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開放民營航天,技術進步速度就會快嗎?

2020-09-02 陳北航

前言:2002年創辦的SpaceX,在過去的十幾年名氣都是不溫不火的狀態,直到2018年2月7日「重型獵鷹」首飛成功,越來越多人們注意到了這家航天企業,其熱度也水漲船高。有趣的是,當人們在見證了SpaceX所創造的一個又一個歷史時,開始出現了一種思想:如果我們中國開放了民營航天,進步的速度會加快很多。

其實這種思想不僅是出現在航天領域,就連關於國家安全命脈的軍事領域,人們同樣擁有這種想法:因為他們看到了美國軍工巨頭洛克希德·馬丁,波音,諾斯羅普·格魯曼等等公司的實力比中國國企的軍工技術還高。

想法沒有錯,競爭可以促進進步,但是用錯地方了。

從最根本的國家性質上講,我們與美國就有著不同: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差別。政治方面我不多說了,不懂的各位可以去查詢下。

就航天而言,我們要知道一種關係:承包商與航天局的關係

航天局並不會製造火箭,而是承包給承包商來完成。因此像SpaceX比NASA還厲害的言論,本身就是錯誤的。

在SpaceX成立之前,成立之後,美國一直都存在著好幾家太空運輸公司,最主要的一家就是「美國聯合發射同盟」,這是洛馬與波音公司聯合成立的航天企業。這家企業基本承包了美國所有的發射任務,也是NASA最主要的成包商,但是隨著SpaceX的崛起,份額開始減少。美國空軍,美國國家航天局也開始將原本應該給聯合發射同盟的任務,讓給了SpaceX。因為這家公司有一個綽號:黑店

之所以被叫黑店,是因為這家公司的發射費用高得驚人,也只有NASA才心甘情願被宰,因為它一家獨大,你沒得選。弗用之所以那麼高,追其根本,因為這是兩家軍工企業成立的,而企業的目的就是賺錢。

我們中國同樣有承包商,不同之處在於是國家控制。

中國航天局同樣不會製造火箭,我們同樣是承包給承包商製造,而我們中國的承包商企業主要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因為我們是國家控制,因此不會存在像美國航天那樣的「黑店」企業。這就是我們的一種優勢,而不是劣勢。

民營企業就一定厲害嗎

前面我也說了,在SpaceX之前,美國已經有好幾家航天企業了:聯合發射同盟啊,軌道科學公司啊等等,這些公司哪個背後的勢力都能壓死SpaceX。但是為什麼都沒有發展得像SpaceX那樣好?因為馬斯克真的很關鍵。

SpaceX從一開始,馬斯克就沒有像其它公司一樣過安於現狀。正是因為他不安於現狀,就一直往上爬,途中難勉摔倒,最終發展成今天的:世界最大太空運載公司

中國民營航天與SpaceX的區別:

馬斯克本身就是一個億萬富翁,物理人才,SpaceX首席設計師。SpaceX依靠著馬斯克的領導,資本主義市場,美國本土得天獨厚的優勢,NASA的扶持,才發展到今天的規模。

再看看我們中國民營航天現狀,有錢人的像馬雲,馬化騰這些大佬,都不搞航天。而搞航天的都不是富豪,因此資本上受限,航天本身又是一個吸金洞。人才方面,都去國企幹了。技術方面,那更是一窮二白從頭開始。總結就是要錢沒錢,要人沒人,要技術有技術,全靠著一個夢想拼著。

可能人們又說了,可以讓中國航天也像NASA一樣扶持本土的民營企業啊。

我們可以看一下美國對航天的投入,每年200多億美元,而我們中國不及美國1/4。可以說,中國航天自己都是勒緊褲腰帶,哪來的錢去扶持民營航天?技術問題,中國航天更不會給,這就是國家絕密。

最限制中國民營航天發展的問題:市場

很多有人知道,美國有一項禁令:凡是美國製造的衛星或者是使用了美國關鍵技術及零件的衛星,都不允許中國火箭發射。可能大家都不覺得什麼,但是要知道美國是衛星製造強國,一些強的衛星很難離開美國。像今年阿聯發射的「希望號」火星探測器都是美國製造的。

因此,這極大的限制了中國航天的市場,其實我們自己也在運行商業航天,如果民營航天企業再起來,那不是自己的對手嗎?

