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有一方法,讓部下從不餓肚子,日軍欲效仿,卻餓死5萬人

2021-01-08 騰訊網

軍事家克勞塞維茨曾說:「戰爭的勝利取決於後勤」。縱觀歷史,很少有軍隊在餓肚子的情況下作戰。正所謂「人是鐵,飯是鋼」,肚子空空別說拿起刀槍與敵人拼鬥,甚至連路也走不了。因此世界上最強的軍隊,也是擁有最強後勤補給能力的軍隊。

蒙古大軍,可謂是13世紀最強大的軍隊,他們戰無不勝、攻無不克,馬蹄縱橫歐亞大陸,建立了龐大的蒙古帝國。而在後勤方面,蒙古人可以說超越了當時所有的軍隊。在戰爭中,他們往往能穿越上千裡的無人區,在缺乏輜重部隊的情況下,取得旁人難以想像的業績。而蒙古人的補給方法,也被稱為成吉思汗式補給法。

成吉思汗補給法,其精髓在於「畜力行軍」與「掠奪」。

首先,蒙古人是馬背上的民族,他們在馬背上驅趕牛羊,在馬背上追逐水草,在馬背上打獵以及戰鬥。在進行長途行軍時,蒙古人往往會驅趕著牛羊,以它們的肉與奶為食。與傳統農耕軍隊相比,牛羊的前進速度要比裝滿糧食的輜重車要快速得多,方便得多。此外在行軍時,蒙古軍人平均每人有三匹馬,可以隨時換騎,用以節省馬力。

在長途奔襲時,蒙古人往往會甩開自己的牛羊,急速前進。在此期間,蒙古人會食用一些肉乾以及牛羊奶。有時,他們還會把一些生肉揣在懷裡,或放在馬鞍之下。到了行軍的中途,這些肉會被人或馬的體溫烘暖,而充滿鹽汗液是天然的調料。雖然咱們聽著都想吐,但是在長途行軍中,這確實是補充能量的好手段。

當然,僅靠肉和奶進行補給是不夠的,蒙古人最佳的補給手段,實際是搶劫。他們每攻下一座城市,必然大掠三日。對於如何掠奪,蒙古人十分在行,他們往往會分門別類,進行集約化操作。

由此,成吉思汗的蒙古大軍很少擔心餓肚子。正是由於他們在後勤方面的優勢,才會讓蒙古人無敵於天下。

時過境遷,到了第二次世界的大戰,日本人為了擊敗美軍,決定效仿成吉思汗的補給法。相比於美國,日本國力太弱,補給十分困難,軍隊多次出現大規模餓斃的情況。例如在瓜島戰役中,日軍因後勤不暢,竟餓死了5萬多人。

1944年,駐紮在緬甸的日軍,決定穿越700公裡的無人區,攻打印度的英帕爾。然而日軍參謀卻紛紛表示反對,在他們看來,沿途根本無法補給,後勤絕對跟不上。然而15軍參謀長牟田口廉也中將卻叫囂道:「糧食可以從敵人那裡奪取!」為了穿越無人區,牟田口廉與辻政信效仿蒙古人,制定了「成吉思汗式補給法」。

首先,日軍效仿蒙古人以畜力行軍的方式,徵集了大量大象、水牛、山羊以及猴子。隨後,軍人們在動物們身上綁上糧食和彈藥,計劃在行軍20天內,吃光動物身上的糧食,然後再把動物全部吃掉。日軍一向狂妄,他們認為英印軍隊不堪一擊,於是公開叫囂:「打下英帕爾,吃掉邱吉爾!」

「牲畜行軍」加「掠奪」,殘暴的日軍和成吉思汗的蒙古大軍果然很像。然而牟田口廉也與辻政信聰明有餘,卻忽略了一個重點,那就是在嚴酷的戰場上,只有經過訓練的騾馬才是最可靠的軍用牲畜。

1944年2月,日本15軍的10萬人,趕著大象、牛羊以及猴子穿越茂密的叢林,活像一支滑稽的大馬戲團。在此期間,日軍的有識之士對這種鬧劇一樣的補給法非常擔憂,31師團長佐藤中將預測道:

「只要不發生奇蹟,諸位的性命將在這場戰鬥中喪失。但是不是倒在敵人的槍彈之下,而是餓死在山裡。」

很快,事情的發展便應證了佐藤的預測。四處飛舞的英國戰機很快便發現了在叢林間蹣跚前進的「大馬戲團」。隨後,英國飛機立即展開空襲。從未聽過炸彈爆炸的水牛、猴子四處逃竄,日本兵拉都拉不住。只要跑掉一頭水牛,一個中隊四天的給養就沒了。

路途還沒走一半,軍中的水牛、猴子就已經逃了一大半,日本兵只好吃死掉牲畜的肉,自己背糧食。日軍前鋒到達英帕爾時,糧食早就吃光了。早已餓極的日軍縱兵搶掠,誰知當地居民早就聽說日軍即將到來,已經將糧食藏了起來,並逃之一空。

