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西徵前準備不夠充分?為何會半路班師?

2020-12-05 堅持往前走

1219—1224 年的成吉思汗西徵,對中亞各國的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導致成吉思汗揮師西進及班師東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他個人的政治抱負,遊牧民族文化性格,地理因素,經濟因素,平息西夏叛亂,年事已高及中亞氣候酷熱、疫情流行等。

一、成吉思汗西徵的背景

1206 年,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帝國,亟待解決如何使龐大帝國生存下去的問題。

首先,汗國所處的地理位置決定蒙古帝國須向西發展。汗國的東面是一望無際的大海; 而西邊廣袤的草原非常適宜世代逐水草而居的蒙古民族發展畜牧經濟。

其次,經濟原因要求同西方各國互通有無。成吉思汗要求子民世代遊牧,永遠不向城市發展,但草原遊牧生活是經濟活動中最專業化和單一的形式,牧民除依靠畜群發展經濟外,其他基本生活物資必須與鄰國交換,於是絲綢之路成為與西方各國商貿往來的重要橋梁。

再次,1218 年蒙古帝國已通過軍事徵伐取得哈喇契丹的大片領土,與西邊的花拉子模相鄰。為了方便來自中亞的商旅、貿易使團,成吉思汗在屬地設立驛站,保證了絲綢之路的暢通。

西徵前夕,成吉思汗的庫房擺滿了各種各樣的西方貴重物品。拉施特 《史集》載: 「正是因為商業貿易之發達,窩闊臺汗廷有世界各地的貨物。窩闊臺曾從國庫中拿出一些精緻的巴格達和布哈拉運來的高腳大杯和琳琅滿目的珍寶 …」對西方珍寶的獵奇心理是促使蒙古西徵的原因之一。

《多桑蒙古史》是這樣描述的: 「以韃靼地獄之出產,與中國及印度之出產相貿易。成吉思汗之國遂與算端摩訶末之國相接。此繁榮鄰國之富庶,不免啟韃靼地域諸遊牧部落之貪心,未久此蒙古侵略者得藉詞而開邊釁焉。」應該說這時的成吉思汗已計劃攻取富庶的河中地,只是苦於沒有合適的理由; 另一原因是他高估了花拉子模的軍事實力。

當時花拉子模國沙摩訶末也是一個戰功卓著的世界霸主,他在幾年之內就相繼佔領了阿富汗、撒馬爾罕,並讓波斯稱臣,成吉思汗不敢等閒視之。成吉思汗知道要想獲得西方更多的珍奇異寶就必須同花拉子模商貿,於是先派了一個三人使團出使花剌子模以示修好。

使者抵達花拉子模王廷後向摩訶末轉達了其旨意: 「我知君勢之強,軍國之大。我知君統治之一廣土,我深願與君修好。我之視君,猶愛子也。君當知我已徵服中國,服屬此國北方之諸突厥民族。君應知我國戰士如蟻之眾,財富如銀礦之豐,實無須覬覦他人領土。

所冀彼此臣民之間,得以互市,則為利想正同也。」成吉思汗稱 「愛子」使同樣認為自己是世界霸主的摩訶末感到不快。其實這是蒙古民族表示親切的一種特殊方式,蒙古人好以年齡和輩分稱父子,畢竟成吉思汗比摩訶末年長約二十歲。此時成吉思汗還是希望以和平方式發展與花剌子模的貿易。

他還說: 「你邦的商人已至我處。我們也派出一隊商旅,隨他們前往你邦,以購買你方的珍寶; 從今後,因我等之間關係和情誼的發展,那仇怨的膿瘡可以擠除,騷亂反側的毒計可以洗淨。」可蒙古帝國的迅速崛起讓這個驕傲的花拉子模沙非常不安,他單獨召見原藉為花剌子模的使節之一馬合木,要求其作為密探留在蒙古,馬合木被迫答應了。摩訶末隨後假意同成吉思汗訂立了合約。

於是當代表蒙古帝國的一行 450 人、500 峰駱駝滿載著各種財寶 「行次細渾河上之訛答剌,守將亦納勒術而有哈亦兒汗號者,欲沒入所齎。乃拘執諸人,指為成吉思汗之間諜。以告摩訶末」, 「摩訶末遂漫不經心地下令處死商隊成員,沒收全部貨物。

