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秦滅亡之時,進攻南嶺的軍隊為什麼沒有回,而是選擇留在那裡

2020-11-28 輝哥歷史新說

在大秦統一了六國之後,便開始進攻南越的戰役。據淮南子人間訓的記錄,大秦在攻打他們之時,調來了部隊竟然達了50萬人之多。在公元214年,大秦便正式佔領廣東、廣西和南越北邊的地方,並設立了南海、桂林、象郡。可是卻在8年之後,大秦便宣布滅亡。在公元206至公元209年長達3年的戰爭中,守在那裡的秦兵沒有回去,這是為什麼呢?

要弄明白這個問題,先要知道大秦為什麼要攻打他們呢?完成了中原統一後,大秦對外用兵成規模的只有兩回,一回是蒙恬將軍領兵30萬北攻匈奴,另一回就是進攻南越。在大秦統一六國之前,匈奴就經常的騷擾秦、燕、趙的北部邊境,趙國常年在北部長城一線布防10萬大軍以抵抗他們的南侵。進攻他們,才能完全的解決他們對關中地區的進攻。

在公元前218年,屠睢帶著秦兵攻打他們。兩年後,蒙恬才帶兵收復河套。為何大秦對南越的看重要比對匈奴的高呢?普天之下皆是王土。秦皇在以法管理國家,事在四方,要在中央,聖人執要,四方來效的想法,讓秦皇把南進北攻擴大疆土作為自己的職責。此時60萬秦軍剛剛進攻完楚國,對南越就成了兩面夾擊攻勢。可是相對於北攻匈奴要順利很多,第一次攻南戰爭失敗後,連大帥屠睢也死了。據記載,南越土著與動物為伴,也不肯被秦抓。這就讓秦皇重新部署南攻的戰略:一步步來,攻心為上,對他們進行遷移,長期駐守。在公元前214年,任囂、趙佗帶兵第二次南攻,秦發諸嘗逋亡人、贅婿、商賈都跟著,不只是為秦軍建立軍事站點,也在很大的程度上開始了南邊地區,讓秦軍的進攻佔地更為順利,設立三郡。

直到4年後,秦皇死了之後,大秦進攻的士兵也沒有回去,史書上也沒有記錄,大秦為什麼沒有叫回這些秦兵。很明顯是得到了秦皇的同意,甚至可以大膽的想一想,為了徹底佔領南越地方,秦皇特意下命令給他們二人,以防秦兵後退,在百越族重新奪回三郡後,致使10萬秦軍死在了那裡。從這一點可以看出秦皇對他們下的命令。

在公元前209年,陳勝與吳廣起兵造反,作為南越最高領導任囂在快要死之前,還吩咐趙佗休息其民,姑待諸侯之變。假如最高領導都不管的話,那麼50萬普通的秦兵又怎麼可能去北上救主呢?可以說是駐守嶺南的秦兵主要來源都是王翦攻楚時的60萬人,可以說都是秦人,他們會眼看著自己的國家滅亡嗎?難道他們的父母妻兒沒有在中原等他們嗎?他們就這麼看著家園被滅嗎?很意外的是,這50萬大軍非常的安靜,沒有出現任何的異常。除了極少人被處死外,普通的兵沒有逃跑與造反,而是聽趙佗的調派,在廣西興安建秦城,並沿廣西三江到廣東南雄一帶布防,閉關自守。這條線一直到呂后的時代都依然堅固,阻止了大漢的南攻步伐。

面對中原的內亂,秦軍表現異常,讓大家不得不猜期中的原因。第一就是在執行秘密命令,第二就是趙佗想要稱王。第二種想法,他在大秦滅了之後也曾閉關稱王,甚至稱帝。不過他並不是一個野心家。他所掌握的也就是三郡,人口和經濟不如中原,假如他想要秦滅之後佔山為王,那麼中原大亂的時候,他手握50萬大軍應該去搶地盤,也可以動員秦兵北上去平叛軍,可是項羽最鼎盛的時期兵也才40萬左右。

