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躺著就有錢拿,還能推動科學進步?

2020-06-05 SCRIPT

起床困難的懶惰人士可能都有同一個夢想:過上整天只需要躺平的生活,能不下床就不下床。如果世界上有一份工作只要整天躺著就有錢拿,那就再好不過了。

事實上,這樣的工作還真有,而且還能為科學做貢獻——只不過,它的過程遠不像人們想像的那樣愜意。

這個研究專門僱人躺著

像美國宇航局(NASA)、歐空局(ESA)這樣的航天機構時不時就會招募一些志願者,讓他們整天躺在床上,進行「臥床研究」(Bedrest studies)。

只要躺著就有錢拿,還能推動科學進步?

為科學而躺

這些讓人臥床的實驗基本都是為了模擬失重狀態下的人體變化。在太空中,太空人的身體會發生很多變化,例如頭部腫脹、肌肉萎縮、骨質流失。而長時間臥床的被試也會出現類似的變化,研究者可以通過他們,研究這些變化出現的規律,以及什麼樣的措施能改善太空人的健康。

直接觀察失重環境下的太空人自然是最理想的,但送人上太空畢竟成本太高,可觀察的樣本量也太小了。因此,「枕頭太空人」(pillownauts,臥床實驗志願者的暱稱)可以提供重要的數據補充。

只要躺著就有錢拿,還能推動科學進步?

這些人被稱為「pillownauts」,也就是枕頭(pillow)+太空人(astronaut) | ESA


除了航天事業外,從這些志願者身上得來的數據也可以應用於那些長期臥床的患者,幫助他們更好地康復。

這些臥床實驗通常會招募20-45歲的健康志願者,他們有時只需要躺倒5天,但也有時候正式臥床的部分就長達3個月,再加上前後的適應期,得在研究中心住上一百多天。參與實驗可以得到報酬,例如據報導,最近一次在德國進行的60天臥床實驗會為志願者支付16500歐元[1]。

整天躺著就算為科研做貢獻,而且還有錢拿,那豈不是太完美了?不,你會這樣想,只能說明你對臥床不起的辛苦一無所知。

臥床實驗並不是躺下就好,它其實遠比人們想像的更嚴格,也更辛苦。歐空局在介紹頁面上強調,這些實驗想要的是有「高度積極性」的志願者。只有那些能空出大塊時間,還願意為太空事業克服困難的人才能勝任。

躺著,但不是躺平

首先,受試者其實不是「平躺」在床上的。通常,他們的床頭角度會被調低6°,實際處於稍微大頭朝下的狀態。為什麼要這樣?太空人在失重環境下會進入「頭變腫,腿變細」的狀態,頭朝下躺著更能模擬這種狀態,而床頭調低6°是研究者們認為最能兼顧效果與被試感受的角度。

只要躺著就有錢拿,還能推動科學進步?

被試躺在傾斜的床上 | ESA


沒日沒夜地躺著其實並不舒服,尤其是在實驗剛開始的幾天。受試者們經常抱怨自己頭疼背也疼——這是實驗早期最常見的症狀。除此之外,親歷者Andrew Iwanicki還表示,傾斜的床總是會讓他睡著睡著就腦袋頂到床頭[2]。

來,挑戰一下躺著洗澡

整天躺著還意味著被試們要和日常的生活習慣徹底說再見了。在實驗期間,不僅要告別所有上班、上學或者出去玩的計劃,而且連吃飯、洗澡、上廁所都全部要在床上解決。

只要躺著就有錢拿,還能推動科學進步?

吃飯也別忘了肩膀貼床 | NASA

根據歐空局(ESA)的要求,在實驗期間,被試任何時候都要保持至少一邊肩膀貼在床上的姿勢。吃飯要麼是趴著,要麼是側躺著;上廁所只能使用和臥床病人一樣的便壺;而洗澡則要躺著使用手持淋浴花灑[2]——這個姿勢不僅把全身都洗到非常困難,而且一不小心恐怕就要把水灌進鼻孔……

躺著也要運動

在臥床期間和實驗前後,被試們自然還需要進行很多檢查,並配合研究者對各種「幹預手段」進行測試,驗證它們是否能減輕失重對健康帶來的不良影響。這些手段可能會是某種高蛋白補充劑,或者專門定製的鍛鍊計劃。

常見的研究項目包括定期檢測肌肉和骨密度,以及在研究者的指導下進行運動——是的,雖然躺下了,但依然要運動。臥床被試們的健身器材自然也是專用的,比如下圖中這臺可以躺著蹬的單車。一邊運動,還要一邊進行心跳、血壓、耗氧量等一系列的監測。

只要躺著就有錢拿,還能推動科學進步?