成吉思汗接著派去問罪的使臣又遭到這位不可一世的 『算端』屠戮和侮辱」。成吉思汗對於他的商隊被屠殺非常氣憤,認為這是奇恥大辱,表示要將花剌子模算端窮追到底,「至於他足跡所到,任何國家讓他避居的我都要消滅它!」他 「驚怒而泣。登一山巔,免冠,解帶置項後。

跪地求天,助其復仇。斷食祈禱三日夜始下山」。應該說蒙古帝國出使花剌子模國使者被殺事件是堅定成吉思汗西徵中亞的直接原因,因為就連遇事常勸成吉思汗三思而後行的耶律楚材也認為成吉思汗使臣的被殺有充分理由去攻打花剌子模,這可從成吉思汗徵戰花剌子模勝利後的一席話得到證實。

他說: 「他的名字將永遠光榮,因為他懲罰了花剌子模算端,這個算端不是一個真正的君主而是一個強盜,違反人權,犯了指使殺害蒙古使節於訛答剌城之罪。」史學家志費尼認為花剌子模沙摩訶末對成吉思汗傲慢無禮的行為是導致成吉思汗西徵最直接的原因。摩訶末輕起戰端,為自己招致了殺身之禍。

最後,遊牧民族的文化樣式決定了他們要依靠武力向外擴張、不斷攻城掠地,用蒙古鐵騎為其子孫踏出更加廣袤的大草原。有史為證: 成吉思汗徵服河北、山西和山東之後,面對強大的農業文明,感到非常棘手,一是作為遊牧部族的首領他無法有效管理龐大的農業定居人口; 二是他的子民對進入農業定居區生活無法適應。在這種情況下,將軍們曾提議殺戮中原人將土地還原成草原,以便鐵騎順利通行。幸好得到契丹貴族耶律楚材的制止。

綜上所述,導致成吉思汗對中亞大舉進攻的原因很多: 有地理因素,有遊牧民族傳統物質文化的影響,有對權力的渴望、對財富的貪婪以及作為驍勇善戰的蒙古民族首領對徵服世界、稱霸全球的野心。這多種因素交織在一起,為其揮師西進提供了可能,但出使花剌子模使者被殺事件促成了成吉思汗西徵。

二、西徵及班師

1219年成吉思汗揮戈西進。面對訓練有素、作戰靈活的蒙古大軍,曾經不可一世、妄自尊大的花拉子模沙卻表現得異常軟弱。他雖擁有相當於蒙古軍兩倍的兵力,卻沒有採取戰爭的主動,消極防禦。

成吉思汗充分發揮其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率領 20 萬蒙古鐵騎橫掃花剌子模封地,所到之處,勢如破竹,花拉子模則潰不成軍。很快,蒙古軍已攻佔花拉子模國大部分地區,1220 年 2 月進軍布哈拉。

1219年 5 月進軍撒馬爾罕,成吉思汗令部隊分四路從不同方向對花剌子模新都城形成夾擊。摩訶末慌忙擇路而逃。成吉思汗為了生擒摩訶末,派大將哲別和速不臺對摩訶末窮追不捨,最後摩訶末逃到裏海一個小島上,於 12 月病死。他的兒子札蘭丁繼任花剌子模沙。

與其父不同,札蘭丁力主集中所有軍隊勇敢抗擊蒙古軍隊。1221 年 11 月 24 日,札蘭丁在申河 ( 印度河) 遭遇成吉思汗蒙古大軍,發生激烈交戰,因勢單力薄不敵,縱身跳入河中。成吉思汗未下令再繼續追之。按常理,成吉思汗應對札蘭丁乘勝追擊直到把他殘餘勢力徹底消滅,但他卻在捷報頻傳、士氣大增之時偃旗息鼓,班師東歸。其原因歷來眾說紛紜,其中代表性觀點為丘處機說、角端說。

丘處機說贊成者居多。丘處機 ( 1148—1227) ,號長春真人,去中亞拜見成吉思汗前已是全真教的掌教。成吉思汗聽說丘處機擅長長生不老之術,遂派劉仲祿前去中原請之。丘處機及弟子一行 18 人在蒙古兵的護送下於 1221 年啟程前往中亞拜見成吉思汗。西行途中,他目睹蒙古軍對城市的破壞使百姓生靈塗炭,決定 「以無為之教,化有為之士」,以全真教義勸誡成吉思汗停止戰爭。

