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時代 指數型技術的加速發展

2021-01-20 巡洋艦人工智慧學堂

任何一種技術,只要它的「功率」翻倍,而價格卻在不斷下降,就可以稱為指數型技術。

摩爾定律就是一個經典的例子。1965年,英特爾創始人戈登·摩爾(Gordon Moore)注意到,集成電路中的電晶體數量每18個月就會增加一倍。這意味著,在一年半的時間裡,計算機的性能就可以提高一倍,同時成本卻保持不變。

摩爾認為這是相當驚人的,他預測這種趨勢可能還會持續幾年,也許5年,也許10年。但是到現在,早就已經過了20年、40年了,甚至都快60年了。摩爾定律就是使你口袋中的智慧型手機比20世紀70年代的超級計算機小1 000倍、便宜1 000倍,同時卻強大100萬倍的原因。

現在儘管有報導稱,我們正在接近摩爾定律的「熱寂期」(heat death)。但是到2023年,平均價格僅為1 000美元的筆記本電腦,就將擁有與人腦相同的計算能力(大約每秒1016個周期)。再過25年,同樣的筆記本電腦將擁有與目前地球上所有人類大腦相同的計算能力。

更加重要的是,不僅僅是集成電路在以這種速度發展。20世紀90年代,發明家、未來學家雷·庫茲韋爾(Ray Kurzweil)發現了這樣一個規律:一旦技術變得數位化,或者一旦它可以被編輯為以0和1表示的計算機代碼,它就能夠脫離摩爾定律的束縛,開始呈指數級加速發展。

簡單來說,指數增長的本質是個正反饋過程。現有的條件越好,技術越先進,就越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越能使用更好的知識去生產新的知識,再做下一步就越容易,所以常規情況下技術進步一定是越來越快。

指數增長的規律是「6個D」,對應六個階段——數位化(digitalization)、欺騙性(deception)、顛覆性(disruption)、非貨幣化(demonetization)、非物質化(dematerialization)和大眾化(democratization)。每一個D都代表著指數型技術發展的一個關鍵階段,並總是會導致巨大的變革和機遇。

1.數位化:一旦一項技術成為數位技術,也就是一旦可以將它轉換為二進位代碼1和0,它就能躍上摩爾定律的肩膀,開始呈指數級增長。再加上量子計算技術的加持,完成數位化技術就會躍上羅斯定律的肩膀,開啟更加瘋狂的增長之旅。

2.欺騙性:指數型技術在第一次引入時通常會引發很多炒作。由於早期的進展通常非常緩慢,因此這些技術會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都無法達到倡導者宣傳的水準。不妨想一想比特幣發展初期的狀況。在那時候,大多數人認為加密貨幣只是那些「超級極客」(übergeek)手中的新玩具,或者只是在線購買非法藥物的一種支付工具。而在今天,它卻導致了金融市場的重塑。這是指數型技術發展過程中欺騙階段的一個經典例子。

3.顛覆性:一旦指數型技術開始真正影響我們的世界,就會破壞現有的產品、服務、市場和行業,這就是顛覆性。3D列印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單單是這種指數型技術,就對整個10萬億美元的製造業構成了威脅。

4.非貨幣化:在產品或服務曾經需要付出成本的那些地方,貨幣卻突然從方程式中消失了。攝影曾經很昂貴。拍的照片數量不會太多,因為購買膠捲和衝洗膠捲要花很多錢。可一旦照片實現了數位化,這些成本就都消失了。現在你會不加思索地拍下無數張照片,困難的只是如何從太多的可選照片中選出真正令你滿意的那些。

5.非物質化:剛剛你還能看見它,立刻你就看不見它了!非物質化指的就是這種產品本身也消失不見的情況。照相機、立體音響、視頻遊戲機、電視、GPS系統、計算器、紙張,甚至是熟悉的婚介服務這些曾經獨立的產品(服務)現在都已經成為智慧型手機的標配。維基百科使得百科全書非物質化了,iTunes消滅了實體形式的音樂商店。

6.大眾化:當指數型技術規模擴大、受眾變多的時候,大眾化就發生了。曾幾何時,手機是只有少數富人才能使用的磚頭大小的通信工具。而在今天,幾乎每個人都有一部或幾部手機了,全世界幾乎找不到不受這項技術影響的地方了。

