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熬25年,我們可能要戰勝死亡了

2020-11-30 騰訊網

這幾天差評君在網上衝浪的時候,無意間挖到了這一張墳圖。雖然這已經是五六年前的老梗了,但依舊令人唏噓不已,畢竟這些年來的技術發展真的是又快又粗暴。

讓人不由得想像公知們一樣陰陽怪氣一番:科技啊,請你慢些走,停下飛奔的腳步,等一等地球的子民吧!

差評君和大家一樣,有幸生活在了這個大變革的時代。但不知道各位差友們有沒有想過類似的疑問:未來的科技,究竟會發展和進步到怎樣的地步呢?

一想到這個問題,髮際線似乎就後移了不少。。。

但直到最近,差評君才得知一位名叫庫茲韋爾( 我們可以親切的地稱他老大哥老庫 ) 的未來學家早就給出了解答。

而他認為未來的科技不會再經歷進化,而是直接爆炸發展到無所不能。( 實在沒想到科技的未來會如此藝術 )

老庫還大膽預測,在 2045 年,也就是 25 年之後,這個科技大爆炸就會到來。

到時候計算機智能將遠超全部人類,包括生老病死在內的科學難題都會被解決,而我們不用吃唐僧肉也能長生不老,並且會如神一樣無所不能。。。

老庫把科技大爆炸前的那個事件點,稱為技術奇點。是不是聽起來有些玄乎?今天,差評君就和大家簡單聊聊庫茲韋爾的技術奇點理論。

什麼是技術奇點

首先啊,差評君想給大夥們介紹一下什麼叫做 「 奇點 」 。

奇點是個在數學和物理領域的名詞,先別急著頭禿,其實只要小學的數學水平就能輕鬆理解。我們從小就知道除數不能等於零,而除數等於零這個無法處理的點,就可以稱為是奇點。

還有黑洞的中心、宇宙大爆炸前的狀態等等都可以稱作是奇點,是數學和物理定理的無法理解的禁區。

而技術奇點也差不多一個樣,指的是在這個事件點之後,技術發展的速度會到達無窮大,到達一種我們完全無法理解,讓人懵逼的一種狀態。

其實早在 1982 年就有科學家提出過了 「 技術奇點 」 這概念,但真正讓這個名詞名聲大噪的,還是要屬這位來自谷歌的大佬——庫茲韋爾。

肯定有差友會問了,話說 25 年之後我們就能長生不死,就能永生?差評君你不會是被什麼江湖騙子給傳銷了思想吧?

橋豆麻袋,其實如果細細盤一下這位大佬的理論,確實還是有著幾分的道理。

指數的增長觀

老庫之所以會這麼認為,是因為他覺得大部分的人都在用線性的觀念來看待技術發展,而歷史的經驗告訴我,技術的發展是指數型的。

網絡上有個很形象的例子來形容指數增長的可怕力量:把一張厚度只有 0.1 毫米的 A4 紙對摺 42 次( 如果能實現的話 ),那麼這張紙的厚度會有 439804.651 千米,比地球和月亮之間的距離還要遠。

老庫覺得科技同樣遵循指數發展的規律,越到後面發展的速度越快。例如在人類數十萬年的進化過程中,如車輪、火、石器從發明到廣泛應用需要好幾萬年的時間。

而 500 年前,如印刷機從發明到廣泛應用,只花了 100 年左右。今天,一個產品( 例如行動電話和全球資訊網 )從發明到廣泛使用,只需要短短幾年的時間。

是不是覺得很反直覺?別說是我們普通人,就連科學家們也經常低估指數增長的強大威力。比如 1990 年開啟的人類基因組計劃,就有科學家認為,按照當時的速度,完成那個項目需要 100 多年的時間。

結果卻出乎意料得快,在 2003 年,所有的測序工作都已經完成了。。。

還有大夥們比較熟悉的計算機領域,說起來大夥可能不信,經過短短的 50 年,燒錢無數的阿波羅 11 號登月器的計算能力,還不如如今十幾塊錢的便攜計算器強。

而一臺 iPhone 的計算能力則是阿波羅 11 號登月導航計算機計算能力的上億倍。是不是感覺到科技進步的驚人速度了?

