開始的時侯給人的感覺象程咬金:三斧頭,這可是仙化斧阿,三斧頭闢開瓦崗寨,岀了個混世魔王。北蟲佔了幹老,南蟲佔了細糯,這是因為大環竟造成的。用五行來解南為火,北為水,南方暖,北方寒,北蟲野外生存要抗寒,就得進化厚皮,為了在寒冷到來之前早點長大而延續下一代,這是生命生存法則,它們進化了,它們首先要多吃,獲得大量的蛋白質,它們的牙大了,皮厚了,但肉身難免進化的差了些。人們認識到了這一點,給它們加強營養,補了不足,成了李元霸。
而南蟲呢?他們後來是退化了,罪魁禍首是什麼呢?是氣候。六,七十年代的冬天,水塘裡的冰可以走人。現在的自然氣溫正在每年不斷上升,南方空氣潮溼,使蟲幹度退化,高溫使蟲體弱小,合格數量下降。蟲秉金秋肅殺之氣而生,才有鬥性,沒有合恰溫度難以長好。現在捕捉南蟲上品的好蟲多在白露以後。難度增加了。
最後想說一下:蟲品五,鬥二,養三。南蟲能否改進養法,提高它的戰鬥力呢?這只是我個人的猜想,很多科學的結果都是從猜想中來,個人之言,不要當真。希望能給大家一笑。小馬哥如能給配上鋼琴曲《秋日的私語》我將非常感謝。
文:紅頭金翅//編輯:小馬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