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是一條蟲,怎麼考證?

2021-01-20 騰訊網

[導讀]顧頡剛說,我以為禹或是九鼎上鑄的一種動物,……九鼎是夏鑄的,商滅了夏搬到商,周滅了商,搬到周……他們追溯禹出於夏鼎,就以為禹是最古的人,應做夏的始祖了。

在本世紀二十年代的古史討論中,顧頡剛先生創立的「層累地造成的中國古史」觀,在學術界受到廣泛的讚譽,但也遭到一些人的誤解和懷疑。特別是對禹的來歷,他引《說文》,說禹為蟲,更在人們中引起不同的議論。以致有些人以為他連真實的夏史也反對,導致了對古代歷史文化認識上的空白。為此,這裡以顧先生關於夏史的一些論述,來說明他是怎樣研究夏史的。

一、禹的傳說及啟和三康的故事的考辨

說禹的本義為蟲,並不始於顧先生,就我所知,是他的老師崔適首先提出來的。

《史記探源》卷二:《集解》:「《諡法》曰:『受禪成功日禹。」』案:此言謬矣。禹之本義為蟲名,猶鯀之本義為魚名,夔、龍、朱虎、熊羆之本義為毛蟲、甲蟲之名也。受禪成功,乃禹之勳業,豈禹之字義乎?

崔氏雖然首先提出「禹之本義為蟲名」,但沒有進一步的闡述,因此在學術界沒有什麼影響。顧先生在《與錢玄同先生論古史書》中,除引《說文》「禹,蟲也」之外,還說:我以為禹或是九鼎上鑄的一種動物,……九鼎是夏鑄的,商滅了夏搬到商,周滅了商,搬到周。……他們追溯禹出於夏鼎,就以為禹是最古的人,應做夏的始祖了。

這就是說他以為「禹為動物,出於九鼎」。此後,在《討論古史答劉胡二先生》的信中,他又「因為九鼎不鑄於夏代,禹說才起於西周的中葉」,而修正了這個假定,他說:「我現在對於這個假定的前半還以為不誤,對於後半便承認有修改的必要了。」這就是說他堅持「禹為動物」之說,放棄「出於九鼎」之說。同時,他列舉了九項理由,對禹的來歷再作了一個新的假定:「禹是南方民族神話中的人物。」

對於禹為動物之說,他晚年仍堅持不變。1952年他寫的一條《叔向名禹》(《虯江市隱雜記》第4冊)筆記中說:

《叔向父毀銘》雲「叔向父禹曰」。孫詒讓曰:「《說文》:『知聲蟲也。重文蚋,司馬相如說:從向。』《玉篇·虫部》云:『■,禹蟲也。』若然,『禹』、『■』一蟲,禹宇叔向,即取蟲名為義。向,即■蚰之省。此可證司馬相如、顧野王說矣。」(《古籀餘論》卷中)禹之為蟲,又得一證。

1954年他又在一則《高山族之蛇圖騰》(《法華讀書記》第21冊)筆記中說:自平伯《紅樓夢研究》受批判,時有人詆禹為一條蟲之說。案予謂禹為蟲,原本《說文》; 「蟲」為動物總名,非軟體動物之專名也。近在中央民族學院見臺灣高山族之器物,其族以蛇為圖騰,其器物亦多蛇形之刻鏤,或延體於筒,或伸頸於壺,或蟠於人像之兩肩。以此可以推想禹為夏族之圖騰,其器物刻鏤亦必若此。夏器固尚未發現,然觀殷、周銅器,所有盤螭、盤虺紋者,疑即禹圖騰之遺留也。潘光旦君語予,曾在唐詩中見有「■」宇,即狒狒,則禹為動物固無疑。可見他自始至終是堅持著禹為動物之說的,但對其出處則作了二次修正。1937年寫《九州之戎與戎禹》一文時又放棄了「禹是南方民族神話中的人物」這一假定,從九州、四嶽的原在西方,提出禹的傳說產生於西方戎族。禹原為戎的宗神,隨著九州、四嶽的擴大演化為全土共戴的神禹,更演化為三代之首君。

