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際榮耀校招 SpaceX成功載人航天,中國民營火箭企業能趕超嗎?

2020-08-08 青青灣


這幾天,中國民營商業航天企業星際榮耀開啟了2021校園招聘。

說到該公司,據「青青灣求職」青青君所知,這是家非常年輕的企業,成立於2016年。但就是這個「小年輕」,卻在短短幾年中,推進了中國民營火箭領域的發展。

2019年7月25日13時,星際榮耀的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中國民營火箭公司在經歷了多次嘗試後,終於實現了首次成功入軌。

星際榮耀校招 SpaceX成功載人航天,中國民營火箭企業能趕超嗎?


當然,與美國民營航天公司SpaceX相比,中國的商業航天還處在起步階段,尚有不少的距離。特別是前幾天,SpaceX載人飛船完成64天測試,兩位太空人成功返回地球的新聞震動了世界。

人家的載人飛船都能成功回歸了,中國企業還需要奮起直追才行。

那麼,今天,「青青灣求職」青青君就帶大家聊聊星際榮耀,以及他們家的校園招聘項目。

SpaceX:Of Course I Still Love You

先來說說SpaceX最近的大新聞。

這家航天公司的老闆埃隆馬斯克,其實就是特斯拉汽車的老闆,被譽為電影《鋼鐵俠》中託尼斯塔克的原型。

據說,創辦SpaceX的原因,是由於馬斯克很想把人類送上火星。

對於這種天方夜譚的想法,很多人就都隨便吹吹。但馬斯克牛就牛在,能夠把幾乎所有吹過的牛變成現實。

這不,前幾天,搭載著太空人的SpaceX龍飛船,順利回歸地球。

就「青青灣求職」(微信公號ID:qqwjob)青青君了解,這個新聞震動了世界。因為,SpaceX成為了歷史上第一家將太空人送入軌道的私營公司,結束了只有政府擁有太空飛行器的時代。

而在此之前SpaceX也屢屢創造紀錄。

比如,去年,SpaceX 獵鷹重型火箭(Falcon Heavy)在甘迺迪航天中心 LC-39A 發射臺發射成功,這枚人類現役運力最強的火箭完成首單商業發射,並且實現史無前例地三枚一級火箭首次全部回收成功。

而且,這家公司用於回收火箭的著陸船名字也相當詩意,叫做「Of Course I Still Love You」。

星際榮耀校招 SpaceX成功載人航天,中國民營火箭企業能趕超嗎?


有些同學可能要問了,為什麼能夠成功回收火箭顯得如此重要呢?

答案是,省錢唄。

就「青青灣求職」青青君所知,發射一枚火箭要耗費巨資。而且,在SpaceX之前,火箭發射了以後就算報廢了,屬於一次性產品。

但馬斯克提出了可復用火箭的概念,也就是說,火箭發射了以後,可以將部分組件回收,下次發射時再重複用。

按照公司官方說法,火箭「可復用」之後,能夠削減原費用的30%,而且多次復用還能更便宜,這樣一來,就能節約數千萬美元的發射費用。

SpaceX的突破,對於美國NASA來說,絕對是個好消息。原本NASA的合作方由於處於行業壟斷地位,效率低下,失誤不斷。而現在,引入SpaceX這條鯰魚之後,整個市場逐漸活了起來,技術創新也比以前多了很多。

解讀星際榮耀2021校園招聘

可能正是由於受到了SpaceX的啟發,我們中國的航天事業格局,也正在悄悄經歷變化。

眾所周知,中國航天的科研和生產製造主力一直是巨型央企「航天科技集團」,擁有運載火箭研究院、空間技術研究院、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等核心院所,可以說撐起了我國過去幾十年航天發展。

例如,載人航天(神舟、天宮、天舟等)、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嫦娥探月、高分系列等重大關乎國計民生的航天工程,都是航天科技集團的產物。此外,航天科工集團、中科院、各大高校院所等也共同參與。