沒有糧食,大批日軍在疾病與炮火中餓死。對於繼承「成吉思汗式補給法」的牟田口廉也,士兵們都恨極了。參謀們紛紛嘲諷:「司令官若到沒人的地方自盡,誰也不會阻止」。由此,牟田口廉也還得了個「鬼畜牟田」的諢號。

日軍有識之士見大勢已去,於是建議前線軍隊立即撤退。然而牟田口廉仍然不死心,他叫嚷「日本自古就是食草民族」,要求部下在叢林裡找吃的。對於這種可笑的命令,日本士兵們罕見地選擇了抗命。

當日軍官兵退回緬甸時,10萬大軍僅剩5萬人,其中大部分都是餓死的。沿途中到處是骨瘦如柴的屍體,其中一些傷兵「幸運」地被英軍俘虜,因為他們餓得連自殺的力氣都沒有了。

日軍陸軍事實上早就提出一個觀點:補給就是士氣。不過狂妄的日軍將掠奪等同於補給,一旦搶掠不到就窘態畢露、醜態百出,最終遭遇了可恥的失敗。

相關焦點

  • 蒙古騎兵有妙招不挨餓,後來日本軍隊也學著做,結果5萬人餓死
    成吉思汗,也就是鐵木真,一個帶領他們的族人從蒙古高原展翅高飛的統帥,同時也是蒙古帝國的奠基人。即使放到今天來看,鐵木真的軍事才能也算得上出類拔萃。但若蒙古鐵騎不帶足夠的糧食,他們肯定就得餓著肚子,但一群吃不飽又沒有力氣的人想贏得戰爭的勝利似乎如天方夜譚。疑問來了:蒙古大軍都是怎麼解決糧食問題的呢?  據史料所記載,聰明的成吉思汗就想出來了個好的方法解決了糧食問題。我們知道蒙古人是遊牧民族,他們靠吃牛羊肉為生,同時放牧也是這群人的看家本領。在這種情況下,成吉思汗想出來了者個妙招:放棄糧車運輸,直接趕著牛羊出徵。
  • 成吉思汗西徵:屠殺人數總計1500萬人,有三類人卻能倖免於難
    ▲成吉思汗雕像02成吉思汗七年(公元1212年),成吉思汗率領部下攻打金國時▲成吉思汗西徵油畫《孫子兵法》有云:「不戰而屈人之兵」。成吉思汗知道,每一場攻城戰都必將血流成河,但城必須破。那麼,有沒有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呢?畢竟蒙古人的數量不多,經不起這樣的消耗。最終,聰明的成吉思汗想到了一個兵不血刃的克敵制勝之法。03成吉思汗攻破城池之後,都會赦免一部分的平民,然後將這部分平民驅趕至下一座城池。
  • 成吉思汗死後,開創的蒙古帝國怎樣了?這一部分如今還存在世界上
    成吉思汗創造了神奇的蒙古帝國神話——戰神。原為鐵木真的成吉思汗,生於金朝世宗大定二年(1162年),其父死後,部下散去。經過不懈努力,聯合札木合和父親的安答脫斡領勒,重新組織乞顏,最後慢慢發展,最終統一蒙古。
  • 成吉思汗西徵花剌子模,到底屠了多少人?
    札蘭丁和他老爹不同,他年輕有勇氣,也非常有智慧,誓死將成吉思汗消滅在花剌子模;二是花剌子模的士兵和民眾,在札蘭丁的呼籲下,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團結,抵抗成吉思汗的勢力也越來越強。成吉思汗徵戰一生,非常清楚自己的處境,如果不能將敵人有效駕馭,那麼,他自己就很有可能回不到草原了。花剌子模太過於遼闊,城池也多若繁星,要想將這個強大的國家迅速吞併,最好的辦法就是屠城。
  • 有一種魚叫「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魚分布於東南亞的各個淡水流域,例如亞洲的湄南河及湄公河流域等等。成吉思汗魚分布地域廣泛,但由於人為濫捕,野生種群數量顯著下降。這是因為成吉思汗魚在其原產為重要的食用魚,它目前正在遭受過度捕撈、棲息地喪失及汙染的威脅。因此,作為觀賞魚的情況也隨之降低。
  • 成吉思汗敬佩的敵人札蘭丁是如何走上絕路的?這兩個原因至關重要
    公元1218年,成吉思汗派遣商隊前往花剌子模王國,這支商隊在行進到錫爾河上遊的訛答剌城之後,因為城主海兒汗想要奪取商隊的財寶,便下令殺死所有商隊的成員,成吉思汗在得知此事之後十分憤怒,發誓要為死去的商人報仇。
  • 他是成吉思汗西徵途中最強大的對手,不僅善於演講,還十分英俊
    #成吉思汗在西徵花剌子模途中,遇到最強大的對手是札蘭丁。這位花剌子模的王子不僅善於演講,還十分英俊,他有勇有謀,讓成吉思汗既欣賞,也膽寒。可惜的是,札蘭丁遇到了一個狂妄而武斷的父親摩訶末,讓他總也發揮不了才能,直到摩訶末被成吉思汗的蒙古騎兵活活追死後,札蘭丁才得以成為新皇帝,獨掌大權。可惜的是,此時的花剌子模,大部分國土已經落入了成吉思汗手中。但即便如此,也讓成吉思汗吃盡了苦頭。
