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大秦帝國》熱播引發的聯想,存在15年的大秦,為何引發數千年的...

2020-12-05 騰訊網

撰文/趙立波

22歲這年,嬴政舉行了盛大的成人禮,除掉呂不韋、嫪毐等人,重用李斯、尉繚,後,戰爭這個放大器驚人地放大了他傑出的軍事才華和戰略眼光。他一手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39歲時完成了統一中國大業,建立起一個以漢族為主體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強大國家——秦朝,並奠定中國本土的疆域。

秦始皇畫像

一、 欲以一人之力實現萬世垂拱而治,秦始皇對大秦的恢弘設計讓他不斷進行巡視

秦始皇作為大秦的一切軟硬實實力締造者,以恢弘的氣魄對整合後的大秦國土進行有效管理。作為成熟的政治家,他能夠清醒的認識到雖然六國在形式上已經被他掃滅,但是一股復仇的情緒並未得到清除,正如「楚雖三戶,亡秦必楚」說的那樣決絕。

從「陛下創大業,建萬世之功」起,秦始皇的歷史宿命至此就成為千秋萬代的帝王典範,他的行為為後世奠定了「百代多行秦政治」的經典範式。在當時,秦始皇的地位就已經被鄭重寫進大秦歷史。「古之帝者,地不過千裡,諸侯各守其封域,或朝或否,相侵暴亂,殘伐不止,猶刻金石,以自為紀。古之五帝三王,知教不同,法度不明,假借鬼神,以欺遠方,實不稱名,故不久長。其身未歿,諸侯背叛,法令不行。今皇帝一併海內,以為郡縣,天下和平,昭明宗廟,體道行德,尊號大成。」《秦始皇本紀》至此秦始皇以創作新歷史的大一統人物被以昂揚姿態寫進竹帛之中。

書同文

在統一後的第二年,秦始皇開始修築「馳道」,以供巡狩之用。為了「示疆威,服海內」,秦始皇先後五次巡視全國,足跡所至,北到今天的秦皇島,南到江浙、湖北、湖南地區,東到山東沿海,並在鄒嶧山、泰山、芝罘山、琅邪、會稽、碣石等地留下刻石,以表彰自己的功德。此外又依古代帝王慣例,於泰山祭告天地,以表示受命於天,謂之「封禪」。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最後一次巡遊,南下雲夢(在今湖北),沿長江東至會稽,又沿海北上返山東萊州,在西返鹹陽途中於沙丘病逝,可以說,秦始皇用他徵服天下之外更多的時間用在巡視天下,以此實現意志力的影響和徵服。這位不乏浪漫主義的雄才大略的帝國締造者,想在其有限時間內開拓萬古無限之大業與彰顯其永不幻滅的精神意志力。

大秦兵馬俑

儘管這位東方男子,最終中途病亡,未能對帝國進行更為有效的鎮服,但是他的足跡和思想已經浸染了大秦帝國的每一處角落。他蔑視過往,「以古非今者族」,甚至不惜用暴力手段毀壞六國遺留的史書,下令「史官非《秦紀》皆燒之。」他的自信認為「三代之事,何足法也。」不難想像,秦始皇是一位從始至終都未嘗感到虛弱和茫然的強大意志。一時之間,古老的東方帝國,在秦始皇的帶領下顯得大氣磅礴,吞吐出浩大的泱泱氣魄。

二、大海蒼茫讓他希翼長生不老仙藥之外,更強烈表明他要「四海為一」大一統事業。

「有所思,乃在大海邊」,秦始皇對遠方有著無極的思索和追尋,他調動了帝國的一切力量,開啟了「東撫東土」,「乃臨於海」的實踐與求索。正式這種對滄海的追尋,讓後來的曹孟德壯懷不已。秦始皇實現的統一,不能簡單以杜牧《阿房宮賦》「六王畢,四海一」全部作為總結。大秦帝國版圖的擴張,除「西北斥逐匈奴」外,還包括對嶺南的徵服。此外,秦始皇將他的目光投向遼闊的東面之海。他五次出巡,其中四次來到海濱,可見他固執地追尋長生之藥外的獨特政治巡視。