躺著運動,同時配合各種檢查 | ESA

在一些研究裡,還有其他額外項目要做,比如2019年3月剛剛開始的新一輪實驗就要對「人造重力」進行測試[3]。「人造重力」具體是怎麼做的?其實就是被試們要定期躺上一臺短臂離心機「甩一甩」,讓血液更容易分布到腿上。

只要躺著就有錢拿,還能推動科學進步?

用於「人造重力」實驗的短臂離心機 | ESA

刷劇可以,吃零食沒門

配合日常檢查和實驗要求的項目之外,剩下時間就可以自由支配了。想看劇,想玩遊戲,想讀書或者上網,統統沒有問題——只要不起身就行。研究者對被試的娛樂活動並沒有什麼特殊限制,畢竟這要再限制,日子就真沒法過了……

只要躺著就有錢拿,還能推動科學進步?

當然,你也可以跟旁邊的人一起玩 | Johnson Space Center

不過,想要對抗2-3個月的單調生活,只是漫無目的地打遊戲上網可能還不夠。ESA更推薦被試們用這遠離塵囂的時間做點有計劃的事情,比如學習外語,或者撰寫書稿。這樣床上生活能變得更充實一些,說不定還對解決拖延症有奇效。

雖然多了很多空閒時間,但實驗期間依然有些樂趣無法享受——例如自由選擇愛吃的食物。研究中,被試們的食譜都受到嚴格控制。抱著薯片刷劇?別想了。點個外賣或者託朋友帶吃的?不存在的。對餐食不滿怎麼辦?很抱歉,為了保證數據一致,你還是得按計劃吃飯,最多的讓步僅限於多給點黑胡椒調味而已。

此外,熱愛社交的被試大概也會感到相當寂寞。雖然親朋好友可以前來探視(和住院的感覺差不多),也可以電話或者網上交流,但想要起身給他們一個擁抱或者去參加聚會就都做不到了。什麼,你說你最討厭社交了?那好吧……

起床才是真正的挑戰

不管怎麼說,臥床不起的日子總會結束,最多只要堅持上2-3個月,就可以愉快地起床拿錢走人啦。

不不,你想多了。已經在床上適應了「失重」的身體可不是隨便就能下地行走自如。就像剛剛返回的太空人一樣,「枕頭太空人」也得花點時間重新適應「地球生活」。

只要躺著就有錢拿,還能推動科學進步?

調成接近垂直的床,這是「枕頭太空人」重返「地球生活」的第一步 | ESA

結束實驗時,研究者會首先幫被試慢慢調節床的角度,直到把床調成垂直。他們會先鼓勵「枕頭太空人」們嘗試站立15分鐘,但據說實際並沒有人能堅持這麼長時間。突然改變的血液分布,萎縮的腿部肌肉,再加上平衡感喪失,此時的被試多半過幾分鐘就站不住了。

親歷者Andrew Iwanicki表示,這久違的直立令他心跳加速、冷汗直流、眼前發黑,感覺下一刻就要昏過去[4]。另一位被試Dorota則在「臥床日記」中寫到:「起床之後,感覺整個世界都在動個不停」[5]。

只要躺著就有錢拿,還能推動科學進步?

一位「枕頭太空人」在進行恢復平衡的訓練 | ESA

好在,人體的適應能力確實很強。在數周的康復訓練之後,「枕頭太空人」們就能恢復原狀,回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了。

