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昭襄王在位56年是什麼概念,六國君主被他熬死了15個

2021-01-17 騰訊網

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因舉鼎去世。在燕國做人質的嬴稷在燕國和趙國的支持下回到了秦國。到了秦國之後,嬴稷在右相樗裡疾、魏冉、宣太后等人的擁立下繼承王位,這就是著名的秦昭襄王。秦昭襄王在戰國時非常有名,光是他在位時間就比較厲害。他在位56年,是秦國戰國時期在位最久的君主。秦昭襄王在位的時候,六國君主被他熬死了15個。我們看一下各國被他熬死的君主。

齊國:3個

秦昭襄王繼位的時候,齊國是齊宣王在位。齊宣王去世後齊閔王繼位,齊閔王去世後齊襄王繼位,齊襄王去世後齊廢王繼位。齊廢王就是田健,就是戰國時齊國最後一位君主。從齊宣王到齊廢王,齊國有三個國君去世,換個四個國君。

楚國:2個

秦昭襄王繼位時,楚國的國君是楚懷王。楚懷王去世後,楚頃襄王繼位。楚頃襄王去世後,楚考烈王繼位。楚國的這幾個國君在位時間還是比較久的,換的不是這麼多,一共只有三個。就是說秦昭襄王熬死了兩個楚國國君。

燕國:3個

秦昭襄王繼位時,燕國的國君是燕昭王在位。燕國在燕昭王統治時期國力達到了頂峰,差點滅了齊國。燕昭王去世後,燕惠王繼位。燕惠王去世後,武成王繼位。武成王去世後,燕孝王繼位。燕國一共換了四個國君。秦昭襄王熬死了三個燕國的國君。

韓國:2個

韓國當時在位的是韓襄王,韓襄王去世後,韓釐王繼位。韓釐王去世後,韓桓惠王繼位。韓國的國君在位時間也都比較久,只換了三個。秦昭襄王熬死了兩個韓國國君。不過韓桓惠王去世後沒多久,韓國就被滅了。畢竟韓國實力非常弱小,而且還靠近秦國。

趙國:2個

趙國當時是趙武靈王在位,這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他在位期間趙國實行胡服騎射,國力不斷上升,後來是唯一一個能和秦國抵抗的國家。趙武靈王被餓死後,趙惠文王繼位。趙惠文王去世後,趙孝成王在位。著名的長平之戰就是在趙孝成王在位時發生的。趙國一共換了三個君主,被秦昭襄王熬死了兩個。

魏國:3個

魏國當時在位的是魏襄王,他是魏惠王的兒子。本來他還有機會恢復魏國的霸業,結果在他統治他,魏國還是一天不如一天。魏襄王去世後,魏昭王繼位。魏昭王去世後,魏安釐王繼位。秦昭襄王熬死了兩個魏國君主。

可以說在位時間秦昭襄王確實比較長。估計當時諸侯會盟的時候能發現,別國國君一直在換,只有秦國國君一直不換。當然,秦昭襄王不僅僅是在位久,功勞也是非常大的。他在位期間,秦國先後戰勝三晉、齊國、楚國,攻取魏國的河東郡和南陽郡、楚國的黔中郡和郢都。發動長平之戰,大勝趙軍。攻陷東周王都洛邑,俘虜周赧王,遷九鼎於鹹陽,結束了周朝八百年統治。他去世後,他的重孫嬴政統一了六國。這都是秦昭襄王奠定的基礎。