他不但沒有出兵,而且在大漢完成統一後向其稱臣,是他沒有實力北攻嗎?明顯不是,呂后時期,大漢與南越關係不好,大漢一度南攻,他也自稱為帝。這次衝突漢軍沒有佔到便宜,卻讓對方進入了長沙地區。連夜郎、同師等周邊的國家也都迫於南越的強大,而讓其稱臣。劉恆上位後,他隨即去了帝號再次稱臣,他的做法像是在說我們只在三郡之內,不想與中原打仗。

從公元前214年50萬秦兵留在,嶺南,直到公元前137年他去世後,這支秦兵及後裔經歷過秦滅大亂以及大漢初年的多次內戰,他們有著很多機會北攻,卻都安心守著南越。雖然看著秦滅亡,但是客觀地致使南越三郡進入華夏的進程。或許,他們及他們統帥趙佗都在執行什麼命令吧。我們沒有辦法得到證明了。在公元前113年,南越國第4代君王趙興向大漢請示內屬,自此他們進入了華夏。

相關焦點

  • 戰國四大公子之首魏無忌--大秦帝國一統天下的終結者
    ,他出色的軍事才能和輝煌的戰績使他穩居四大公子之首,魏無忌還有一大特色就是重情重義,這一特點成就了他的兩次大敗秦軍,但是也是看重情義讓他抑鬱而終。魏無忌第一次終結大秦一統之路是在長平之戰後的邯鄲大戰當中,這一次的秦國在經歷了長平和邯鄲兩次大戰後國力損耗巨大,一統之路不得不暫時止步。
  • 《大秦賦》:秦滅六國時,六國的君主分別是什麼結局?
    由此,伴隨著秦國的滅亡,秦王嬴政終於完成了一統六國的大業,成功建立了中國古代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朝。當然,對於秦始皇嬴政來說,如何處置六國的亡國之君,也是一個頗為棘手的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在《大秦賦》這部古裝電視劇中,基本上沒有交代六國亡國之君的最後結局,這主要還是相關史料中,也沒有一個明確的記載。
  • 最新熱播電視劇《大秦賦》中驚現後世穿越而來的軍隊?
    因此在早期的戰爭中,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馬戰,所謂的「胡服騎射」,也只是增加部隊的機動性,到達位置後開弓射箭,所以騎馬的大部分是弓箭手,而不是近距離白刃戰。包括早期遊牧的匈奴,說起兵力數量來都是用「控弦之士」多少來形容,因為早期匈奴的戰術也是以騎射為主,而不是馬戰。所以《大秦賦》劇中騎兵所裝備的馬鐙最早也要晉朝才會出現在軍隊裡面,那是至少500年後的事了。
  • 為什麼秦始皇在世時四海昇平一片祥和,而他一死大秦便崩潰瓦解?
    很多人對於秦朝的了解,並非是根據可靠的歷史讀物,而是通過一些小說甚至電視劇的宣傳,而對秦始皇和他的帝國有了了解,這些內容其實就是典型的濾鏡後的大秦。當然,秦當時只是一個割據政權,儒生在秦國雖然沒有什麼活動空間,但是可以在其他六國過著自由自在的生活,只不過,隨著秦始皇統一六國以後,儒生不論走到哪,都避不開秦始皇的國土。似乎在暴秦的打擊之下,儒家學派應該滅亡才對,但事實上並沒有因為秦始皇的瘋狂打擊,而導致儒家滅亡。
  • 成吉思汗西徵時,金人為何沒有選擇偷襲蒙古?反而選擇南下攻宋呢
    當成吉思汗鐵木真帶著蒙古大軍西徵的時候,金人不僅沒有選擇偷襲鐵木真的老巢,反倒是選擇南遷,最終喪失了戰爭的主動權,從而在蒙古和南宋的夾擊下,宣告滅亡。那麼當年金國為什麼沒有選擇偷襲蒙古大軍的老巢呢?01蒙古大軍是遊牧民族,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老巢。