看到這裡,你還會想要這份整天躺著的工作嗎?如果還想的話,就先去確認一下自己能不能請下三個月的假吧……

相關焦點

  • 元素周期表裡的118種元素,只要有錢都能夠收集到嗎?
    有人可能認為,雖然錢不是萬能的,但是對於這些元素,只要有錢都能夠收集到,事實真是如此嗎?如果你這麼想,那就大錯特錯了,如果問這個世界上誰最有錢,很多人都會想到是世界首富比爾蓋茨。比爾蓋茨是一個對科學非常熱愛的企業家,他也經常收集一些科技產品,甚至在一些拍賣會上,還會花重金去買一些古代的科技手稿。
  • 元素周期表裡的118種元素,只要有錢都能夠收集到嗎?異想天開
    有人可能認為,雖然錢不是萬能的,但是對於這些元素,只要有錢都能夠收集到,事實真是如此嗎?如果你這麼想,那就大錯特錯了,如果問這個世界上誰最有錢,很多人都會想到是世界首富比爾蓋茨。比爾蓋茨是一個對科學非常熱愛的企業家,他也經常收集一些科技產品,甚至在一些拍賣會上,還會花重金去買一些古代的科技手稿。
  • Leo講科學|躺著公轉的行星——天王星
    Leo講科學| 天王星在宇宙空間大多數的行星總是圍繞著幾乎與黃道面垂直的軸線自轉,可天王星的軸線卻幾乎平行於黃道面,也就是說天王星是躺著自轉的,這樣的運動方式使得天王星上的四季變化和晝夜交替變得十分奇特,太陽輪流的照射天王星的北極、赤道、南極
  • 【揭秘】躺著一天能賺幾百塊?恐龍有錢,你養龍,龍坑你!
    大概就是這個樣子,APP的名字叫恐龍有錢。界面大概是這個樣子不考慮其他龍,單從收益最大的分紅龍來說,需要兩隻37級的恐龍,有概率獲得。官方說法是讓利60%的廣告收益給用戶,只要你有一隻分紅龍,天天廣告分紅。也就是說,假設分紅龍一天給你三百,奮鬥五個月就能月入近萬元。薅羊毛那麼好薅,就不是羊毛了。通過做任務,拉人頭,是有機會的湊夠五十元提現的。主要是靠拉人頭,和很多app瓜分獎勵類似。甚至還有所謂的徒弟和徒孫機制。
  • 以交流互鑑推動人類文明發展進步
    5月15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開幕式上發表題為《深化文明交流互鑑 共建亞洲命運共同體》的主旨演講,盛讚亞洲文明對世界文明發展的重要貢獻,並為推動各文明交流互鑑提出「中國主張」,獲得各國高度認可。
  • 科學技術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有力槓桿
    135年前,恩格斯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中指出:「在馬克思看來,科學是一種在歷史上起推動作用的、革命的力量」。這句膾炙人口的名言是對馬克思關於科學技術地位作用的精闢概括。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1861-1863年手稿)》中的《機器。
  • 科學趣探:為什麼人要晚上躺著睡覺?
    就像蘋果為什麼會落地,這個簡單的現象中有深刻的科學道理。而為什麼人要晚上躺著睡覺?這個簡單的現象與蘋果落地一樣,也有同樣的科學道理。01為什麼是晚上?02 為什麼要躺著?而睡覺躺著當然比站著或趴桌子上舒服,是因為血液在萬有引力作用下,不容易向上流動,紅血球沒有腿,它們從腳底一路爬上來得費多大勁啊
  • 「評論」它才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根本動力
    可以說,技術突破是推動整個人類社會進步的根本動力。作為能夠推動整個人類文明前進的存在,技術突破當然也擁有其「奇貨可居」的地位。當技術突破在地球上的某一點爆發時,它需要通過人類的信息傳遞逐漸向四周擴散,直到覆蓋整個星球,因此會形成一種類似聲波擴散的都卜勒效應。在交通和通訊都不發達的古代,這種效應顯得尤為明顯。
  • 基礎科學停滯不前,是誰鎖死了人類的進步?可能有兩個關鍵因素
    科技力量的強大相信大家都是知道的,近百年來的科技每一天都在發生著變化,就拿20多年前的手機來說,那個時候的手機非常昂貴而且功能單一,只有一些有錢人和大老闆才能夠用得起。可是僅僅過了20多年,現在手機已經是平均人手一個,非常便宜而且小孩子也能夠用得起。其次還有通訊技術,更是在短短的20年實現了一次次跨越,目前已經進入了5G時代,從2G到5G人類用了很短的時間。
  • 科技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動力
    科技,推動人類發展的動力人類的科技發展史,經歷了三個時代:第一,原子時代。主要表現形式是以牛頓定理為 依據,以瓦特發明的蒸汽機為代表。這個時期,科技 的作用是通過動力能量轉換,讓人類自身體力獲得極 大延伸,如發動機啟動車。第二,比特時代。
  • 重磅〡婦女是人類文明的開創者、社會進步的推動者