但SpaceX的成功,同樣讓國家意識到,引入民營資本進入航天航空領域,可能會使整個行業更加彭勃發展,推動技術創新,增強運營效率。

於是,就「青青灣求職」青青君了解,2015年10月29日國務院公布了《關於印發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中長期發展規劃(2015—2025年)的通知》。

2016年,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的《2016中國的航天》白皮書則突出強調「鼓勵引導民間資本和社會力量有序參與航天科研生產、空間基礎設施建設、空間信息產品服務、衛星運營等航天活動,大力發展商業航天」。

在這之後,一眾民營航天航空公司就此誕生,星際榮耀就是其中之一。

星際榮耀校招 SpaceX成功載人航天,中國民營火箭企業能趕超嗎?


按照官方說法,星際榮耀是一家具備自主研製運載火箭能力,並已經成功完成高精度入軌發射任務的民營商業航天企業。

他們家以「拓展人類生存空間」為使命,致力於研發優秀的商業運載火箭並提供系統性的發射解決方案。而服務對象主要是國內外的商業衛星客戶。

據「青青灣求職」青青君了解,星際榮耀的2021校園招聘,招收的崗位頗多,有研發序列、職能序列、市場序列、生產序列等。

各種專業的同學,只要對該領域有興趣,都可以去試一試。

而且,因為公司總部在北京,又屬於高科技企業,有一定落戶名額,博士畢業生和優秀的碩士畢業生有機會拿到落戶指標。

不過,他們家的招聘流程有好幾輪,包括:簡歷投遞、專業面試、優才智庫面試、人才測評、錄用通知、實習、入職。

說到這裡,有些同學可能會問,應聘這家公司,性價比如何呢?