技術的融合

改變整個生活方式和商業模式

簡單來說,指數型技術的加速會讓我們會用新電腦來設計更快的新電腦,這就創造了一個正反饋循環,進一步提高了加速度,也就是庫茲韋爾所稱的「加速回報定律」。

現在,正在這樣加速發展的技術包括一些迄今為止最強有力的創新:量子計算機、人工智慧技術、機器人技術、納米技術、生物技術、材料科學、網絡技術、傳感器、3D列印、增強現實、虛擬實境、區塊鏈等。

但是,所有這些技術進步,無論看起來多麼強大,實際上都是舊聞。而新聞是,以前獨立的指數型加速技術浪潮,已經開始與其他獨立的指數型加速技術浪潮融合起來了!

例如,藥物開發的速度之所以正在不斷加快,不僅是因為生物技術正在以指數級的速度發展,還因為人工智慧、量子計算和其他幾個指數級加速發展的技術也在向這個領域靠攏。

再比如飛行汽車的例子。原來為什麼沒有飛行汽車,是跑道太不方便了,所謂飛行汽車,肯定得是某種垂直起降的東西,說白了也就是直升機。但是傳統直升機有三個重大缺陷。一是不安全,二是噪音大,三是價格貴。

不安全和噪音大,都是因為直升機只有一個旋翼。解決問題的唯一辦法是把一個旋翼變成多個旋翼。你要是有十幾個旋翼,那即使壞了兩個也能保證安全降落,也就有了冗餘。小旋翼體積小,因此噪聲也會很小。可是要做到這些,需要同時好幾項以前沒有的技術。

一個是大數據和機器學習。過去靠風洞實驗設計有這麼多個旋翼的飛行器是非常不現實的,有了大數據和機器學習,就可以用計算機模擬,甚至在雲端進行設計。

一個是材料科學。以前直升機的金屬機身太重,現在使用碳纖維材料,車體可以非常輕又足夠結實。

一個是電池。汽油的能源轉換效率只有 28%,不足以提供飛行汽車水平的動力,必須得用電動,而電動的效率能達到 95%。現在鋰電池技術正好剛剛成熟。

一個是人工智慧。十幾個旋翼同時轉,必須得靠人工智慧。另外還需要隨時了解飛行汽車的姿態,以及加速儀、各種雷達和 GPS 系統,也就是同時處理大量的數據,這些只有今天才能夠實現。

還有一個是 3D 列印。用 3D 列印能非常便宜地大規模生產飛行汽車的部件。

所有這些技術,以前都是在各自的路徑上獨自迭代,它們的確都在像摩爾定律一樣加速進步,但是因為它們互相之間的配合太少,所以我們就感受不到它們的力量。現在飛行汽車把它們連接在了一起,形成了技術的融合。融合是 1+1>2 的力量,能夠帶來巨大的改變。

所以,指數型技術融合的這些浪潮現在預警開始匯聚、疊加到一起,產生了擁有海嘯般力量的滔天巨浪,將會衝走前進道路上的幾乎所有東西。

當一項創新創造了一個新的市場、衝擊了一個現有的市場時,我們就會用「顛覆性創新」這個術語。在數字時代初期,矽晶片取代了真空管,這是一項顛覆性的創新。然而,隨著各種指數型技術的融合,它們的顛覆潛力也在擴大。一項單獨的指數型技術可能會擾亂產品、服務和市場,就像奈飛(Netflix)輕鬆吃掉了百視達(Blockbuster)那樣,而融合為一體的多種指數型技術則會將產品、服務和市場衝刷得一乾二淨,甚至包括支撐它們的結構。

7大加速力量

現有的組織將很難跟上步伐

十幾項指數型技術開始融合只是第一步,它們的影響還釋放出一系列的次生力量。主要包括這7大力量。

原力1:節省下來的時間

原力2:資金的可得性

原力3:非貨幣化

原力4:更多的天才

原力5:通信的富足

原力6:新的商業模式

原力7:更長的壽命

這些力量範圍極廣,從我們獲取信息、金錢和工具的途徑的不斷增加,到我們用於生產的時間和預期壽命的顯著提高,都包括在內。這些力量匯成了又一個變革的海嘯,加速了我們的步伐,加快了即將到來的破壞性創新速度和規模。