次年 5 月 15 日,在八魯灣,成吉思汗見到他,便問有沒有長生不老之藥。丘處機答: 「有衛生之道,無長生之藥。」成吉思汗雖有些失望,但對丘處機的直率頗為讚許,並吩咐下人盛情款待。8 月再次見面,成吉思汗直呼神仙,並免其跪拜,只行鞠躬交手之禮。丘處機不失時機進言: 若要統一天下,就要敬天愛民; 若要長生不老,就要清心寡欲。成吉思汗表示贊同,且 「命左右書之,且以訓諸子焉」,並對左右說: 「神仙三說養生之道,很合我的心思。」

從這些史料看,成吉思汗東歸應該與丘處機西行有關,難怪乾隆皇帝也將成吉思汗班師概括為丘處機的 「一言止殺」功能。但據楊訥研究館員多年考證研究,從考辨與解讀最早的史料入手,得出丘處機的 「一言止殺」功能實際是丘後繼者炮製的謊言。

針對丘處機西行使成吉思汗的軍事政策完全由武力徵服和屠殺轉變為不殺掠的觀點,楊文予以否定,認為在東歸後的軍事行動中,成吉思汗並沒有收斂其侵略的野心和屠殺百姓的野蠻行徑,在攻打西夏和金國的過程中,對不降的百姓依然採取殺戮的政策。如果說成吉思汗尊敬丘處機就對他的話言聽計從,那麼,無法解釋丘處機離開後的同年,成吉思汗在布哈拉接見伊斯蘭教法官與宣教師,聽他們解釋伊斯蘭教義與條規同樣也深表讚許。

「角端」說並不可靠。《元史·耶律楚材傳》記載: 「甲申,帝至東印度,駐鐵門關,有一角獸,形如

鹿而馬尾,其色綠,作人言,謂侍衛者曰: 『汝主宜早還。』帝以問楚材,對曰: 『此瑞獸也,其名角端,能言四方語,好生惡殺。此天降符,以告陛下。陛下天之元子,天下之人,皆陛下之子。願承天心,以全民命。』帝即日班師。」耶律楚材解釋說此獸名為角端,遇之即 「惡殺之象」,勸成吉思汗寬恕這一帶的人民,於是成吉思汗下令班師。角端只是傳說中的怪獸,因此以遇 「角端」而班師的說法並不可靠。

三、能促成成吉思汗班師東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他對東歸早有計劃。據拉施特記述,1220 年成吉思汗攻下撒馬爾罕後命大將哲別和速不臺繼續追擊摩訶末,吩咐應在三年內結束戰爭並通過欽察草原東歸蒙古。《蒙古帝國史》也載: 1222 年 11 月,當丘處機提出返回中國時,成吉思汗說: 「我也要東歸,你願意和我同行嗎? 稍等一時,我的兒子們就要來了。」因此,成吉思汗對戰事進展早有預料,教訓完不可一世的摩訶末並侵佔他大部分的土地之後,結束戰爭東歸是成吉思汗的既定計劃。

第二,平息西夏叛亂。《世界徵服者史》載: 成吉思汗決定從白沙瓦返回鶻老營,原因是契丹人和唐兀人乘他不在時變得倔強,動搖於降叛之間。成吉思汗東返因唐兀人叛變,也見於 《史集》: 「唐兀惕( 西夏)居民作亂消息的傳來,是成吉思汗急於回去的原因。」

第三,佩服札蘭丁,放其生路。據 《蒙古帝國史》,蒙古軍隊在申河遇到札蘭丁,彼此發生激烈交戰。札蘭丁憑藉個人超然的勇氣,曾一度擊退成吉思汗親自率領的蒙古中軍。在勢單力薄、無路可走的情況下,札蘭丁跳入申河,在蒙古軍亂箭下竟然成功渡河。成吉思汗對他的勇氣讚嘆不已,並讓諸子以之為榜樣。成吉思汗一生金戈鐵馬,尤佩服那些始終忠於自己國家的勇士。他以寬大胸襟放札蘭丁一條生路,不再繼續追剿。

第四,成吉思汗年事已高,體力不支。蒙古帝國時期,醫療衛生條件差,人的平均壽命只有三十多歲。西徵前成吉思汗已五十有餘,長期的馬上徵戰,使他的身體每況愈下,遂有東歸的打算。1223 年 3 月 10 日,丘處機離別前夕,在塔什幹圍獵時因追逐一隻受傷的熊而突然墜馬,使心力憔悴的成吉思汗更加虛弱。

據 《長春真人西遊記》記載,丘處機知道後進言: 「天道好生,今聖壽已高,宜少出獵。墜馬,天戒也。」他答道: 「你所勸得很是,但是我們蒙古人從小就習騎射,未能遽已。」說明成吉思汗本人也承認隨著年齡的增長,他該偃旗息鼓、休養生息了。自 1222 年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他沒有繼續作戰,而是在興都庫什山、錫爾河、塔拉斯和楚河等地休息,等待與兒子們會合後班師東歸。