在未來,很可能你因為賴床睡了一整天,第二天的世界就已經發展到你難以理解的地步了。

而老庫覺得,增長的極限會出現在 2045 年,那時科技增長函數的切線幾乎是垂直了。每時每刻的科技進步,可能都要超過去一切科技成就的總和。

大夥們能想像的到技術奇點到來之後的幾個小時,這個世界會發生什麼嗎?差評君的腦子可是要直接行法式軍禮投降了。

人工智慧讓我們到達技術奇點

那麼問題來了,什麼技術會帶領我們到達技術奇點呢?有的人認為是量子計算機,也有科學家認為是可控核聚變技術。

但是老庫卻覺得打開這扇門的,是人工智慧技術。

因為老庫認為,未來的技術會發展到我們人類無法理解的地步,

而人工智慧可以擁有比人更快的思維速度。別說像人一樣聰明了,在老庫的觀點中,未來的 AI 會遠超人類的智慧,真正的成為全知全能的神。

當然這並不信口開河,庫大佬也給出了他的理由:

首先啊,人工智慧技術成長得快。因為人工智慧所代表的信息技術,是最接近指數增長模型的,而且可以無休止地通過學習來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在短時間內,對世界的認知就可以更新換代好幾個版本。

其次「 思考 " 的速度也快。機器可以在近乎光速的速度下進行信號的處理和轉換,而哺乳動物的大腦進行信號傳輸的速度僅為 100m/s ,比機器慢了 300 萬倍。

而且人工智慧具有可塑性。也就是擁有改變其結構的能力,人類大腦的體系結構則有自身的生物局限性。

除此之外,老庫還認為人工智慧可以快速地共享資源,比人類的語言文字的效率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

所以在技術奇點到來之後,可能也只有人工智慧這個學霸可以理解超越人類理性之外的知識了。

而那時的人工智慧的智慧之於人,很可能就相當於人類之於螞蟻。。。這也是為啥有人曾說,強人工智慧將是人類最後一個發明,之後的文明,將由人工智慧延續。

奇點之後的世界

雖然以人工智慧為代表的信息技術是到達技術奇點的關鍵之一,但是老庫卻並不認為信息技術就是未來唯一的主角,而應該是 G ( 基因技術 )、 N ( 納米技術 )和 R ( 機器人技術 )三重疊加的 GNR 革命。

比不過就加入,在這些技術的幫助之下,人類才可以超越生物上的局限,可以像程序一樣被編輯,不斷地自我改造,從而和 AI 真正的融為一體。

像什麼腦機接口、意識上傳之類的更是不在話下,從而達到意識不滅的永生狀態。按照老庫的說法,那就是把我們的思想從生物形式的嚴格限制中解放,這是一種根本的精神事業。

當然對於差評君這種基於碳基的生命來說,技術奇點之後的世界,已經不是我這個小腦袋能夠理解的了。

反對意見

25 年後我們就能永生?人工智慧就會成為我們脫離肉身的救世主?就算是寫到了這裡,差評君對於老庫的技術奇點理論還是將信將疑,但苦於知識水平不夠高,只能弱弱地發出:你不對勁。。。

也有好多大佬就對老庫的理論提出了些不同的見解,對他批判了一番。

學過經濟學的差友可能聽說過馬爾薩斯陷阱,意思就說糧食的產量是線性增長的,但是人口的增長卻是指數型的,人口過多時往往就會有戰爭和饑荒的產生,去淘汰那些過多的人。。。

而糧食的產量就是人口增長的天花板。

就有經濟學家以此類比老庫的理論,認為科技和人口一樣,不可能會以指數爆炸的形式發展下去,因為人工智慧的智能無極限,也就意味著所消耗的能源也是無極限的,這不合理!