相關焦點

  • 戰國後期,對秦國統一貢獻最大的人不是昭襄王和範雎,而是魏冉!
    秦孝公在位24年主持商鞅變法,秦惠文王在位27年力爭秦國東出,秦昭襄王在位56年是秦國爭霸天下時在位最長的國君,也是秦國國力最強的時候,從這一點來說,秦昭襄王奠定了秦國統一的基礎也毫不為過。
  • 《大秦賦》:秦滅六國時,六國的君主分別是什麼結局?
    一、韓王安 韓安(?- 前226年),姬姓韓氏,韓國新鄭(今河南省新鄭市)人,戰國時期韓國第11任君主,韓桓惠王之子。 公元前230年,秦國大軍進攻韓國,韓王安投降,這意味著韓國正式滅亡。在山東六國中,韓國是秦國第一個消滅的諸侯國。通過《大秦賦》這部電視劇,我們可以發現在公元前230年之前,韓國就已經向秦國俯首稱臣了。
  • 嬴政滅六國的順序是什麼?哪一國最先滅亡,哪一國讓秦軍吃了大虧
    正是他們採取了這樣的滅六國的方式,所以,才有了韓國、趙國、魏國、楚國、燕國、齊國的滅亡順序的。這個滅六國的順序,是秦昭襄王時期的範雎提出來的,嬴政當秦王的時候,李斯又堅持了這個原則。公元前230年,第一個被滅的是韓國秦國出函谷關之後,擋在他們前面的就是韓國了。事實上韓國是六國當中最為弱小的一個國家。
  • 秦孝文王在位僅三天去世是有人謀害?背後是否有什麼隱情?
    在戰國歷史上,秦國的孝文王如同曇花一現一般,只在秦國做了三天的君王就去世了,可以說,這個君王存在感很微弱,為什麼秦孝文王只做三天君王就去世了,他到底是怎麼死的?1、秦孝文王簡介秦孝文王的父親,是秦國歷史上著名的老壽星——秦昭襄王,當然,按照原本的王位傳承秩序來說,秦國的王位還真輪不到秦孝文王身上,因為,秦孝文王的哥哥——昭襄王的嫡長子,才是秦國根正苗紅的王位繼承人。不過,秦孝文王的哥哥因為運氣不好,沒能活過自己的父親就先去世了,這迫使秦昭襄王不得不考慮換一個王位繼承人,就這樣,秦孝文王成為了秦昭襄王的繼承者。
  • 秦的滅亡是必然的,並不是因為什麼暴秦無道,那是因為什麼
    說實話,我總感覺秦的滅亡是必然的,並不是因為什麼暴秦無道。周朝800載的天下,可以說,社會在各個方面都留下了周的影子,秦的滅亡剛好平息了六國百姓,貴族對周的這種戀念,漢承秦制,也為漢的建立打下了基礎。秦始皇的時候,那麼多人刺殺,復闢,漢代,還有人喊出復闢六國嗎?秦朝是一個過渡的朝代。
  • 六國並非沒有過合縱攻秦,如果真的齊心協力,恐怕秦國早就亡了
    自從秦昭襄王把趙國打骨折後,秦國的實力就已經超越了六國,統一就是時間問題。合縱連橫的時候,蘇秦也是明白六國不可能堅持長期合縱的,因為六國聯軍需要一個統帥。六國都有自己的小九九,不能忍受別人指揮自己。但是連橫都是以秦為主的,就很容易穩定。其次,與國之間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這一點,戰國史表現的淋漓盡致,六國不是沒有過合縱攻秦,如果齊心協力,恐怕秦國早亡了,可結果呢?
  • 《秦朝兼併六國》的七位國君都葬在哪裡
    從秦非子嬴非建立秦國到秦始皇嬴政稱帝,秦國六百餘年共經歷了38位國君,與兼併六國完成統一密切相關的是後秦時期的七位國君,他們是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莊襄王、秦王嬴政。秦孝公:歷史上記載秦孝公贏渠梁死後葬於弟圉,但目前並沒有被考古發現。
  • 趙國在長平之戰中失敗,使得秦王掃平六國一統天下
    公元前310年,秦惠文王去世後,秦武王即位。秦武王在位四年就死去了,由秦昭襄王在公元前306年繼承了王位。有人可能會問,秦武王為什麼在位時間這麼短呢?是他體弱多病,還是被人殺害,抑或是戰死疆場?都不是。秦武王不但不體弱多病,而且還十分有活力。也就是因為他太有活力了,所以英年早逝了。
  • 都做了什麼功績,為大秦奠基
    秦孝公秦孝公不少人不了解,不過秦孝公做出的一件事卻流傳百世,那就是他支持商鞅變法。商鞅變法廢除了井田制,對秦國的耕、戰、縣治都有很大改變,意義非凡,讓秦國秦軍變強。秦惠文王這位秦國君主,取漢中、巴蜀,擴張秦國版圖,連橫合縱,拓展外交,意義非凡。
  • 統一天下的盛世秦朝,為何只統治了14年?4個原因驚醒夢中人
    秦國和秦朝的概念還是有區別的,題目應該是秦朝為何只延續了14年,即秦始皇和秦二世稱帝的14年。到了秦朝時期,只存在14年就迅速敗亡了。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六國貴族反撲。
  • 那20多個兒子誰生的呢
    秦國包括任何一個諸侯國,其實對王后都有明確的記載,比如說秦惠文王的王后是魏國人,被稱之為惠文后。秦昭襄王的王后是楚國人葉陽后,秦孝文王的王后也是楚國人華陽夫人。包括秦莊襄王的王后趙姬,全都是有明確記載的。
  • 能確切考證和記載的,在位時間超過70年的君主,世界歷史有3位
    在世界君主制歷史,有些君主在位時間很長,有些君主在位時間很短,筆者經過查閱大量資料,在位時間超過70年的君主,在世界歷史有且只有3位,這3位君主也是世界歷史在位時間最長的3位君主,當然,是能確切考證和記載的,那些沒能確切考證和記載的君主,或者帶有神話色彩和未知是否存在的君主,不在研究範圍。
  • 靠嘴吃飯的藺相如,為何能夠得到趙王的重用?他是秦趙博弈的關鍵
    商鞅這個人忠心是忠心,但明顯是不夠朋友,他騙魏公子魏昂說:「我們都是好朋友,我不忍心和你兵戎相見,不然我們兩個人坐下來喝個酒,然後各自勸說自己的君王退兵吧!」魏國公子信了商鞅的鬼話,結果被商鞅俘虜了,魏國因此失掉了河西的領土。
  • 他拿下宜陽給白起打下基礎
    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以及秦莊襄王。其中秦孝文王和秦莊襄王那就是打醬油的,秦孝文王在位3天,秦莊襄王在位3年,他們加起來出場不到4年時間,完全是給秦始皇鋪路的。其實這裡面還有一個打醬油的,那就是秦武王嬴蕩。
  • 秦始皇雄才偉略統一華夏,六國為何不主動納降?
    六國也不是沒有強盛的時期,比如趙國改革胡服騎射,結果文韜武略的趙武靈王卻死於內亂,且無明君接任。 秦國之所以能有後來的盛況,是一代代人努力的結果,再加上後來秦始皇的勵精圖治,才讓他實現了統一大業。 而六國呢?有強盛之時,卻無接替其強盛治國的突出君主,再加上各有私心,不能聯合抗擊秦朝,以至於後來被秦國逐個擊破。
  • 始皇陛下不是唯一一個渴求長生不老的君主,在他之前就已經出現了
    秦始皇,橫掃六國,一統天下,大秦帝國的締造者,兩千多年封建帝制的創始人,何其的雄才大略,卻偏偏追求那虛無縹緲的長生道術。不過,始皇陛下不是第一個渴求長生不老的君主,在他之前也有君主渴求長生不老。他就是——燕王。燕王追求長生不老之術在《韓非子·外儲說左上》中有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