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西徵時,金人為何沒有選擇偷襲蒙古?反而選擇南下攻宋呢

2020-12-05 歷史鑑賞者

金國好歹也是滅亡北宋的王朝,一度佔據了長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區,成為中原最強大的王朝。可是在面對蒙古鐵騎的時候,金國卻展現出了自己懦弱的一面。

當成吉思汗鐵木真帶著蒙古大軍西徵的時候,金人不僅沒有選擇偷襲鐵木真的老巢,反倒是選擇南遷,最終喪失了戰爭的主動權,從而在蒙古和南宋的夾擊下,宣告滅亡。那麼當年金國為什麼沒有選擇偷襲蒙古大軍的老巢呢?

01蒙古大軍是遊牧民族,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老巢。

蒙古帝國的所有財產,其實都是跟著自己走的。他們的,蒙古包需要隨身帶著隨時居住,他們的孩子需要在戰場上歷練,唯一留在根據地的,可能只有女人幼兒和老人。

當成吉思汗的大軍選擇西徵的時候,其實留在本地的兵馬人口並不多。金國想要攻打蒙古大軍的老巢,應該是不成問題的。

二年春正月丁卯朔,以邊事未息,詔免朝賀。辛未,大元兵徇彰德府,知府事黃摑九住死之。宋人攻秦州,統軍使石抹仲溫擊卻之。癸未,有司奏,請權止今年禘享朝獻原廟及皇太后冊禮,從之。乙酉,徵處士王澮,不至。大元兵徇益都府。命有司複議本朝德運。乙未,大元兵徇懷州,沁南軍節度使宋扆死之。二月丙申朔。壬子,大元乙裡只紥八來。丙辰,罷按察司。壬戌,大元乙只復來。---《金史》

可問題是,他們打下了蒙古的老巢又能怎樣?他們能獲得多少戰利品呢?一旦蒙古大軍殺回來,那金人可就吃不了兜著走了。

攻打蒙古地區,只有與之正面軍隊相較量,才能夠獲得真正的收益,因為他們的軍隊就是他們最大的資本。

可是打得過嗎?完全打不過,金國在南遷之前,已經和蒙古大軍打了好幾仗,沒有哪次獲勝的。尤其是金宣宗繼位以後,蒙古大軍分三路進攻金國,河北郡縣幾乎全部被金國人給佔領了,只剩下了11座城池。戰鬥力的懸殊,使得金宣宗認為自己不能跟蒙古大將硬拼。為了保證自己的統治得以延續,他只能選擇和蒙古人握手言和,當然是一種恥辱性的求和。成吉思汗在收到一定好處費和地盤以後,這才答應退兵。此後金國便開始計劃了南遷的政策,金宣宗是第一個想到往南方逃的金國皇帝。等到成吉思汗西徵的時候,就算木華黎不對金國下手,金國也不會想到去偷襲成吉思汗的老巢,畢竟蒙古大軍的老巢,遠沒有南宋的資源多。

02金國戰鬥力日漸降低,完全不是木華黎的對手。

成吉思汗西徵以後,你以為蒙古大軍就徹底走光了嗎?當然不是。成吉思汗臨走前,將木華黎封為了徵金大元帥、太師、國王等職務,專注於攻打金國。

這就好像是光腳的不怕穿鞋的,金國長期與宋人接觸,早就被漢化了。所以戰鬥力一天不如一天,也習慣從遊牧民族轉變成了農耕民族,以城池作為行政單位。

可是蒙古人不一樣,打贏了他們就進城搶掠,再象徵性地派一點點人馬駐守該城池。打輸了就跑路,反正他們是拖家帶口上路的。不過輸的情況十分少見。當時金宣宗決定南遷的消息,被成吉思汗獲悉以後,他立刻命令木華黎對金國發起進攻。1215年,木華黎帶領大軍佔領東京,也就是現在的遼寧遼陽,又攻佔了北京,也就是現在的內蒙古寧城縣。金國決定與木華黎決一死戰,所以派遣大將奧屯囊帶領20萬大軍與蒙古決戰,結果被木華黎斬首8萬多人。此後木華黎大軍一路暢通無阻,幾乎沒有敗績。由此可見,金國此刻的戰鬥力,已經大不如前,至少在蒙古人面前,是不堪一擊的。為此他們只能轉移目標。

