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賦》:秦滅六國時,六國的君主分別是什麼結局?

2021-01-10 騰訊網

《大秦賦》是由延藝、顧其銘、強龍、劉永濤執導,李夢、張健編劇,張魯一、段奕宏、李乃文、朱珠、辛柏青、鄔君梅等人領銜主演的古裝歷史劇。該劇講述了秦始皇嬴政在呂不韋、李斯、王翦、蒙恬等人的輔佐下平滅六國、一統天下,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朝的故事。

在《大秦賦》這部電視劇的大結局中,秦國君臣得知齊國扣押離秋。於是,秦始皇嬴政命令蒙恬猛攻高唐,而滅完燕代的王賁大軍轉則突襲臨淄,齊王建無奈之下毒殺後勝,最終出城投降。由此,伴隨著秦國的滅亡,秦王嬴政終於完成了一統六國的大業,成功建立了中國古代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朝。當然,對於秦始皇嬴政來說,如何處置六國的亡國之君,也是一個頗為棘手的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在《大秦賦》這部古裝電視劇中,基本上沒有交代六國亡國之君的最後結局,這主要還是相關史料中,也沒有一個明確的記載。以下,就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秦滅六國時,六國的君主最終都是什麼下場?

一、韓王安

韓安(? - 前226年),姬姓韓氏,韓國新鄭(今河南省新鄭市)人,戰國時期韓國第11任君主,韓桓惠王之子。

公元前230年,秦國大軍進攻韓國,韓王安投降,這意味著韓國正式滅亡。在山東六國中,韓國是秦國第一個消滅的諸侯國。通過《大秦賦》這部電視劇,我們可以發現在公元前230年之前,韓國就已經向秦國俯首稱臣了。因此,對於秦國來說,消滅韓國也是比較輕鬆的戰役了,尤其是和滅楚、滅趙等戰役比起來。在韓國滅亡後,韓王安被遷離韓國舊地,軟禁於陳縣。

根據《史記》等史料的記載,公元前226年,韓國王室後人在故都新鄭發動叛亂,秦國出兵平定叛亂。叛亂平定之後,為了根除禍患,將軟禁中的韓王安處死。對此,在筆者看來,秦始皇嬴政一開始是不想殺韓王安的,但是,為了能夠平定叛亂,避免韓國王室後人再生事端,嬴政也只能痛下殺手。

二、趙王遷

趙王遷(?—前222年之前),亦稱趙幽繆王,嬴姓,趙氏,名遷。戰國時期趙國最後一位國君(公元前235-前228年在位),趙悼襄王之子,母為趙悼倡後。趙王遷八年(秦王政十九年,公元前228年),郭開除掉李牧後,王翦趁機猛攻趙國,大敗趙軍,殺死趙蔥,顏聚逃走,秦軍於是攻克邯鄲,俘虜趙王遷,趙國滅亡。趙王遷被俘虜後,秦王嬴政將他流放到房陵(今湖北房縣)的深山之中。

值得注意的是,在趙王遷被俘獲後,趙悼襄王的長子——公子嘉逃到代地,繼續抵抗秦國。對於公子嘉來說,也被稱之為代王。公元前222年,王翦之子王賁率軍攻滅代國,俘獲了代王嘉。代王嘉被虜後,全族被遷至天水,也即同樣是流放的結局。

三、魏王假

魏王假,姬姓,魏氏,名假,魏景湣王之子,戰國時期魏國最後一位國君,公元前227年—公元前225年在位。魏王假三年(前225年),第三月,秦國將軍王賁引黃河、鴻溝水灌大梁城,城內死傷無數,魏王投降,魏國滅亡,凡八傳,歷九君,立國179年。秦滅魏,設其為郡縣。對於魏王假的結局來說,《史記》等正史沒有給出相關的記載。對此,在筆者看來,很可能和趙王遷一樣,魏王假也被秦國流放了。

四、楚王負芻

楚王負芻(公元前265年―?),羋姓,熊氏,名負芻,楚考烈王之子,戰國時期楚國國君(公元前228年―公元前223年在位)。公元前228年,負芻的門客殺死楚哀王,負芻自立為楚王。公元前223年,秦軍攻入楚都壽春(今安徽壽縣),楚王負芻被俘。和魏王假一樣,楚王負芻被秦軍俘獲後,也沒有相關的史料記載了,這自然就屬於下落不明的情況了。

