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騎兵有妙招不挨餓,後來日本軍隊也學著做,結果5萬人餓死

2021-01-08 網易

2020-12-27 11:40:51 來源: 小冉娛樂小分隊

舉報

  公元13世紀,蒙古人迅速崛起,隨後他們靠著恐怖的鐵騎橫掃亞、非、歐3大洲,成為了歐洲人眼裡的噩夢。那時誰也沒想到,就是這群強大的遊牧民族建立了國土極為遼闊的蒙古帝國。

  

  成吉思汗,也就是鐵木真,一個帶領他們的族人從蒙古高原展翅高飛的統帥,同時也是蒙古帝國的奠基人。即使放到今天來看,鐵木真的軍事才能也算得上出類拔萃。當年蒙古鐵騎在他的調教下可以虐得歐洲人瑟瑟發抖,同時橫掃亞洲大地,幾乎沒有任何對手。

  其實蒙古鐵騎除了戰鬥力極強外,他們的長途奔襲能力也非常恐怖。這群騎兵往往跑起來如一陣風似的,同時還經常跑幾天幾夜絲毫不懈怠。長途跋涉考驗的是士兵的體力與馬匹的腳力,而行軍打仗的糧食也是取得勝利的必需品。我們知道,蒙古人作戰的最大特點就是「速度快」。他們經常能取得一系列的大勝利,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就是其關鍵。

  

  這群人打仗要講究速度,而行軍打仗又要必備糧食。如果他們出動大軍徵戰,那麼運糧車就成了拖累全軍速度的累贅。但若蒙古鐵騎不帶足夠的糧食,他們肯定就得餓著肚子,但一群吃不飽又沒有力氣的人想贏得戰爭的勝利似乎如天方夜譚。疑問來了:蒙古大軍都是怎麼解決糧食問題的呢?

  據史料所記載,聰明的成吉思汗就想出來了個好的方法解決了糧食問題。我們知道蒙古人是遊牧民族,他們靠吃牛羊肉為生,同時放牧也是這群人的看家本領。在這種情況下,成吉思汗想出來了者個妙招:放棄糧車運輸,直接趕著牛羊出徵。

  

  蒙古人往往在打仗之時帶著成群的牛羊出徵,而這些牲口跑起來不比馬慢多少,所以蒙古大軍在路上就以牛羊肉為食。這麼一來他們不但解決了糧食問題,又保持了行軍速度,可謂一舉兩得。

  而牛羊肉也有吃完之時,所以成吉思汗還有第2大妙招:就地取材。《孫子兵法》曾說:「侵略如山。」而鐵木真就真的把兵法的侵略拿來做文章了。他曾定下這麼個規矩:若帶的牛羊吃完了,那麼就在攻佔的城池大搶3天糧食,然後平均分配到每支軍隊。看到沒有,這麼2招下來,蒙古鐵騎還怕餓肚子嗎?

  

  無獨有偶,在將近700年後,日軍也學著成吉思汗的妙招來做,然而他們卻虧大了。二戰時,日本派了不少的兵力侵略緬甸,其中就包括日第15軍。該軍參謀長牟田口廉就採用了動物運輸糧食方法。

  

  因為與蒙古鐵騎時代不同,二戰時已有飛機、火器等大量現代化武器;加上日軍不是遊牧民族,這群人根本不懂得怎么正確指揮操作動物運糧;因此他們在盟軍飛機的轟炸下把動物弄得四散奔逃。最後口糧也丟了、毀了,動物也嚇得跑光了。

  再之後,這些日軍士兵也幹起了就地取材的勾當,他們對緬甸當地居民進行了劫掠。可比較悲催的是,現代化戰爭的信息遠比中世紀發達,緬甸本地人早得到了日軍來襲的消息,家家戶戶都把糧食給藏了起來。

  