既然打不過蒙古,難道他們還打不過昔日的老對手南宋嗎?金宣宗認為,他們完全可以欺負一下南宋,以此獲得更多地盤,彌補他們在北方的損失。

庚寅,奉衛紹王公主歸於大元太祖皇帝,是為公主皇后。辛卯,詔許諸人納粟買官。京師戒嚴。壬辰,大元兵下嵐州,鎮西軍節使烏古論仲溫死之。夏四月乙未朔,以知大興府事胥鼎為尚書右丞。戊戌,奉遷昭聖皇后柩於新寺。時山東、河北諸郡失守,惟真定、清、沃、大名、東平、徐、邳、海數城僅存而已,河東州縣亦多殘毀。---《金史》

為此金宣宗下了一步好棋,中都被蒙古大軍攻陷以後,他知道自己無法對河北、山東地區進行直接統治了,所以他順手封了九個地方武裝為公爵,讓他們在本地發展力量,作為金國在北方對抗蒙古大軍的屏障。

由此可見,金國本身已經沒用到了,將地盤拱手讓出去的地步,他們又怎麼可能有實力,跟強大的蒙古帝國相抗衡呢?

03南方是物阜民豐之地,金國希望攫取這裡的資源供自己發展。

打不過蒙古,難道金國還打不過南宋嗎?這是金宣宗心裡盤算的事情。他們早就對南方物阜民豐的生活垂涎三尺,這一次遷都,只不過是實現了自己昔日的夢想罷了。

夏四月丁未朔,以宋歲幣不至,命烏古論慶壽、完顏賽不等經略南邊。戊申,孟州經略司萬戶宋子玉率所部叛,斬關而出,經略使從坦等追敗之。庚戌,花帽軍作亂於滕州,詔山東行省討之。南陽五朵山盜發,眾至千餘人,節度副使移剌羊哥出討,遇之方城,招之不從,乃進擊之,殺其眾殆盡。---《金史》

金宣宗南下以後,將國都建立在汴梁,也就是昔日北宋的都城。這一舉動,使得金國正兒八經地成為了中原王朝,雖然是恥辱性地南遷,卻決定了金國在歷史上的地位。

當時恰逢宋寧宗時期,金人南遷引起了南宋的強烈不滿。每年大把歲幣供應給他們,他們還不知足,居然將手再次伸向了南方。此刻南宋已經看出了金國的頹敗之勢,所以打算利用金國和蒙古的矛盾,聯合蒙古一起對付金國。於是宋寧宗停掉了給金國的歲幣。金宣宗當然不能答應,自己被蒙古人欺負了,南下居然還要被南宋這個小弟弟欺負,這絕對不行。所以在朮虎高琪的建議下,金宣宗發動了南下攻宋的戰爭,以此挽回自己在北方損失的土地。期初戰爭是十分順利的,金國大軍連續攻克了光山、羅山等城池,斬殺了兩萬宋軍。可是奪取的城池他們守不住,多次被宋人再次攻陷。久而久之,金國並沒有撈到什麼好處。