而且說不定技術的發展是並不是指數型的,而是y=arctanx型,我們只是剛好處於發展速度最快的中間階段罷了。

也有人認為,科技的發展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快,即使是老庫所說的信息技術領域,也都遇到了發展的瓶頸,不信你們看摩爾定律都失效多久了,各大晶片廠都已經改名為牙膏廠了!

而且人類對神經科學的了解還不夠深入,連人腦的原理都還沒弄明白,還想開軍艦設計強人工智慧?搞意識上傳?

但其實話說回來,這也不是老庫第一次搞這種對未來的預言了,畢竟未來學家的名頭可不是白給的。

早在 1990 年,老庫就也曾提出過在當時看似聳人聽聞的預言,例如蘇聯的解體、網際網路的擴張、計算機將打敗象棋冠軍、翻譯軟體能做到實時翻譯、能聽懂人話的語音助手會出現( 類似於 siri 、小愛同學 ) 。。。

可怕的是,他過去的預言還真的大部分都實現了。比爾蓋茨,更是稱老庫為預測人工智慧未來最準的人。

所以說,這個技術奇點會不會也成真呢?

當然啦,作為我們這些吃瓜群眾,還是讓子彈再飛一會兒吧。畢竟 25 年的時間說短不短,長嘛,也沒想像中那麼長。

但如果技術奇點真的會到來的話,差評君只想替 25 年後中年的自己問一句:

你們的長生不死服務怎麼收費,需要買 svip 嗎?

圖片、資料來源:

百度圖片、谷歌圖片

YouTube , TED-Ed : Exponential Growth : How Folding Paper Can Get You to the Moon

