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eX光環下,低調前行的中國民營火箭企業

2020-09-03 火箭時代

5月31日凌晨,SpaceX龍飛船,於美國甘迺迪航天中心 39A 發射臺成功發射,乘「獵鷹9號」火箭飛往國際空間站。對於此次成功,中國網民們表現出了各種各樣的態度,歡呼雀躍有之,羨慕嫉妒恨有之,但幾乎沒有多少人真正去關注一直在默默前行的中國民營火箭企業。

龍飛船發射成功

中國投資機構對商業航天的關注始於2015年。作為基礎運載工具,商業運載火箭自然是資本押注的重點領域。現在我國註冊的民營運載火箭企業大約20多家。這些企業正在經歷一場殘酷的淘汰賽,對於這些研發成本大量前置、短期無法自我造血的企業來說,拿不到融資,就意味著生死劫。即使拿到融資的頭部企業也並非高枕無憂,仍然需要繼續面對重重關卡。

我們主要看看第一梯隊兩家代表企業的情況:藍箭航天和星際榮耀。2018年10月27日,藍箭航天的發射「朱雀一號」,但發射後入軌失利。2019年7月,星際榮耀首枚入軌火箭雙曲線一號遙一發射成功,成為我國首家成功入軌的民營航天公司。


藍箭航天,射向藍天的領頭之箭

藍箭航天,主打火箭是朱雀二號,其外形結構設計上基本參考了我國的長徵二號火箭,但是內核完全不一樣,採用的是自研的天鵲80噸級液氧甲烷發動機。朱雀二號火箭2018年才完成方案設計,在陸續完成地面的一系列試車任務後,計劃將於2020年發射首飛。採用兩級火箭結構,芯級直徑為3.35米,其一級發動機採用4臺80噸推力的天鵲發動機,二級發動機則採用一臺80噸推力、一臺10噸發動機,整體起飛的總推力可以達268噸。最新進展是剛剛完成了的天鵲火箭發動機泵後搖擺技術驗證。

藍箭航天與其說學的是SpaceX,倒不如說是中國特色航天技術孵化出的一顆中國蛋。短短3年時間裡,藍箭航天的進步是非常顯著的,這可比當年SpaceX的發展速度快多了。網上好多網友說NASA大力支持Spacex,馬斯克才能取得成功,而我國就不如美國云云。但從藍箭航天的發展速度看,我國對民營航天事業的支持力度也是不小的,如果沒有國家科技基礎和政策的的背後支持,基本不會有這麼快的發展速度。當然,讓藍箭航天全國出名的事並不是發射朱雀一號火箭,而是張小平離職事件。


星際榮耀,首發入軌的榮耀之星

星際榮耀,是我國第一家真正發射入軌的民營航天公司,其創業者都是從體制內出來的大拿級人物,其紮實有序的作風,繼承了體制內嚴謹,旗開得勝也就不言而喻了。前段時間,星際榮耀公司發布了使用焦點一號火箭發動機的雙曲線二號火箭,其結構設計參考了SpaceX的獵鷹九號,可以看做一個小號的獵鷹九號。使用的焦點一號火箭發動機跟藍箭航天的天鵲發動機一樣,採用的是液氧甲烷燃料。


最新進展是焦點一號剛剛完成了完成二次啟動長程500秒試車,此舉也標誌著焦點一號成為全球首臺具備二次啟動能力的液氧甲烷發動機。今年下半年,星際榮耀的雙曲線二號火箭將進行百公裡級垂直回收實驗。在這裡預祝他們取得圓滿成功。


兩家企業的火箭一個參考le長徵二號,一個參考獵鷹九號,發動機都採用的是液氧甲烷,這種技術路線的選擇是比較正確的。現在民營航天企業的火箭發動機採用液氧甲烷成了一種流行趨勢,在研的有SpaceX的猛禽,藍色起源的,藍箭航天的天鵲和星際榮耀的焦點等。這也得益於這種燃料的好處多多,其他的先不多說,其中一個對於手頭不寬裕的民營航天企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省錢。火箭發動機要想可靠,那就得不斷的進行試車,一次次的試車,發動機噴出的火焰基本就是燒的錢,而甲烷就是天然氣,這東西一是便宜,二是容易搞到。這就大大降低了發動機研發成本。

我們從藍箭航天和星際榮耀的發展進展來看,我國民營航天事業的發展其實並不慢,現在有進一步加快的跡象,頭部企業也開始逐步領跑,未來可期將出現2-3家領先的企業,同航天科技集團一起成為我國航天事業的中流砥柱。