這個時候西北的西夏,居然也趁火打劫,對金國發起進攻。此外金國內部也是發生了契丹人叛亂,到處都是敵人,金國自此一蹶不振。

總結:金人南下,其實是一招臭棋。

南下的金宣宗,雖然可以暫時躲避蒙古人的鐵騎,可是他沒有想過,將中都讓給蒙古,是嚴重削弱統治地位的一種體現。

金宣宗認為南下攻宋可以彌補這一損失,其實他沒想到自己早就已經眾叛親離。在攻宋時遇到了各種困難,與南宋打得難解難分,再也無法恢復往西全盛的局面。

蒙古的戰鬥力的確很強悍,但是逃跑絕對是下下策。如果金宣宗能夠堅守中都,以必死之心守住金國的北大門,或許金國在上下一心的團結之下,爆發出強悍的戰鬥力。

參考資料:《金史》

相關焦點

  • 圖解蒙古戰役:成吉思汗西徵南侵,大獲全勝,悲情落幕
    成吉思汗的蒙古大軍在拿下金國中京之後,迫於蒙古西翼的花剌子模的軍事壓力,他北返塞北,準備發動西徵戰役,索性將太行山以南的統軍之權交給了木華黎。花剌子模當時緊鄰蒙古西翼,為中亞第一大國。成吉思汗在攻破金國中京的同時,花剌子模曾經派遣使者希望互通貿易。
  • 成吉思汗沒有世界地圖,蒙古西徵之路隨追擊潰逃的花剌子模而確立
    秦始皇沒有世界地圖,於是東亞的農耕世界就是「天下」。同樣,成吉思汗也沒有世界地圖,其在蒙古草原崛起後也並非從一開始就要徵服世界的。公元1146年,蒙古人的一個首領俺巴孩被金熙宗釘死在木驢上,這是金人專門用來懲治遊牧叛人的刑罰。
  • 成吉思汗西徵前準備不夠充分?為何會半路班師?
    《多桑蒙古史》是這樣描述的: 「以韃靼地獄之出產,與中國及印度之出產相貿易。成吉思汗之國遂與算端摩訶末之國相接。此繁榮鄰國之富庶,不免啟韃靼地域諸遊牧部落之貪心,未久此蒙古侵略者得藉詞而開邊釁焉。」應該說這時的成吉思汗已計劃攻取富庶的河中地,只是苦於沒有合適的理由; 另一原因是他高估了花拉子模的軍事實力。
  • 揭曉千古之謎 成吉思汗西徵路線被「鎖定」
    「對巴彥淖爾市烏拉特中旗新忽熱古城的考古調查發現,該城就是《蒙古秘史》中記載的兀剌海城,也就是成吉思汗從漠北南下,6次徵伐西夏中每次第一個攻克的城池。」11月21日,自治區文物局文物處處長王大方介紹。他說,古城身份的確定,對於破解困擾史學界多年的成吉思汗西徵路線,將起到「鑰匙」的作用。
  • 成吉思汗西徵:屠殺人數總計1500萬人,有三類人卻能倖免於難
    成吉思汗之所以赦免工匠,與他的出身有關。成吉思汗出生於蒙古草原,那裡一片蠻荒,成吉思汗部落的工匠手藝落後,常常因為戰甲不結實、刀劍不鋒利而讓戰士們枉死。長年生活於此的成吉思汗深知自己部落情況,所以他一直在想各種辦法提高自己部落的手工業水平。
  • 蒙古的三次西徵給蒙古帝國帶來的影響
    1218年後,蒙古開始將精力轉向西方,開啟了蒙古的三次西徵。成吉思汗西徵①背景。蒙古派往其西部花剌子模尋求通商貿易的使節團被謀害,於是成吉思汗出兵復仇。②過程。1222年,蒙古軍佔領了整個花刺子模和中亞,但蒙古軍損失也很大,成吉思汗的愛孫和女婿被殺。後成吉思汗派遣追擊花剌子模王的由哲別、速不臺等率領的別動隊橫掃中東,一直打到高加索山脈一帶,打敗了由基輔、加裡奇等組織的聯軍,收降了康裡國,後聞西夏有變,於1225年返回蒙古。成吉思汗把佔領區分為三個兀魯思,分給他的三個兒子。
