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行天下的馬其頓方陣,難道真的沒有破解之法嗎?專家:大秦可破!

2020-12-01 騰訊網

在無邊的黑暗裡,眾多的未解和神秘靜靜的守候,等待那支探索的火炬亮起,讓我們一起開啟探索歷史的旅程,仰望文明的巴別塔!

在世界歷史上,有一位很出名的軍事將領,率領一支幾萬人的部隊,打下了一個龐大的帝國。這個軍事將領叫做亞歷山大大帝,他率領的這支軍隊,就是大名鼎鼎的馬其頓方陣。

馬其頓方陣有多厲害?大凡它遇到的敵人,沒有不被打敗的。不管是精兵為主的希臘軍隊,還是人術碾壓的波斯大軍。在馬其頓方陣的面前,那就像是一隻只待宰的小綿羊。雖然馬其頓方陣只有區區五萬人,但是,就是這五萬人,能讓他從希臘一直打到印度,難逢敵手。

難不成,馬其頓方陣真的沒有破解的辦法了嗎?專家說,也不一定啊,至少咱們的大秦就能破了它的方陣。馬其頓方陣為什麼能夠橫行天下?原因就在於,當時的世界的戰爭還處在古典時期。這一時期的戰爭有個很典型的特點,那就是混戰。

就是說,雙方的軍隊一見面,就相互衝鋒,幾乎沒有什麼陣形可言。但是,亞歷山大將他的軍隊改革了一下,依靠嚴明的紀律,讓這支方陣能夠井然有序地前進、後退,執行各種作戰命令。

反觀它的對手,幾乎就是個烏合之眾,面對訓練有素的馬其頓方陣,自然就只有被碾壓的份了。可是,那個時候的中國,還處在戰國時期,亞歷山大要是進入中國的話,最先遇到的就是秦國。那時的秦國,秦惠文王剛剛滅了義渠。

要知道,秦軍自商鞅變法以來,紀律就是七雄之中最好的。秦軍軍陣也是公認的最嚴密,最訓練有素的軍隊。哪怕被殺了一半人,都不會潰散。這樣的軍隊,碰上馬其頓方陣不說碾壓了,至少也是旗鼓相當。而不會像亞歷山大之前遇到的那些敵人一樣,稍微有些死亡就潰不成軍。

東流逝水,葉落紛紛,時間就這樣悄悄地、慢慢地走過,我們下期再見!