SpcaeX也將會最強勁的對手。

一個蛋糕就那麼大,隨著SpaceX瓜分得越來越多,相對的絕對有另外瓜分者的減少:俄羅斯航天和歐洲航天

這兩個大佬都長期食用著衛星發射訂單,但是SpaceX的出現,開始是少吃,現在是基本吃不到了。SpaceX依靠著高效簡潔的運行機制,獨家的可回收火箭技術,把價格壓得極低。再加上SpcaeX又推出了「拼衛星」服務,意思就是中小型衛星可以拼團發射,這樣市場就更大了。

因此,中國民營航天即使成長起來,你也幹不過SpaceX,休想吃到海外的蛋糕。

綜合以上所途,中國民營航天想發展起來是極其困難的。

相關焦點

  • 中國開放民營航天,真的會加快技術進步嗎?顯然不會
    有趣的是,當人們在見證了SpaceX所創造的一個又一個歷史時,開始出現了一種思想:如果我們中國開放了民營航天,進步的速度會加快很多。其實這種思想不僅是出現在航天領域,就連關於國家安全命脈的軍事領域,人們同樣擁有這種想法:因為他們看到了美國軍工巨頭洛克希德·馬丁,波音,諾斯羅普·格魯曼等等公司的實力比中國國企的軍工技術還高。
  • 中國民營衛星的小時代
    在中國,目前造星速度最快的是天儀研究院,可以達到年產百顆衛星。「低成本和批量化生產,勢必成為民營衛星企業要面對的核心難點,而能最終突破這些難點的企業必定是少數。」天儀研究院CTO任維佳指出。事實上,在今年5月14日拿到2.7億元B輪融資後,九天微星自己的衛星工廠也已在唐山開建,預計今年年底建成。
  • 中國民營航天發展軌跡
    中國航天事業自創建開始,迄今已走過60多個年頭。目前,我國主要專注於商用火箭的民營企業有星際榮耀、零壹空間、藍箭航天、星途探索、九州雲箭、靈動飛天等11家企業。  2014年國務院又正式發布了鼓勵社會各類資本投資指導意見,明確提出,歡迎各類社會資本投資中國的衛星商業發射、衛星應用等有關領域。
  • 美國民營公司SpaceX載人飛船成功返回,中國民營航天公司在哪?
    近日,美國民營公司SpaceX的載人飛船成功返回地球,讓全球人都為之矚目,那中國的民營航天公司在哪呢?公司發展前期專注於高品質、低成本、快響應的小型智能運載火箭研發,為全球小衛星及星座客戶提供一體化的商業發射服務。2018年4月5日,星際榮耀發射了名為&34;的商業火箭。
  • SpaceX光環下,低調前行的中國民營火箭企業
    5月31日凌晨,SpaceX龍飛船,於美國甘迺迪航天中心 39A 發射臺成功發射,乘「獵鷹9號」火箭飛往國際空間站。對於此次成功,中國網民們表現出了各種各樣的態度,歡呼雀躍有之,羨慕嫉妒恨有之,但幾乎沒有多少人真正去關注一直在默默前行的中國民營火箭企業。
  • 日本太空人:中國航天技術的進步令人驚訝
    中新社東京十月十三日電(記者王健)中國神舟六號飛船的成功發射,在日本宇航專業人士中引起高度關注,日本科學未來館館長,同時也是日本首位太空人的毛利衛博士在接受本社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在宇宙開發事業及技術上的進步之快令人感到驚訝。
  • 民營火箭首次成功入軌 外媒:中國航天業正在實現跨越式發展
    「第一次」:中國民營商業航天運載火箭首次成功發射並高精度入軌、中國民營商業航天首次一箭多星發射入軌。美國科技媒體「太空新聞」(Space News)網站25日也刊文稱讚「雙曲線一號」的成功入軌「具有歷史意義」,並指出中國民營商業航天業在不斷進步,各企業的競爭十分強烈。文章稱,通過此次發射,「星際榮耀」成為了首個成功發射入軌火箭的民營公司,但中國其他民營航天企業也不甘人後,尋求取得突破。
  • 翎客航天推動技術快速迭代 民營可回收火箭完成「兩連跳」
    翎客航天推動技術快速迭代 民營可回收火箭完成「兩連跳」 2019-04-24 10:58:27來源:經濟日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民營運載火箭是怎麼「飛上天」的?
    不得不說,中國民營商業航天的發展速度確實非常快。雖然飛往太空的路並不可能是一片坦途,但是這也是一條飛往未來和無限可能之路。但在姚博文看來,即便是拼搏如斯,國內的民營航天公司目前仍然處在起步階段。 據北京未來宇航空間技術研究院於今年5月公布的《2018中國商業航天產業投資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年底,國內已註冊的商業航天領域公司有141家,其中民營航天企業123家,佔比87.2%。
  • 銀河航天獲新融資,中國民營航天企業進入發展快車道
    本次參與融資的機構有:南通開發區智能製造產業投資基金、混沌投資、經緯中國、中金資本旗下中金基礎設施基金、順為資本、五源資本(原晨興資本)、君聯資本、源碼資本等。據介紹,經過本輪融資之後,銀河航天總估值達到了10多億美元,成為國內第一家商業航天領域獨角獸企業。  目前的商業航天領域共有兩大類型的分支。
