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蟲文化」找回「精氣神」

2021-01-13 新華社客戶端

「我們這個年齡,誰沒有三高,平時都靠降壓藥,可一到玩蟲的季節,自己就降下來了。」

《瞭望東方周刊》特約撰稿張驁 編輯陳融雪

周燕京(右一)和蟲友們在白塔寺會客廳鬥蛐蛐(張驁/攝)

對於很多「95後」「00後」來說,鬥蛐蛐這種娛樂方式似乎只存在於父輩的言談話語和記憶裡。一隻蛐蛐,貴不過一兩百元,便宜的十塊八塊,勾勒出的是曾經的記憶。也給「50後」「60後」北京人的生活增添一抹亮色。

身長不滿一寸的小蟲子蘊含什麼樣的門道?翻開這篇老「黃曆」,學問就大了去了。這不,剛剛過去的9月,55歲的北京「頑主」周燕京代表北方聯隊,赴杭州參加了首屆「蟋奧會」。「蟋奧會」讓鬥蛐蛐煥發了青春,登上了熱搜,也揭開了這種古老遊戲的面紗。

南北鬥蟲「蟋奧會」

「二哥,吃完飯別到處溜達去了,看看老周帶隊成績如何。」

2020年國慶節,北京西城區白塔寺街區的老街坊們多了一項餐後娛樂,就是搬著小馬扎,在白塔寺會客廳看「蟋奧會」網絡直播。這次蟋奧會,是二十多年來南北方鬥蟲高手的一次大聚會,更是「頑主」老周追憶青春、尋找自我的一場時光之旅。

會客廳不大,不一會兒就聚攏了20多人,大家的目光齊刷刷盯著外設大屏幕。

「拔牙踹、背口袋、咬!」觀眾們的呼喊聲、叫好聲交織成片。屏幕的另一端,連接的是蟋奧會角逐現場。只見一隻青頭蛐蛐和紫頭蛐蛐正在激烈戰鬥。二蛐盆內相逢,先是遙望對手,可勁兒鳴叫先聲奪人,近而似摔跤手圈內旋轉,互相打量……突然青頭蛐蛐發動進攻,紫頭蛐蛐急揮前爪迎戰。

二蟲角力,身體拱起,獠牙互咬。良久,青頭蛐蛐力氣不支,危急中它用抱頭摔拖翻對手,倒地後一個虎跳,逃到鬥盆之側喘氣。沒料到,紫頭蛐蛐伺機一個虎跳,跨到青頭蛐蛐背上死命咬住其脖項,猴子騎羊般牢牢鎖定不放鬆。

青頭蛐蛐痛得在盆內橫竄豎跳,但始終擺脫不了對手。

「提!」(術語:通知雙方已成定局,請馬上把各自蛐蛐提出,結束戰鬥。)裁判員一聲宣判,這場長達兩分鐘的殊死搏鬥告一段落。屏幕中,周燕京從鬥盆中引出紫頭蛐蛐,任其高聲鳴叫,盡顯勝利者姿態。鬥敗的一方則黯然退場,北方聯隊的記分器上增加一個勝場積分。

「在鬥蟲人眼中,蛐蛐之間的競技就像是一種『戰爭』。」周燕京說,比賽期間,他每天兜裡都揣著速效救心丸。雖然一次都沒吃過,可心總是提到了嗓子眼。

蛐蛐玩家正在挑選蛐蛐

選蟲、養蟲、鬥蟲

如今的周燕京是北京蛐蛐圈裡響噹噹的人物。無論是年齡相仿的蟲友還是三四十歲的「小年輕」,見了他都要叫一聲「周哥」。聊起蟲來,老周就算打開了話匣子。如何選蟲、養蟲、鬥蟲,講起來滔滔不絕,令同儕折服。