  雙管齊下,10萬日軍士兵光餓死了就有足足5萬之多。

  這就是日本人照搬成吉思汗妙招的下場。由於牟田口廉忽略了時代的不同而最終把自己坑了,餓死了5萬人,這就怪不得別人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成吉思汗有一方法,讓部下從不餓肚子,日軍欲效仿,卻餓死5萬人
    縱觀歷史,很少有軍隊在餓肚子的情況下作戰。正所謂「人是鐵,飯是鋼」,肚子空空別說拿起刀槍與敵人拼鬥,甚至連路也走不了。因此世界上最強的軍隊,也是擁有最強後勤補給能力的軍隊。 蒙古大軍,可謂是13世紀最強大的軍隊,他們戰無不勝、攻無不克,馬蹄縱橫歐亞大陸,建立了龐大的蒙古帝國。而在後勤方面,蒙古人可以說超越了當時所有的軍隊。
  • 曾經不可一世的30萬蒙古騎兵,為何就打不過初出茅廬的明朝軍隊
    軍隊隨多,但是一盤散沙,各種軍閥勢力各自為政,都為自己的利益盤算。這樣的蒙古軍隊,焉有不敗?一、元朝所面臨的內憂外患元朝末年,汗廷內部爭奪汗位的鬥爭日趨白熱化,元惠宗妥歡帖木兒與汗儲愛猷識理答臘各有一派支持力量。御史大夫老的沙、知樞密院事禿堅帖木兒為一派支持大汗;汗後奇氏、丞相搠思監、樸不花為一派支持愛猷識理答臘。
  • 蒙古弓騎兵為何在攻城戰中無堅不摧?火器能戰勝他們嗎?
    蒙古的戰爭藝術基於一個簡單的要素——弓騎兵。弓騎兵的基本裝備是雙曲複合弓,擁有驚人的穿透力和射程。它的射程超過300米,不過通常用於較短距離的戰鬥,一般是150米以內。這種弓射出的箭大概可以輕鬆射穿鎖子甲以及其他護甲。受過良好訓練的蒙古戰士以 3 ~ 5 匹馬相配合,可以輕鬆地發動一場戰勝敵人的死亡之戰。
  • 阿拉伯馬的高貴地位:歐洲建設騎兵的參考藍本,世界的通用武器
    實際上引進這種中亞馬後,蒙古帝國發現雖然在防禦戰中很奏效,可是西線主要還是以進攻為主,因此就必須做馬種改良,因此蒙古帝國就做了馬匹雜交的嘗試,這也就誕生了阿拉伯馬的雛形。由於蒙古軍隊大部分以騎兵為主,所以對於突襲很擅長,可是面對大量火器運用的南宋軍隊就顯得有些單薄,特別是南宋以主力突然進攻蒙古軍隊防禦的薄弱點時就更加凸顯了南宋軍隊在戰術上的高超水平。
  • 蒙古騎兵縱橫馳騁,打遍了天下無敵手,為什麼會被明軍迅速滅掉?
    成吉思汗時期的蒙古騎兵可以說是創造了屬於他們那個時代的奇蹟,以為數不多的十幾萬部隊起家,建立了人類史上最大的帝國——蒙古帝國,幾乎囊括了當時的整個亞洲和部分歐洲。在成吉思汗興起後的幾十年時間裡,蒙古騎兵一時縱橫馳騁,打遍了當時世界上幾乎所有的文明國家也沒有對手,在其最為鼎盛的時期,蒙古騎兵就是無敵的存在。
  • 為什麼中國軍馬選擇蒙古馬 細數蒙古馬的幾大優勢
    然而中國面積太大,北方遊牧民族的活動範圍也非常大,匈奴時代就跨度很大,突厥時代,疆土更是世界第一的超級大國,這麼大的面積,軍隊不打仗,光從一方調動到另一方,長達萬裡,沒有耐力馬就死了,因此耐力是決定性因素。明朝北徵蒙古就發生過戰馬大批死亡的事例,出動多少騎兵忘了,但未見敵人,戰馬死了5000匹,對比GDP,這是一個很大的損失。
  • 被調侃「鬼畜牟田口」,給日本人打雞血灌雞湯,卻將日本推入絕境
    日軍以中國人故意炸毀日軍修築的火車軌道為藉口,向中國東北發動了戰爭,並且陸續佔領了我國的東北三省,開始了對我國的侵華戰爭,直到七七事變開始後,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而當時在盧溝橋上,射擊第一顆子彈而引發戰爭的這個日本人叫做牟田口廉也,因此作為罪魁,他最應該受到審判。
  • 明朝最精銳的三支部隊,第一支裝備世界一流,第二支吊打蒙古騎兵
    明朝是通過農民起義建立起來的,所以有強大的軍隊作為保證。當然,這些軍隊不僅建立了明朝,也保護了明朝幾百年的時間。和其他王朝一樣,明朝的部隊種類也非常多,戰鬥力也不一樣。我們今天看一下明朝最競對的三支部隊,可以說戰鬥力都爆表。第一支部隊是神機營,神機營是當時裝備最先進的部隊。
  • 蒙古三次西徵造就歷史上版圖最大的帝國
    唐朝之後,蒙古各部移居到蒙古高原。公元10世紀到12世紀,蒙古高原先後臣服於遼朝和金朝。至公元1200年左右,蒙古勢力逐漸強盛。公元1206年,鐵木真統一蒙古各部,在斡難河(今鄂嫩河)源頭召開大會,即蒙古大汗位,號「成吉思汗」,國號「大蒙古國」。
