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一種力量推動著人類的進步。是什麼,讓我們擺脫長夜的黑暗?是什麼,讓人類進入太空?是什麼,讓世界聯成一體,跨越高山和海洋的阻隔?是電,還是網際網路?不僅僅是他們。這種力量是科學的力量。愛因斯坦說:「科學通過作用於人類的心靈,克服了人類在面對自己及面對自然時的不安全感。」從牛頓的時代開始,近代科學便開始生根發芽。到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時候,科學已經開始發揮巨大的作用。而再往後,技術進步離不開科學,科學,成為了技術進步的基石。
縱觀人類發展史,人類在進化中一直與自然災害和疾病作鬥爭。在最近的兩百多年裡,憑藉科學,人類終於取得了巨大的飛躍,青黴素被發現,同時許多世代困擾人類的傳染病終於得到控制。兩百多年的時間,僅僅是人類進化史上的不足萬分之一的一瞬間,人類就創造了如此革命性的成就,憑藉的是科學。而科學,又讓人類減小在自然災害中的損失。正在十天前,日本發生了芮氏9.0級的強烈地震。海嘯席捲了人口稠密的地區,但其導致的損失卻遠遠低於過去的程度。地震發生時,藉助於數千個探測器構成的強大網絡,日本的警報機構提前一分鐘報告了地震,海嘯警報也及時發出,許多在低地的居民得以在海嘯前數分鐘撤離到高處。在這次日本海嘯中,最終的死亡失蹤人數將遠遠低於2004年印度洋海嘯。2004年,由於當地的預警技術較落後,地震後沒有任何警報,死亡20萬人。50年前,1960年的智利大地震同樣引發了巨大海嘯,橫掃太平洋,席捲了毫無防備的夏威夷群島,襲擊了措手不及的日本。正是科學,讓人類在面對自然災害強大的力量時,能找到越來越穩固的空間棲身。科學,讓我們的效率提高。在過去沒有網絡的時代,當研究人員和學生需要得到某些資料的時候,必須要在圖書館浩如煙海的書籍中尋找答案,有時還可能由於地域的因素而無法如願,效率低下。今天,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遍及全球的網際網路無論時間和地點地將知識快速地通向世界上每一個網絡到達的角落,每一個能訪問網際網路的人,都可以獲取知識。所以說,今天,我們每一個人都在享受科學進步的成果。
我們現在不能做出改變世界的發明,但未來可以;或許我們今天不能解決醫學界難以攻克的難題,但明天可以。我們應從今天開始,用一種科學嚴謹的態度面對生活和學習中的問題。因為明天,新的科學知識將由我們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