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eX已經能把人送上太空,中國的民營航天企業怎麼樣了?

2020-11-13 陳北航

當地時間11月14日,SpaceX公司將進行該公司的第一次正式載人航天任務,第二次的載人航天任務,第四次的發射載人飛船任務。上敘所說的一,二,四,其實都是一次任務。

SpaceX使用本公司的運載火箭「獵鷹9號」發射本公司的載人飛船「天龍2號」,可以看出SpaceX已經具備了獨自把人送上太空的能力。這是全球第一個擁有這項能力的公司,但並不是唯一一個。另一個是美國波音公司,是的,就是那個製造飛機的波音。波音公司擁有「阿特拉斯」運載火箭,「星際航線」載人飛船。

那麼回頭看看我們中國的民營航天企業,都能幹什麼了。

目前我國民營航天企業發射過最大的運載火箭就是今年11月7日所發射的「穀神星一號」,這是民營航天企業星河動力公司自主設計的四級固體運載火箭,火箭直徑1.4米,全長19米,起飛質量30噸,近地軌道運載能力為350公斤。

僅次於的是星際榮耀公司的「雙曲線一號」,這是一枚四級的固體小型運載火箭,火箭的直徑為1.4m,全箭總長20m,起飛質量31噸,起飛推力58.6噸,近地軌道運載能力300公斤。

仔細一看你會發現,「穀神星一號」比「雙曲線一號」略小一些,但是為什麼前者所能運載的載荷更重了呢?因為「穀神星一號」的第四級是使用了液體火箭,而「雙曲線一號」是固體。在太空環境下,液體火箭比固體火箭有優勢。

那麼,SpaceX在運載火箭又是什麼水平呢?

目前SpaceX性能最強的運載火箭是「重型獵鷹」,這款火箭是兩級的液體運載火箭,高度為70米,直徑為12.1米,近地軌道運載能力達到了63.8噸。火箭的起飛質量約1420.8噸,起飛推力約2280噸。這性能不僅是上敘的兩款火箭比不了,就連我國最強大的「長徵5號」都比不了。「重型獵鷹」不僅是SpaceX最強的火箭,同時也是世界最強的運載火箭。

可以看出,我們與他們的差距就是:他們的火箭能把我們的火箭送上太空

其實提到「重型獵鷹」,最能讓人們想到的就是這款火箭搭載了27臺發動機,堪稱「N1火箭第二」。因此人們都覺得,這款火箭不安全。那麼事實是怎麼樣的呢?

根據國際上的定義,一款新型的運載火箭前三次發射都成功的話,那麼基本可以定義這是安全火箭。而「重型獵鷹」已經發射三次,並且全部成功了,要知道「長徵5號」都是在第二次發射就失敗了。

第二點就是,多發動機恰恰成為了優點。可以看出「重型獵鷹」起飛質量是1400噸左右,但是推力高達2200噸,富餘了800多噸的推力,這富餘的推力都可以推動「長徵7號」了。因此在發射過程中,一兩臺發動機壞了也能完全發射的,因為它一臺發動機推力就90噸左右。而且也確實有過發動機故障但依舊完成任務的事例。

再來看看發動機

目前我國民營航天企業最厲害的發動機藍箭航天的「天鵲」發動機,這款發動機使用液氧甲烷為燃料,推力達到了80噸。80噸的推力其實不低了。中國航天推力最高的發動機是YF-100,使用液氧煤油為燃料,推力達到了120噸。

那麼SpaceX是什麼水平呢?