  • 成吉思汗西徵,為何要親自下命令,將一座盛產美女的城池變為廢墟
    #成吉思汗的蒙古騎兵西徵途中,攻入花剌子模境內後,除了大量搶掠金銀珠寶外,對西方的美女也是情有獨鍾。然而,成吉思汗親自帶領主力攻下一座盛產美女的城池時,卻隨口下了一道命令,讓這座美女如雲的城市變為一片廢墟,幾十年後才恢復一點生機。更讓人痛心的是,在成吉思汗的影響下,整個蒙古騎兵團似乎都失去了憐香惜玉的同情心,到處都是屠城。
  • 成吉思汗西徵獲利多少?勢力擴張到中亞,得到意外好處
    對於大漠蒙古而言,成吉思汗對他們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如果不是成吉思汗,蒙古只會在分裂的部落戰爭中,互相攻伐,受金國控制。雖然統一的路途並不好走,成吉思汗還因此打了人生唯一一場敗仗。但是他依然用戰爭和聯盟的手段統一了蒙古,成為蒙古大汗。
  • 「蒙古帝國」的三次西徵,他參加了兩次,足跡遍及歐亞大陸!
    速不臺,蒙古兀良合部人,和成吉思汗的乞顏部挨得比較近。他比成吉思汗小14歲,基本上小了一輩,比成吉思汗的長子朮赤大一歲,所以他沒有參加成吉思汗的早期戰爭。直到「十三翼之戰」前後,速不臺才逐漸成為軍中的勇士,以衝鋒陷陣著稱。
  • 蒙古帝國三次西徵,打下了多麼遼闊的領土?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帝國以後,對蒙古帝國的各項制度進行了創立。成吉思汗,真的是在遊牧民族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建立起了一個完善的帝國制度。當然,最關鍵的是,成吉思汗對於蒙古騎兵的制度,進行了改革,使蒙古騎兵的戰鬥力大大的增強。而且,成吉思汗可不是「只識彎弓射大雕」。
  • 成吉思汗5年完成西徵,宋朝在幹什麼?戰爭、女人和姦臣諸事繁忙
    宋朝與蒙古的5年對比,宋朝忙於宮廷內鬥,成吉思汗完成西徵蒙古在漠北草原崛起時,金朝正處於強盛時期,南宋也偏居南方,經濟文化高度發達,但兩個王朝誰也沒有預感到這個漠北部族會在一夜之間崛起。當成吉思汗實力強大時,開始徵伐,而金朝首當其衝,是成吉思汗主要徵伐力量。金朝也因與蒙古作戰,而實力大減。
  • 成吉思汗西徵花剌子模,到底屠了多少人?
    #成吉思汗西徵攻下花剌子模首都撒馬爾罕城,活活追死花剌子模皇帝摩訶末後,為何還要大開殺戒?成吉思汗在花剌子模真正大規模的殺戮是集中在呼羅珊(今伊朗東部阿姆河以南)地區,歷史上稱為「呼羅珊大屠殺」。當時的成吉思汗,由於沒有找到能徹底駕馭花剌子模的方法,也因為殺戮,成了他人生中留下的最大一個汙點。
  • 蒙古的三次西徵使其領土面積空前絕後,三次西徵都打到了哪裡?
    蒙古的三次西徵確立了是我國佔領領土最多的王朝,三次西徵中,在成吉思汗與其子孫的不懈努力下,最終將亞歐大陸平定,使其的領土面積空前絕後。蒙古的第一次西徵是由成吉思汗親自率領的,發動時間與結束時間是1218年至1223年。
  • 蒙古帝國發動了三次西徵,為何在最強大的時候,卻不再西徵了
    蒙古帝國在發動了三次大規模的西徵以後,如果他們繼續西徵,是完全可以把整個歐洲,乃至非洲拿下來的。但是後來,他們卻不再西徵了。那麼,是什麼原因,阻止了他們西徵的步伐呢?如果說是因為實力不足,沒能力再打仗,他們才不打了,還勉強說得過去。