第五,酷熱難耐,暴發疫情。蒙古鐵騎雖鐵骨錚錚,但長期徵戰加上中亞炎熱的天氣,讓士氣大跌。根據 《多桑蒙古史》,「追札蘭丁之蒙古二將…知此城附近無石可備炮攻,預以河中棄車載石往,圍攻之,城不難下,然蒙古兵不耐酷熱,解圍去」; 「窩闊臺既屠哥疾寧,遣使馳告其父,請許其進圍昔思田,成吉思汗以天暑止之」。說明當時從成吉思汗本人到普通士兵都不適應酷熱天氣,體力不支,士氣消沉,不適宜繼續作戰,已到息鼓收兵的時候了。

另一個原因是 1222 年冬軍中爆發疫情。《多桑蒙古史》記述: 「是冬駐冬於申河河源附近不牙客的威兒之山地中,時軍中瘟疫流行。」軍隊是眾多青壯年人口聚集的地方,一旦爆發疫情,傳播速度很快,死亡率很高。根據當時的醫療水平,疫情很難得到控制,蒙古士兵死亡人數很多,成吉思汗不得不考慮班師回朝。畢竟蒙古人世代以遊牧為生,沒有固定居所,勇敢威猛的青壯年士兵是蒙古帝國的脊梁與支柱,沒有了他們,蒙古帝國如何發展壯大。於是 「1223 年春,疫止。成吉思汗遂決定取道印度、土番而還蒙古」。

總結

成吉思汗西徵花剌子模不僅僅是因為出使花剌子模的貿易使者被殺事件,它與蒙古帝國長期的遊牧生活方式、帝國的發展與壯大、成吉思汗本人對權力的渴望及徵服世界的野心有關。

在帶領兒子及部將縱橫中亞完成徵服的政治擴張之後,他又馬不停蹄地趕回蒙古要完成對西夏的又一次徵服。蒙古民族的文化性格決定了成吉思汗一生要金戈鐵馬,四處徵戰。不論他揮師西進還是班師東歸,都與他的政治徵服緊密相連。當然,這其中也有客觀原因的驅使。歷史事件的發生不是偶然的,它往往是各種原因交織的結果。

