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生活在和平時期,沒有體會過戰爭的殘酷,但是在歷史當中,能讓我們體會到殘忍的戰爭帶來的恐懼。歷史上大大小小的戰役無數,史達林格勒戰役是歷史上最為血腥,規模最為宏大的戰役之一。是納粹德國對蘇聯南部史達林格勒的爭奪發動的戰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東部戰線的主要轉折點。
據統計在1942年7月17日~1943年2月2日,這199天的時間裡,雙方傷亡估計約200萬人以上,參與這場戰役的人數也比歷史上的其他戰役都來得多,平均每天戰死的士兵有1萬人。對很多蘇聯新兵來說,他們上了戰場就等於送死,然而不管這次戰役有多麼的慘烈,他們都用實際行動向世人展示了軍人身上的血性,哪怕是去送死,他們也毫無畏懼。
1941年6月22日,納粹德國單方面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對蘇聯發動了戰爭。出其不意的開戰,使得納粹德國很快佔領了蘇聯西部的大部分地區,但是這並沒有成為他們勝利的資本,反而成了失敗的導火索。
由於是德國主動發起的進攻,並且在戰前準備得比蘇聯充分。因此在戰爭剛爆發的時候,德軍一路高歌猛進,打到了莫斯科附近的城市。但是隨著戰線的不斷拉長,以及蘇聯人抵抗得更加激烈。1942年年初,蘇德戰爭相對緩和了下來,雙方都在積極地備戰。但是納粹德軍的戰線拉得實在太長,已經無力再發動全面的進攻。
在多次進攻莫斯科無果後,希特勒決定往南面進攻,選擇進攻蘇聯的另外一個城市史達林格勒。對蘇聯來說,史達林格勒的重要性是僅次於莫斯科的。史達林格勒位於歐洲第一大河——伏爾加河的西岸,是連接蘇聯歐洲部分南北交通的樞紐,是貫通歐亞的咽喉。
史達林格勒不僅是蘇聯的門戶,也是蘇聯南部著名的工業中心和糧食儲存基地,戰略位置極其重要。因此當德軍進攻史達林格勒時,蘇聯方面決定死守史達林格勒,也註定了這次戰役肯定慘烈無比。
當時希特勒還狂妄地宣稱:攻下史達林格勒之後,巴庫的石油、頓巴斯的煤以及庫班的小麥也將隨即成為德意志帝國的資源;同時,還可沿伏爾加河北上,從東面包圍莫斯科,再出波斯灣。希特勒甚至吹噓實現這一切不需要幾日。
於是德國納粹一往無前,這使得他們越來越深入蘇聯的領土,由於過度的消耗,戰線拉得過長,補給上不能得到及時的供應。而且蘇聯氣候變化巨大,讓本就供給不足的納粹德軍雪上加霜。機械部隊沒有做相應的保護措施,從而導致納粹德軍的大部分機械部隊癱瘓。蘇聯也因此拿下了蘇德戰爭的第一次勝利。
史達林格勒戰役是蘇聯最為艱辛的一場戰役,超過200萬的死亡人數,比美國在廣島投下原子彈的傷亡還要恐怖10倍,那時的史達林格勒簡直是人間地獄。
這個美麗的城市原本生活了80萬人民,1942年8月23日,在德國納粹無差別地毯式的轟炸下,這個美麗的城市成了戰爭的犧牲品,而這個城市的人民也基本死在了戰爭的炮火中,僅這一天死掉的平民就超過5萬人,當戰爭結束之時,全城僅僅活下來的有1850人。
據一位倖存的老兵回憶說:「這場戰鬥推進的距離只能以米來計算。」不過有的老兵認為:以屍體計算比以米計算更為貼切。由此可見戰鬥的慘烈程度。史達林格勒保衛戰是反法西斯戰爭的標誌性戰役,德國在這次戰役過後越來越衰弱,直至二戰結束也沒有扭轉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