此後,他又與童書業合寫《鯀禹的傳說》,把二十年代古史討論中涉及的鯀、禹傳說的來源及其演變,作了系統的論述。說明在《詩》、《書》中,禹的地位是獨立的,事跡是神化的;禹是禹,夏是夏,兩者間毫無交涉。一直到戰國以後的文籍裡,禹才是夏代第一君主。在《山海經》和《天問》等記載原始神話的書裡,已把鯀、禹說成父子,鯀與夏發生關係也始於《國語》和《左傳》。關於鯀、禹治水,以前相傳都以為鯀用堙的方法以致失敗,禹改用疏的方法得到了成功。其實這個傳說,起初都說鯀、禹治水用的都是同一的「堙」;「填」的方法。鯀的失敗,是由於「不待帝命」,而不是「湮洪水」。到了戰國以後才出現鯀防洪而失敗,禹疏洪水而成功的說法。所以會這樣改變,是由於戰國時出現了防洪築堤和疏水灌溉兩種辦法,築堤害多而利少,疏水有利而無弊,由此防洪水的故事便漸歸丁上帝所殛的鯀,而疏洪水的故事就歸丁上帝所興的禹。晚年,他又寫丁《息壤考》,對於鯀、禹以息壤治水的先期神話,作了新的考辨,並對鯀、禹治水故事的演變作了進一步的論述。

顧先生與童書業合作的《夏史三論》,是論述啟和三康(太康、仲康、少康)的故事演變的。他們認為三康的傳說從啟分化而出,少康中興的故事是東漢人造出來的。因此這些傳說不是古代的史實。此文又聯帶敘述五觀和羿、澆等故事的演變,指出五觀的傳說與扈、觀有關;羿的傳說在先秦、西漢時非常紛歧,到西漢中葉以後才漸漸統一;澆的傳說與象的傳說有關等。

前人把古代流傳下來的神話傳說視作真實的古史,顧先生的考辨則把前人視作真實的古史還原為神話傳說。這種揭穿原先對古史認識的假象,對建設真實的古史是有積極意義的。

二、否定禹卻認同夏朝的存在

顧頡剛先生雖然認為禹是動物,是神,跟夏沒有關係,但並不懷疑夏的存在。1933年,他在燕京大學開春秋戰國史時所編的《春秋戰國史講義》中說:「在西周和東周人的記載裡,很清楚地告訴我們:在周的前邊有夏和商二代。……夏的存在是無可疑的。」接著他又依據了春秋、戰國間人所講的夏事去推定夏代的疆域。他說:「夏的都城在陽城(今河南登封縣),又在晉陽(今山西太原縣),又在帝丘(今河北濮陽縣)。他們的國境是河、濟之西,華山之東,伊、洛之北,羊腸坂(屬太行山)之南,約當現今山西、山東、河南、河北四省之間。」顧先生雖然認為啟、三康、五觀和羿、澆等故事是傳說,不是夏代的史實,但這些傳說中的地名,可以考見那時的舞臺有多大。:他在《春秋戰國史講義》中又說:

這裡邊的地名很多,我們可以抽出來看一看那時的舞臺有怎樣大。據歷代經學家的研究,羿的有窮在今山東德縣北:浞的寒在今山東濰縣東北;靡逃奔的有鬲氏和有窮是一地;夏後相逃奔的斟灌氏在今山東壽光縣東北,斟尋氏在今山東濰縣西南;後郎逃奔的有仍氏在今山東濟寧縣;澆封的過在今山東掖縣北;■封的戈無考,他們猜測大概在今河南商丘 縣與新鄭縣之間;少康逃奔的有虞和他受封的綸在今河南虞城縣。這一個地名單子如果都可信,那麼我們在一望之間就知這數十年的戰爭都在濟水流域。……

此外,說到夏代國名的,有韋、顧、昆吾。……韋國在今河南滑縣東南,顧國在今山東範縣東南,昆吾國在今河北濮陽縣東。這三國…」·非常的接近,也都在濟水流域。

至於夏的同姓及其後裔的侯國,…·觀國在今山東觀城縣,就在顧國之西。莘國在今河南陝縣,貼近夏後皋之墓。杞國先在河南杞縣;春秋前遷到山東,耒詳何縣;後又遷到安丘縣,再遷到昌樂縣。(曾卩)國在山東嶧縣。

這些國家的位置都在現今河南,河北、山東、山西間。為此,顧先生以為不能認為夏的政治中心在山西。他在《春秋戰國史講義》中又說:

以前我們因為晉封夏虛,衛封殷虛,又因為晉用夏正,他們的紀月法和用周正諸國不同,覺得晉和夏特別接近。又因魏、晉以來都說「夏都安邑」,覺得他們的政治中心定在山西南部。現在有了以上這些材料,就知道夏王國的政治中心在河南;他們的勢力範圍,大部分在山東,小部分在河北、山西。他們享有了黃河流域的下遊和濟水流域的全部。到了五十年代,他又在讀書筆記(《法華讀書記》第14冊)中進一步指出「夏都均在河南,山西之為大夏當在夏亡後」,他說:

夏代疆域可能較廣,但其政治中心始終未遠離今河南一省。陽城在嵩山下,為鯀、禹神 話傳說之中心,戰國時即說為禹避舜子之處。陽翟,《漢·志》定為夏禹國,說不定為夏之第一都城,後稱之日夏邑。此後,太康居斟尋,今鞏縣西南也。太康失國居陽夏,今河南太康縣也。相居斟灌,今山東觀城縣也。相又居帝丘,今河北濮陽縣也。少康奔虞,今河南虞城縣南也;虞思邑之於綸,今虞城縣西也。帝杼自原遷於老丘,原今河南濟源縣西北也,老丘在今陳留縣北也。胤甲居西河,東河之西、太行之東也。桀先居斟尋,後徙河南,河南今洛陽也。總合其一代觀之,夏都不可能在今山西。故山西之為大夏必在夏亡之後,商曆年六百,夏族之變化多矣,惜其事跡未克留下,所留下者惟其地名,我輩只得憑藉地名以作猜想矣。

此後,他又搜集夏代的地名作了一篇《夏代地名今釋》,記在他的讀書筆記《法華讀書記》第 20冊中。在此文中,他把夏代的地名分為六類:(一)都城:有陽城、陽翟、斟鄧、陽夏、斟灌、帝丘,原,老丘、西河、河南等lo個都名。(二)邑築:有虹、乎陽,安邑、鳴條、鈞臺、夏臺等6個邑名。(三)山:有塗山、會稽、貧山、崤、天門、盧罩、泰華、伊闕、羊腸等9個山名。(四)水名:有洛表、伊水、洛水、河濟、天■等5個水名。(五)方國:有六、費、昆吾、蘇、豕韋、溫、顧、扈、甘、觀、彭、■、窮石、寒、過、戈、仍、鬲、斟■、虞、綸、葛、莘、商、蕃、商丘、亳、皮氏、三躞、鄖、南巢、防風氏、巴、畎夷,峭夷、淮夷等36個國名。六類總共66個地名,都有簡明扼要的今釋。

以上都說明顧先生雖主要致力於推翻歷代相傳的偽古史,還其神話傳說的原貌。但在還其原貌之後,則用傳說流傳之地域來推斷真古史之地域,所以顧先生的疑古思想,是既要推翻偽古史,又要為建設真古史作新的探索。

三、 以古書的記載印證考古的新發現

顧頡剛先生不僅利用新出土的器物來推翻偽古史,而且也用古書的記載來印證考古的新發現來為建設新的真古史而盡一分力量。如仰韶文化發現以後,顧先生就在他的《春秋戰國史講義》中寫道:

仰韶文化既在石器時代的末期,又確在商代以前,又和中國有史時期這樣的密切,那麼,它究竟是什麼時候的呢?說到這兒,自然叫人聯想到夏代上面。……夏以河南為中心,它的勢力範圍及於山東、山西、河北,現在這幾省都已發現了仰韶期的文化了。夏後皋的墳墓在澠池,其同姓的莘國在陝縣,仰韶村又正在那邊。夏的銅器沒有發現過,而仰韶期正無銅器。夏的文字沒有發現過,而仰韶期正無文字。靡逃奔的是有鬲氏,傳說中又說「昆吾作陶」,「桀作瓦屋」,而仰韶期正以陶器為最盛。然則這十餘年來新石器時代末期的遺物大批發現,或者就是給我們看一部夏的歷史吧?後來龍山文化發現了,顧先生又在《古史雜記》第3冊的《夏王朝》條筆記中寫道:

夏代雖成立了一個國家,但文化尚低,沒有創造文字,所以現在發現的古器物中找不

到夏王朝的遺蹟。猜想起來,它相當於龍山文化的黑陶階段,所以《禮記》上說「夏后氏尚黑」。

相關焦點

  • 大禹治水流傳千年,大禹究竟是人?是神?還是一條蟲?
    大禹治水流傳千年,大禹究竟是人?是神?還是一條蟲?大禹治水的故事流傳了幾千年,大禹劃出華夏九州的土地,他三過家門不入,治水有方,為後人稱頌。傳說上古時代洪水四溢危害大地,無數人治水都沒有成功,只有禹吸取了前人的經驗教訓,治水獲得成功。
  • 大禹被稱為英雄,為何歷史學家卻說大禹是一條蟲?
    但之後隨著水量的增多堵就不管用了,而且還造成了劇烈的反彈淹沒的地方更加的多,大禹的父親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被舜給斬殺了。之後大禹就繼承了父親的任務來治理黃河水患,在他治理黃河水患的時候,他選擇了一個與自己父親截然相反的辦法。他不對黃河的水患進行堵的辦法而是把他們疏通,讓他們流向大海。
  • 魯迅說大禹是條蟲?魯迅:這個真不是我說的
    最近偶然刷到一篇文章,寫的是魯迅曾經說過,大禹是一條蟲子。眾所周知,大禹乃上古治水的大英雄,於中華民族有大功德,怎麼就是一條蟲了呢?很多人看了可能會覺得,魯迅竟然黑大禹,從此要對魯迅粉轉黑。那麼事實的真相是怎麼樣的呢?魯迅真的說過這種話黑大禹嗎?
  • 大禹治水的真相讓人吃驚,怪不得魯迅說:禹是一條蟲!
    曾有人說「禹是一條蟲」,那麼大禹治水是怎麼一回事呢?真相驚人在《說文》一書中「禹,蟲也」,後來魯迅先生在《故事新編》中將蟲成「蠕蟲」。之後便有不少學者,都用這個觀點來攻擊古史辨學派,讓我們來看看歷史上到底是怎麼回事吧!
  • 魯迅為什麼說大禹是條蟲?周樹人說的,跟我魯迅有什麼關係?
    最近偶然刷到一篇文章,寫的是魯迅曾經說過,大禹是一條蟲子。眾所周知,大禹乃上古治水的大英雄,於中華民族有大功德,怎麼就是一條蟲了呢?很多人看了可能會覺得,魯迅竟然黑大禹,從此要對魯迅粉轉黑。 那麼事實的真相是怎麼樣的呢?魯迅真的說過這種話黑大禹嗎?
  • 民國文壇軼事:顧頡剛認為大禹是條蟲,魯迅發文諷刺「鳥頭先生」
    禹,《說文》雲,「蟲也,從禸[róu],象形」。禸,《說文》雲,「獸足蹂地也」。以蟲而有足蹂地,大約是蜥蜴之類。我以為禹或是九鼎上鑄的一種動物,當時鑄鼎象物,奇怪的形狀一定很多,禹是鼎上動物的最有力者;或者有敷土的樣子,所以就算他是開天闢地的人((王)伯祥雲,禹或即是龍,大禹治水的傳說與水神祀龍王事恐相類)。流傳到後來,就成了真的人王了」。
  • 大禹治的是哪裡的水?中科院教授:根據《山海經》描述,是尼羅河
    其二,大禹是如何「 」水的?其三,大禹治的是哪裡的「 」、是哪一條 呢? 目前,前兩個問題已經得到解決:一,舜帝之所以選擇大禹,是因為大禹的父親鯀(gǔn)是上一任的治水領袖,因此 大禹治水又叫「 鯀禹治水 」,大禹是接過了父親的衣缽;二,大禹勇於創新, 改圍攔堵截為合理疏導
  • 《集合啦動物森友會》北半球怎麼抓蟲 北半球抓蟲攻略
    導 讀 《動物森友會》北半球怎麼抓蟲?
  • 民間故事《大禹降妖》
    水官大帝,也叫暘谷帝君,傳說他是大禹的化身,大禹因為治水有功,被封為了神仙。大禹成仙后,還是心繫百姓,經常遊歷於人間,解救眾生苦難。這一日,他來到了曹娥江。曹娥江邊上有座大山,山上樹木茂盛,常年鬱鬱蔥蔥。百姓們傍山而居,過著豐衣足食的日子。
  • 大禹博第四十一彈-披著「羊皮」的「小獅子」