徐福東渡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最後一次出巡,曾經有「渡海渚",「望於南海」的經歷,又「並海上,北至琅邪」。《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方士徐市等解釋「入海求神藥,數歲不得」的原因在於海上航行障礙很多:「蓬萊藥可得,然常為大鮫魚所苦,故不得至,願請善射與俱,見則以連駑射之。」隨後又有秦始皇與「海神」以敵對方式直接接觸的心理記錄和行為記錄:「始皇夢與海神戰,如人狀。問佔夢,博士曰:『水神不可見,以大魚蛟龍為候。今上禱祠備謹,而有此惡神,當除去,而善神可致。』乃令入海者齎捕巨魚具,而自以連弩候大魚出射之。自琅邪北至榮成山,弗見。至之罘,見巨魚,射殺一魚。遂並海西。」親自以「連弩」射海中「巨魚",竟然「射殺一魚」。對照歷代帝王行跡,秦始皇的這一行為堪稱空前絕後。而「自琅邪北至榮成山」,似可理解為當時的航海記錄。

通過司馬遷筆下的這一記載,我們看到秦始皇以生動的個人表演,體現了探索海洋的熱忱和挑戰海洋的意志。《論衡.紀妖》將「夢與海神戰」事解釋為秦始皇即將走到人生終點的兇兆:「始皇且死之妖也。」王充注意到秦始皇不久即病逝的事實:「始皇夢與海神戰,恚怒入海,候神射大魚。自琅邪至榮成山不見,至之罘山還見巨魚,射殺一魚。遂旁海西至平原津而病,到沙邱而崩。」王充的分析,或可以所謂秦始皇「天性剛戾自用」、「意得欲從」在晚年益得驕橫偏執的心理作為說明。

通過王充不能得到證實的「且死之妖」的解說,也可以看出秦始皇「夢與海神戰」確實表現了常人所難以理解的特殊性格和異常心態。「入海求仙人」:海洋探索的特殊形式 前人多將秦始皇東巡海上的動機簡單歸結為求長生不老之藥,其實這是比較片面的。據司馬遷記載,秦始皇第一次東巡來到海濱,似乎還沒有得知方士關於海上三神山的學說。他期望接近海上仙人,是稍後的事。《史記.封禪書》說,秦始皇即帝位不久,即「東遊海上,行禮祠名山大川及八神」。

這裡所說的「八神」,祀所至少有一半在濱海地區。行禮祀「八神」,體現出來自西北的帝王對東方神學傳統的全面承認和充分尊重。而所謂「冀遇海中三神山之奇藥」,則見於秦始皇最後一次出巡的記錄中。

正是在「東遊海上」的行程中,秦始皇接受了方士的宣傳和鼓動。燕齊海上方士是參與開發秦始皇追求海上神山奇藥的迷妄,使得帝王和方士的合作,還成就了一次規模空前的海外移民。據《史記.淮南衡山列傳》記載伍被的說法,在聽到方士轉述「海神」的承諾之後,「秦皇帝大說,遣振男女三千人,資之五穀種種百工而行。徐福得平原廣澤,止王不來。」

李白畫像

李白《古風》詩讚頌秦始皇的功業,表揚了他的「明斷」「大略」:「 秦皇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明斷自天啟,大略駕群才。」李白同時又諷刺秦始皇迷信長生不死,最終卻仍逃脫不掉歸葬驪山:「尚採不死藥,茫然使心哀。連弩射海魚,長鯨正崔嵬。額鼻象五嶽,揚波噴雲雷。鬐鬣蔽青天,何由覩蓬菜。徐市載秦女,樓船幾時回。但見三泉下,金棺葬寒灰。」其中「連弩射海魚」數句,似並無貶義。《史記.秦始皇本紀》描述了秦始皇陵地宮的設計:「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似乎也表明陵墓主人對大海的嚮往,至死仍不消減。又「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對於「人魚」有多種解釋。按照裴駟《集解》引《異物志》的說法,這種魚「出東海中」。宋人曾慥《類說》卷二四引《狙異志》「人魚」條稱之為「海上」「水族」。明黃衷《海語》卷下《物怪》也說到海中「人魚」。我們也許可以這樣理解陵墓設計意圖,「三泉」之下蕩動著的「大海」的模型,陪伴著「金棺」之中這位胸懷海戀情結的帝王,而來自海產品的光亮,也長久照耀著他最後的居所。