相關焦點

  • 中國民營火箭公司,為什麼成為不了SpaceX?
    直到2012年,政府主張「軍民融合」,陸續出臺相關政策,讓民營公司參與到火箭、衛星研製發射中。在此之前,只有極少數民營企業嘗試過進入商業航天。90年代,第一代民營企業家、曾經的首富牟其中就看到了衛星運營的商機。他在1992年成立南德商用衛星公司,計劃在3年內發射60顆通訊衛星,「把地球罩起來」。
  • 星際榮耀校招 SpaceX成功載人航天,中國民營火箭企業能趕超嗎?
    這幾天,中國民營商業航天企業星際榮耀開啟了2021校園招聘。說到該公司,據「青青灣求職」青青君所知,這是家非常年輕的企業,成立於2016年。但就是這個「小年輕」,卻在短短幾年中,推進了中國民營火箭領域的發展。
  • 中國版SpaceX崛起,民營版火箭走向商業化,馬斯克傳奇能否被複製
    在過去的時間裡,中國民營航天企業從無到有,並且經過技術和時間的積累,民營航天公司的數量不斷增加,資本也越來越雄厚。已經慢慢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產業鏈。那麼我國的民營航天公司能否複製SpaceX的傳奇呢?「Space X」崛起西北某基地,中國民營企業「零壹空間」自主研製的火箭OS-X型「重慶兩江之星」號進行了一次發射試驗和火箭載荷科學實驗。
  • SpaceX已經能把人送上太空,中國的民營航天企業怎麼樣了?
    那麼回頭看看我們中國的民營航天企業,都能幹什麼了。目前我國民營航天企業發射過最大的運載火箭就是今年11月7日所發射的「穀神星一號」,這是民營航天企業星河動力公司自主設計的四級固體運載火箭,火箭直徑1.4米,全長19米,起飛質量30噸,近地軌道運載能力為350公斤。
  • 民營火箭,夾縫求生
    好運是這裡的回頭客,最近傳出喜訊的,是同在該樓的星際榮耀,這家民營火箭公司,於今年八月獲得近12億元B輪融資。隨後,在兩公裡外的藍箭航天,完成了C輪12億融資人民幣;兩天後,零壹空間也宣布了融資消息。 在2020年這種經濟環境下,民營火箭行業能獲得如此密集的大規模融資,多少讓人意外。上次這個行業如此密集的融資,還是兩年前。 春天來了嗎?
  • 一文盤點中國商業航天:民營火箭的兩類瓶頸和三大趨勢
    「朱雀一號」,雖遺憾未能入軌,但在國內第一次拿到中國民營運載火箭發射許可證,並獲得官方正式的服務支持,開創了中國民營火箭的先河,具有重大裡程碑意義。以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旗下「快舟」系列為例,,其商業衛星發射的國際報價為每公斤2.5至4萬美元,而快舟一號甲(KZ-1A)不足兩萬美元,如果是一箭多星價格還有下降空間。初創火箭公司的LEO運載能力500kg的火箭僅能滿足市場上非常少量的需求,這也使得國內眾多固體小火箭公司的發展路線可能趨於競爭紅海。目前已經進入到固體火箭研製過程中的民營企業,也只能硬著頭皮把固體火箭做出來打出去。
  • 探訪湖州山裡的中國民營火箭企業:「朱雀二號」百分百國產化
    浙江湖州市的山野中藏著「中國版SpaceX」——藍箭航天技術有限公司的廠房和實驗室。5月26日,為深入了解《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 印發實施以來三省一市的新動作,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集中採訪報導在湖州正式啟動,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隨報導記者團走進湖州山中,探訪這家中國民營火箭企業的研製基地。沿著彎曲的山路,穿過茂密的山林,眼前出現一個大型藍色貨櫃模樣的廠房。藍箭航天位於湖州的廠房。
  • 頭部民營航天企業紮根 特色「火箭街區」亮相北京亦莊
    作為商業航天產業起步相對較早的區域,早在1998年,開發區便迎來航天「國家隊」的代表之一長徵火箭落戶;2012年,又迎來國內首家民營運載火箭研發企業。近兩年,開發區民營航天企業創新成果不斷湧現。,星際榮耀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一枚小型固體運載火箭,更是創造了中國民營商業航天歷史上的三個首次,即中國民營商業航天運載火箭首次成功發射並高精度入軌、中國民營商業航天首次一箭多星發射入軌、中國民營商業航天首次實現太空廣告並視頻回傳;8月,翎客航天進行第三次火箭發射及回收試驗,火箭飛行高度達到300.2
  • 馬斯克的載人火箭都成功上天了,中國的民營火箭發展到哪一步了?
    從融資和估值來看,北京星際榮耀空間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星際榮耀」)、重慶零壹空間航天科技有限公司(下稱「零壹空間」)及北京藍箭空間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藍箭航天」)成為目前的第一梯隊,備受市場的關注。但相比今年已經成功發射11次的SpaceX,中國的民營火箭們還處在技術和商業探索的初步階段。目前發射成功的僅是探空火箭,這與運載火箭有著天壤之別。
