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數級技術進步改變世界的速度比我們想像的要快

2020-10-18 木法沙和三傻

我們生活在一個技術突飛猛進的世界。在人類歷史上,從未有如此多的進步同時出現並結合在一起產生如此大的影響。

這些現象記載在時間上:從曾經看似不可能的事情變成可能的時間變得非常短——有時只需要幾天或幾周的時間。曾有人說,1個網際網路年相當於現實世界中的7年。指數級的進步便是其中的原因。

一些指數級的進步現在是可以預測的,比如計算能力的增長速度,以致於眾多公司會在他們的產品中考慮到預期的進步。同樣,完全可以預見的是,今天的全基因組測序只需要幾百美元,而2015年需要幾千美元,2006年需要幾百萬美元,2003年第一次全基因組測序需要幾十億美元。無線通信的速度將很快增加至少10倍,在不久的將來,深度學習的能力將繼續呈指數級增長。所有這些都是同步發生的。因此,僅僅依靠這些進步來發展新公司變得越來越困難。

當我們將這些指數增長的先進技術結合在一起時,新突破的機會就來了。可稱為「指數技術的碰撞」。這種碰撞會放大能力和可能性。這不是1+1=3的商業老話。而是1 + 1 = 1000

碰撞指數

當蘋果的開發團隊在2010年創建Siri並推出第一個移動虛擬助理時,開發人員有如下三個初始想法,最後一個讓這一切成為可能。

首先,開發人員認識到,智慧型手機上笨拙的「點擊跳轉」(point-and-click)功能極大地減少了人們在網站上進行交易的數量。為這個痛點提供一個解決方案是開發人員的目標。

其次,開發人員意識到智慧型手機系統有一個新的市場機會,它可以更好地搜索,甚至為你做事情。從而設想了一個虛擬助理,它能理解你的問題,識別你的意圖,推理,並為你提供答案。這樣的系統可以極大地減少獲得答案的點擊次數。

第三,開發人員抓住了碰撞機會。(1)iPhone上計算能力、速度和存儲呈指數提升,(2)識別語音和意圖的AI算法的最新進展,(3)用於計算、存儲和訪問數千個Web服務的雲服務激增。

這些技術進步的時機至關重要。第一部iPhone沒有足夠的計算能力來部署Siri——延遲會讓消費者使用起來太痛苦。蘋果最初將Siri的領域限制在最有能力識別和查詢(旅行和娛樂)的領域,因此人工智慧系統可以管理缺失或模糊的信息和其他數據訪問障礙。並且需要足夠的高速通信,以便雲服務和相關的web服務能夠被訪問和充分利用。

蘋果所需要的所有功能都在同時以指數級的速度向前推進,這真的很了不起。

如果沒有這些功能,Siri仍然可能只存在於科幻小說,因為它速度太慢,或者太容易出錯,或者無法識別用戶的意圖。但在所有必要元素的碰撞下,Siri成為了第一個將人工智慧的力量置於數百萬人的指揮之下,在日常生活中幫助用戶的行動應用程式。

虛擬助理的革命還沒有結束。Siri和它成倍增長的「兄弟姐妹們」還是嬰兒,他們的指數曲線仍在增長。他們將繼續增長他們的能力,以保持個性化、識別情緒、預測需求,等等。

新興機會

相互碰撞的指數增長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機會。這裡有兩個正在發生的碰撞的例子,相信在未來幾年內我們會看到巨大的突破:

1. 擬人化的機器人革命。

(1)機器人硬體系統和傳感器+(2)計算、通信和雲服務+(3)人工智慧=>類人機器人能力。

過去的機器人系統很大程度上被限制在一個籠子裡——比如在製造汽車的工廠裡。它們是為可重複和嚴格預先確定的任務而設計的。拿起玩具、疊衣服或把碗碟放進洗碗機對我們來說似乎很容易,但對機器人來說卻不可能。擬人所需的技術能力——編程、計算、硬體、傳感器、通信——已經超出了其能力範圍。

但是,在新媒介中如用於抓取的新型執行器、重量極輕的材料、新的電池系統等機器人的「肌肉」,呈指數發展的碰撞;例如,能夠對運動和抓握進行情景識別和推理的人工智慧系統;基於雲的計算、通信和存儲解決方案——所有這些都把我們帶到了一個機器人可以「離開籠子」,與人類並肩工作的階段。

2. 移動革命。

(1)包括傳感器和電池的車輛系統內部部件+(2)計算、通信和雲服務(3)人工智慧=>自動駕駛系統。

我們仍然在重塑我們對交通運輸可能性的概念。我們對汽車、卡車、摩託車、自行車、飛機甚至輪椅的舊定義已經不再適用。新的交通工具將被發明出來,並在陸地、海洋和空中旅行。

多種支持技術的指數級進步正在推動我們走向移動革命。這不僅僅是關於自動駕駛汽車和無人機。任何車輛都將是「智能」的,並在導航、通信、安全等方面提供幫助。任何交通工具都將與其他交通工具和人類進行連接和通信。任何車輛都有智能。