說起自己和蛐蛐的緣分,周燕京說一切都是從窮玩開始的。

「『80後』能拍洋畫,『90後』有遊戲機,我們那會兒除了推鐵環就是抽嘎嘎,時間長了沒勁。」周燕京說,像他這樣淘氣、多動的「60」後男孩會鑽農田、蹲河溝、甚至找廢棄的墳圈子溜達溜達,目的就是能在荒草和碎磚縫間覓得一隻蛐蛐。一番品頭論足後,三五夥伴鬥蟲為樂。

久而久之,彼時的小周練就了一身相蟲、捕蟲的好本事。因為蛐蛐是夜行昆蟲,捕捉蛐蛐一般都在晚上進行。捕蟲人帶著手電筒、捕蛐網和小竹籠,到人跡稀少的荒草地去捕。為了防止毒蛇或其他蚊蟲,一般都會穿外套和皮膠鞋。

「那會兒不像現在,可以去產地買,那會兒都是自己逮,技巧需要一點點摸索,樂在其中。」周燕京說,選好地點之後,不會立刻就捕,而是先蹲下來聽,聽哪裡的聲音是蛐蛐發出來的,而且還要分辨,那隻蛐蛐是不是戰鬥型的。「如果不加判斷胡亂捕捉,結果往往不盡如人意。一般聲音圓潤、有力,就是比較適合戰鬥的蛐蛐。」

據稱,一次捕捉通常數量在十幾隻到幾十隻不等,其中可稱「將軍」者寥寥。

「挑選也得懂行,要選頭和脖子肥大的,腿要長而且圓厚,色澤光潤,腿上要是有各種色斑,戰鬥力就弱了。翅膀也很重要,如果它脫殼時翅膀露在外面,沾上了露水,形成細紋,也會降低戰鬥力。」周燕京說。

鬥蛐蛐是用牙咬對方,稱為「咬鬥」,如果牙口不健壯,就別指望贏了。所以看牙口尤為重要。周燕京介紹,要看光澤,以金紅、黑色為佳,還必須是牙根寬、長、大,齒尖、利銳才好。

識別雄蛐蛐可從尾部形狀分辨。「雄性的尾部是兩叉兒,如果在兩叉間再長出一黑叉兒,就是雌性,我們管它叫三尾(yǐ)兒。」他說。

除了分辨雌雄,逮蛐蛐的過程中還有不少不成文的規定。比如在同一地點,不能捕捉太多,蛐蛐的洞穴也不可以肆意破壞,即使有些石塊搬起來了,臨走前也要儘可能地恢復原狀,不能破壞蛐蛐的棲息場所。不然,今年捕完了,明年可能就見不著了。

周燕京介紹,蛐蛐逮回來得先餵養一陣子。

首先是選擇住處,講究的是用陳年澄泥罐,用稀糯米汁拌蚯蚓糞鋪平罐底夯實。餵養時要先餵用水焯過的青菜嫩葉、煮熟的綠豆去皮,再加米粥粒,每天餵二到三次;長大點兒要餵小米、白薯、玉米面、豆類為主食,再加上胡蘿蔔、蘋果。

等要開鬥的前幾天得增加營養,加蝦肉、雞蛋白、熟肉皮等,給它增強體力;還要給「選手」找個同品種的三尾兒(雌性)結成夫妻。如果與雌蟲交尾後再參加「咬鬥」,雄蛐蛐就特別勇猛,攻擊性強。

北京白塔寺

「鬥蟲場」搬進白塔寺

幾十年來,周燕京和發小、夥伴們的蛐蛐夢慢慢孕育、成長,成了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然而,年過半百時,他們驚訝地發現,自己從小的愛好似乎要和時代「脫節」了。

時代的變遷,信息化程度的提高讓曾經最為大眾的「鬥蛐蛐」變得小眾且冷門。街面上支起一張桌子便開盆(進行鬥蛐蛐比賽)的局面不見了。周燕京和老夥伴們想找一處可供鬥蟲活動的場地,愣是兩三年沒有下文。