SpaceX最厲害的發動機是「猛禽」發動機,而「猛禽」發動機推力240噸左右。是民營航天企業發動機的3倍,中國航天的2倍。更神奇的是「猛禽」是世界上第一款使用全流量分級燃燒循環的發動機,通俗講就是最先進的發動機,因此它的改進空間還是很大的。但「猛禽」並不是最高推力的發動機,性能也不是最好的。

在運載火箭回收方面,SpaceX已經可以把一次枚運載火箭回收7次了,並且這個數字還在不斷的刷新。

SpaceX是美國舉國之力扶持的言論要麼是無知就是在自慰

要知道,NASA是不會製造火箭的,NASA需要發射衛星時會讓企業的火箭去發射。而SpaceX就是一家這樣的企業,但不是唯一的一家。另一家是「聯合發射同盟」公司,這是波音與洛馬聯合成立的,曾一度撐起了美國航天發射業務,現在也是,不過被SpaceX分割了市場。不僅是這兩家公司,就連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都會製造火箭和貨運飛船,就是那個造B2飛機的公司。

但是,不能否認SpaceX沒有NASA的扶持,其實與NASA有合作的公司都受到了NASA的扶持。像上面說的SpaceX的載人飛船「天龍2號」和波音的「星際航線」,都有NASA的身影。可笑的是,NASA對波音的扶持力度大過SpaceX不止一點半點。但是波音的成果讓人一而再再而三地失望,2019年波音也發射了一次「星際航線」,但是任務並未完全成功,導致後續計劃推遲了。