    因此,在這樣背景下的聯合國大會上,習近平主席對婦女在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中的作用的論述,不僅是對既有文明發展的歷史性總結,更是對正在到來的新的文明形態建構中婦女將起到的作用的一個判斷。習近平主席的這一論述和判斷,告訴我們要促進婦女全面發展和推動婦女事業全面進步,就必須從文明生成和發展的高度來把握婦女作用及其發展,這是新時代婦女工作和婦女研究的重要邏輯視角和根本坐標體系。
  • 以開放包容推動人類文明進步
    原標題:以開放包容推動人類文明進步(鐘聲·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⑥)   「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鑑超越文明衝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將開放包容的中國精神融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進程,呼籲世界各國遵循開放包容的精神創造人類美好未來。
  • iPhone X歪著拿倒著拿,面容ID能用麼?
    於是用各種姿勢嘗試了一遍iPhone X的面容ID,發現這貨不僅是倒著拿、歪著拿不能解鎖,躺著拿、臥著拿同樣有可能解不了鎖。那麼這其中有什麼規律呢?經過幾十分鐘的測試,結合平時的使用經驗,我簡單總結了一下,有如下三種情況。
  • 「我喜歡你」已經過時了,學會這些表白情話,躺著都能脫單
    無論是以前還是現在,只要你想談戀愛,就得把愛大膽說出來,當你表白的時候,可不要只會說一句「我喜歡你」,這句表白情話早就過時了,多說無益,還不如多學學很甜的表白情話,也許有些直男會覺得這些情話讓你雞皮疙瘩掉了一地,但是你別說,這些情話雖然肉麻了點,但是女生愛聽啊,所以還是得學會幾句以備不時之需,知道你掌握了,躺著也能脫單!
  • 陳發虎、張國友:爭創世界一流學會,推動中國地理科學理論創新與技術進步
    長期從事科技社團管理與服務工作,參與和負責組織中國地理學會學術交流、科學傳播、會員服務、智庫建設及推動學術共同體建設等。以竺可楨為代表的老一輩地理學家以國家需求為己任,不斷完善組織建設,助力學科發展;發展時期(1980-2019年)以黃秉維為代表的新老地理學家,完善地理學會專業性、區域性組織體系;擴大國際化學術交流,推動學會全面發展
  • ...推動人類社會文明進步——訪義大利帕多瓦大學物理與天文學系...
    「科技創新源自於好奇心,而這要依賴於全民對科學熱愛的氛圍,依賴於全民科學素質的提升。」前來參加第二屆世界公眾科學素質促進大會的義大利帕多瓦大學物理與天文學系教授丹尼斯·巴斯提埃裡15日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 科學的進步給我們生活帶來了很大的幫助
    總有一種力量推動著人類的進步。是什麼,讓我們擺脫長夜的黑暗?是什麼,讓人類進入太空?是什麼,讓世界聯成一體,跨越高山和海洋的阻隔?是電,還是網際網路?不僅僅是他們。這種力量是科學的力量。愛因斯坦說:「科學通過作用於人類的心靈,克服了人類在面對自己及面對自然時的不安全感。」
  • 科學的進步給了我們生活上很大的幫助
    總有一種力量推動著人類的進步。是什麼,讓我們擺脫長夜的黑暗?是什麼,讓人類進入太空?是什麼,讓世界聯成一體,跨越高山和海洋的阻隔?是電,還是網際網路?不僅僅是他們。這種力量是科學的力量。愛因斯坦說:「科學通過作用於人類的心靈,克服了人類在面對自己及面對自然時的不安全感。」
  • 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究竟是唯物主義還是唯心主義?
    最初能思考這兩者之間關係的人,一定是本著對世界和生命本質的探索而思考的,而現在,在國內對於這兩者的對立已經偏離了方向,聚焦在了靈魂是否存在的對立、科學與迷信的對立、物質與神的對立、物質與意識的對立……單純討論兩者的是非對錯是沒意義的,重點是哪一種觀點可以推動文明的進步
  • 創新推動進步,成就觀測利器
    創新推動進步 成就觀測利器——同濟大學物理科學與工程學院王佔山教授談X射線空間望遠鏡現任同濟大物理科學與工程學院博士生導師的王佔山教授,其研究方向正是精密由他作為負責人完成了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先導專項十二五支持子課題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空間科學聯合基金重點項目,在世界各國X射線空間成像望遠鏡「競賽」的大背景下,無疑為中國X射線空間成像望遠鏡研製增加不少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