  • 《大秦賦》的背景為戰國末年,為何卻同時存在東周和西周?
    在最近熱播的《大秦賦》中,先是有秦昭襄王攻滅西周,又有秦異人,即秦莊襄王攻滅東周。 可是,《大秦賦》的故事背景不是戰國末年嗎?時間上隸屬於東周。那秦國滅亡的「東周」和「西周」都是什麼地方呢?
  • 《大秦賦》郭開有沒有歷史原型是誰 郭開結局是什麼揭秘
    《大秦賦》郭開是導致趙國滅國的人,他是趙國的寵臣但卻是秦國的奸細,可想而知會有怎樣的後果,連李牧和司馬尚都被他陷害,那麼郭開歷史原型是誰?郭開結局是什麼?下面小編帶來介紹。  《大秦賦》郭開歷史原型是誰  郭開是趙國後來的丞相,他在歷史上被定義為奸臣,但同時也是寵臣,郭開曾經為趙悼襄王、趙幽繆王兩代君王做事,此人頗為圓滑,自私自利。
  • 清朝為什麼滅亡?
    不成想厄尼爾諾現象,讓明朝自然禍災連年不斷,加上明朝朝內東林黨亂政,西部大小起義軍侵襲明政權機體不絕,明政權就在李自成的刀劍下滅亡了。滿蒙軍事集團利用漢奸吳三桂邀請,入主中原。此時正是明朝剛滅亡,群龍無主的亂世,三下五除二,乾脆利落,幾十萬人口滿清勢力就定鼎中原了。
  • 胡亥趙高屠盡嬴政子孫,為何獨留子嬰一人?一個秦國最大的陰謀
    隨著《大秦賦》熱播,秦始皇再度成為熱議的焦點,人們感興趣的不僅僅是他的蓋世奇功,更悲嘆於僅僅存在世界14年的大秦王朝。《大秦賦》是一部勵志的歷史劇,並沒有交代秦朝是如何滅亡的,不過這段歷史相信大家都很熟悉——趙高和胡亥篡奪了本該是公子扶蘇的皇位,對嬴政的子孫大肆屠殺,唯獨留下了子嬰。胡亥趙高屠盡嬴政子孫,為何獨留子嬰一人?
  • 《大秦賦》重磅收官 秦風長韻 餘音嫋嫋
    照片均為資料照片78集電視劇重磅收官在《大秦賦》78集的大結局中,秦國統一天下的霸業宏圖中只剩下了齊國還沒有歸降。秦王嬴政並不贊成強攻之策,白白葬送將士性命。為遊說齊王建歸降大秦,離秋請命隨田衝一同返回臨淄,卻被阻撓降秦的齊國大臣扣押。此時,嬴政令王賁、蒙恬率領兩路兵馬,對齊國發起進攻。齊國因多年主商未經歷過戰爭,軍事能力大打折扣,很快被打得潰不成軍。齊王建無奈之下開城投降,齊國滅亡。在「大爭之世」的戰國時期,秦從「弱秦」成長為「強秦」,從「諸侯秦」發展成「王朝秦」,而「戰國七雄」中其他六國的命運,在這場大博弈中卻是江河日下。
  • 為什麼中世紀的軍隊,沒有採用羅馬帝國時代的戰術和紀律?
    誠然,中世紀的軍隊一般不喜歡像羅馬人那樣花錢讓士兵整年站在那裡操練,但有些人還是做到了。所以,這並不是說不可能做到,但在大範圍內也不一定划算。在中世紀的鼎盛時期,你確實看到了類似於雜交的戰術。舉個例子,盾牌牆,一隊弩兵從前線的肩上射擊,重型騎兵可以在後面集結。可以說,有幾個中世紀的軍隊採納了你提到的紀律,但規模較小,因為存在著非常不同的政治實體,也就是說,沒有強大的中央政府來組織這一切。
  • 大秦賦:周天子投降,異人運九鼎歸國丟了一鼎,嬴稷說此乃是神物
    正在熱播的大型歷史劇《大秦賦》,開播後受到很多歷史迷的喜歡。這部大製作的電視劇主要講述了在戰國晚期,七國割據,戰亂頻發,其他六國戰力低下,唯秦國獨強,天下統一的形勢逐漸出現,而真正帶領秦國掃除六合的始皇帝嬴政,還在遭受他人生中最苦難又沒有選擇的日子。
  • 橫行天下的馬其頓方陣,難道真的沒有破解之法嗎?專家:大秦可破!