向前冒險

毫無疑問,指數的碰撞也將在生物技術、虛擬實境和增強現實等領域掀起革命。想像一下所有這些革命的碰撞!當我們將虛擬輔助技術與生物技術革命、移動性和擬人化機器人技術相結合時,將會發生什麼?親愛的讀者,你可以設想一下下一個重大突破,但我們或許還是無法想像到未來會發生什麼。這就是指數增長的本質。

每一次革命都會產生積極和消極的影響。自從輪子發明以來,這一直是正確的——輪子被用來運輸食物和軍隊——給予生命和索取生命。

但是,改善我們的集體健康和改善人類狀況的機會是巨大的。

我們無法阻止指數的碰撞和它們所帶來的技術革命。套用恩格爾巴特定律來解釋就是,人的本質是越變越好的。

相關焦點

  • 卡爾達肖夫指數:我們如何衡量一個文明的技術進步?
    伴隨著對技術創新的不懈追求,我們正面臨著越來越多的災難。可怕的災難和巧妙的創新如此對立地結合在一起,我們又如何評估我們作為一種文明的進步呢?他的模型被稱為「卡爾達肖夫指數」(Kardashev scale),該指數以文明能夠利用的能源數量為基礎,來衡量文明的技術進步程度。大體上來說,一個文明擁有的技術越先進,能夠利用的能源就越多。隨著能源利用率的提高,文明社會可以進一步改進技術。卡爾達肖夫認為,人類文明將達到其技術和利用能源的能力所能達到的程度。
  • 我們為什麼要關注技術奇點?
    不難看出,由技術進步所推動的人類社會發展並非等速度運動,而是一種越到後來越呈指數級增長的加速度運動。著名的摩爾定律正是這場持續不斷的加速度運動在資訊時代的最典型體現。1982 年,科幻作家弗諾·文奇在卡內基梅隆大學召開的美國人工智慧協會年會上首次提出「技術奇點」這一概念。到了 2001 年,美國發明家和未來學家瑞·庫茨維爾提出摩爾定律的擴展定理,指出人類出現以來所有技術發展都是以指數增長。也就是說,一開始技術發展是小的,但是一旦信息和經驗積累到一定的基礎,發展開始以指數形式快速增長,然後是以指數的指數形式增長。
  • 加速時代 指數型技術的加速發展
    現有的條件越好,技術越先進,就越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越能使用更好的知識去生產新的知識,再做下一步就越容易,所以常規情況下技術進步一定是越來越快。技術的融合改變整個生活方式和商業模式簡單來說,指數型技術的加速會讓我們會用新電腦來設計更快的新電腦,這就創造了一個正反饋循環,進一步提高了加速度,也就是庫茲韋爾所稱的「加速回報定律」。
  • 企業實現指數級的增長,最終要學會聚變和裂變的商業玩法
    同樣公司賴以生存的生產資料和生產要素,也存在稀缺性,這使得公司的成長速度無法突破生產資料擴張的局限,呈現線性的增長,也就是說,每增加一份生產資料,如房地產、設備和勞動力,就會增加一份產品;在工業技術進步的驅動下,每增加一份生產資料,可能會由於效率的提升而增加三倍的產品,但仍然不改變線性增長的本質。
  • 我國科學家實現「量子計算優越性」 計算速度指數級增加
    央視網消息: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研究團隊與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國家並行計算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合作,成功研製出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其處理特定問題的速度比目前最快的超級計算機快一百萬億倍
  • 我國科學家實現「量子計算優越性」計算速度指數級增加
    央視網消息: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研究團隊與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國家並行計算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合作,成功研製出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其處理特定問題的速度比目前最快的超級計算機快一百萬億倍。這一成果使我國成功實現了量子計算研究的第一個裡程碑——量子計算優越性,相關論文今天(4日)在國際學術期刊《科學》發表。
  • 再熬25年,我們可能要戰勝死亡了
    別說是我們普通人,就連科學家們也經常低估指數增長的強大威力。比如 1990 年開啟的人類基因組計劃,就有科學家認為,按照當時的速度,完成那個項目需要 100 多年的時間。 結果卻出乎意料得快,在 2003 年,所有的測序工作都已經完成了。。。
  • 再熬25年,我們可能要戰勝死亡了。
    別說是我們普通人,就連科學家們也經常低估指數增長的強大威力。比如 1990 年開啟的人類基因組計劃,就有科學家認為,按照當時的速度,完成那個項目需要 100 多年的時間。結果卻出乎意料得快,在 2003 年,所有的測序工作都已經完成了。。。
  • 中國這一領域進步有多快?攻破尖端技術,產量將世界第一?