從好的方面來說,中國的民營航天領域還在起步階段,有巨大的成功空間,職業前景不錯。而且,星際榮耀成立時間短,本身也在快速擴張階段,只要員工有能力,還是大有可為的。

當然,話說回來,正因為公司還在發展,並未成熟,所以前進的道路勢必是「摸著石頭過河」的狀態。對於那些喜歡穩定的同學,估計就並不適合了。

最後,還是呼籲一下,對航空航天事業感興趣的同學,都可以去嘗試一下。希望,我們國家未來的星際之旅,能走得更遠更好些。

相關焦點

  • 美國民營公司SpaceX載人飛船成功返回,中國民營航天公司在哪?
    近日,美國民營公司SpaceX的載人飛船成功返回地球,讓全球人都為之矚目,那中國的民營航天公司在哪呢?2018年4月5日,星際榮耀發射了名為&34;的商業火箭。零壹空間專注於智能小型運載火箭的研製,旨在為全球商用微小衛星提供高性價比的發射服務,並致力於探索新技術、新機制在商業航天領域的運用,立志為世界商業航天事業貢獻中國力量。提供M系列商業運載火箭——專享專用、快速響應、高效經濟 ,X系列火箭——飛行試驗驗證解決方案 ,電氣和動力產品的配套及定製服務。2018年5月17日,零度空間宣布,自主研發商業火箭&34;發射成功。
  • 馬斯克的載人火箭都成功上天了,中國的民營火箭發展到哪一步了?
    從2014年起,已有多家民營火箭公司成立,拉開了中國民營火箭的序幕。從融資和估值來看,北京星際榮耀空間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星際榮耀」)、重慶零壹空間航天科技有限公司(下稱「零壹空間」)及北京藍箭空間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藍箭航天」)成為目前的第一梯隊,備受市場的關注。
  • SpaceX已經能把人送上太空,中國的民營航天企業怎麼樣了?
    當地時間11月14日,SpaceX公司將進行該公司的第一次正式載人航天任務,第二次的載人航天任務,第四次的發射載人飛船任務。上敘所說的一,二,四,其實都是一次任務。波音公司擁有「阿特拉斯」運載火箭,「星際航線」載人飛船。那麼回頭看看我們中國的民營航天企業,都能幹什麼了。
  • SpaceX光環下,低調前行的中國民營火箭企業
    5月31日凌晨,SpaceX龍飛船,於美國甘迺迪航天中心 39A 發射臺成功發射,乘「獵鷹9號」火箭飛往國際空間站。對於此次成功,中國網民們表現出了各種各樣的態度,歡呼雀躍有之,羨慕嫉妒恨有之,但幾乎沒有多少人真正去關注一直在默默前行的中國民營火箭企業。
  • 載人龍飛船成功返航,中國的SpaceX在哪裡?
    澎湃新聞記者 孔家興 王亞賽在太空旅行2個多月後,SpaceX載人龍飛船把兩名美國太空人送回了地球。據新華網報導,北京時間8月3日2時48分,龍飛船落入佛羅裡達州附近的墨西哥灣,圓滿完成了人類首個商業載人航天任務。在人類航天史上,目前只有俄羅斯(包括前蘇聯)、美國和中國有能力完成載人航天。
  • 中國民營火箭公司,為什麼成為不了SpaceX?
    尤其是SpaceX載人發射成功,有著裡程碑式的意義——時隔9年,美國終於能用自產低價火箭將太空人在本土送入軌道;商業航天發展30多年,終於有一家民營公司讓太空旅行、火星移民等夢想變得不那麼遙不可及。在民營火箭領域,星際榮耀在2019年7月25日發射「雙曲線一號」火箭成功入軌,成為除美國以外全球第一家實現火箭入軌的民營公司,被看作是中國民營火箭公司的零突破;民營衛星領域,民營公司九天微星、銀河航天已經可以承擔高性能衛星的需求,接下來要解決的關鍵命題是,如何降本增效?「受新基建政策催化,衛星網際網路賽道明顯提速。
  • 火箭成功入軌SpaceX花了6年,這家中國公司用了3年,又見中國速度!| 高增長瞪羚榜
    文/福布斯中國1997 年被公認為世界商業航天元年。而直到近20 年後,中國才誕生了星際榮耀、藍箭航天等民營商業火箭企業,以及以國星宇航、紫微科技、零重空間等為代表的商業衛星企業。2019年,中國民營商業航天首次運載火箭入軌發射成功。
  • 頭部民營航天企業紮根 特色「火箭街區」亮相北京亦莊
    近年來,全球航天經濟規模持續擴張,商業航天已成為帶動全球航天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作為商業航天產業起步相對較早的區域,早在1998年,開發區便迎來航天「國家隊」的代表之一長徵火箭落戶;2012年,又迎來國內首家民營運載火箭研發企業。近兩年,開發區民營航天企業創新成果不斷湧現。
  • 民營火箭首次成功入軌 外媒:中國航天業正在實現跨越式發展
    中國日報網7月26日電 7月25日13時整,在我國航天事業的發祥地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由北京星際榮耀空間科技有限公司研製的雙曲線一號遙一長安歐尚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將兩顆衛星及有效載荷精確送入預定軌道。
  • SpaceX成功了;我們的商業航天在哪
