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由於mac最近壞了,所以也沒什麼格式,就用iPad直接寫了。
今天聊的是常常出沒在各個平臺廣告投放和微信分享當中。
分享碼大概是這樣。
大概就是這個樣子,APP的名字叫恐龍有錢。
界面大概是這個樣子
簡單說兩隻恐龍可以合成高級恐龍,然後達到一定條件可以合成分紅龍,每天可以拿到幾百塊的分紅提成。
其實玩法類似於很多合成卡牌遊戲以及13年左右的小霸王單機養成遊戲。
但是這個沒有戰鬥場景。
其實,這種類似於雲養寵物的形式,明眼人一看也大概知道要幹啥。這裡先賣個關子。
繼續說賺錢,那個傳說中的躺著賺錢的分紅了到底是什麼鬼?
不考慮其他龍,單從收益最大的分紅龍來說,需要兩隻37級的恐龍,有概率獲得。仙哥為此調研了一番,一隻37級的恐龍大致需要養一個月。五隻的話五個月五種龍,看起來可以完成。
甚至,有些好奇的朋友去搜尋引擎搜索一番。一些什麼新致富機遇啊,各種讓你看完感覺不養龍會錯過一個億呢。
真的那麼簡單嗎?
當然不是。
官方說法是讓利60%的廣告收益給用戶,只要你有一隻分紅龍,天天廣告分紅。
也就是說,假設分紅龍一天給你三百,奮鬥五個月就能月入近萬元。
薅羊毛那麼好薅,就不是羊毛了。
通過做任務,拉人頭,是有機會的湊夠五十元提現的。主要是靠拉人頭,和很多app瓜分獎勵類似。甚至還有所謂的徒弟和徒孫機制。
如果網際網路說法叫裂變,這個倒是像傳統傳銷的金字塔結構。
仙哥又進一步收集資料,發現五十元提現的時候遙遙無期。並不像宣傳當中所說的快速入帳。
假設,就算是入帳,給點甜頭,事實上並非那麼簡單。
除了非盈利組織,幾乎所有公司的目的是為了盈利。
給大家福利麼,公司賺不賺錢無所謂。只能說明老闆是傻子或者套路怪,而絕大部分是後者。
實際上,恐龍有錢並不是第一個此類型遊戲,之前還有一款叫陀螺世界,割了一波韭菜之後就消失了。
模式一模一樣,養龍。
而最近傳播的恐龍有錢則是福建的一家公司。
兩者模式幾乎一樣,並且連陀螺都開始進行商標註冊。
按照商標註冊信息來說,之後可能會養鳥,養豬什麼的。
實際上,這些企業的目的是一樣的,割韭菜!
就是當年風風火火的幣圈。
打算規避法律,打著區塊鏈的旗號,逐步的讓韭菜開心的被割。
那些年多少人因為各種虛擬幣,被割的嗚嗷亂叫的。
欸,這個遊戲也沒說有啥幣呀,繼續看。
畢竟人家公開渠道的公眾號是搞這個的,有句話叫#改不了##。
代幣,就是DEC,也就是這裡的恐龍幣。
所謂產生紅包龍的過程就是類似於幣圈的挖礦。
沒錯,要是早個三五年這個項目會叫區塊鏈養恐龍了。
那有人會問,就算不給我錢,我也沒充錢呀。
人家說沒有充值入口呢。
如果簡簡單單的靠養恐龍就把你忽悠了,那就太小看這些人了。
他們目的是引流,你擁有恐龍幣,並且可以在某個平臺裡面進行交易。
再加以引導,就慢慢中招了。
有人可能會說,我這麼堅挺的人不至於吧。
早年幣圈被割的韭菜不僅僅是普通老百姓,高知層也屢見不鮮。
幣圈裡面很多這種空氣一樣的虛擬幣,像極了傳銷。
傳銷洗腦其實還是挺厲害的,大家都知道傳銷分為北派和南派。
北派以拘禁加洗腦為主,南派以洗腦為主。
就是很多明白人被洗腦,打都打不走。
幣圈裡面,很多人認為自己不是韭菜,然鵝麼,到時候哭的正是這些人。
不同區塊鏈可以翻看我早些年寫過的區塊鏈相關文章。
像比特幣什麼的,這裡也不做介紹,毀當初和Q幣價格差不多時候沒買。
在國內,別人和你說發什麼虛擬幣,咋咋掙錢。由於國家管控,一定是非法的。如果是打擦邊球,間接發幣的話,其中貓膩需慎重。
現在擦邊球不傻,先給你點糖吃,再勾引入甕。
後續會開放算力或者恐龍幣什麼的交易,這是一盤棋。
看看原來的類似產品
實際上,分紅龍都是噱頭,撒幣才是王道。
現在線上線下,都會發現一些託來操作引流和入甕。
然後發展下線,也就是拉人頭。
甚至還會在某個酒店舉辦個公開演講啥的。
傳統傳銷手段,歷歷在目。
假設開始交易恐龍幣的時候,很多人以為有羊毛可薅,自己絕對不是韭菜。
而往往就是這批韭菜。
現在很多類似產品基本上,割一茬就okay了。
這一茬韭菜就夠他們盆滿缽滿的。
然後養貓,養狗,養豬。繼續割。
利益驅使讓人失去理智,真實和想像差距甚遠。
假如,你是真的無聊,挺喜歡養恐龍呢,算薅個羊毛,不計得失的話,隨意吧。這操作和以前廣告的養鯤何其相似。鐵公雞選手硬薅,倒也沒啥尋思,用個小號註冊。
註冊app的這些號碼呢都會被後臺處理成一個list,愛薅羊毛的群眾標籤。
詐騙電話都能騙大學教授,這些號再自己處理或者出售的話,又是一波利益線。
其實,我推薦大家把一些常用的微信、支付寶、微博、抖音等正規app設置自己的電話號碼,其他的不太重要的app直接用手機小號或者直接使用阿里小號等註冊。防止騷擾和信息洩露。
就說到這吧,本來想寫一些關於肺炎的一些想法,電腦修好了再說,觀點和主流的可能也不太一樣。
祝大家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