  • 花剌子模軍隊的逃亡之旅,被成吉思汗趕到西亞,成功奪取耶路撒冷
    當時花剌子模軍隊雖然人數眾多,但是因為指揮不一和內部分裂等原因,導致他們在蒙古軍隊的打擊下節節敗退,經過兩年多的血戰,蒙古軍隊成功佔領了花剌子模的大部分領土,國王摩柯末也在蒙古騎兵的追殺下病逝。 摩柯末去世之後,將王位創給了自己的兒子札蘭丁,這位曾被成吉思汗稱讚不已的王子開始了自己的復國之旅。
  • 900天餓死150萬人,一個墓地埋50萬人
    列寧格勒戰役從1941年9月初到1944年1月中旬,在這900天的時間裡,蘇聯有超過150萬人被餓死,如此慘烈的包圍戰,震驚了整個世界。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沒多久,以希特勒為首的法西斯聯盟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上,英法聯軍艱難地抵抗著法西斯聯盟的進攻,同時希特勒也部署了對蘇聯的攻佔。
  • 歐洲史上最彪悍的騎兵都有誰?
    我也翻閱了很多文獻並沒有詳細的記錄過這些羽翼的作用,有的網友說在翼騎兵衝殺的時候翅膀會進行摩擦並發出響聲起到震懾敵人的作用,這個真有點牽強,羽毛有多輕大家也都知道,就不做過多解釋了。還有什麼羽毛可以接受號令以及對於敵人造成殺傷的言論,我覺得更是摸著良心的胡說八道。
  • 中國重型騎兵發展史:為何人馬皆甲的騎兵如此厲害,它如何煉成?
    中國專業騎兵雖誕生於戰國,但在軍隊中比重不高。趙國後期名將李牧重組軍隊時,騎兵有13000人,達到8%的戰國最高比例,其餘國家基本維持在1%,包括號稱擁有百萬雄兵的強秦。步兵和車兵仍是各國的主力。霍去病率軍長驅2千餘裡,穿過沙漠,猛烈攻擊匈奴左賢王部,並一直追擊到狼居胥山(今蒙古烏蘭巴託以東),斬殺北車旨王,俘獲屯頭王和韓王,以及將軍、相國、當戶、都尉等83人和匈奴吏卒70,443人。漠北一戰,匈奴損失9萬人,元氣大傷,「匈奴遠遁,而幕南無王庭」。  為準備漠北決戰,漢武帝幾乎調動半個國家之資源,出徵的戰馬加上「私負從馬」共24萬匹,數十萬步兵轉運輜重,保障後勤。
  • 三峰山之戰——蒙古滅金的最關鍵戰役
    金朝的軍隊也開始變得不堪一擊了。  1211年8月,金帝衛王允濟派完顏承裕為統帥,指揮四十萬大軍迎擊總數不過七八萬人的蒙古鐵騎。兩軍在如今河北張家口一帶的野狐嶺展開會戰,結果金軍大敗,幾乎遭到全殲。此戰過後,金朝就一蹶不振,陷入了被動挨打、屢戰屢敗的無底深淵。
  • 冷兵器時代的王者:與宋朝、金朝的馬相比,蒙古馬有何過人之處?
    而「拐子馬」則是輕型或中型騎兵,他們負責運用高度機動性對敵軍進行迂迴包抄,而後突擊。女真鐵騎在平原上十分強悍,所以,有「金兵不滿萬,滿萬不可敵」之稱。不過,在入主中原以後,女真人逐步內遷到了農耕區,養馬數量大量減少,再加上戰爭的消耗,金國軍隊的騎兵數量大幅下降。由於逐漸缺少戰馬,金軍後來在與蒙軍的戰爭中節節敗退,再也難以恢復往日的雄風。三、蒙古最後,我們談談蒙古馬。
  • 僅用幾封信,就讓他的騎兵四分五裂
    最開始時,成吉思汗並未將這個年輕的花剌子模新皇帝放在眼中,畢竟,花剌子模的大部分城池,都已經臣服在蒙古騎兵的彎刀之下。因此,當接到札蘭丁要與蒙古騎兵決戰的挑戰書後,成吉思汗僅僅派遣失吉忽禿忽帶領三萬人馬,與札蘭丁的七萬人馬決戰。蒙古騎兵馳騁疆場,大部分勝利也都是以少勝多,三萬人馬足夠對付敵人的七萬人馬了。
  • 教皇說十字弓是邪惡武器,結果卻讓歐洲騎士慘遭蒙古大軍瘋狂屠殺
    蒙古西徵給歐洲帶去了無盡的恐懼,甚至在幾百年後,西方文學和戲曲作品中仍將這些個頭不高、面部扁平、眼睛不大的蒙古人描繪成來自地獄的「半獸人」。其實這場劫難歐洲人原本是有機會避免的,只不過因為教皇下了一道愚蠢的命令。
  • 冷兵器時代的王者,現代戰場上的「奇兵」,二戰蘇聯的騎兵部隊
    騎兵,一個從春秋時期就已經有記載的兵種。在兩千多年的發展中,幾乎全世界所有的帝王悍將都是依靠它來奪取天下,無論是橫掃匈奴的大漢騎兵,踏平滿蒙朝鮮的遼東鐵騎,還是徵戰歐亞大陸的蒙古戰騎,亞歷山大的馬其頓重騎兵,騎兵一直都是冷兵器時代最為重要的戰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