    這個軍事將領叫做亞歷山大大帝,他率領的這支軍隊,就是大名鼎鼎的馬其頓方陣。 馬其頓方陣有多厲害?大凡它遇到的敵人,沒有不被打敗的。不管是精兵為主的希臘軍隊,還是人術碾壓的波斯大軍。在馬其頓方陣的面前,那就像是一隻只待宰的小綿羊。雖然馬其頓方陣只有區區五萬人,但是,就是這五萬人,能讓他從希臘一直打到印度,難逢敵手。 難不成,馬其頓方陣真的沒有破解的辦法了嗎?專家說,也不一定啊,至少咱們的大秦就能破了它的方陣。馬其頓方陣為什麼能夠橫行天下?
  • 二戰:德國進攻法國為何要繞道阿登森林?而沒有直接進攻法國本土
    那麼,德國與法國有漫長的邊境線,德國為何不直接進攻法國本土,而是處心積慮密謀了這樣一個大騙局,轉了一個大彎間接進攻法國呢?是軍事實力不夠,還是擔心法國在邊境線上布置重兵呢?事實上,希特勒此舉是非常明智的,英法兩國不僅在邊境線上布置了重兵,法國在德法之間還構築了人類史上偉大的軍事工事-馬奇諾防線,這條防線在二戰前足以阻擋千軍萬馬的進攻。
  • 豐臣滅亡之戰,他頂著壓力,為豐臣家送去最後一絲「溫暖」
    摘要:豐臣滅亡之戰,他頂著壓力,為豐臣家送去最後一絲「溫暖」慶長十九年(公元1614),德川家康以豐臣家重建的方廣寺佛鐘下留下了詛咒自己的文句為由,正式發起了豐臣滅亡之戰。戰鬥過程雖然略有波瀾,但在歷經冬之陣和夏之陣,豐臣家就此滅亡。
  • 大秦賦嬴傒結局是什麼?嬴傒為什麼要幫助嬴政繼位
    《大秦賦》目前正在熱播中,雖然受到不少網友的吐槽,但這部劇的熱度還是非常高的,劇中嬴傒這個人物讓人好奇,他與趙姬之間的關係也有一些曖昧,那麼,嬴傒喜歡趙姬嗎?嬴傒為什麼要幫助嬴政繼位?《大秦賦》嬴傒喜歡趙姬嗎很多人在網上搜索,搜不到關於嬴傒這個人的消息,嬴傒其實在歷史上並沒有什麼記載,不過《大秦賦》和《皓鑭傳》中都對這個角色進行了刻畫。
  • 廣東南嶺山脈(圖文)
    因為南嶺,愛好遊山玩水、攀山、溯溪、探險的驢友們,不用費太多時間就可以爽一回了。    乳源大峽谷和南嶺森林公園是南嶺山脈中最有觀賞與遊樂內涵的地方,恰好兩地相距甚近,於是我們也可以用兩天的時間,過個運動和撒野的周末。    愈受傷愈美麗    大峽谷是廣東的一道美麗的傷痕,全長15公裡、深300多米的峽谷在粵北山區劃開了一道美麗的線條。
  • 由《大秦帝國》熱播引發的聯想,存在15年的大秦,為何引發數千年的...
    他一手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39歲時完成了統一中國大業,建立起一個以漢族為主體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強大國家——秦朝,並奠定中國本土的疆域。大秦帝國版圖的擴張,除「西北斥逐匈奴」外,還包括對嶺南的徵服。此外,秦始皇將他的目光投向遼闊的東面之海。他五次出巡,其中四次來到海濱,可見他固執地追尋長生之藥外的獨特政治巡視。
  • 南嶺孔道:兩千年前的「高速路」
    因此,南嶺既是阻斷嶺南與中原的障礙,也是勾連嶺南與中原的必經之路。 南嶺的交通歷史可以追溯至秦始皇時期,秦築「靈渠」,開「新道」,使南嶺水路和陸路平整順達,為中原與嶺南的交流拓展了通途。
  • 歷史上的遼國為什麼會滅亡?
    對於女真部完顏阿骨打的崛起,遼朝上下完全沒有充分地重視,「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遼貴族對「,竟然私自帶部分軍隊脫離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