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偶然刷到一篇文章,寫的是魯迅曾經說過,大禹是一條蟲子。眾所周知,大禹乃上古治水的大英雄,於中華民族有大功德,怎麼就是一條蟲了呢?很多人看了可能會覺得,魯迅竟然黑大禹,從此要對魯迅粉轉黑。
那麼事實的真相是怎麼樣的呢?魯迅真的說過這種話黑大禹嗎?其實在魯迅那個年代,確實有人提出過「大禹是條蟲」這種觀點,但並不是魯迅。之所以嫁禍給魯迅,是因為魯迅的作品中,引用過這句話。
而魯迅引用「大禹是條蟲」這話,並不是贊同這個觀點,而是另有原因。而我看到的那篇文章,只能定義為斷章取義,或者壓根就沒看過魯迅完整文章,這不是等於散布謠言嗎?這要擱魯迅活著,必然少不了一張律師函警告。
所謂造謠一張嘴,闢謠跑斷腿,雖然可能費力不討好,但我還是有必要說一說這個事的來龍去脈。首先,提出「大禹是條蟲」這個觀點的,是當時著名的學者,顧頡剛,他認為,大禹等古代英雄人物,都是虛構不存在的。
大禹等人或許都是從九鼎上的形象演變來的,並引用《說文》的解釋,禹,蟲也。大概是蜥蜴類的動物(古代蟲也指動物,比如老虎叫大蟲等)。顧頡剛的這個觀點一發表,當時也引起不少轟動。
其實,顧頡剛屬於疑古派,不相信大禹的存在是很正常的,所謂疑古,就是對東周之前的史料記載持懷疑否定態度,總得來說,就是三皇五帝等等都是不存在的,大禹自然也就只能是條蟲。疑古派其實現在也有。
對於疑古派,魯迅的看法還是很客觀的,一方面肯定疑古派的懷疑精神,對學術發展肯定是有利的,但也對疑古派的一些觀點持反對態度。比如魯迅就批評顧頡剛的《古史辯》,只有破壞沒有建設,已將古史「辯」成沒有。
而對顧頡剛「大禹是條蟲」的觀點,魯迅更是實名反對,甚至在作品《故事新編·理水》中,專門諷刺顧頡剛等人。在魯迅的文章中,大洪水來了,有一群學者們住在高處,不研究怎麼治水,而是研究治水的人。
原文:「這這些些都是廢話,」又一個學者吃吃的說,立刻把鼻尖脹得通紅。「你們是受了謠言的騙的,其實並沒有所謂禹,禹是一條蟲,蟲蟲會治水的嗎?我看鯀也沒有的,鯀是一條魚,魚魚會治水水水的嗎?」他說到這裡,把兩腳一蹬, 顯得非常用勁。
很明顯,魯迅這是諷刺顧頡剛的,也是對疑古派的諷刺,因為魯迅的《故事新編·理水》中,諷刺顧頡剛,引用了他大禹是條蟲的觀點,就被謠傳為是魯迅說過「大禹是條蟲」,豈不可笑?魯迅諷刺的就是你們這些張嘴就來的人啊。
其實我認為,大禹是不是條蟲,存不存在,並非是核心問題,大禹代表的是一種我們中華民族,腳踏實地、艱苦奮鬥、堅韌不拔等等品質和精神,而你卻只關心大禹是不是蟲,這是典型的捨本逐末。再說了,你周樹人說大禹是條蟲,跟我魯迅有什麼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