庫茲韋爾,《 奇點臨近 》

相關焦點

  • 再熬25年,我們可能要戰勝死亡了。
    而他認為未來的科技不會再經歷進化,而是直接爆炸發展到無所不能。 肯定有差友會問了,話說 25 年之後我們就能長生不死,就能永生?差評君你不會是被什麼江湖騙子給傳銷了思想吧?而老庫覺得,增長的極限會出現在 2045 年,那時科技增長函數的切線幾乎是垂直了。每時每刻的科技進步,可能都要超過去一切科技成就的總和。大夥們能想像的到技術奇點到來之後的幾個小時,這個世界會發生什麼嗎?差評君的腦子可是要直接行法式軍禮投降了。
  • 熬到2045年,人類可能靠人工智慧戰勝死亡了
    其實早在 1982 年就有科學家提出過了 「 技術奇點 」 這概念,但真正讓這個名詞名聲大噪的,還是要屬這位來自谷歌的大佬——庫茲韋爾。 肯定有差友會問了,話說 25 年之後我們就能長生不死,就能永生?
  • 180天檢測10萬例標本,他「絕不讓樣本過夜,再晚也要熬下去」
    今年1月25日(大年初一)清早,52歲的尹衛國接到要負責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任務後,馬不停蹄回到崗位,臨時調整改造2間實驗房,擔負起檢測任務。 尹衛國是清遠市人民醫院檢驗醫學部副主任兼分子診斷中心主任,醫學博士、碩士生導師,美國克裡夫蘭醫學中心免疫系訪問學者。在戰疫的180多個日夜裡,檢測超10萬例標本,守衛防控一線的重要關口。
  • 歷史證明庚子鼠年多災難的說法是錯誤的,我們也必將戰勝這次疫情
    在1959年-1961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三年自然災害時期,也稱作三年困難時期。在全國大部分地區形成了長時間的乾旱災情,造成了糧食的大面積減產、人口大量死亡、國家經濟遭受嚴重破壞。同時,我們可以看到,許多人對於「庚子鼠年必有大亂」的看法是來源於近代史上中國慘遭列強侵略的歷史;但今時不同往日,現今的中國經濟潛力巨大、政治環境穩定、人民生活安定、軍事力量強大、科技力量不斷增強,中國不會再重現被外國侵略的歷史。
  • 1年內再發心梗,死亡風險增25倍!China PEACE研究又出新結果
    本研究人群1年死亡率為2.8%(95%CI 2.28-3.41),即有95人死亡,其中27(28.4%)人死於再發心梗。即第1年發生心梗的84人中,27人(32.1%)在同年死亡。再發心梗到死亡的中位天數僅為1天(IQR 1-25)。
  • 秦昭襄王在位56年是什麼概念,六國君主被他熬死了15個
    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因舉鼎去世。在燕國做人質的嬴稷在燕國和趙國的支持下回到了秦國。到了秦國之後,嬴稷在右相樗裡疾、魏冉、宣太后等人的擁立下繼承王位,這就是著名的秦昭襄王。秦昭襄王在戰國時非常有名,光是他在位時間就比較厲害。他在位56年,是秦國戰國時期在位最久的君主。秦昭襄王在位的時候,六國君主被他熬死了15個。
  • 科學家短暫復活已死的大腦,人類這次真可能戰勝死亡了?
    讓很多人也同樣的產生了很多疑問,如果復活大腦,那麼不就是實現了永生嗎,死亡不就不再是人生命的終止了麼?這些無數的疑問,讓這篇論文和實驗飽受爭議。在多數的地方,通常情況一個人腦死亡的時候,我們就會宣告這一個人已經死去了,而這樣的實驗結果的公布,顛覆了醫學上一系列對腦死亡這方面的認知。
  • 石硫合劑,果農自己也能熬!怎麼用?一次說清!
    說起石硫合劑,果農朋友並不陌生,至今使用歷史近200年,就是因為其殺菌殺蟲清園效果好,且不易產生抗藥性,取材方便,家家可以自己熬製。
  • 中央氣象局確認,2020年是1961年以來氣溫第二高年,如何熬過去?
    2020年註定將是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人類迎來了可怕的新型冠狀病毒,這是繼2002年SAPS以來,再一次病毒向人類發起的大規模攻擊。最初的時候,人們認為這一次的新冠病毒沒有18年前的SAPS厲害,可是現在的真實情況卻告訴我們,新型冠狀病毒比當年的SAPS傳播性可怕多了。