這既是好消息也是壞消息。

壞消息與即將發生的事情關係不大,而更多地與我們適應變化的能力有關。大量研究表明,在未來幾十年,人工智慧和機器人技術的融合可能會威脅美國很大一部分勞動者的就業安全。如果我們想跟上變革的步伐,就必須讓數千萬人接受再培訓然後「重裝上線」。好消息則與再培訓的另一面有關。

每當一項技術呈現出指數型發展趨勢時,我們都會發現其中蘊藏著巨大的網際網路機遇。想想網際網路本身吧。儘管從表面上看網際網路似乎摧毀了音樂、媒體、零售、旅遊和計程車等行業,但是麥肯錫全球研究所的一項研究發現,網際網路每摧毀一個就業崗位,就會創造出2.6個新就業崗位。在接下來的10年裡,我們將會在許多行業中看到這樣的機會。因此,如果以網際網路為基準,未來10年間新創造的財富將會超過20世紀整整100年創造的財富。

許多具有極強的環境意識和社會意識的企業家以前從未有過這樣的好日子。籌集種子資本的時間已經從幾年縮減到了幾分鐘。獨角獸的長成,或者說從「我有一個好點子」到「我管理著一家價值10億美元的公司」,在以前是一個需要熬過20年的漫長過程。而在今天,在某些情況下,卻只需要不到一年的冒險。

不幸的是,現有的組織將很難跟上這種步伐。

我們最大的公司和政府機構都是在另一個世紀裡設計建成的,主要目的都是為了安全和穩定,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經久耐用」,但它們無法承受快速、徹底的變化。這就是為什麼,根據創新大師理察·福斯特(Richard Foster)的說法,今天《財富》500強企業中至少有40%將會在10年內消失,取而代之的將是我們現在尚未聽說過的新貴。

許多制度也將遭受同樣的「苦難」。教育系統是18世紀的發明,目的是大批量培養少年兒童,為他們未來在企業工作做好準備。今天的世界當然不再是那個樣子了,這也是為什麼現有的教育體系不能滿足我們當前的需求。當然,這也並不是唯一受到這種威脅的制度。

又如,為什麼現在離婚率這麼高?原因之一是,婚姻作為一種制度是4 000多年前產生的,那時人們十幾歲就結婚了,四十多歲就死了。因此,婚姻制度最初設計的「使用期限」就只有20年。但是,由於醫療技術的進步和人的壽命的延長,我們可以看到半個多世紀以上的婚姻生活,這就給「直到死亡將我們分開」這句誓言帶來了一個新的詮釋。

因此,能夠看清事物的細微變化趨勢,並足夠快地適應即將發生的事情,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了!

