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戰爭很多,幾乎每一次的戰勝都伴隨著流血和傷亡。列寧格勒保衛戰是人類戰爭史上最慘烈的一場圍攻城市戰爭。列寧格勒戰役從1941年9月初到1944年1月中旬,在這900天的時間裡,蘇聯有超過150萬人被餓死,如此慘烈的包圍戰,震驚了整個世界。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沒多久,以希特勒為首的法西斯聯盟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上,英法聯軍艱難地抵抗著法西斯聯盟的進攻,同時希特勒也部署了對蘇聯的攻佔。1941年6月,納粹德國發動了「巴巴羅薩計劃」進攻蘇聯,希特勒認為攻下列寧格勒的意義重大,他甚至揚言要把這座城市從地球上抹去。
蘇德戰爭爆發後,德軍勢如破竹,在8月下旬到達列寧格勒,從9月9日開始正式展開圍城戰。在列寧格勒戰役中,蘇軍和德軍進行了無數次的反覆拉鋸戰,無論德軍如何瘋狂進攻,蘇聯第62集團軍如同一枚釘子,死死地「釘在了列寧格勒城中」。
負責主攻的是德國陸軍元帥威廉·馮·勒布,他率領70萬德軍,被要求在1941年之前攻下列寧格勒。在戰爭一開始,希特勒便下令向列寧格勒投擲燃燒彈,導致很多物資倉庫被焚毀,還切斷了這座城市跟外界的物資聯繫,他想用這種方式讓蘇聯人民屈服,但事情並沒有按照他的計劃走。
在1944年這場戰役結束之前,900天的時間裡,蘇聯的軍隊和希特勒的士兵展開了無數次激烈的巷戰,蘇聯的軍隊不放棄這座城市的任何一個角落,不拋棄背後的任何一個民眾,沒有了外界物資供應的蘇聯人民艱難度日,城市裡的糧食優先分配給了身在戰鬥第一線的軍人,之後才是老人、孩子、婦女、青年。
從列寧格勒被德軍包圍的那一刻開始,所有人都清楚,後勤能否得到保證將直接取決於戰爭的結果。如果不是源源不斷的物資供應,列寧格勒也不會勝利,可蘇聯為運輸物資付出的代價也是驚人的,戰鬥激烈時,外部的物資無論是空投還是通過拉多加湖運送都實現不了。
無奈之下,朱可夫只能制定物資配額制度,糧食憑票供應,每個人每天125克麵包的口糧,並且這種「麵包」大部分都是由木屑和一些不可食用的混合物組成的,無數人在嚴寒的天氣下餓死、凍死。
有很多市民在領取食物的路程中倒下,嚴重時一天餓死人數高達10萬人。即使在這種慘烈的情況下,列寧格勒的每一個軍人和平民,也沒有想過對法西斯聯盟投降,依舊死戰不退,最終在1944年取得了戰爭的勝利。
後來有學者統計,死在這場圍城戰裡的平民有64萬,他們大部分都是被餓死的,蘇軍軍人陣亡高達33萬,而在整個圍城戰役中,列寧格勒地區爆發的嚴重饑荒,約150萬人被餓死,有50萬遇難者埋到了列寧格勒的一個墓地裡,整個城市四分之三的建築物被摧毀,慘烈程度超過了莫斯科保衛戰、史達林格勒保衛戰,更超過了東京大轟炸和廣島長崎的原子彈爆炸。
在這場持續900天的戰爭結束後,無數人走上街頭歡呼雀躍,慶祝勝利的來臨。向他們致敬,向此刻那些處境雖然悲慘,永不放棄的人致敬,正是因為人類的這種永不言棄的精神,才推動著社會的不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