「蛐蛐是百日蟲,往年白露(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5個節氣,時間在每年9月7日至9日)一過,就會迎來鬥蛐蛐的高潮,我們的活動也大多集中在這個時間段。」周燕京說。

「沒有場地,沒有氣氛,這個問題曾困擾著我們。」周燕京想過,把大夥召集到家中「過癮」,但考慮到周圍住戶只好作罷。更加令蟲友們遺憾的是,本是市井文化的鬥蟲一旦束之高閣,總感覺不是曾經的味道。

「老周,我們這邊的白塔寺會客廳有地方,負責人說願意給咱們提供活動場所。」2017年,隨著西城區白塔寺街區更新,白塔寺會客廳正式亮相。與會客廳一牆之隔的隊員齊連發敏銳地捕捉到契機,與負責人劉偉一拍即合,為老哥們們尋了一處「鬥蟲場」。

「這是一種文化的活態傳承,和老城復興的基調非常契合。」劉偉介紹,從當年秋天起,「鬥蟲」團隊每年都會如期而至,在會客廳和不遠的會客廳分會場進行鬥蟲,同時給周邊居民普及蟲文化。

所謂的「鬥蟲場」擺在街面上,一張長桌,幾把大遮陽傘,再添上若干藤椅就齊了。每次活動前,都是由周燕京在團隊群中聯絡,組織。除了雷打不動的核心成員外,還有從密雲、昌平等地遠道而來的隊員,每次活動的兩個多小時裡,都會有十五六組蛐蛐捉對廝殺。

「我們這些老夥伴,只有在這時候才能找回年輕時候的感覺,覺得整個兒的身體和精神都被一場蛐蛐的角逐調動起來了,有了魂了。」周燕京說。

一旦分出勝負,剛剛劍拔弩張的氣氛隨即緩和,勝者一邊聽著周圍人群的讚揚,一邊安慰著落敗的對手。「您這也是好蟲,只不過碰著我這隻算是將軍碰到元帥了,稍差點。」圍觀者立馬附和:「要不是碰著您這蟲,那隻也能打好幾路。」

一場比賽下來,勝利者喜上眉梢,落敗者也保住面子,接下來則是圍繞取勝蛐蛐的討論。「您這哪收的?怎麼碰到的,給大夥講講。」

周燕京說,幾年的比賽促使他和隊友們保持學習的心態,查閱了大量自唐宋以來有關蟋蟀和蟲文化的書籍、文獻。同時,為了收到好蟲,每年陰曆八月八號一過,隊員們或獨自出發,或三兩結伴,前往京郊農田、山區和盛產蛐蛐的山東各地尋蟲。

「我們這個年齡,誰沒有三高,平時都靠降壓藥,可一到玩蟲的季節,自己就降下來了。」周燕京說,他曾經為了一隻蛐蛐圍著一塊農田走了一萬餘步。為了能夠在尋蟲的過程中儲備好體能,隊員們基本從每年夏天開始進行跑步、健身訓練,大大提升了身體機能。

把 「蟲文化」傳下去

街區更新帶來的場地讓老夥伴們有了鬥蟲的地兒,自主學習和身體鍛鍊讓老「頑主」們有了鬥蟲的勁兒。人們印象中本應該坐而論道、品茗讀書的老年生活因一隻蛐蛐而變得生動和多彩。

隨著年頭的積累和鑽研的深入,周燕京和老夥伴們開始不滿足於僅僅找刺激、圖痛快,轉而研究起了小小蛐蛐背後的文化內核。

「光會玩不行,得想著怎麼把『蟲文化』講給年輕人,傳給下一代,這就需要自己有理論積累。」周燕京說,鬥蛐蛐活動始於唐代,盛於宋代,於明清兩代達到頂峰。特別是在北京,自古就有鬥蛐蛐的傳統。