三、秦代滅亡可能是後世研究最多的重大課題,由此產生了著名的「過秦論」和「六國論」 ,這些或源於多數人對秦始皇的崇拜與遺憾。

自我定位超越歷史的秦始皇,最終由於猝然去世,導致所有的願景化為烏有。生前所擔心的六國暗流勃然興起,不出數年便被回頭浪徹底擊倒。此前他幾乎完成了所有穩定帝國的步驟,培養扶蘇做大秦的繼位者,將最能善戰的蒙恬等大將安排在塞外,他調動所有力量以挑戰人類極限的勇氣修建長城,幾乎帝國被秦始皇設計得風雨不透。

然而這個威震四海、聲名遠播的龐大帝國僅僅存在了15年就煙消雲散。對此司馬遷首次進行解讀:「秦取天下多暴,然世異變,成功大。傳曰法後王,何也?以其近己而俗變相類,議卑而易行也。學者牽於所聞,見秦在帝位日淺,不察其終始,因舉而笑之,不敢道,此與以耳食無異。悲夫!」此後從賈誼到司馬光、蘇洵均參與到這一重大歷史話題中來,其中尤以《過秦論》和《六國論》最為精彩。

形勢圖

逮至清代,王夫之對此再度進行了精彩評論,在《讀通鑑論》中他寫到:「郡縣之制,垂兩千年而不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勢之所趨,豈非理而能然哉?」認為秦朝在全國範圍內推行郡縣制,影響了兩千年的中國歷史,順應了歷史潮流,也因本身之存在了15年就滅亡,由此留給了後人無限的「亡秦之鑑」。此外,歷代有一現象值得關注,雖然秦始皇被加以「暴君」形象被寫進歷史,但是凡在學術和才華均有重大突破的文人莫不對秦始皇表達欽佩之情,由此對於泱泱大秦的迅速滅亡無不表達了遺憾和惋惜,而秦始皇註定成為了千古莫能超越的一位偉大人物。