    大禹博的科普小品文又回歸了,期待大家繼續支持和關注哦。一眨眼,距離上彈播出已經好幾個月了。在偷懶的時間裡,大禹博讀完了十幾本書,追完了《曉說》,減輕了體重,可以說過的相當充實,但是,恍惚間總覺得生活缺少點什麼。於是決定重操舊業,繼續咱們有趣、好玩、假不正經的昆蟲科普之旅。
  • 一條龍為什麼會嫁給一條蟲?
    那麼在《西遊記》中為什麼會有一條龍嫁給了一條蟲的情節呢?真的是吳承恩亂配鴛鴦嗎? 那麼如果按照原著來說,為什麼一條龍要嫁給一條蟲呢?
  • 「三個耳朵眼」的銅像疑似夏朝大禹,四川古蜀「三星堆文明」
    #靈異奇聞故事匯#作為三星堆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大立人賺足了遊客的眼球,從整體上看他頭戴花冠,身穿華服,衣服看似繁複而精麗,上有龍紋、鳥紋、蟲紋等紋飾令人欣喜的是,三星堆後來修復的一條青銅大蛇就出土於2號坑。如果說以上只是猜測的話,那麼民間收藏的一幅三星堆玉石雕刻上更坐實了這一點,上面清楚明了雕刻了一個祭師模樣的人,與大立人如出一轍,他手中握著一條巨大的龍蛇,後面跟著朝拜者,最後兩位手裡各自握著一條小蛇。奇怪的文物耳三漏,亦作「耳參漏」,謂兩耳各有三孔。舊傳為聖人的異相。
  • 山蛩蟲怎麼消滅?
    、千腳蟲、篦子蟲等,棲息潮溼耕地或石堆下、樹木的背陰處,喜成群居,食腐殖質,全國大部分地區均有分布,多數種的很多包涵腺體,能產生有毒化學物質阻攔捕食者,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山蛩蟲怎麼消滅吧!山蛩蟲怎麼消滅?山蛩蟲棲息潮溼耕地或石堆下、樹木的背陰處,喜成群居,食腐殖質,容易帶來細菌。
  • 《怪物獵人世界》光蟲養殖方法介紹 怎麼光蟲怎麼養殖
    導 讀 怪物獵人世界怎麼養光蟲?
  • 啪前一條龍,啪後一條蟲
    正所謂「啪前一條龍,啪後一條蟲」,男人在交合前,往往急不可耐、血脈噴張,極度的興奮饑渴,好似出水蛟龍,猛撲、猛吻、猛啪,恨不得直接將女人活吞了。然而,一旦啪完洩精後就直接癱軟了,雙腿無力、手趴腳軟,大腦也好似被抽空,啪前啪後判若兩人,一條蛟龍秒變毛毛蟲…之前的激情蕩然無存,身為男人的你肯定為此苦惱過。
  • 大禹:治水救天下的英雄蜀王
    據新華社   □奉友湘 李後強  大禹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是國人崇敬的治水救天下的英雄,他更是四川人的驕傲。在2017年第一批四川歷史名人評選中,大禹毫無爭議地名列第一。大禹生在四川,長在四川,還曾在四川大會各部落首領,是當然的盟主。因此,他是實際上的蜀王。
  • 為什么喝龍舌蘭時,瓶底會有一條蟲?
    「為什麼龍舌蘭瓶底會有一條蟲?」這個問題在老美心裡,僅次於為什么喝龍舌蘭要配檸檬和鹽。儘管在龍舌蘭的故鄉,墨西哥人是搭配檸檬和辣椒享用它。Quora上的提問但毫無疑問,美國人愛龍舌蘭,雖然熱愛並不代表他們懂龍舌蘭。據《財富》雜誌報導,美國人喝的龍舌蘭酒比任何國家都多,這當然也包括墨西哥。
  • 《精靈寶可夢劍盾》蟲電寶怎麼進化鍬農炮蟲 蟲電寶進化鍬農炮蟲方法
    導 讀 精靈寶可夢劍盾蟲電寶怎麼進化鍬農炮蟲,一起來看看吧!
  • 上古時期的一本無字天書:伏羲用它發明八卦,大禹用它治理水患
    根據史書的記載,上古時期曾有過一本無字天書,伏羲受到它的啟發,發明創造了八卦,而大禹則用它治理水患。《洛書》,又被稱為洛書河圖、龜書,當時文字還沒有出現,書上僅有一些黑、白點,一般人根本看不懂是啥意思。伏羲被尊為中華民族人文始祖,也是上古三皇之首,他不僅教會人們打漁、捕獵方法,還發明了許多東西,其中的伏羲八卦最為著名,影響也極為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