唐玄宗《天寶遺事》中記載,「宮中以金籠養促織,置之枕函畔,以聽其聲。」南宋權相賈似道,「少時遊博無行」,掌權後尤喜促織之戲,經常與妻妾在半閒堂鬥蛐蛐取樂。他還寫過一部專著:《促織經》。

《聊齋志異·促織》中說,明朝宣德皇帝愛鬥蛐蛐,致使一條蛐蛐價至數十金。鑑於宣德皇帝是位「太平天子」,在位時國家安定,有這種閒情逸緻顯得十分可能。上有所好,下必甚之。萬曆年間蔣一葵著的《長安客話·鬥促織》中說:「京師人至七八月,家家皆養促織。」

到了清朝,北京玩蛐蛐的就更多了。官宦世家、八旗子弟,飽食終日無所用心,多餘的精力和錢財要有地方去消耗,玩蛐蛐成為流行。

周燕京說,北京過去出產蛐蛐的地方很多。西山福壽嶺、壽安山,黑龍潭南北二三十裡以內,北山的綿山以東七十二個山頭,蘇家坨、南口關溝、昌平十三陵一帶,都產好蛐蛐。

北京賣蛐蛐的地方,除了白塔寺、隆福寺、護國寺、土地廟等幾個廟會集市外,北新橋、東四牌樓、西四牌樓、天橋、東華門、鼓樓灣、琉璃廠、果子市等地,都有常設的賣蛐蛐攤兒。次一等的玩家往往是到廟會上去「拿」蛐蛐——當然不是白拿,得給錢。後來沒廟會了,也沒人從事專門逮蛐蛐賣錢的營生了,玩家們也有自己到郊區去掏的。再到後來,北京附近沒蛐蛐可拿了,就只好去外地了。

「近幾年的蛐蛐講究是河北易縣的,號稱『小易州』。山東樂陵的也不錯,最好的則數兗州地區寧陽的蛐蛐。」周燕京說,如今,這些躺在書本和資料夾裡的內容成了他和老夥伴們每次講座和直播的內容,引得不少「90後」「95後」年輕人青睞、點讚。

「自打鬥蟲團隊『落戶』白塔寺會客廳後,我們已經面向周邊居民和機關單位年輕人開展十幾次蟲文化講座。與此同時,小團隊每周不定期直播兩到三次,主題就是聊蟲,分享鬥蟲背後的老北京文化和掌故。」周燕京說,今年的「蟲」季,已經有六七個「95後」通過直播與他們取得聯繫,希望能夠當面交流,學習如何選蟲、玩蟲。

據介紹,截至目前,該帳號粉絲量已接近4萬人,每次直播的在線人數均超3000人。

「畢竟我們都這個歲數了,可是『蟲文化』應該繼續煥發活力,而不是直接進入博物館。」周燕京說。

而劉偉心中亦萌生了一個新計劃——那就是利用更大的街區整治空間舉辦成規模、固定檔期的鳴蟲活動,讓「鳴蟲大會」在老北京核心區「復活」,讓「蟲文化」重新找回「精氣神」。

