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原名周樹人,自他棄醫從文之後,筆名有很多,「魯迅」是1918年發行《狂人日記》所用的筆名,憑藉著此書,魯迅「一夜成名」,因此沿用魯迅。
《狂人日記》中絲毫都不避諱「吃人」二字,封建禮教的「吃人」充斥著整篇文章。開頭便寫:「幾個人便挖出他的心肝來,用油煎炒了吃,可以壯壯膽子」。
自《狂人日記》之後,魯迅就以寫諷刺小說為主,《野草》、《朝花夕拾》、《吶喊》都是家喻戶曉的文集,我們在語文教材當中學過的《故鄉》便是選自《吶喊》。
回到故鄉的魯迅,回憶起的兒時的玩伴閏土,然而再見閏土時,他已經不是記憶當中的模樣了,身體增加了一倍,原先紫色的圓臉,變得灰黃,眼睛也像他父親一樣……更讓魯迅痛心的便是閏土的那句「老爺」。
從外貌描寫到語言神態,閏土都成為了封建禮教的犧牲品,不過魯迅並非放棄衝破黑暗的希望,文中最後說道: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作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佔最大領土的作家」魯迅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時至今日,他留下的不少名言都被廣泛引用,而他對清末、民國時期存在的劣根性批判,也是一針見血,那麼魯迅都寫了一些什麼呢?
怯弱,懶惰,而又巧滑
1925年,魯迅發表了一遍名為《論睜了眼看》,原文如下:中國人的不敢正視各方面,用瞞和騙,造出奇妙的逃路來,而自以為正路。在這路上,就證明著國民性的怯弱,懶惰,而又巧滑。
眾所周知,魯迅出生於清末,親眼見證了西方列強的進攻,而當時清朝卻只知道去逃避,不管打不得打過,先選擇和談,一和談就是無休止的賠款,慈禧為了過一個大壽,停止發放洋務軍費,卻又心安理得對八國宣戰,最後心安理得的西逃。
愛湊熱鬧
魯迅在《藤野先生》一文當中提及過「棄醫從文」的時,一天,教室裡放映一部日俄戰爭紀錄影片,當時中國人給俄國人當偵探,他們被日本人逮捕後要槍斃,而圍觀的也是中國人。受此刺激,魯迅打算喚醒人民的思想,改造這種「劣根性」。
缺少反抗精神
魯迅有一句名言:勇者憤怒,抽刃向更強者;怯者憤怒,卻抽刃向更弱者。
在魯迅諸多的小說當中,反抗精神永遠都是一個線,不管是祥林嫂,還是孔乙己,魯迅在他們身上都寄託了一種希望,一種向死而生的希望。
在孔乙己的文章中,最後一句寫道:我到現在終於沒有見—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
從現在語句結構來看,魯迅的這句話是明顯錯了,大約和的確不能出現在同一句話中,而魯迅卻認為孔乙己生性善良,所以又不希望他死,而希望他繼續同封建制度去抗爭。
喜歡搶先
魯迅:原是喜歡「搶先」的人民,上落電車,買火車票,寄掛號信,都願意是一到便是第一個。
常言道:「槍打出頭鳥」,但爭第一又成了一種非常普遍的現象,誰沒個虛榮心呢?第一總是眾星捧月,受人歡迎,而人性當中最大的惡就是「見不得他人好」,所以大家爭第一也就喜聞樂見了。
迂腐折中
魯迅提到了一個「開窗論」,譬如,這屋子裡面光線太暗,需要開一個窗,但是大家卻不願意,若是你主張拆掉屋頂,那麼他們就會來調和,最終選擇開窗。折中也是一種妥協,看似開窗帶來的影響會更小,但也足以改變一些事實。
每個人總是安於現狀,不想改變,只有等人進行鞭策時,才會前進。
自欺欺人
魯迅說,其實,國人並非沒有「自知之明」的,缺點在於有些人安於「自欺」,由此並想「欺人」,比如病人,患有浮腫,而諱疾忌醫,但願別人糊塗,誤認他為肥胖。
有句話說得好,你永遠都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對於想要「自欺欺人」的人來說,任何的真理擺在他面前都是非常蒼白的,寧願沉醉在糊塗當中,也不願清醒過來,因為「自欺欺人」總能心安理得。
幸災樂禍,站幹岸,不關己事,便隨意指手畫腳
芸芸眾生,形形色色,總有一些人喜歡當看客,更喜歡幸災樂禍,魯迅曾寫道:頸項伸的老長,仿佛許多鴨,被無形的手捏住,向上提著。
作為一個看客,每個人都不關心事情的因果,看到一面之後,就不分青紅皂白的點評他人,反正這件事跟自己毫無關係,隨意指手畫腳也沒問題,比如一些「跳樓」,本來救援人員快要成功了,然而圍觀總是慫恿,最終釀成悲劇。
缺少個性
提到這點就不得不提一個《狂人日記》,狂人父親的形象是缺失的,在沒有父愛的前提下,狂人也失去了一些「自我」,這跟魯迅的童年的很相似,雖說魯迅思想得到了解放,但是童年的父愛依舊是他心中過不去的坎。
原生家庭對塑造一個人形象、心理、個性起著決定性作用,人也不當一直跟隨大流,真正成功的人,往往是那些充滿個性,引領大流的人,雖然可能無法成為那樣的人,但人的稜角也不該就這樣被磨平。
極度的愛面子
人要臉,樹要皮,面子人人都放不下,魯迅在《說「面子」》當中並沒有給出「面子」的具體定義,但每個人都是「死要面子,活受罪」。
《紅樓夢》中,賈府早就破敗虧空,但偌大的賈府要是傳出去落魄了,就失了面子,為了維護這種體面,賈府全員上下都要保持著奢華,面子工程總是人們改不掉一個壞毛病。
欺軟怕硬
《阿Q正傳》裡面的阿Q就是典型的欺軟怕硬,他怕流氓地痞,怕賭場裡面的人,但卻喜歡欺負小尼姑,因為小尼姑是一個弱勢群體,可以肆無忌憚的欺負,哪怕是現在「阿Q精神」依舊存在。
在眾多的文人當中,魯迅確實是一個不可多得的批評家,時至今日,回過頭看魯迅的這些經典名言,依舊說得非常準確,社會雖然在進步,但有一些東西卻難以改變。
《魯迅經典全集》一共10本,每一本都揭露了黑暗的社會現象,其中《朝花夕拾》更是魯迅的回憶錄,這套書原價158元,現在小店打折只需要86.9元,以前看不懂魯迅,稍微經歷了一些事情後,才懂得魯迅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