所有SpaceX能發展成今天這樣更多的是自己的實力。

相關焦點

  • 中國民營航天企業或成太空商務領域主角
    日媒稱,在太空研發領域,中國民間的初創企業正在崛起,它們紛紛參與火箭的研發與發射,以及人造衛星的製造與應用等,目前已誕生了100多家這種民營企業
  • 星際榮耀校招 SpaceX成功載人航天,中國民營火箭企業能趕超嗎?
    這幾天,中國民營商業航天企業星際榮耀開啟了2021校園招聘。說到該公司,據「青青灣求職」青青君所知,這是家非常年輕的企業,成立於2016年。但就是這個「小年輕」,卻在短短幾年中,推進了中國民營火箭領域的發展。
  • 盈亞證券諮詢:SpaceX上天后,中國民營航天亦將打開新篇章
    當科技狂人馬斯克用1200顆衛星組成的星鏈來表達改變世界的願望時,火箭、太空、衛星等元素構成的科技故事,也在中國落地生根。而早在2018年,阿里巴巴就發射過「糖果罐號迷你太空站」和「天貓國際衛星」,據說目的是讓購物者在「雙十一」能夠開啟宇宙級玩法…… 長期以來,我國的航空航天事業一直是由國家隊扶持,依託於國家撥款和做國家項目的航空航天事業,並無動力去開拓商業市場。2015年,《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中長期規劃》的出臺,允許市場化資本和民營企業進入到航天領域。
  • 中國民營火箭公司,為什麼成為不了SpaceX?
    尤其是SpaceX載人發射成功,有著裡程碑式的意義——時隔9年,美國終於能用自產低價火箭將太空人在本土送入軌道;商業航天發展30多年,終於有一家民營公司讓太空旅行、火星移民等夢想變得不那麼遙不可及。 「這可能是最舒適的一次太空旅行」,國內民營航天創業者胡振宇和朋友們都在討論一個數據指標——龍飛船內的推力可調節,能從一般人的承受度5G下降到3G,這意味著,普通人進入太空的身體素質要求降低,只要攢夠錢,有生之年就有希望去太空轉一圈。
  • 民營火箭首次成功入軌 外媒:中國航天業正在實現跨越式發展
    「第一次」:中國民營商業航天運載火箭首次成功發射並高精度入軌、中國民營商業航天首次一箭多星發射入軌。近年來,中國航空航天事業飛速崛起,每一步發展都全球矚目,這一次也不例外。在「雙曲線一號」成功問鼎蒼穹後,英國路透社第一時間進行了報導,稱在兩次嘗試失敗後,中國民營運載火箭企業首獲成功。報導指出,2018年10月,由北京藍箭空間科技有限公司(簡稱「藍箭空間」)研製的中國首枚民營火箭「朱雀一號」在酒泉發射,但所搭載衛星未能入軌。
  • 銀河航天獲新融資,中國民營航天企業進入發展快車道
    本次參與融資的機構有:南通開發區智能製造產業投資基金、混沌投資、經緯中國、中金資本旗下中金基礎設施基金、順為資本、五源資本(原晨興資本)、君聯資本、源碼資本等。據介紹,經過本輪融資之後,銀河航天總估值達到了10多億美元,成為國內第一家商業航天領域獨角獸企業。  目前的商業航天領域共有兩大類型的分支。
  • SpaceX光環下,低調前行的中國民營火箭企業
    5月31日凌晨,SpaceX龍飛船,於美國甘迺迪航天中心 39A 發射臺成功發射,乘「獵鷹9號」火箭飛往國際空間站。對於此次成功,中國網民們表現出了各種各樣的態度,歡呼雀躍有之,羨慕嫉妒恨有之,但幾乎沒有多少人真正去關注一直在默默前行的中國民營火箭企業。
  • 印度要追趕中國步伐,2022年內將再次登陸月球、將人送上太空!
    但是到2020年,中國已經成功發射了4個嫦娥探測器到月球,並且「玉兔2號」月球車在月球上待了一年多,直至今天還能正常工作。而印度直到2019年才發射計劃要一次性實現「繞」、「落」、「巡」的月球探測器「月船2號」,結果卻由於著陸器的剎車推進器發生故障,在最後2.1公裡時候失聯,讓印度人沮喪不已。
  • 美國民營公司SpaceX載人飛船成功返回,中國民營航天公司在哪?
    近日,美國民營公司SpaceX的載人飛船成功返回地球,讓全球人都為之矚目,那中國的民營航天公司在哪呢?零壹空間專注於智能小型運載火箭的研製,旨在為全球商用微小衛星提供高性價比的發射服務,並致力於探索新技術、新機制在商業航天領域的運用,立志為世界商業航天事業貢獻中國力量。提供M系列商業運載火箭——專享專用、快速響應、高效經濟 ,X系列火箭——飛行試驗驗證解決方案 ,電氣和動力產品的配套及定製服務。2018年5月17日,零度空間宣布,自主研發商業火箭&34;發射成功。
  • 馬斯克的SpaceX 屢屢開拓太空,我國航天私營企業有這樣的實力嗎
    這也意味著,人類航天事業開始了商業化的起點,全球商業載人航天時代正式到來。未來人們將能看到私人擁有的飛行器和飛行線路。那麼,我國作為世界上的航天大國,有這樣實力強大的私營企業嗎?答案是:目前沒有,但是已經有具備類似發展潛力的私營企業。畢竟,我國的航天技術起步較晚,而且長期是國企主導。