相關焦點

  • 瓜州縣三道溝鎮:「小文化」提升群眾精氣神
    「小文化」提升群眾精氣神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張文博 通訊員 朱丹丹隆冬時節,走進瓜州縣三道溝鎮社區,悅耳的吟唱伴隨著絲竹聲從文化大院中傳出。居民自發組織的文藝活動熱鬧非凡,驅走了冬日的寒意。瓜州縣三道溝鎮積極爭取項目資金550萬元,修建了集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圖書閱覽室、體育鍛鍊場所為一體的文化大院,免費對外開放,定期保潔,為村民提供舒適的活動環境。不斷完善的文化基礎設施建設,讓更多群眾享受到文化發展帶來的成果,使文化服務在基層綻放出嶄新的活力。歡快的音樂,熱鬧的廣場舞……文化娛樂活動的悄然興起,豐富了群眾生活,也提升了群眾的精氣神。
  • 用好指揮棒 考出精氣神
    太倉開展全省村書記專職化管理試點,建立科學考核體系,激勵村幹部擔當作為—— 用好指揮棒 考出精氣神□蘇報駐太倉首席記者 顧志敏村級黨組織採取「共性指標+個性指標+滿意度測評」的方式考核,村書記接受理論測試和述職評議,並結合村黨組織考核結果進行評定。
  • 鄉村「鑄魂」行動提振群眾精氣神——全市鄉村文化振興「四大行動...
    「鄉村『鑄魂』行動,切實提振了群眾精氣神。」梁平區圍繞「孝雅善」主題,每月堅持開展道德訪談、文化實踐和志願服務等活動,農村文明風尚日益形成,農民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山東省濟寧市是儒家文化的發源地,在東西部扶貧協作中對口幫扶萬州。
  • 南充:嘉陵春江鬧元宵 舞出新年精氣神
    正月十五元宵節,2018年南充市「龍騰獅躍」舞龍舞獅比賽在市人民廣場舉行嘉陵春江鬧元宵 舞出新年精氣神由市委宣傳部、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主辦,市文化館承辦的嘉陵春江鬧元宵———2018年南充市「龍騰獅躍」舞龍舞獅比賽在這裡進行。來自南充九縣(市、區)的火龍、草龍、彩龍、荷葉龍、彩獅在廣場上「翻滾」「飛躍」鬧元宵,給市民獻上了一場精彩絕倫的表演。最終,嘉陵區特警舞龍隊、嘉陵區金龍隊獲得一等獎。
  • 臨河公安健步走,走出警察「精氣神」
    臨河公安健步走,走出警察「精氣神」 2021-01-08 21: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哲學的源頭是物理學(十四)正解「精氣神的'精'」
    14歲,精氣神充足了,具備生育能力,孕育力就有了。聚集精氣神,生命力量才足!精氣神散了,是生命衰老表現。
  • 知識競賽賽出「精氣神」 凝聚「向心力」
    知識競賽賽出「精氣神」 凝聚「向心力」 2020-07-25 22: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動起來」成五年間新時尚 精氣神折射國人自信心
    中新網北京10月17日電 題:「動起來」成五年間新時尚 精氣神折射國人自信心  作者 王禹 盧巖  「天涯海角」三亞的熱風中,廣場舞者舞動著矯健的身姿;「中國冷極」根河的酷寒下,馬拉松跑友擦去鬢間滲出的汗水。無論大江南北、長城內外,五年間,「動起來」成為中國人的新時尚。
  • 多地博物館上演「奇妙大戲」,聊出歷史「精氣神」
    新華社北京5月18日(記者 彭卓)北京近百家博物館免費開放,天津把名人故事送到學校社區,江蘇館藏文物在全省巡展……2016年國際博物館日之際,全國多座歷史文化名城,都開啟了博物館「奇妙大戲」,呈現文物背後的新景觀。  ——「大咖」與你「面對面」,聊出歷史的「精氣神」。國際博物館日當天,多地打出「名人」和文化牌,邀請專家解讀歷史背後的故事。
  • 微信怎麼找回刪除的好友?看這篇,輕鬆找回
    微信怎麼找回刪除的好友?不少朋友的首選社交軟體都是微信,面對微信裡的眾多好友,雖然大部分時候不會出現問題,但是總會出現一些非常時期,不小心刪掉了微信好友,或者是後悔了想把微信好友找回來,那麼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該怎麼做呢?這裡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具體的操作方法吧。
  • 微信怎麼找回刪除的好友?後悔莫及不如自己找回!
    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是不是經常有刪除微信好友的習慣,特別是不小心誤刪了自己重要的微信好友的時候,等到要找回真的是讓人著急上火,那怎麼把刪除的微信好友找回來呢?後悔莫及不如自己操作來找回,快來看看這些基本的操作方法吧!