  • 養了25年的「高齡」烏龜離奇死亡,肚子剖開後,發現全是寶貝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一座寺廟裡,一隻被他們養了25年的「高齡」烏龜忽然之間卻離奇死亡,當醫生將烏龜的肚子剖開,意外地發現裡面全是寶貝。雖然很多的動物生命都只有幾十年,可是對於烏龜來說,二三十年的生命並不算十分長壽,要知道,據金氏世界紀錄顯示,世界上最長壽的烏龜是一隻加拉帕戈斯象龜,它的一生一共活了176歲,遠遠超過了人類的最高年齡。
  • 12歲孫子抗血癌兩年,別人勸放棄,但我們再苦再難也要堅持
    12歲孫子抗血癌兩年,別人勸放棄,但我們再苦再難也要堅持 2020-12-01 19: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藥怎麼熬,煎中藥正確處理方法
    中藥不僅味道非常的苦,很難下咽,那麼大家知道中藥在製作重要的過程中究竟要怎樣熬呢,有什么正確的處理方法嗎。中藥怎麼熬,煎中藥正確處理方法1、煎藥最重要的就是容器的選擇,因為如果容器選擇不正確,藥效也會達到不同的效果,最好選擇砂鍋是最好的,其次才是不鏽鋼。
  • 熬糖稀
    甜菜收回後可先儲放起來,等新一周期糖加工開始生產前就用大車送到糖廠去,先換來支票,要等一段時日甜菜款下來時才能變成現金,這些菜疙瘩就成了名符其實的金疙瘩了。  一般人家都有到地裡溜秋的好習慣,揀莊稼,揀糧食,當然也揀一些大大小小半拉不整的甜菜疙瘩。
  • 復仇者聯盟:論單挑,驚奇隊長能否戰勝死亡女神海拉?
    能否戰勝死亡女神海拉?」帶著這個疑問,讓我來帶大家走進漫威宇宙,感受一下「大亂鬥」的樂趣吧!超級英雄們之間也會爭吵、爆粗,他們的身體並非是鋼筋鐵骨,也要承受病痛折磨。漫威部分超級英雄名錄:美國隊長、驚奇隊長、雷神、鋼鐵俠、綠巨人浩克、黑寡婦、蜘蛛俠、奇異博士、幻視、緋紅女巫、鷹眼、黑豹、蟻人、神奇四俠、X戰警、銀河護衛隊、刀鋒戰士等等。
  • 關於死亡,這可能是一篇顛覆你認知的文章
    人不應當害怕死亡,他所應害怕的是未曾真正地生活。——奧裡利厄斯村上春樹說:死不是生的對立面,而是生的一部分。不管你願不願意接受,有沒有做好準備,它都會成為你生活裡必須面對的一部分,只有把死亡融入到我們的生命裡,我們活著才更有意義。
  • 到2100年,珊瑚可能全部死亡!我們可以為海洋做些什麼呢?
    到2100年,珊瑚可能全部死亡 我們可以為海洋做些什麼呢? 根據夏威夷大學馬諾阿分校的最新研究,整個地球上所有的珊瑚礁都可能在80年後死亡,這是由於海水變暖和海洋酸化共同導致的。
  • 《獅子王》重映看哭萬人:25年後,我們終於讀懂了這21個生活真相
    25年了。《獅子王》真獅版又將這個故事重映在我們眼前。很多人都說在影院裡看得淚流不止。曾經,我們懵懵懂懂地看完了獅子王,知道有個勇敢堅強的小獅子叫辛巴。現在,跨過山和大海,也走過人山人海,經歷了跌跌撞撞,也遭遇了遺憾離別,我們才發現,其實辛巴就是我們每一個自己。25年前看懂的是劇情,25年後讀懂的卻是人生......
  • 我們遲早要面對死亡,意義感能幫助我們嗎?
    和我們專業的其它人一起,我們花費六年漫長的時間背誦身體可能出現的各種毛病。我們勤奮地從教科書《疾病的病理學基礎》中找到解決辦法,詳細描述可能降臨到人體上的每一種疾病。難怪學醫的學生都有些憂鬱和疑病神經官能症,把自己身上發現的任何腫塊、隆起或者皮疹都歸咎於可怕疾病的前兆。詹森常常重複的觀察提醒我意識到死亡(疾病)是生活中難以避免的方面。
  • 25人接種疫苗後死亡!韓國民眾陷入一片恐慌,官方卻要繼續接種
    據媒體方面報導稱,韓國疾病管理廳近日表示,截止本周四下午4點,已經發現有25人在接種流感疫苗之後死亡,這其中時間最短的是在接種疫苗4個小時之後死亡,而時間最長的也沒有到4天,這些人的年齡段不同,上至年過7旬的老人,下至十幾歲的少年,隨著死亡人數的不斷上升,越來越多的韓國人深感不安,對流感疫苗的安全問題表示擔憂。
  • 拜登:從現在起到1月,美國或再有25萬人死於疫情
    原標題:拜登:從現在起到1月,美國或再有25萬人死於疫情來源:環球時報當地時間12月2日,拜登在出席一個小企業主參與的在線圓桌會議時警告稱,12月份可能是新冠病毒大流行以來最艱難的時期。他說,「從現在起到1月份,我們很可能會再失去25萬人。」據美國福布斯網站報導,美國當選總統拜登12月2日警告稱,從現在起到1月份,美國可能會再有25萬人因新冠疫情而失去生命。這比美國衛生官員在面對新增病例和住院人數上升的情況時給出的預測更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