  • ...長張貴林榮獲「改革開放40年中國石油流通行業民營企業領軍人物」
    12月20日下午,由中國石油流通協會主辦的中國石油流通行業改革開放40周年紀念大會在北京召開。以及來自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商務部、環保部、稅務總局和國家能源局等有關部門領導,石油院校、科研機構的專家學者,大型國有、民營以及外資石油企業代表,新聞媒體等代表100餘人參加了會議。
  • 一文盤點中國商業航天:民營火箭的兩類瓶頸和三大趨勢
    2019伊始,中國航天邁出了極為重要的一步。而在剛剛過去的2018年,中國民營航天的步子也邁得沉穩。「朱雀一號」,雖遺憾未能入軌,但在國內第一次拿到中國民營運載火箭發射許可證,並獲得官方正式的服務支持,開創了中國民營火箭的先河,具有重大裡程碑意義。
  •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助力民營商業航天快速發展
    本報酒泉11月7日電 奉青玲、記者安普忠報導:7日在我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首飛的穀神星一號商業運載火箭,是我國民營火箭首次向500km太陽同步軌道發起挑戰,任務的圓滿成功標誌著我國民營火箭商業航天發射達到新的裡程碑
  • 星際榮耀校招 SpaceX成功載人航天,中國民營火箭企業能趕超嗎?
    這幾天,中國民營商業航天企業星際榮耀開啟了2021校園招聘。說到該公司,據「青青灣求職」青青君所知,這是家非常年輕的企業,成立於2016年。但就是這個「小年輕」,卻在短短幾年中,推進了中國民營火箭領域的發展。
  • 碩果纍纍的中國航天,和美國的差距卻還在拉大?
    2020年,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 NASA得到的預算是226億美元,而中國航天的資金支持顯然沒有這麼多,據說每年只有約20億美元。而且NASA非常喜歡扶持民營航天公司,也取得了很好的反饋:美國的民營航天公司中,既有老牌巨頭,也有航天新貴。
  • 翎客航天會是中國的SpaceX?
    掌握火箭懸停技術和低空回收的公司當今世界只有三家,其餘兩家是傑夫·貝索斯的藍色起源和埃隆·馬斯克的SpaceX。在此之前翎客航天已經進行過兩次實驗,此次實驗打破了今年4月份創下的記錄。雖然300米離大氣層還有很遠的距離,但是不得不說中國民營航天又離大氣層進了一步。
  • 民營火箭,夾縫求生
    好運是這裡的回頭客,最近傳出喜訊的,是同在該樓的星際榮耀,這家民營火箭公司,於今年八月獲得近12億元B輪融資。隨後,在兩公裡外的藍箭航天,完成了C輪12億融資人民幣;兩天後,零壹空間也宣布了融資消息。 在2020年這種經濟環境下,民營火箭行業能獲得如此密集的大規模融資,多少讓人意外。上次這個行業如此密集的融資,還是兩年前。 春天來了嗎?
  • 航天技術走下神壇,誰是中國的SpaceX?
    從2018年2月6日,國內藍箭航天、零壹空間、星際榮耀等民營商業航天企業爭相發射火箭,標誌著商業航天技術走下神壇。這些民營公司找到了國家隊看不到的地方,幹了國家隊不想幹的事。資本加速湧入,商業航天百舸爭流如果說對於國內的民營航天企業還存在利好消息的話,那一定就是資本的青睞了。因此,資本的助推對於當前商業航天初創公司來說十分關鍵。
  • 盈亞證券諮詢:SpaceX上天后,中國民營航天亦將打開新篇章
    當科技狂人馬斯克用1200顆衛星組成的星鏈來表達改變世界的願望時,火箭、太空、衛星等元素構成的科技故事,也在中國落地生根。而早在2018年,阿里巴巴就發射過「糖果罐號迷你太空站」和「天貓國際衛星」,據說目的是讓購物者在「雙十一」能夠開啟宇宙級玩法…… 長期以來,我國的航空航天事業一直是由國家隊扶持,依託於國家撥款和做國家項目的航空航天事業,並無動力去開拓商業市場。2015年,《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中長期規劃》的出臺,允許市場化資本和民營企業進入到航天領域。
  •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助力民營商業航天「飛」向新高度
    新華社酒泉11月8日電(奉青玲)穀神星一號運載火箭7日下午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首飛,這是民營火箭首次挑戰500km太陽同步軌道成功,表明我國民營商業航天「飛」向新高度。近年來,我國商業航天產業發展迅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