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2002年創辦的SpaceX,在過去的十幾年名氣都是不溫不火的狀態,直到2018年2月7日「重型獵鷹」首飛成功,越來越多人們注意到了這家航天企業,其熱度也水漲船高。有趣的是,當人們在見證了SpaceX所創造的一個又一個歷史時,開始出現了一種思想:如果我們中國開放了民營航天,進步的速度會加快很多。
其實這種思想不僅是出現在航天領域,就連關於國家安全命脈的軍事領域,人們同樣擁有這種想法:因為他們看到了美國軍工巨頭洛克希德·馬丁,波音,諾斯羅普·格魯曼等等公司的實力比中國國企的軍工技術還高。
想法沒有錯,競爭可以促進進步,但是用錯地方了。
從最根本的國家性質上講,我們與美國就有著不同: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差別。政治方面我不多說了,不懂的各位可以去查詢下。
就航天而言,我們要知道一種關係:承包商與航天局的關係
航天局並不會製造火箭,而是承包給承包商來完成。因此像SpaceX比NASA還厲害的言論,本身就是錯誤的。
在SpaceX成立之前,成立之後,美國一直都存在著好幾家太空運輸公司,最主要的一家就是「美國聯合發射同盟」,這是洛馬與波音公司聯合成立的航天企業。這家企業基本承包了美國所有的發射任務,也是NASA最主要的成包商,但是隨著SpaceX的崛起,份額開始減少。美國空軍,美國國家航天局也開始將原本應該給聯合發射同盟的任務,讓給了SpaceX。因為這家公司有一個綽號:黑店
之所以被叫黑店,是因為這家公司的發射費用高得驚人,也只有NASA才心甘情願被宰,因為它一家獨大,你沒得選。弗用之所以那麼高,追其根本,因為這是兩家軍工企業成立的,而企業的目的就是賺錢。
我們中國同樣有承包商,不同之處在於是國家控制。
中國航天局同樣不會製造火箭,我們同樣是承包給承包商製造,而我們中國的承包商企業主要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因為我們是國家控制,因此不會存在像美國航天那樣的「黑店」企業。這就是我們的一種優勢,而不是劣勢。
民營企業就一定厲害嗎?
前面我也說了,在SpaceX之前,美國已經有好幾家航天企業了:聯合發射同盟啊,軌道科學公司啊等等,這些公司哪個背後的勢力都能壓死SpaceX。但是為什麼都沒有發展得像SpaceX那樣好?因為馬斯克真的很關鍵。
SpaceX從一開始,馬斯克就沒有像其它公司一樣過安於現狀。正是因為他不安於現狀,就一直往上爬,途中難勉摔倒,最終發展成今天的:世界最大太空運載公司
中國民營航天與SpaceX的區別:
馬斯克本身就是一個億萬富翁,物理人才,SpaceX首席設計師。SpaceX依靠著馬斯克的領導,資本主義市場,美國本土得天獨厚的優勢,NASA的扶持,才發展到今天的規模。
再看看我們中國民營航天現狀,有錢人的像馬雲,馬化騰這些大佬,都不搞航天。而搞航天的都不是富豪,因此資本上受限,航天本身又是一個吸金洞。人才方面,都去國企幹了。技術方面,那更是一窮二白從頭開始。總結就是:要錢沒錢,要人沒人,要技術有技術,全靠著一個夢想拼著。
可能人們又說了,可以讓中國航天也像NASA一樣扶持本土的民營企業啊。
我們可以看一下美國對航天的投入,每年200多億美元,而我們中國不及美國1/4。可以說,中國航天自己都是勒緊褲腰帶,哪來的錢去扶持民營航天?技術問題,中國航天更不會給,這就是國家絕密。
最限制中國民營航天發展的問題:市場
很多有人知道,美國有一項禁令:凡是美國製造的衛星或者是使用了美國關鍵技術及零件的衛星,都不允許中國火箭發射。可能大家都不覺得什麼,但是要知道美國是衛星製造強國,一些強的衛星很難離開美國。像今年阿聯發射的「希望號」火星探測器都是美國製造的。
因此,這極大的限制了中國航天的市場,其實我們自己也在運行商業航天,如果民營航天企業再起來,那不是自己的對手嗎?
SpcaeX也將會最強勁的對手。
一個蛋糕就那麼大,隨著SpaceX瓜分得越來越多,相對的絕對有另外瓜分者的減少:俄羅斯航天和歐洲航天
這兩個大佬都長期食用著衛星發射訂單,但是SpaceX的出現,開始是少吃,現在是基本吃不到了。SpaceX依靠著高效簡潔的運行機制,獨家的可回收火箭技術,把價格壓得極低。再加上SpcaeX又推出了「拼衛星」服務,意思就是中小型衛星可以拼團發射,這樣市場就更大了。
因此,中國民營航天即使成長起來,你也幹不過SpaceX,休想吃到海外的蛋糕。
綜合以上所途,中國民營航天想發展起來是極其困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