  • 從SpaceX的顛覆式創新來看,誰能成為中國版SpaceX?
    前國家高技術航天領域專家委員會委員、航天技術專家黃志澄曾在接受《環球》雜誌採訪時表示:「國內太空創業主要集中在運載火箭和人造衛星兩個板塊,涉足太空旅遊、空間站和太空資源開發等項目的民營企業較少,與國際同行相比存在差距。
  • 馮侖500萬發射私人衛星擬玩直播,世界首富每年砸62億送人上太空!
    對於這顆私人衛星的用途,除了用在公益和教育上,馮侖還將考慮商業化運營。馮侖表示,或許將嘗試太空直播。馮侖的太空直播夢,或許不會太遙遠。目前,火箭和衛星領域開始向民營資本放開,受到「第一個吃螃蟹」馮侖帶動,2018年中國民用航天或將可能成為繼VR、AI 之後,受資本熱捧的風口。
  • 中國開放民營航天,技術進步速度就會快嗎?
    前面我也說了,在SpaceX之前,美國已經有好幾家航天企業了:聯合發射同盟啊,軌道科學公司啊等等,這些公司哪個背後的勢力都能壓死SpaceX。但是為什麼都沒有發展得像SpaceX那樣好?因為馬斯克真的很關鍵。SpaceX從一開始,馬斯克就沒有像其它公司一樣過安於現狀。
  • SpaceX有能力把人送到太空,意味著人類即將擁有太空旅行的能力
    載人航天,從來沒有在商業公司上進行過,如今,SpaceX即將做到。這意味著,成本被拉到很低,意味著載人航天正式開始由商業公司接管。商業公司的接管意味著什麼?意味著,這項服務會商業化,意味著,人類即將擁有太空旅行的能力,載人航天的商業化,便是人類太空旅行實現的基礎。
  • 中國版SpaceX崛起,民營版火箭走向商業化,馬斯克傳奇能否被複製
    SpaceX公司成立時間不長,但是在發展和技術上面已經領先全球,在SpaceX首次使用龍飛船將兩名NASA的太空人送入太空之後,讓世界人民見證了SpaceX的傳奇,並且其CEO埃隆·馬斯克(Elon Musk)還聲稱要建設自己的火星基地,並將旗下的一輛電動汽車「特斯拉」送入太空。
  • 理智看待SpaceX「龍」上天,中國應走自己特色的商業航天之路
    Space X創始人埃隆•馬斯克在發射前向兩位太空人表示,希望此次發射能激發更多兒童的航天夢,「希望他們有朝一日會想穿上這件太空衣。」此後,企業將可以向政府及其他希望購買服務的機構或個人出售個人太空旅行等服務。NASA還希望擴大空間站的商業活動範圍,不僅限於國際實驗室那些科研活動。美國希望在2024年以前,首次將女性太空人送上月球,並且要繼1969年之後首次再讓一名男性太空人登月。目前SpaceX和NASA已啟動了下一次「龍飛船」載人航天飛行計劃。美國政府已經對NASA追加了16億美元預算。
  • 國內首套太空跳傘服亮相 中國民營企業宣布涉足太空產業
    該活動由北京金海洋航天科技公司與三亞中科遙感信息產業園共同主辦,大鼎城股份集團公司承辦。據悉,以太空跳傘項目落戶三亞為開端,海南全面啟動未來太空旅遊產業,海南省科技廳和三亞市政府會大力支持。本次活動由金海洋航天科技公司主導,這是中國第一家致力於實現普通人的太空夢想的高科技公司。
  • 頭部民營航天企業紮根 特色「火箭街區」亮相北京亦莊
    繼「5G城市」「無廢城市」等場景之後,在2019年10月31日舉行的北京亦莊創新發布上,著力建設「場景新城」的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簡稱「開發區」,也稱「北京亦莊」)又發布了「飛天」場景。開發區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開發區的商業航天產業已經具備了較強的產業綜合實力,並初步形成了產業生態。甚至區內的一個特色街區,因為商業火箭企業聚集而被稱作「火箭街區」。
  • 中國開放民營航天,真的會加快技術進步嗎?顯然不會
    在SpaceX成立之前,成立之後,美國一直都存在著好幾家太空運輸公司,最主要的一家就是「美國聯合發射同盟」。這是洛馬與波音公司聯合成立的航天企業,這家企業基本承包了美國所有的發射任務,也是NASA最主要的成包商,但是隨著SpaceX的崛起,份額開始減少。
  • SpaceX首次正式載人航天任務發射成功,助力美國重回太空
    SpaceX將成為NASA載人航天的主要供應商,載人龍飛船將幫助國際空間站承載更多航天員。聯盟號可以搭載三人開展為期六個月的任務,而四座的載人龍飛船開始工作後,國際空間站的常住人口將會提升至七人。由於人數眾多,Mike Hopkins在出徵前指出,國際空間站上的空間不足,在任務執行的一段時間內如果想睡覺的話,一些成員將不得不在對接中的載人龍飛船上找地方。不過設計最多能搭載七人的龍飛船空間足夠大,還配有洗澡間,條件應該不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