值得注意的是,在楚王負芻被俘後,項燕擁立昌平君羋啟為楚王,以此繼續抵抗秦國大軍。但是,僅僅一年後,昌平君羋啟和項燕就兵敗被殺了。因此,關於楚國最後一位君主的人選,自然出現了一定的爭議,也即有人認為楚王負芻是楚國的亡國之君,也有認為昌平君羋啟是楚國最後一位楚王。當然,不管怎麼樣,楚國的抵抗是徒勞無功的。對於王翦率領的秦國大軍,還是在公元前222年成功平定了廣闊的楚國疆域。在楚國滅亡後,秦國一統天下的進程,顯然不會有什麼變數了。

五、燕王喜

燕王喜(? - 前222年),姬姓燕氏,名喜,燕國薊城(今北京市)人,戰國時燕國第43任國君,燕惠王的曾孫。公元前226年,燕太子丹使荊軻刺秦王,未成,這就是歷史著名的荊軻刺秦事件。公元前222年,王賁率領秦國大軍攻打燕國,燕王喜被秦軍俘獲,這意味著燕國正式滅亡。對於燕王喜來說,被俘獲之後很可能沒有被殺害。但是,燕太子丹在此之前,已經丟掉了性命,也即其首級被燕王喜送給了秦始皇嬴政。

六、齊王建

齊王建(約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21年),亦稱齊廢王、齊共王,媯姓,田氏,名建,齊襄王之子,母君王后,戰國時期齊國最後一位國君,公元前264年―公元前221年在位。公元前221年,在其他五國都被消滅後,秦國大軍進攻齊國,面對王賁、蒙恬率領的秦軍,齊王建聽從國相後勝的建議,投降秦國,齊國滅亡。對此,秦始皇嬴政將齊王建軟禁起來,不給他供給食物,齊王建最終活活餓死。

因此,非常明顯的是,在山東六國的亡國之君中,齊王建和韓王安一樣,最終都沒有獲得善終的結局,也即都被秦國殺害了。在《大秦賦》這部古裝電視劇中,齊王建歸降秦國的情節,增加了離秋勸說的原因。當然,在《史記》等正史上,則沒有相關的記載,也即齊王建之所以歸降秦國,主要還是因為齊國長期不修戰備,根本無力抵擋精銳的秦國大軍。不過,比較可惜的是,齊王建放棄抵抗,並沒有保全自己的性命。對此,你怎麼看呢?