    中國這一領域進步有多快?攻破尖端技術,產量將世界第一?近年來中國製造逐漸走上了世界的舞臺,成為了我國一張極具代表的名片,讓世界看到了中國的發展速度,一躍成為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在科技領域也有所成就,那你知道中國這一領域進步有多快嗎?
  • 土衛六衛星從土星漂移的速度比我們想像的快100倍
    土星月球的軌道現在正以比科學家此前預測的速度快100倍的速度從土星向外擴張。 加州理工學院理論天體物理學助理教授,這項新研究的合著者吉姆·富勒(Jim Fuller)說:「大多數先前的工作都預測像土衛六或木星的衛星卡利斯託這樣的衛星是在類似於我們現在所見的軌道距離上形成的。」
  • 納米科學和納米技術的應用,重塑我們周圍的世界
    世界正在縮小,在人類肉眼所能看到的範圍之外,還有一個相對未被探索過的世界。微觀世界是真的很陌生,真的很迷人。今天我們要探討的是一個比微觀世界更深入,在納米尺度下工作的可能性。這就是納米技術,它意味著任何納米尺度上的技術在現實世界中的應用。納米技術是一門微型科學,非常非常的小,很難想像它有多小,現在讓我們花一點時間試著去了解一下。
  • 衡量人類進步又添新指數
    把環境因素納入衡量發展與進步維度報告建議各國領導人立即做出取捨與決策:立刻採取積極大膽的舉措,減少人類生活對自然環境造成的巨大壓力,否則人類的發展與進步將停滯不前。該報告新增了一項衡量人類進步的指數:「地球壓力調整後的人類發展指數」(PHDI),該指數納入了各國二氧化碳排放情況和「物質足跡」的概念。
  • UN發布人類發展指數排行 中國進步速度全球第二
    報告中對全球169個國家和地區的人類發展指數進行了排名,中國在這份榜單上排第89位,與去年的排名相比前進了三位,在人類發展指數進步最快國家中排名第二。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曾於1990年發布第一份人類發展報告,從那時起,該報告已經發展成為開發計劃署的旗艦刊物以及該機構最重要的政策分析與倡議工具。
  • 未來已來:足以改變世界的20大發明
    但這不應妨礙我們以更好地了解技術的未來為目標:隨著未來到來,通過計劃獲得的知識對於選擇適當的行動至關重要。我們不知道答案,但至少可以提出有用的問題並促進對話。本文就將為大家介紹20項即將改變世界的發明。
  • 5G發展的腳步,比我們想像中要快,準備換手機吧
    通信世界的發展演化異常迅速,縱觀以往幾乎每隔10年,人們就革新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而現如今相距2010年左右興起的4G,雖然尚未達到10年之久,但是5G似乎已經開始逐漸走進人們的視野,除了網絡運營商們的積極布局,手機廠商的動作也變得十分迅速,消費者翹首以盼的5G手機似乎並不會如想像中那麼遙遠。
  • 未來呼嘯而來:指數型技術如何重塑我們的明天 | 黑科技拆解
    當我們在談5G技術,以及描繪它給我們未來生活帶來哪些改變時,據稱6G技術的研發已經在路上了,一種被認為比現在5G技術能耗更低、成本更低,以及海陸空全域覆蓋的網絡通訊技術一旦它出現,帶來的變革將會更徹底。
  • 中國開放民營航天,技術進步速度就會快嗎?
    有趣的是,當人們在見證了SpaceX所創造的一個又一個歷史時,開始出現了一種思想:如果我們中國開放了民營航天,進步的速度會加快很多。其實這種思想不僅是出現在航天領域,就連關於國家安全命脈的軍事領域,人們同樣擁有這種想法:因為他們看到了美國軍工巨頭洛克希德·馬丁,波音,諾斯羅普·格魯曼等等公司的實力比中國國企的軍工技術還高。
  • 創辦指數型組織,從建立指數思維開始
    在全球經濟中,類似的指數變化的案例真的太多了。不過這些意義深遠的指數變化,已經由過去的實體基礎轉向信息基礎。也就是說指數級的變化大都發生在數字和信息技術領域,比如說半導體晶片、網際網路、社交網絡。在《奇點臨近》這本書裡提到:當你朝著一個以信息為基礎的環境轉移時,發展的速度就會跳躍到一條指數級增長曲線上,增長速度每年翻番。當然,實體世界並沒有消失,只不過它與我們的關係正在發生變化,我們很多人的記憶不再依靠大腦,而是依靠智慧型手機。
  • 科技的進步,人工智慧生物技術,給我們生活帶來了哪些改變?
    確實是這樣的我們對於人工智慧的解釋只有這樣,但是其中的奧秘要大家共同探尋。蛋白質的結構是基因工程中最複雜的部分,它的數據量特別大。只有精確的能力才能把它其中的內涵慢慢探討出來,不管怎麼說人類的研究領域只能局限在人腦中,而人工智慧就不一樣了,它的資料庫是那麼的廣闊,晶片的記憶能力是那麼的完美,這樣就為我們的生物技能的研究領域做出了非常大的付出。
  •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衡量人類進步增加一項新指數
    ▍把環境因素納入衡量發展與進步維度報告建議各國領導人立即做出取捨與決策:立刻採取積極大膽的舉措,減少人類生活對自然環境造成的巨大壓力,否則人類的發展與進步將停滯不前。該報告新增了一項衡量人類進步的指數:「地球壓力調整後的人類發展指數」(PHDI),該指數納入了各國二氧化碳排放情況和「物質足跡」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