  • 蒙古帝國三次西徵之後,為什麼再也沒有掀起大規模戰爭的能力?
    蒙古帝國歷史上曾經發動過三次西徵,三次西徵的結果就是蒙古人建立了一個空前龐大的「蒙古帝國體系」,之所以稱之為「蒙古帝國體系」,是因為這個體系不是一個國家,最終形成了五大汗國,分別為元帝國、金帳汗國、伊爾汗國、窩闊臺汗國、察合臺汗國。當然,這五大汗國體系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基礎是在成吉思汗時代打下的。
  • 成吉思汗的蒙古鐵騎徵戰到歐洲,但為何不攻下印度?打不過罷了
    生於蒙古大草原的成吉思汗鐵木真,野心一直不小。徵服了廣闊的草原,徵服了半個亞洲,徵服了遙遠的歐洲。成吉思汗所建立的蒙古帝國,西達黑海海濱,東括幾乎整個東亞,是世界歷史上著名的橫跨歐亞兩洲的大帝國。 成吉思汗的一生,仿佛就是為徵戰而生,他的腳步從未停止,連去世之時,都還在徵戰。
  • 蒙古帝國三次西徵,最遠打到哪裡?
    實事求是地說,在蒙古帝國之前,應該沒有哪個勢力或國家,將控制範圍擴張到那樣的地步。蒙古人的馬隊從蒙古高原出發一路向西,鋼刀摩擦骨頭的聲音響徹歐亞,使得德意志、匈牙利和波蘭等中歐大國寢食難安。在建立如此遼闊版圖的過程中,蒙古帝國的三次西徵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那麼這三次西徵的前因後果如何?最遠又分別打到哪裡呢?第一次蒙古西徵由成吉思汗親自主導,其實也是被動進行的。當時中國的北方尚存在金國和西夏兩個國家,按照鐵木真原本的打算,在消滅金和西夏之後再騰出手來向西用兵,然而花剌子模的無禮和傲慢提前招來了蒙古大軍的討伐。
  • 他是成吉思汗西徵途中最強大的對手,不僅善於演講,還十分英俊
    #成吉思汗在西徵花剌子模途中,遇到最強大的對手是札蘭丁。這位花剌子模的王子不僅善於演講,還十分英俊,他有勇有謀,讓成吉思汗既欣賞,也膽寒。可惜的是,札蘭丁遇到了一個狂妄而武斷的父親摩訶末,讓他總也發揮不了才能,直到摩訶末被成吉思汗的蒙古騎兵活活追死後,札蘭丁才得以成為新皇帝,獨掌大權。可惜的是,此時的花剌子模,大部分國土已經落入了成吉思汗手中。但即便如此,也讓成吉思汗吃盡了苦頭。
  • 蒙古西徵時,當地人最懼怕成吉思汗的幼子,他攻陷的城池全部被屠
    公元1219年的秋天,成吉思汗帶著正妻孛兒帖所生的四個兒子西徵花剌子模,他的四個兒子朮赤、察合臺、窩闊臺和拖雷個個都是能夠獨當一面的人物,為成吉思汗徵服花剌子模立下了赫赫戰功。 成吉思汗在西徵時曾命令自己的軍隊,對於負隅頑抗的城市要對其徹底毀滅,對願意投降的城市要給予恩惠不得進行屠城
  • 蒙古三次西徵造就歷史上版圖最大的帝國
    唐朝之後,蒙古各部移居到蒙古高原。公元10世紀到12世紀,蒙古高原先後臣服於遼朝和金朝。至公元1200年左右,蒙古勢力逐漸強盛。公元1206年,鐵木真統一蒙古各部,在斡難河(今鄂嫩河)源頭召開大會,即蒙古大汗位,號「成吉思汗」,國號「大蒙古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