參考文獻:《多桑蒙古史》、《世界徵服者史》

相關焦點

  • 揭曉千古之謎 成吉思汗西徵路線被「鎖定」
    「對巴彥淖爾市烏拉特中旗新忽熱古城的考古調查發現,該城就是《蒙古秘史》中記載的兀剌海城,也就是成吉思汗從漠北南下,6次徵伐西夏中每次第一個攻克的城池。」11月21日,自治區文物局文物處處長王大方介紹。他說,古城身份的確定,對於破解困擾史學界多年的成吉思汗西徵路線,將起到「鑰匙」的作用。
  • 圖解蒙古戰役:成吉思汗西徵南侵,大獲全勝,悲情落幕
    成吉思汗的蒙古大軍在拿下金國中京之後,迫於蒙古西翼的花剌子模的軍事壓力,他北返塞北,準備發動西徵戰役,索性將太行山以南的統軍之權交給了木華黎。花剌子模當時緊鄰蒙古西翼,為中亞第一大國。成吉思汗在攻破金國中京的同時,花剌子模曾經派遣使者希望互通貿易。
  • 成吉思汗西徵花剌子模,到底屠了多少人?
    #成吉思汗西徵攻下花剌子模首都撒馬爾罕城,活活追死花剌子模皇帝摩訶末後,為何還要大開殺戒?札蘭丁和他老爹不同,他年輕有勇氣,也非常有智慧,誓死將成吉思汗消滅在花剌子模;二是花剌子模的士兵和民眾,在札蘭丁的呼籲下,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團結,抵抗成吉思汗的勢力也越來越強。成吉思汗徵戰一生,非常清楚自己的處境,如果不能將敵人有效駕馭,那麼,他自己就很有可能回不到草原了。花剌子模太過於遼闊,城池也多若繁星,要想將這個強大的國家迅速吞併,最好的辦法就是屠城。
  • 成吉思汗西徵:屠殺人數總計1500萬人,有三類人卻能倖免於難
    成吉思汗一生南徵北戰,疆域一度擴展至東亞、中亞,這在中國歷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然而,在此期間成吉思汗也實施了很多暴行,比如屠城。之所以會大肆屠城也有原因,成吉思汗自己的軍士數量畢竟有限,屠城的做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免除後顧之憂。
  • 成吉思汗5年完成西徵,宋朝在幹什麼?戰爭、女人和姦臣諸事繁忙
    宋朝與蒙古的5年對比,宋朝忙於宮廷內鬥,成吉思汗完成西徵蒙古在漠北草原崛起時,金朝正處於強盛時期,南宋也偏居南方,經濟文化高度發達,但兩個王朝誰也沒有預感到這個漠北部族會在一夜之間崛起。當成吉思汗實力強大時,開始徵伐,而金朝首當其衝,是成吉思汗主要徵伐力量。金朝也因與蒙古作戰,而實力大減。
  • 成吉思汗西徵,為何要親自下命令,將一座盛產美女的城池變為廢墟
    #成吉思汗的蒙古騎兵西徵途中,攻入花剌子模境內後,除了大量搶掠金銀珠寶外,對西方的美女也是情有獨鍾。然而,成吉思汗親自帶領主力攻下一座盛產美女的城池時,卻隨口下了一道命令,讓這座美女如雲的城市變為一片廢墟,幾十年後才恢復一點生機。更讓人痛心的是,在成吉思汗的影響下,整個蒙古騎兵團似乎都失去了憐香惜玉的同情心,到處都是屠城。
  • 成吉思汗西徵時,金人為何沒有選擇偷襲蒙古?反而選擇南下攻宋呢
    當成吉思汗鐵木真帶著蒙古大軍西徵的時候,金人不僅沒有選擇偷襲鐵木真的老巢,反倒是選擇南遷,最終喪失了戰爭的主動權,從而在蒙古和南宋的夾擊下,宣告滅亡。那麼當年金國為什麼沒有選擇偷襲蒙古大軍的老巢呢?01蒙古大軍是遊牧民族,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老巢。
  • 他是成吉思汗西徵途中最強大的對手,不僅善於演講,還十分英俊
    #成吉思汗在西徵花剌子模途中,遇到最強大的對手是札蘭丁。這位花剌子模的王子不僅善於演講,還十分英俊,他有勇有謀,讓成吉思汗既欣賞,也膽寒。可惜的是,札蘭丁遇到了一個狂妄而武斷的父親摩訶末,讓他總也發揮不了才能,直到摩訶末被成吉思汗的蒙古騎兵活活追死後,札蘭丁才得以成為新皇帝,獨掌大權。可惜的是,此時的花剌子模,大部分國土已經落入了成吉思汗手中。但即便如此,也讓成吉思汗吃盡了苦頭。
  • 成吉思汗西徵獲利多少?勢力擴張到中亞,得到意外好處
    對於大漠蒙古而言,成吉思汗對他們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如果不是成吉思汗,蒙古只會在分裂的部落戰爭中,互相攻伐,受金國控制。雖然統一的路途並不好走,成吉思汗還因此打了人生唯一一場敗仗。但是他依然用戰爭和聯盟的手段統一了蒙古,成為蒙古大汗。
  • 蒙古西徵時,當地人最懼怕成吉思汗的幼子,他攻陷的城池全部被屠