相關焦點

  • 《大秦賦》重磅收官 秦風長韻 餘音嫋嫋
    2020年12月27日,由著名導演延藝執導,張魯一、段奕宏、李乃文、朱珠、辛柏青、鄔君梅等實力演員主演的78集歷史題材電視劇《大秦賦》在央視8套黃金檔重磅收官。自開播以來,《大秦賦》憑藉精良的製作、獨具匠心的敘事角度、鮮活飽滿的人物形象贏得了觀眾的好評。
  • 優酷《大秦帝國之崛起》四年後回歸 歷史正劇升溫
    近日,大型史詩IP巨作《大秦帝國之崛起》在優酷平臺熱播。作為大秦帝國系列電視劇十年磨礪的第三部作品,《大秦帝國之崛起》暌違四年,終於出現在網友面前。
  • 《大秦帝國》,不只是從小說到電視劇
    劉復生《大秦帝國》是一部當代文學史上的奇作,六卷十一冊,五百餘萬字,如果不是真喜歡,沒有點耐心,還真難讀完。其實,對於孫皓暉來說,十一冊《大秦帝國》和他的文化史論《中國文明正源新論》和《中國原生文明啟示錄》(三冊)只不過是同一內容的不同形式而已,它們以互文的形式,面向不同的讀者,以及同一種讀者的不同閱讀階梯而設。所以,對於《大秦帝國》,我們糾纏於文學性或歷史的細節又有什麼意義呢?探究它真實的意圖才更為重要。尤其是當這種意圖得到普遍的社會呼應並獲得附加增殖甚或扭曲式強化的時候,真正批判性的思考就更為必要。
  • 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了大秦帝國,開啟了封建社會的序幕
    春秋戰國時期,雖然仍處於東周時代,但東周對國家的控制力度幾乎不存在,因而對國家的控制主要掌握在幾個大國手裡,他們也被稱為春秋五霸、戰國七雄。在戰國時期,主要是這七個國家分別控制著其所統治的地區,因為相互之間地位等同,都為大國,所以為了利益和資源,他們便會相互引發戰爭。
  • 2020年待播的7部大劇,《大江大河2》、《大秦帝國之天下》成壓軸大劇
    2020年已經接近尾聲了,各大影視劇也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中,但也有許多好劇還在待播的行列中,今天我們來說一說待播的7部大劇。、蓋玥希、杜淳主演,主要講述了幾位背景各異由各具魅力的年輕人在兩樁曲折離奇的懸案中命運互相糾纏的懸疑愛情故事,這也是林更新繼《楚喬傳》之後最受期待的作品,大家期待嗎?
  • 以《大秦帝國之崛起》為例,來談大數據輿情分析和文本挖掘
    今年開年,因飾演白起的演員王學兵吸毒而拖延上映的《大秦帝國之崛起》(以下簡稱為「崛起」),終於在劇迷的千呼萬喚中播出。這部根據孫皓暉同名小說改編的電視劇是「大秦帝國」系列的第三部,首部《大秦帝國之裂變》,第二部《大秦帝國之縱橫》分別於2009年、2013年播出,均獲得不錯的口碑,第三部《大秦帝國之崛起》因為上面的原因而補拍,直到今年年初才在央視開播。
  • 戰國四大公子之首魏無忌--大秦帝國一統天下的終結者
    大秦帝國在一統天下的道路上總會遇到很多六國當中能夠力挽狂瀾的名將奇才,在眾多的抗秦名將當中只有一個人能夠徹底的終結大秦的一統之路,成為大秦不可逾越的障礙,那就是魏無忌,在四大公子當中孟嘗好客、平原禮賢、春申輔政,而魏無忌的特色就是統軍,在他的統領下兩次終結大秦的一統之路,將秦軍牢牢的壓制在函谷關內
  • 大秦帝國之公孫衍
    即便再有一十九年辛苦磨難,卻不會再有下一個晉文公。後來,二次合縱伐秦失敗,公孫衍真的累了,背負著三晉十幾萬冤魂血淚,黯然退隱。大秦帝國裡的結局我其實挺喜歡的,與張子醉於魏地,起碼滿足了我對結局的幻想!
  • 《大秦帝國》行不?
    相對於金庸小說的無死角覆蓋,現在也有一部同樣偉大的《大秦帝國》,但知名度和普及率則遠遠不夠。雖然有過影視改編,但是影視作品所能表達出的內容,遠遠不及原著之萬一。02《大秦帝國》的第一個偉大之處在於,通過歷史小說的形式,對很多人、事、物進行了正本清源式的重新論述。比如,一直以來,人們對於秦帝國(統一王朝)和秦國(七國之一)在政治方面的固有印象:暴秦。
  • 《大秦賦》這些冷知識可比劇情有意思多了
    古裝歷史劇《大秦賦》正在熱播中,作為《大秦帝國》系列的收官之作,這部劇掀起了大秦粉的狂歡。然而劇情有些偏重於宮闈之亂,也引起不少觀眾的反感,其實這樣的歷史劇還是應該尊重歷史,這樣觀眾們可以一邊看一邊查歷史資料,不僅可以通過看劇了解到真實的歷史,還可以學到一些歷史冷知識。
  • 大秦、大食、大夏、大宛、身毒、安息等國分別是現在的哪個國家?