相關焦點

  • 徵服世界三大文明古國的馬其頓方陣,為何最後會慘敗給羅馬?
    這時誰要能發明一套作戰陣法,在戰場上還不是碾壓級別的嗎?而方陣的作戰人員大致可分為4類: 馬其頓方陣 常備步兵: 1.進攻強,防守弱 第二次馬其頓戰爭中,羅馬人大破馬其頓方陣
  • 馬其頓方陣被神話,三萬破二十萬,真正的致勝法寶,另有他人
    提起亞歷山大,大家首先會想到密密麻麻、長槍如林的馬其頓方陣。靠著這個方陣,亞歷山大橫掃歐亞非,建立起一個龐大的帝國。在至關重要的、徵明波斯的高加米拉戰役中,3萬馬其頓軍隊大破波斯大軍,留下了馬其頓方陣的神話。那麼,馬其頓方陣真的是致勝的法寶嗎?
  • 當馬其頓方陣遇上秦國的軍隊,箭如雨下,馬其頓方陣是否有勝算?
    若馬其頓方陣與秦軍軍對決,在平坦的陸地作戰,馬其頓方陣難有優勢,在地形複雜的近戰中就很難說。在周朝以前,作戰時使用弓箭比較多,那種普通有弦弓。戰國時期出現了使用機械助力的弓弩了,其中韓國的兵器最發達。一方面韓國有開採礦山,冶煉技術發達,能大量生產箭鏃;另一方面韓國機械製造很發達,特別是製作戰場利器之弓弩。
  • 如果亞歷山大沒有走錯路,直接步入中國境內,秦軍是他的對手嗎?
    此人除了是歐洲歷史上的四大軍事統帥之首,還建立了當時世界上最廣袤的國家。不少人都在猜測:如果亞歷山大的遠徵軍沒有走錯路,直接步入中國境內,那秦軍是不是他的對手,能否抵擋得住? 就算沒有合縱連橫,如果亞歷山大選擇從北方入侵,就會碰上趙武靈王,他正在進行胡服騎射的改革。此時趙軍的單兵作戰能力可媲美秦國軍隊,且機動性更強,亞歷山大碰上的話估計跑都跑不掉。
  • 亞歷山大如果沒有走錯路,直接殺進中國,當時的中國能抵擋住馬其頓...
    如果亞歷山大沒有走錯的話,他將翻越帕米爾高原,進入中國,他的路線基本和張騫出使西域或者漢軍的歷次西域之戰的路線差不多,也就是要走天山南麓,然後從河西走廊經玉門關進入中國,這一路可是不太平啊!
  • 亞歷山大的馬其頓軍團假如繼續東進,當時的華夏諸侯能打的贏嗎
    馬其頓士兵的盾也非常講究,盾的直徑不到60公分,盾牌持在步兵的左手手臂上,還有一條帶子掛在脖子上來分擔步兵持盾牌所帶來的重量。 作戰的時候,步兵的左手可以騰出來幫助手持長矛,增加攻擊力,但防禦力卻沒有降低。
  • 都說馬其頓方陣厲害,但是,在面對中國這一武器的時候照樣不行
    而在此時,遙遠的東方,秦昭王帶領著自己的國家,走上了滅六國的康莊大道,統一之勢勝利在望。在歷史的回眸中,人們常常會想,假如,亞歷山大能活得更久一點,帶領軍隊跨過帕米爾高原,與秦昭王不期而遇,那麼,勝負又是怎樣呢?作為一個功勳顯著的軍事家,他的謀略和膽識令人欽佩。作為亞里斯多德的學生,亞歷山大一直希望自己能夠成為古希臘神話中的英雄,從小對戰爭就感覺敏銳。
  • 大秦賦:呂不韋親任主編的《呂氏春秋》,真配得上一字千金嗎?
    《呂氏春秋》又稱《呂覽》,為戰國末年秦相邦呂不韋召集門客所編,成書之日呂相曾高調地將全書謄抄整齊並懸掛在首都鹹陽城門(布鹹陽市門,懸千金其上),宣告但凡「能增損一字者予千金」,可謂大手筆、好魄力。只是懸賞的對象乃「諸侯遊士賓客」,相當於昭告天下,而非《大秦賦》裡一臉賤兮兮地在城門口跟眾大臣顯擺。
  • 《大秦賦》:張魯一繼《新世界》後,王者歸來主宰天下
    《大秦賦》這部劇一出場,對張魯一來說真的很絕妙,今年初《新世界》裡的他還在歪著頭吸鼻子,當時的場景現在還歷歷在目,可歷時12個月後的他對2020年又做了一個完美的詮釋。《大秦賦》的播出時段更像是為張魯一量身定做的一樣,讓人對他以前的角色剛剛消化得差不多,突然讓他「王者歸來,主宰天下」當真也給觀眾打了一「強心針」。對於他來講也算是繼《新世界》後,對於角色做一個徹底的「翻身」。
  • 2020年待播的7部大劇,《大江大河2》、《大秦帝國之天下》成壓軸大劇
    6、《黑白禁區》 這是由歐豪、劉曉潔主演的當代涉案劇,主要講述了臥底警察凎天雷,長達十多年遊走在灰色地帶,並在重創復甦後重啟人生,破解犯罪謎團的故事
