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於蒙古大草原的成吉思汗鐵木真,野心一直不小。徵服了廣闊的草原,徵服了半個亞洲,徵服了遙遠的歐洲。成吉思汗所建立的蒙古帝國,西達黑海海濱,東括幾乎整個東亞,是世界歷史上著名的橫跨歐亞兩洲的大帝國。
成吉思汗的一生,仿佛就是為徵戰而生,他的腳步從未停止,連去世之時,都還在徵戰。
成吉思汗的帝國很大,成吉思汗的蒙古鐵騎很厲害,成吉思汗的軍事能力很出眾。但是,令後人疑惑的是,明明成吉思汗已經徵戰到了歐洲,但為何不攻下印度呢?
明明,比起歐洲,印度離自己更近。
原因很多,但終究還是因為當時的蒙古人打不過印度人罷了。
成吉思汗去過印度,打過印度,但最後 沒有打下印度,而是選擇返回。
蒙古騎兵很厲害,但是他們獨特的作戰方式有利也有弊。眾所周知,蒙古人之所以能在很快的時間內席捲亞歐大陸,與他們「出入只飲馬乳,或宰羊為糧」有著很大的關係。在戰場之上,糧草很重要,缺了糧草就無法繼續打戰,而蒙古人的糧草可以自給。
同時,從小就生活在大草原之上的蒙古人,騎射功夫很厲害,這不僅僅有利於他們自己作戰,而且還可以自己打獵,自己補充糧草。
對於一支軍隊來說,糧草問題解決了,那就等於解決了最重要的問題。
可是,蒙古騎兵終究是人,終究有弱點。
他們生活在幹寒的大草原,對溼熱、炎熱的天氣極為不適。當年,成吉思汗帶著蒙古騎兵來到印度,那個時候,正值盛夏,天氣炎熱極了,蒙古人非常不適,有很多士兵紛紛中暑,不能繼續行軍作戰。
相反,印度士兵卻沒有任何不適,還保持著很高的作戰能力。
一邊是中暑生病的蒙古士兵,一邊是氣勢洶洶的印度士兵,面對這樣的場景,成吉思汗只能帶著自己的鐵騎返回。
其實,除了蒙古人對天氣、環境的不適之外,蒙古人對印度當時的大象也沒有絲毫把握。
印度人將大象這個龐然大物用在戰場之上,人與大象相互配合,阻攔了很多侵略者,也讓印度人的大象聞名海外。
成吉思汗當時有一個軍師,名為耶律楚材,此人頗有能力,是成吉思汗的得力幹將。當初,就是耶律楚材勸成吉思汗返回,不再進行進攻印度。
而耶律楚材之所以會勸成吉思汗,也是因為懼怕印度的大象。
你知道嗎?
被印度人訓練過的大象,在戰場上很有分量,能佔領戰場的主動權。
印度人在大象的背脊上搭塔樓,士兵在塔樓上向敵軍射箭、投槍。大象力氣很大,身體巨大,不僅僅讓那些從未見過大象的戰馬嚇得驚慌失措,還可以很輕鬆就將敵軍弄死。
並且,印度人並不是只有大象,他們還與戰馬一起配合,大象開道,戰馬就能衝鋒陷陣,馬衝鋒,大象衝殺踐踏。
這樣的組合,當時已經身體不適的蒙古鐵騎,如何能抵擋?
因此,當初成吉思汗不是不想攻下印度,實在是無能為力。後來,成吉思汗的子孫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才最終在印度建起了一個王朝,一個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