    用大秦這個稱呼稱羅馬一直用到了明朝時期。2、大食大食,即與唐朝同時崛起的阿拉伯帝國,唐朝稱之為大食,是波斯語tazi的音譯。大食分為白衣大食、黑衣大食和綠衣大食,以服飾的顏色區分。大食——阿拉伯帝國白衣大食即倭馬亞王朝(公元661年—750年),首都大馬士革黑衣大食即阿拔斯王朝(公元750年—1258年),首都巴格達綠衣大食即法蒂瑪王朝(公元909年~1171年),首都開羅
  • 最新熱播電視劇《大秦賦》中驚現後世穿越而來的軍隊?
    劇中騎兵裝備的馬鐙馬鐙是一對掛在馬鞍兩邊的腳踏,供騎馬人在上馬和騎乘時用來踏腳的馬具。胡服騎射時的騎兵沒有馬鐙二、劇中秦軍攻城使用的投石車類似元代改進後的新型武器請注意,這個戰例實際上已經發生在《大秦賦》故事之後了。那時候的投石車結構很簡單,一根巨大的槓桿,一端是用皮套或是木筐裝載的石塊,另一端端系上幾十根繩索,當命令下達時,數十人甚至數百人同時拉動繩索,利用槓桿原理將石塊拋出。當時的投石機體積龐大,是固定式的,固定在城內防禦用或者攻城時臨時搭建使用。
  • 大秦景教碑-中新網
    大秦景教碑 2014-07-11 15:57:49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吳合琴   景教傳入中國的最早物證,是一塊在明朝天啟五年(一六二五年)於長安(今西安)出土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
  • 段奕宏《大秦賦》首播,3大看點碾壓同類題材,赳赳老秦果然不同
    畢竟,這部吵吵鬧鬧了近2年的電視劇,站在《大秦帝國》這一個超強IP的巨人肩膀上,不火才怪!《大秦賦》首播6集,小編第一時間追了劇,並未看完。但是,不吹不黑的說,《大秦賦》中3大看點已經不輸前作。也不由得感嘆,「赳赳老秦」就是不一樣,說是「碾壓」近些年的古裝歷史劇,一點都不為過!
  • 大秦賦:昨晚迷之劇情出現,長達78集的電視劇開始注水了?
    作為歷史劇愛好者,大秦帝國可以算是饕餮盛宴了,由於前面的三部,所以現在對於大秦帝國的收官之作是格外期待的,不過從目前播出的劇情來看,似乎大家更多的是失望,雖然道具什麼的做的更精緻了,不過少了前面的緊湊和霸氣,更是有人提出質疑,難道說長達78集的大秦賦現在就已經開始注水了嗎?
  • 《大秦賦》——非常好看非常燃的一部劇,細節做得很用心
    《大秦賦》是由延藝、顧其銘、自《大秦帝國之裂變》伊始,時隔14年,終於迎來了秦國歷史上最為輝煌的篇章,亦是大秦帝國系列的完結之作《大秦賦》。這麼系統而全面的演繹秦國的歷史,印象中,在屏幕上還是第一次。可以想見,拍這樣的歷史劇,耗資又耗時,雖然跨越了十餘年,但是,終於能夠圓滿收尾,也是極為難得。
  • 《大秦賦》播出時間一共有多少集 幾月幾日大結局具體時間
    《大秦賦》(原名《大秦帝國之天上下》)12月1日上線播出之後受到一致好評,這種歷史正劇一般集數較多,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看完,而且劇情故事緊湊,契合歷史的進程,那麼大秦賦每周更新幾集?下面帶來介紹。
  • 《大秦賦》的背景為戰國末年,為何卻同時存在東周和西周?
    在最近熱播的《大秦賦》中,先是有秦昭襄王攻滅西周,又有秦異人,即秦莊襄王攻滅東周。 可是,《大秦賦》的故事背景不是戰國末年嗎?時間上隸屬於東周。那秦國滅亡的「東周」和「西周」都是什麼地方呢?
  • 評分下滑,口碑兩極化,但不影響我為《大秦賦》爆燈
    《大秦賦》作為《大秦帝國》系列的最後一部,在萬眾期待之下回歸之後,如今又也迎來了口碑下滑和各種質疑的聲音。歷史粉不滿意劇中的人設問題,原著粉不滿意選角,以至於大篇幅的改編。不過對於還沒有看過《大秦帝國》系列,以及看慣了國產偶像劇的觀眾,這部《大秦賦》其實也沒有那麼糟糕。
  • 大秦鐵路多重利好助推股價
    統計顯示,不少流通市值排名前20位的權重股出現不同程度的下跌,如中國平安、中國太保大跌4%;然而就在大盤藍籌開始出現大面積調整之際,流通市值排名第19名的大秦鐵路反而逆勢大漲8%。請問,後市大秦鐵路能否延續強勢?  昨日藍籌股集體調整主要是因其估值修復導致的補漲行情已經到位,但是諸如大秦鐵路存在消息面刺激、業績提升預期的藍籌股仍有繼續上漲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