相關焦點

  • 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了大秦帝國,開啟了封建社會的序幕
    在戰國時期,主要是這七個國家分別控制著其所統治的地區,因為相互之間地位等同,都為大國,所以為了利益和資源,他們便會相互引發戰爭。當然,也不是所有國家都好戰,而是國力強大的國家總想著繼續擴大國家規模,擴大人口,進而統一其他大國,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統一帝國。
  • 大秦賦李斯結局是什麼揭秘 李斯最後死了嗎怎麼死的
    據悉,《大秦賦》的大結局中,是講到了呂不韋被貶,秦始皇嬴政拿回了所有的政權,真正的開始執掌天下,而那個時候李斯還沒死。李斯是後來被胡亥給賜死的,因為趙高想要當丞相,所以要除掉擋在自己前面的李斯,趙高妖媚惑主,胡亥完全被他欺騙。
  • 秦始皇雄才偉略統一華夏,六國為何不主動納降?
    六國也不是沒有強盛的時期,比如趙國改革胡服騎射,結果文韜武略的趙武靈王卻死於內亂,且無明君接任。 秦國之所以能有後來的盛況,是一代代人努力的結果,再加上後來秦始皇的勵精圖治,才讓他實現了統一大業。 而六國呢?有強盛之時,卻無接替其強盛治國的突出君主,再加上各有私心,不能聯合抗擊秦朝,以至於後來被秦國逐個擊破。
  • 秦始皇一統六國的「總設計師」,只用了一招,將六國統一
    秦始皇之所以能夠一統六國,與秦國幾代君主的努力肯定有密不可分的關係。戰國時期出現了戰國七雄的局面,這時候各個諸侯國徵戰不休。從戰國時期開始,華夏大地就從未讓戰爭消失過,秦國經歷了上百年的時間,最終大一統。
  • 秦昭襄王在位56年是什麼概念,六國君主被他熬死了15個
    秦昭襄王在戰國時非常有名,光是他在位時間就比較厲害。他在位56年,是秦國戰國時期在位最久的君主。秦昭襄王在位的時候,六國君主被他熬死了15個。我們看一下各國被他熬死的君主。 齊廢王就是田健,就是戰國時齊國最後一位君主。從齊宣王到齊廢王,齊國有三個國君去世,換個四個國君。 楚國:2個
  • 秦始皇即位後,這三個人背叛秦國,最終都是什麼結局?
    《大秦賦》是由延藝、顧其銘、強龍、劉永濤執導,李夢、張健編劇,張魯一、段奕宏、李乃文、朱珠、辛柏青、鄔君梅等人領銜主演的古裝歷史劇。該劇講述了秦始皇嬴政在呂不韋、李斯、王翦、蒙恬等人的輔佐下平滅六國、一統天下,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朝的故事。
  • 《大秦賦》重磅收官 秦風長韻 餘音嫋嫋
    該系列劇前三部劇分別講述了秦孝公用商鞅變革圖強,秦惠文王用張儀縱橫捭闔,秦昭襄王在白起、範雎等人輔佐下弱六國、徵天下的故事,播出後產生了強烈反響,獲得社會各界好評,不僅先後斬獲飛天獎、金鷹獎等多個國家級重要獎項,更作為中國影視文化「走出去」的代表作之一享譽海外。
  • 《大秦賦》中,周天子為何說秦國的先祖是養馬的家奴?
    在最近熱播的電視劇《大秦賦》中,很多人應該沒有忽略這樣一個情節,秦昭襄王這位君主派遣大軍攻打周王室。因為實力上的巨大懸殊,周王室自然難以抵擋秦國大軍,從而讓秦國輕鬆奪走了象徵天子的「九鼎」。在夏商周這三個朝代時,九鼎象徵著至高無上的權力。現在,秦昭襄王奪走周王室的九鼎,自然體現出秦國取代周王室,一統天下的決心和態度。
  • 《大秦賦》嫪毐送入五牛大陣,獨臂嬴傒演技好燃,嬴政直指蒼穹
    《大秦賦》嫪毐送入五牛大陣,這命運審判的名場面,也真是被打造得好扣人心弦,當壯士喊出行刑的時候,仿佛呼吸都快要凝滯住了。不過話說傳說中,不應該是五馬分屍的嗎?怎麼嫪毐要用牛呢?如果用馬的話,也是前後呼應了,他因為超強的騎馬技術,引起了人們的注意,更是一度要撼動帝位,結局用馬的話,伏筆也是可以很好地承接了。嫪毐這段宮鬥戲結束之後,也是能夠名正言順地開啟東出滅六國的大戲了,話說嫪毐這條支線,講了這麼長的時間,也是引起了粉絲的抱怨,更有甚者直呼:「改名叫《大秦父》算了!」
  • 段奕宏《大秦賦》首播,3大看點碾壓同類題材,赳赳老秦果然不同
    12月1日晚間,國內電視劇市場迎來了一部重磅古裝劇集《大秦賦》,曾用名《大秦帝國之天下》,於央視八套黃金檔播出。由於該劇積壓已久,自定檔之日起,就引來觀眾熱烈討論,不少網友預測,12月的收視率即將被這部劇收割。的確,小編也是眾多網友中的一個,雖然這部劇改了名字,但是小編百分之一百贊成《大秦賦》即將收割收視。