本文摘自:湛盧文化新書《未來呼嘯而來》

作者:彼得·戴曼迪斯

l 成功的跨界創新者和連續創業者,全球商業太空探索的領軍人,在長壽、太空、風險投資等領域創辦了二十幾家公司

l X大獎基金會創始人兼執行主席、奇點大學執行主席

l 被《財富》雜誌評為「世界最偉大的50位領袖「之一

l 暢銷書《富足》《創業無畏》作者

相關焦點

  • 悅讀會指數型組織
    他曾是美國ABC電視臺熱播系列電視劇《只此一生》(One Life to Live)的主編劇,他還是《紐約時報·書評周刊》、《新聞日報》、《國家》等雜誌的撰稿人,獲得過歐·亨利獎。 《指數型組織》是一本指數級時代企業行動手冊。作者奇點大學創始執行理事薩利姆·伊斯梅爾歸納了指數型組織的11個強大屬性,並提出了建立指數型組織的12個關鍵步驟。
  • AMD發布CDNA架構Instinct MI100加速顯卡 加速百億億次級時代到來
    加速顯卡將進一步逼近百億億次級計算時代,同時也是AMD向前方開拓新發展路徑的新旗艦產品。AMD高級副總裁兼伺服器業務總經理Dan McNamara表示,在高性能計算方面,整個行業發展十分迅速。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需要一系列技術來支持EXASCALE這樣一個百億億次級計算。作為一款針對高性能計算而專門設計的行業領先GPU產品,AMD Instinct MI100旨在為推動百億億次級計算時代到來,能夠實現10TF(十萬億次雙精度計算速度),具備Matrix核心技術。
  • 請認識指數型組織,它正在顛覆你的企業
    在以往的時代,組織的產出往往都是呈線性狀態發展,如果想要增加產出數量,就必須要增加勞動力或生產資料的數量。然而,隨著信息化技術的發展,想要依靠傳統方式獲得組織長遠發展的願望,正在被這個時代快速地衝擊與顛覆。以科達膠捲為例,在數位相機出現之前,人們獲得一張相片的成本一定會包含膠捲費用,然而有了數位相機之後,這項成本則變成了0。僅此一項改變,就導致了整個攝影器材行業的顛覆。
  • 為什麼說指數型組織的產生是個必然? | 獵雲網
    獵雲註:面對被技術浪潮裹挾向前的、加速且非線性的現代生活節奏結構,企業的內部組織方式將如何變化才能適應?為了解答這一問題,天雲大數據CEO雷濤在「華映新知」推薦了Salim Ismail的《指數型組織》這本好書,剖析組織結構與世界的共同進化。
  • 金賢敏團隊在光子晶片上演示指數加速的量子快速到達算法
    5月27日,上海交大金賢敏研究團隊在最新一期國際光學權威期刊《Optica》上以「Quantum fast hitting on glued trees mapped on a photonic chip」為題發表最新成果,實驗演示了粘合二叉樹結構上的量子快速到達指數加速算法。Optica是美國光學學會(OSA)旗下影響因子最高的期刊(9.2)。
  • 數位化轉型指數報告:全球數位化轉型進程加速
    10月15日消息,近日戴爾科技集團發布戴爾科技數位化轉型指數(DTI)報告。該報告顯示,各類企業和組織紛紛加速實施數位化轉型計劃,正常情況下需要耗時數年的轉型工作有望在幾個月內完成。DTI指數調查的重要數據和研究成果每兩年更新一次,今年發布的報告表明各行各業的企業和組織加快了實施數位化轉型計劃的步伐。最新的2020 DTI指數記錄了「數位化領導者」(數位化成熟度最高的組織)數量的首次上升,佔比達到6%。「數位化實踐者」(數位化成熟度第二高的組織)佔比則從2018年的23%增至2020年的39%,增長了16個百分點。
  • 智能聯接加速而來,華為全球聯接指數(GCI) 2019關鍵啟示錄
    不僅是個人與公司,甚至連很多國家與組織,都因為面對這個陌生的時代而產生焦慮與困惑。前沿技術如何影響經濟、解決社會性問題?或許,獲得可靠答案的很多線索就在華為剛剛發表的《全球聯接指數(GCI)2019 》之中。
  • 創造了眾多獨角獸公司的指數型思維到底是什麼?
    那麼在這樣一個指數型的時代也湧現出來了很多指數型的組織,包括谷歌、Facebook、特斯拉,都是在很短的時間之內就從「我有一個好主意」發展到了「我們是一家市值10億美元的公司」。在這個時候我就發現富士是一個轉敗為勝的好例子,它把自己的線性思維轉變成了指數型發展的思維,很好地抓住了數碼技術發展帶來的轉機。
  • 全球超算風向已變 GPU引領加速計算時代
    本周(11月12日-17日),全球超算大會SC17在美國丹佛舉行,超算大會被看作是全球超算的風向標之一,從超算大會去洞察出全球超算當下及未來的發展趨勢是絕佳的選擇。 在前線參會後的感受是,全球超算市場正式迎來人工智慧時代,在這個巨大的趨勢下,中國勢力與加速計算正在成為兩大主旋律。