  • 東陽市上盧初中 探索文字 傳承文化 點燃「書香」
    11月4日下午,東陽市江北上盧初中邀請著名傳統文化學者
  • 數位化時代, 人文研究如何在大學重塑精氣神?
    浙大文化遺產研究院工作人員藉助可攜式絲綢掃描設備進行青州狀元卷數位化採集 世人眼中,人文研究似乎只需書籍紙筆,與高新技術不必「親密接觸」。但在網際網路大潮澎湃而來的今天,人文研究的創新之路,一樣需要直面數位化的挑戰。
  • 倪萍畫的兩隻仙鶴估價1萬到1.5萬,仙鶴脖子畫軟了,缺乏精氣神
    倪萍畫的兩隻仙鶴估價1萬到1.5萬,仙鶴脖子畫軟了,缺乏精氣神。咱們都知道倪萍是一位非常優秀的節目主持人,但是她在書畫藝術方面的修養也是比較有層次的。說她的書畫藝術修養比較有層次,並不是說她的繪畫作品或者書法作品都達到了精益求精的水準。
  • 逍遙無他法 從來精氣神
    精氣神,一直在我們的生活方方面面體現,哪怕不是修行者也喜歡用它來評價一個人的身體素質以及精神狀態,但是很少有人會去思考它是如何對我們造成影響的,平日裡經常會談到這些詞,但是如果細說可能又說不明白,哪怕以前師父帶徒弟也是如此,只知道是前輩傳下來的,這樣的話很容易對後來人造成困擾。
  • 【地評線】南方網:彰顯宣傳思想引導力,提振民族復興精氣神
    這就是:堅持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堅持思想工作「兩個鞏固」的根本任務,堅持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教育人民,堅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堅持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堅持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堅持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
  • 老祖宗:神氣充足的人智慧高,堅持做到3點,可提升精氣神
    如今塵世中許多人都是精神萎縮,整天昏昏沉沉,一看就知是精氣神不足。學習、上班都沒精神,何談能學有所成,得人賞識?想要生活有所進步,就需要讓自己的神氣充足。對於提升精氣神的方法,我們的老祖宗給予了幾點建議。正如《黃帝內經》曰:「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盡其天年。」這其中包含了三個方法,堅持做到這3點,可提升自己的精氣神。
  • oppo手機丟了怎麼找回【圖解】
    這個時候肯定會非常苦惱和不開心,其實,如今很多手機都有定位以及丟失找回的功能,比如小編今天要跟大家講的便是有關oppo手機丟了怎麼找回的方法,看完之後對大家應該能夠有所啟發。    首先,為了為了提高找回手機的可能性,我們需要在購買OPPO手機,上手之後,進入OPPO手機設置,然後進入【雲服務】設置,然後開啟【找回手機】功能,該功能具備以下幾個特點:  (1)定位手機,查找手機當前所在位置,方便找回。  (2)使手機響鈴,當手機丟失不久,可使手機響鈴,通過響鈴知道手機位置,對於可能出現在附近丟失的情況,很實用。
  • 蘋果iPhone手機丟了該怎麼定位找回能不能找回?
    能定位找回嗎?其實蘋果手機丟失在一定條件下是可以定位的,找不找回就得看運氣啦。為了預防手機丟失,最好的就是把手機的定位查找服務打開,這樣才可以進行下面的定位查找功能;所以在手機設置——隱私——定位服務裡面打開查找我的iPhone。
  • 從抗美援朝戰爭中汲取敢打必勝的精氣神
    軍隊的「精氣神」中,「精」為首要,表現為軍隊內在、向上、不屈的精神力量。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和人民軍隊崇高風範的生動寫照,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和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這種精神永遠是激勵中國人民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強大力量。  聽黨指揮的忠誠精神。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是人民軍隊的立軍之魂、建軍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