  • 《大秦賦》3件事看出李斯的情商,無人匹敵
    在熱播歷史大劇《大秦賦》中,秦國東出,滅六國一統天下的過程中,出現兩位「絕代名相」,分別是呂不韋和李斯,而李斯以一個學子的身份入秦,從一個謁者門客,到官居丞相高位,他長袖善舞,遊刃有餘,足以看出其情商之高。
  • 《大秦賦》在撒謊?嬴政逼呂不韋遷蜀,真的是保護呂不韋嗎?
    (嬴政)嫪毐事件後,呂不韋被嬴政解職,回洛陽的封地務農去了。值得秦國封你為文信侯,把河南十萬戶給你做食邑;你呂不韋與秦王有什麼血緣關係?讓秦王喊你「仲父」。你還是和你的家人一起,都遷居到偏僻的西蜀去吧!」
  • 《大秦賦》大結局:燕子丹的小孩脾氣又犯了,要薅老虎鬍鬚
    電視劇《大秦賦》中,秦始皇六國統一大業步伐加快,幾乎一集一國。韓國被滅、趙國亡國、楚齊也絕棄前嫌,準備聯盟抗秦。但被秦強大的外交實力分而治之,加上內部的腐化變質,他們被秦國滅國只是時間問題。作為邊陲小國的燕國,既沒有廣袤的土地,又沒有強大的軍隊,更沒有盟友。燕子丹與秦王的私人恩怨和國讎家恨,促使他決定開展斬首行動。荊軻刺秦王的故事拉開了序幕。
  • 六國知道秦國要滅了他們,為什麼不能聯合起來一舉把秦滅了?
    合縱攻秦合縱攻秦其實是真實存在的,而且很早六國就已經開始實行。當時秦國實行商鞅變法之後,國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當時秦國就一舉擊敗實力相對比較強大的魏國,這也使得列國都大為震驚。其實秦國戰商鞅變法之前,國力是非常脆弱,甚至很有可能會被別人認為是在戰國中第一個被消滅的國家,但秦國的這一次用兵,的確已經顛覆了六國的常識,開始重視秦國。
  • 《大秦賦》秦王趕走呂不韋時,為何要送他一塊玉佩?真是心狠手辣
    《大秦賦》秦王趕走呂不韋時,為何要送他一塊玉佩?真是心狠手辣。由段奕宏、張魯一、朱珠、葉項明等人主演的歷史劇《大秦賦》已經走到了最精彩的部分了,劇中呂不韋因為嫪毐的狂妄自大導致自己陷入泥潭,更何況呂不韋也清楚地認為秦王已經不是當初的小孩子,自己已然年邁,說再多的話秦王也未必洗耳恭聽,呂不韋對自己很有自知之明。
  • 秦始皇統一六國時,漢初三傑和西楚霸王在幹什麼?
    秦始皇是在他38歲的時候統一的六國,也就是說秦始皇38歲之前,漢初三傑和西楚霸王他們都是在幹什麼?想要知道這個問題,我們先要看看秦始皇統一六國時,漢初三傑和西楚霸王他們分別是多少歲?只有了解了他們的年齡,才能知道他們具體能夠幹什麼。秦始皇是公元前259年生人,劉邦是公元前256年生人。
  • 在大秦滅亡之時,進攻南嶺的軍隊為什麼沒有回,而是選擇留在那裡
    在大秦統一了六國之後,便開始進攻南越的戰役。據淮南子人間訓的記錄,大秦在攻打他們之時,調來了部隊竟然達了50萬人之多。在公元214年,大秦便正式佔領廣東、廣西和南越北邊的地方,並設立了南海、桂林、象郡。可是卻在8年之後,大秦便宣布滅亡。
  • 大秦賦:昨晚迷之劇情出現,長達78集的電視劇開始注水了?
    作為歷史劇愛好者,大秦帝國可以算是饕餮盛宴了,由於前面的三部,所以現在對於大秦帝國的收官之作是格外期待的,不過從目前播出的劇情來看,似乎大家更多的是失望,雖然道具什麼的做的更精緻了,不過少了前面的緊湊和霸氣,更是有人提出質疑,難道說長達78集的大秦賦現在就已經開始注水了嗎?
  • 《大明風華》vs《大秦賦》:一個磅礴,一個卻很矯情?
    不巧、偏巧,對「真正的歷史」其實並不存執念的筆者,還就兩部劇所涉及的歷史階段,略有參研——幾年前,因為涉及姚廣孝的小說選題,搜集了些元末明初的資料,算有所習學;更早,十多年前,還因接受「大秦」相關小說選題,對「秦史」做過些功課;故而就自覺不自覺地把《大明風華》和《大秦賦》相比較,繼而妄自覺得,對這個比較,或有一絲可言。
  • 《大秦賦》播出時間一共有多少集 幾月幾日大結局具體時間
    《大秦賦》(原名《大秦帝國之天上下》)12月1日上線播出之後受到一致好評,這種歷史正劇一般集數較多,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看完,而且劇情故事緊湊,契合歷史的進程,那麼大秦賦每周更新幾集?下面帶來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