  • 在大秦滅亡之時,進攻南嶺的軍隊為什麼沒有回,而是選擇留在那裡
    在大秦統一了六國之後,便開始進攻南越的戰役。據淮南子人間訓的記錄,大秦在攻打他們之時,調來了部隊竟然達了50萬人之多。在公元214年,大秦便正式佔領廣東、廣西和南越北邊的地方,並設立了南海、桂林、象郡。可是卻在8年之後,大秦便宣布滅亡。
  • 《大秦賦》重磅收官 秦風長韻 餘音嫋嫋
    照片均為資料照片78集電視劇重磅收官在《大秦賦》78集的大結局中,秦國統一天下的霸業宏圖中只剩下了齊國還沒有歸降。秦王嬴政並不贊成強攻之策,白白葬送將士性命。秦國從秦孝公用商鞅變革圖強開始,經過各代君王殫精竭慮的經營和百餘年不斷的努力奮鬥,終於在秦王嬴政手中掃六合併天下,完成了中華歷史上第一次大一統。至此,開始於嬴異人(嬴政的父親)從趙國返秦,終止於嬴政合併天下,講述了秦王嬴政平天下故事的電視劇《大秦賦》結束,大秦系列史詩劇也就此收官。
  • 希臘的馬其頓難題
    馬其頓一直以來都是希臘的學生,且目前學得並不完全,還差得很遠。他還指出,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事實上只是個僭主,像腓力二世這樣的僭主又有何資格來統治自由昌盛的文化之邦希臘呢?德謨斯提尼號召所有希臘人團結起來,為自由而戰,堅決不允許馬其頓染指希臘地區。
  • 大秦賦:昨晚迷之劇情出現,長達78集的電視劇開始注水了?
    作為歷史劇愛好者,大秦帝國可以算是饕餮盛宴了,由於前面的三部,所以現在對於大秦帝國的收官之作是格外期待的,不過從目前播出的劇情來看,似乎大家更多的是失望,雖然道具什麼的做的更精緻了,不過少了前面的緊湊和霸氣,更是有人提出質疑,難道說長達78集的大秦賦現在就已經開始注水了嗎?
  • 大秦帝國之公孫衍
    他一生的事業,都是「知不可為而為之」之事;他願意幫助的人,也都是「我偏要勉強」的人。嬴駟赴彭城相王意圖東出,是偏要勉強。張儀要以一介書生一張利嘴改變天下大勢,是偏要偏強。魏嗣劍走偏鋒不擇手段以強魏國,是偏要勉強。韓朋以弱韓擊強秦,還是偏要勉強。他幫助嬴駟和張儀,是實現第一層「追求自我」過程中的知不可為而為之。合縱攻秦,幫助魏嗣和韓朋,是實現「保護故土」過程中的知不可為而為之。
  • 趣味數學|富蘭克林的魔術方陣
    富蘭克林的魔術方陣大小為8X8,充滿著許多令人感到驚奇、甚至是富蘭克林本人也未曾注意到的對稱性。富蘭克林魔術方陣每一行和每一 列的總和都是260;如果每一行、列只加到一半的位置時,和也恰好是260的一半。除此之外,每一條彎折列的總和也是260,大家可以自行對照圖中以灰底標示兩條彎折列的例子。
  • 《大秦帝國》行不?
    相對於金庸小說的無死角覆蓋,現在也有一部同樣偉大的《大秦帝國》,但知名度和普及率則遠遠不夠。雖然有過影視改編,但是影視作品所能表達出的內容,遠遠不及原著之萬一。可見,秦國實在是一個「移民國家」,在政治、經濟、軍事方面都匯聚了天下英才。
  • 面對羅馬帝國的崛起,馬其頓希臘化各國是否註定失敗?
    那麼,以當時情勢而論,馬其頓希臘化世界是否註定失敗? 亞歷山大大帝的輝煌,希臘化世界的輝煌,註定成就羅馬和波斯帝業的夾心餅嗎? 這其中,安提柯馬其頓距離羅馬太近,希臘本土地區的城邦獨立勢力又是大泥潭。
  • 《大秦賦》在撒謊?嬴政逼呂不韋遷蜀,真的是保護呂不韋嗎?
    門客們之所跟著呂不韋,求的不就是功名利祿嗎?現在功名利祿就在眼前,為什麼不要?而呂不韋一旦動搖,事情就大了。不管呂不韋是去趙國,還是魏國或其它國家,他都會成為秦國的敵人,成為秦國東出一統天下的最大障礙。秦國必定會想盡一切辦法滅了他。為了不至於出現這種尷尬,所以秦王嬴政才把呂不韋一家遷往蜀地。這樣想的話,嬴政的確是在保護他。這樣想的話,嬴政的確是有情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