    導讀:北京時間5月31日,美國民營航天公司SpaceX用獵鷹9號火箭和龍載人飛船,成功將兩名美國太空人送入太空空間站。這是人類航天史上首次由私營航天公司完成載人業務,開啟了私人航天業務的帷幕。SpaceX公司此次發射任務創下了眾多歷史記錄,以至於在發射成功後川普不顧國內抗議示威發表慶祝講話,宣稱「美國雄心新時代」來臨了。此次任務是自2011年美國全面停止載人航天業務以來首次載人航天任務。
  • 中國民營火箭首成功入軌 雙曲線一號火箭首飛成功
    中新網北京7月25日電 (郭超凱) 北京時間2019年7月25日13時0分,北京星際榮耀空間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星際榮耀」)的雙曲線一號遙一(下稱「SQX-1 Y1」)長安歐尚號運載火箭在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按飛行時序將多顆衛星及有效載荷精確送入預定300公裡圓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實現了中國民營運載火箭成功入軌零的突破。
  • 中國民營航天發展軌跡
    中國航天事業自創建開始,迄今已走過60多個年頭。目前,我國主要專注於商用火箭的民營企業有星際榮耀、零壹空間、藍箭航天、星途探索、九州雲箭、靈動飛天等11家企業。  2014年國務院又正式發布了鼓勵社會各類資本投資指導意見,明確提出,歡迎各類社會資本投資中國的衛星商業發射、衛星應用等有關領域。
  • 中美航天民企差距,龍飛船載人發射成功,中國民企仍在襁褓之中
    在發射成功後,該型火箭準確的降落在了預先準備的海上浮動臺上,成功實現了再回收。據悉,火箭回收技術至少可以節省90%以上的成本,這為後續發展商業載人航天提供了支撐。    在龍飛船發射成功後,部分人對中美之間在航天領域的差距發出疑問,甚至有人認為中國航天還不如人家的民營企業。
  • 馬斯克的SpaceX 屢屢開拓太空,我國航天私營企業有這樣的實力嗎
    最近,美國的馬斯克及其企業SpaceX的一系列舉動,令世界矚目。美東時間5月30日,SpaceX成功發射載人飛船,將兩名太空人送入太空,正式成為首個掌握載人飛船製造和發射能力的私營公司;僅隔四天後的6月4日,SpaceX將60顆衛星發射升空,完成了第八次衛星發射任務,至此馬斯克的在軌衛星總數接近500顆。
  • 航天黑馬SpaceX:從顛覆式創新到星際旅行
    2018 年, 全球航天初創企業融資金額總計約 32 億美元,運載火箭企業融資金額較大,其中 Blue Origin 的 7.5 億美元為單筆最大融資額,SpaceX 合計融資 7.37 億美元;我國星際榮耀與 藍箭航天在非美國地區初創企業中融資額排名靠前。2000~2018 年,全球航天初創企業 累計融資 217.8 億美元。
  • 航天黑馬SpaceX:從顛覆式創新到星際旅行
    為擺脫對俄羅斯載人飛船的依賴,美國不得不加大對國內航天企業的支持 力度。2019 年 3 月,SpaceX 的載人龍飛船 Crew Dragon 首飛成功,標誌著美國恢復 了將人類送入太空的能力,將逐漸結束對俄羅斯聯盟號的空間運輸依賴。
  • 一文盤點中國商業航天:民營火箭的兩類瓶頸和三大趨勢
    這一年,星際榮耀於4月份在海南發射首枚亞軌道固體驗證探空火箭——雙曲線一號S;緊跟其後,零壹空間也於5月17日發射名為「兩江之星」的亞軌道探空火箭;9月,藍箭航天自主研發的80噸液氧甲烷發動機短噴管狀態試車成功;10月,藍箭航天發射我國首枚民營運載火箭
  • 中國太空探測的先行者,星際榮耀直達蒼穹
    遙望星空,天問一號在急速奔向火星,古人不會想到在漆黑的太空裡也能有人類的足跡,又何以一定要邁向太空呢?人類不甘居一隅,科技的發展必然帶來宇宙的探索,這也是在探索人類的起源。隨著國外民營航天公司SpaceX登天的步伐,國內也有這樣一家公司開啟太空之行。
  • 從SpaceX的顛覆式創新來看,誰能成為中國版SpaceX?
    2020年5月的最後一天,SpaceX的獵鷹9火箭搭載龍飛船升空,並在第二日將兩名太空人Robert Behnken和Douglas Hurley送達國際空間站,成功完成了全球私營航天首次載人發射任務。
  • 凌晨,SpaceX載人龍飛船發射成功!「送100萬人上火星」,馬斯克吹的牛能實現?
    公司成立18年來首次載人航天發射北京時間5月31日凌晨, 一枚SpaceX「獵鷹9號」火箭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甘迺迪航天中心39A發射臺發射升空,將SpaceX的「龍飛船」太空艙送入軌道。全球歷次載人航天失事中,一共造成22位太空人喪生,其中美國太空梭就佔了14位,佔比高達63%!對NASA 來講,有兩次致命的太空梭事故--- 1986年的挑戰者號和2003年的哥倫比亞號。哥倫比亞號解體之後,NASA不得不考慮開啟一個後太空梭時代,於是私營企業開始入主載人航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