    公元1219年的秋天,成吉思汗帶著正妻孛兒帖所生的四個兒子西徵花剌子模,他的四個兒子朮赤、察合臺、窩闊臺和拖雷個個都是能夠獨當一面的人物,為成吉思汗徵服花剌子模立下了赫赫戰功。 成吉思汗在西徵時曾命令自己的軍隊,對於負隅頑抗的城市要對其徹底毀滅,對願意投降的城市要給予恩惠不得進行屠城
  • 成吉思汗敬佩的敵人札蘭丁是如何走上絕路的?這兩個原因至關重要
    商隊被害的事件直接導致了一個王國的滅亡,成吉思汗在商隊遇害不久後便率軍西徵,在經過一系列的戰役之後,終於滅亡了花剌子模,而在這段時期,成吉思汗遇到了一個讓自己都非常敬佩的敵人札蘭丁·明布爾努。札蘭丁是花剌子模國王摩訶末的兒子,他曾在八魯灣之戰中殲滅三萬蒙古騎兵,成吉思汗在得知此事之後親自前去討伐他,雙方在印度河畔進行了一場血戰,札蘭丁在身負重傷的情況下仍拼力奮戰,最後只剩下了自己一個人,成吉思汗見狀之後十分佩服她的勇氣,下令不要蒙古士兵用箭射他,結果札蘭丁居然跳進了波濤洶湧的印度河,
  • 蒙古的三次西徵使其領土面積空前絕後,三次西徵都打到了哪裡?
    蒙古的三次西徵確立了是我國佔領領土最多的王朝,三次西徵中,在成吉思汗與其子孫的不懈努力下,最終將亞歐大陸平定,使其的領土面積空前絕後。蒙古的第一次西徵是由成吉思汗親自率領的,發動時間與結束時間是1218年至1223年。
  • 三次西徵,蒙古人都打得順風順水,為什麼卻都停下來不打了
    第一次西徵,蒙古人是針對花剌子模的挑釁,蒙古軍團由成吉思汗率領,浩浩蕩蕩西徵。這次遠徵,很快就戰勝了強大的花剌子模,並佔領花剌子模全境。那時候,花剌子模的蘇丹(國王)摩訶末被打死,太子札蘭丁逃到印度。這時候的成吉思汗,當然希望斬草除根。因為這個札蘭丁當初就逃跑過,並重新組織部隊反抗過成吉思汗。
  • 成吉思汗沒有世界地圖,蒙古西徵之路隨追擊潰逃的花剌子模而確立
    同樣,成吉思汗也沒有世界地圖,其在蒙古草原崛起後也並非從一開始就要徵服世界的。公元1146年,蒙古人的一個首領俺巴孩被金熙宗釘死在木驢上,這是金人專門用來懲治遊牧叛人的刑罰。俺巴孩,是成吉思汗曾祖父合不勒汗的堂兄弟,蒙古人與金國的仇恨就此種下。
  • 蒙古帝國三次西徵,打下了多麼遼闊的領土?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統一了蒙古族各部落,建立了蒙古帝國,可以說為今後蒙古帝國,瘋狂的擴張,也就是蒙古帝國的三次西徵,奠定了基礎。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帝國以後,對蒙古帝國的各項制度進行了創立。成吉思汗,真的是在遊牧民族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建立起了一個完善的帝國制度。
  • 蒙古帝國發動了三次西徵,為何在最強大的時候,卻不再西徵了
    蒙古帝國在發動了三次大規模的西徵以後,如果他們繼續西徵,是完全可以把整個歐洲,乃至非洲拿下來的。但是後來,他們卻不再西徵了。那麼,是什麼原因,阻止了他們西徵的步伐呢?如果說是因為實力不足,沒能力再打仗,他們才不打了,還勉強說得過去。
  • 地獄惡魔復活 揭秘《成吉思汗2》十八魔君BOSS
    2010年網遊扛鼎巨作《成吉思汗2》繼「死海之王
  • 蒙古的三次西徵給蒙古帝國帶來的影響
    1218年後,蒙古開始將精力轉向西方,開啟了蒙古的三次西徵。成吉思汗西徵①背景。蒙古派往其西部花剌子模尋求通商貿易的使節團被謀害,於是成吉思汗出兵復仇。②過程。1222年,蒙古軍佔領了整個花刺子模和中亞,但蒙古軍損失也很大,成吉思汗的愛孫和女婿被殺。後成吉思汗派遣追擊花剌子模王的由哲別、速不臺等率領的別動隊橫掃中東,一直打到高加索山脈一帶,打敗了由基輔、加裡奇等組織的聯軍,收降了康裡國,後聞西夏有變,於1225年返回蒙古。成吉思汗把佔領區分為三個兀魯思,分給他的三個兒子。
  • 蒙古人的三次西徵都打到了現在的哪裡?
    導讀:蒙古的三次西徵都有明確的戰略目的,客觀上為四大汗國的建立奠定了基礎。第一次西徵成吉思汗親自指揮,目的是消滅背信棄義的中亞強國花喇子模。為了追擊花喇子模的皇帝和太子,客觀上擴大了追擊範圍(北越高加索,南抵印度)。
  • 蒙古三次西徵造就歷史上版圖最大的帝國
    公元1206年,鐵木真統一蒙古各部,在斡難河(今鄂嫩河)源頭召開大會,即蒙古大汗位,號「成吉思汗」,國號「大蒙古國」。此後成吉思汗及其後裔率領蒙古大軍不斷擴張領土,其中以對中亞、西亞和東歐廣大地區發動三次大規模的軍事徵戰,即成吉思汗西徵(1219-1223)、拔都西徵(1236 -1242)和旭烈兀西徵(1253-1260),影響歷史發展,特別是東西方交往的發展最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