  • 技術創新「朋友圈」擴容 TCL加速布局開放生態
    YS Kim現場視頻連線發布了全球顯示發展趨勢報告  TCL還戰略籤約了香港理工大學、佛羅裡達大學、北京理工大學、慶熙大學、福州大學和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等六所高校,旨在聚集行業智慧,搭建人才交流平臺,借力機構科研生態,加速技術創新與產業轉化。
  • 【領軍讀書會】《指數型組織》第一期
    作者:薩利姆·伊斯梅爾丨譯者:蘇健《指數型組織》是一本指數時代的企業行動手冊。《指數型組織》不僅面向執行長和企業家們,更重要的是,它是面向未來的一張路線圖和一本生存指南。對每個讀者來說,本書的概念和隨之生發的思維碰撞是有志在未來保持競爭力和戰鬥力的所有人的通用語言。每一個讀者都可以從書中了解到如何在加速發展的新世界保持競爭力,並學會構建一個在速度、專業和創新能力上都與新世界相匹配的團隊。
  • 新能源行業迎時代風口 華信科技加速衝刺IPO
    資本認同,則估值節節新高;時代需求,則行業銷量、業績必然持續大幅超預期。十四五規劃中明確指出,新能源將成為基本國策和全球主題。合肥市政府在近期發布的《合肥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中,也明確提出"新能源汽車產業規模超過千億,質量品牌具有國際競爭力,成為全國重要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的目標。時代風口,已然呼之欲出。
  • 各地加速發展地熱能,概念股受益
    1月11日消息,為更加科學、高效、可持續地開發利用地熱能資源,陝西省住建廳、省發展改革委等6部門近日聯合印發了《關於發展地熱能供熱的實施意見》,提出力爭到2020年全省發展地熱能供熱800萬平方米以上。
  • 生物進化和技術進步加速,人類智慧與AI融合,將會帶來人類的永生
    《奇點臨近》的作者雷·庫茲韋爾,根據「加速循環定律」預測,人類將在2045年實現人類智慧與AI的融合,從而把人類帶入一個全新的時代:奇點時代。雷·庫茲韋爾在書中把人類進化的階段劃分成六個時間單位,每個單位有一項核心技術突破。
  • 創辦指數型組織,從建立指數思維開始
    第一個重點是,指數型組織與線性組織的區別是什麼?第二個重點是,如何建立指數型組織?第三個重點是,傳統組織如何轉變成為指數型組織?今天我們先來看看第一個重點內容:指數型組織與線性組織的區別是什麼?指數型世界中,唯一不變的就是不斷的變化,你今天所持有的任何觀念都會很快的過時,所以你不得不持續刷新對技術和組織能力的認知。傳統的線性思維是不適用於指數型世界的,因為它沒有競爭力。
  • 你還沒看懂「指數型思維」 它已催生出一大群獨角獸
    那麼在這樣一個指數型的時代也湧現出來了很多指數型的組織,包括谷歌、Facebook、特斯拉,都是在很短的時間之內就從「我有一個好主意」發展到了「我們是一家市值10億美元的公司」。他們都很好地把握住了指數型成長的一些思路,讓自己的組織獲得了極大的發展。
  • 周三指數雖未出現預期中的加速上漲
    正如東吳證券所述,周三指數雖未出現預期中的加速上漲,但回調尚處在合理範圍內,關鍵看核心熱點是否出現批量退潮的情況。科創50目前整體位置不高,可結合年報預披露情況關注其中的補漲機會。指數大漲但多數個股反而調整,選擇參與ETF指數基金或購買主動型開放式基金,來加入機構投資者的隊列,也是個不錯的投資選項。
  • 「智慧生活」漸成潮流 智能家電加速駛入5G+時代
    與此同時,國家大力推動「新基建」,也將加速5G、AIoT等前沿技術的商業化,在加快行業轉型升級的同時,或將為智能家居行業催生新的業態和商業模式,智能家居的突破口,將在5G+時代中湧現。「宅經濟」育新機受疫情衝擊,2020年國內家電市場銷售普遍受壓,智能家居市場亦難獨善其身。
  • 未來呼嘯而來:指數型技術如何重塑我們的明天 | 黑科技拆解
    每一個 D 都代表著指數型技術發展的一個關鍵階段,並總是會導致巨大的變革和機遇。這是指數型技術發展過程中欺騙階段的一個經典例子。這麼說吧,根據這個增長周期模型,一個用戶友好界面是指數型技術的欺騙性階段和顛覆性階段之間的橋梁。例如,網際網路。
  • 歐盟創新型自然解決方案加速海水油漬汙染清除
    從2013年1月開始,致力於加速沿岸海水洩漏油漬汙染自清潔過程的研發創新活動,項目截止日期2016年12月。     截止目前,研發團隊主要採用加速海洋微生物自然「消化」油漬進程的方法,已獲得多項科研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