  • 美國民營公司SpaceX載人飛船成功返回,中國民營航天公司在哪?
    近日,美國民營公司SpaceX的載人飛船成功返回地球,讓全球人都為之矚目,那中國的民營航天公司在哪呢?2018年4月5日,星際榮耀發射了名為&34;的商業火箭。零壹空間專注於智能小型運載火箭的研製,旨在為全球商用微小衛星提供高性價比的發射服務,並致力於探索新技術、新機制在商業航天領域的運用,立志為世界商業航天事業貢獻中國力量。提供M系列商業運載火箭——專享專用、快速響應、高效經濟 ,X系列火箭——飛行試驗驗證解決方案 ,電氣和動力產品的配套及定製服務。2018年5月17日,零度空間宣布,自主研發商業火箭&34;發射成功。
  • 在西昌,一次民營火箭成功發射:決定命運的900秒鐘
    發射前一天晚上,元航資本創始合伙人、星河動力的投資人陳東對全現在說,火箭發射本身很殘酷,非成即敗,不存在成功了50%或70%的情況。在此前民營火箭公司經歷過2次入軌發射失敗,如今的火箭公司在發射前明顯變得更加低調。這也是一種預期管理,反覆強調火箭發射的風險,就算信心再足,也不敢把話說得太滿。
  • 我國多個可回收火箭型號同時研發,先入軌將會是國家隊還是民企?
    而同年的12月21日,spacex的獵鷹9號也完成了火箭回收,並且是世界首次火箭入軌後的回收。目前為止,能夠實現火箭入軌後再回收的,只有spacex的獵鷹9號和重型獵鷹火箭,藍色起源的「新謝潑德」不入軌不算。
  • 民營火箭首次成功入軌 外媒:中國航天業正在實現跨越式發展
    近年來,中國航空航天事業飛速崛起,每一步發展都全球矚目,這一次也不例外。在「雙曲線一號」成功問鼎蒼穹後,英國路透社第一時間進行了報導,稱在兩次嘗試失敗後,中國民營運載火箭企業首獲成功。報導指出,2018年10月,由北京藍箭空間科技有限公司(簡稱「藍箭空間」)研製的中國首枚民營火箭「朱雀一號」在酒泉發射,但所搭載衛星未能入軌。
  • 剛剛,首枚中國民營商業火箭升空,他成了中國版埃隆·馬斯克
    在資本推動下,太空領域的創業浪潮正在加速。投資人DylanTarlor認為,太空商業化的拐點時間將是實現低成本運載火箭的發射。SpaceX、亞馬遜創始人JeffBezos的藍色起源、微軟聯合創始人PaulAllen和維珍集團創始人RichardBranson都在嘗試降低火箭的發射成本。
  • 資金靠地方政府,技術靠國家隊 民營火箭公司怎麼飛起來?
    (視覺中國/圖)(本文首發於2018年8月9日《南方周末》)亦莊,這個位處北京五環外的城郊,已經成為中國民營火箭公司的熱土。因為中國運載火箭研究院坐落此地。美國民營火箭公司背後,站著的是超級富豪。而中國民營火箭公司則依託於地方政府資金的扶持。在衛星發射之外,民營火箭企業瞄準的另一個方向是太空旅遊市場。
  • 中國民營航天企業或成太空商務領域主角
    日媒稱,在太空研發領域,中國民間的初創企業正在崛起,它們紛紛參與火箭的研發與發射,以及人造衛星的製造與應用等,目前已誕生了100多家這種民營企業
  • 盈亞證券諮詢:SpaceX上天后,中國民營航天亦將打開新篇章
    當科技狂人馬斯克用1200顆衛星組成的星鏈來表達改變世界的願望時,火箭、太空、衛星等元素構成的科技故事,也在中國落地生根。帶貨一姐在直播間賣起了火箭,開啟了火箭的直播電商元年;滿屏鬼畜、彈幕紛飛的B站,也發誓要把「嗶哩嗶哩視頻衛星」送入太空。
  • 中國民營航天發展軌跡
    中國航天事業自創建開始,迄今已走過60多個年頭。目前,我國主要專注於商用火箭的民營企業有星際榮耀、零壹空間、藍箭航天、星途探索、九州雲箭、靈動飛天等11家企業。  2014年國務院又正式發布了鼓勵社會各類資本投資指導意見,明確提出,歡迎各類社會資本投資中國的衛星商業發射、衛星應用等有關領域。
  • SpaceX首次載人火箭發射在即,全民太空時代即將開啟
    中國有句古話:「三歲看小,七歲看老」。判斷一個人的商業才能固然很難從小發掘,但是我剛剛列舉的四家公司都是馬斯克幾乎同時創立或介入的,並且都持續經營至今,說到這裡大家是不是能明白,他為什麼被稱作鋼鐵俠了吧?拋開即將被併入特斯拉和太陽城和早已被收購的Paypal,我們今天的話題重點是SapceX。
  • 中國民營火箭新戰績!「穀神星一號」成功入軌500公裡太陽同步軌道
    圖 | 圍觀的人群(來源:攝影師陳肖)這是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組織的第 4 次民商火箭發射,也是民營火箭第二次入軌成功。圖 | 火箭升空(來源:攝影師陳肖)星河動力由此成為國內首家首次發射即挑戰 500 公裡 SSO 太陽同步軌道的民營火箭企業,也是全球從公司成立到實現入軌所花費時間最短的民營火箭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