  • 地獄惡魔復活 揭秘《成吉思汗2》十八魔君BOSS
    2010年網遊扛鼎巨作《成吉思汗2》繼「死海之王
  • 成吉思汗西徵前準備不夠充分?為何會半路班師?
    摩訶末隨後假意同成吉思汗訂立了合約。於是當代表蒙古帝國的一行 450 人、500 峰駱駝滿載著各種財寶 「行次細渾河上之訛答剌,守將亦納勒術而有哈亦兒汗號者,欲沒入所齎。乃拘執諸人,指為成吉思汗之間諜。以告摩訶末」, 「摩訶末遂漫不經心地下令處死商隊成員,沒收全部貨物。
  • 王者榮耀 野區主宰者成吉思汗
    在這個版本大家都有自己的上分利器,當然縱觀本賽季,想上分必須圍繞射手來推塔,然後就是野區壓制保證自己經濟充足。野區主宰有很多,但作為成吉思汗因為有二哈陪伴,無疑算是一個野區主宰。成吉思汗有坐騎二哈,彎弓射鵰輸出爆表,但是保命能力太差,所以對一些剛接觸遊戲的新手來說,並不喜歡用大汗主宰野區。
  • 名列東亞十大名將之首,比成吉思汗都還猛,李舜臣到底憑什麼?
    以前有韓國雜誌做過關於東亞名將的盤點,排出了他們所認為的東亞十大名將,這裡面有很多咱們熟悉的名字,比如日本戰國時期的戰神級人物織田信長,排在第十位。中國春秋時期名將,傳下了《孫子兵法》的兵聖孫武,蒙古排在第三位,而開創了蒙古帝國,被譽為一代天驕的成吉思汗,則是排在第三位。這些人都是亞洲軍事史上的名人,隨便一個名字都是如雷貫耳,自然是有資格上榜的。
  • 「成吉思汗」是啥意思呢?歷史上有兩個成吉思汗,能力相差巨大
    而「成吉思汗」中的「汗」,是蒙古人對於他們最高統治者的尊稱,「成吉思」是汗位的修飾語。那麼,這個「成吉思」是什麼意思呢?目的可靠的解釋有四種,並且都各有道理,莫衷一是。按照《史集·部族志》的解釋,說蒙語中「成」是「堅強」的意思;「成吉思」是其複數,《通史簡編》也認為「成」是「剛強」,「吉思」是「多數」。因此「成吉思汗」是堅強的大汗的意思。
  • 象兵阻擋成吉思汗取印度
    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後,曾多次發動徵服戰爭,徵服地域西達黑海海濱,東括幾乎整個東亞,建立了橫跨歐亞兩洲的帝國。但令人疑惑的是蒙古的鐵騎唯獨沒有侵佔離自己較近的印度國。歷史上有很多學者對此提出了見解。 八剌率領的兩萬蒙古軍進入印度境內,沿途攻下了一些城市,但始終未找到扎蘭丁的蹤跡。
  • 凡是與成吉思汗作對的人只有一死,為什麼札蘭丁卻是一個例外?
    成吉思汗也一時驚呆了,半天才脫口道:「寧死不屈,寧死不降,決不蒙辱,真丈夫也!」連忙縱馬峭崖,向下俯瞰。札蘭丁並沒有死,但見水花過處,他竟扔下死馬鳧出水面,順流漂下。兩岸的蒙古將士紛紛準備入水,同時,蒙古神箭手們的長弓也已拉響。就在這時,劈空傳來成吉思汗一聲斷喝:「住手!」眾將士連忙罷手。成吉思汗對眾軍揮揮手:「讓他去吧!」
  • 這魚竟被稱為成吉思汗魚,個性得有多兇猛?
    在自然界有一種魚竟然被稱為成吉思汗魚,想想這種魚個性得有多兇猛?才能獲得這種稱號,厲害得過大白鯊?    成吉思汗魚自然不敢和大白鯊相比,成吉思汗魚也沒有機會和大白鯊較量,成吉思汗魚是一種淡水魚,被稱為成吉思汗魚,是因為其棲息在亞洲的湄南河與湄公河流域,在這流域,它是最高級的獵食者!
  • 成吉思汗的三位直接繼承者
    成吉思汗的次子察合臺(死於1242年)受徵服者之命管理札撒和負責蒙古紀律,他是一位令人敬畏的嚴厲法官,是成吉思汗法典的嚴謹執行者,他還是一位習慣於軍隊生活的好戰士,但他有點缺乏想像力。當他的父親任命他的弟弟窩闊臺繼承最高汗位時,他沒有表示異議。
  • 牛頓寫原理不用英語與不許歌頌成吉思汗
    再來看聊聊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對歷史的顯著性,應該就如同牛頓《原理》對科學的顯著性。從小我們就學習了「一代天驕,成吉思汗…」, 所以成吉思汗在我們的印象中是很牛的人物(對了,成吉思汗雖然很霸氣,我們感覺也很熟悉,但他不是元朝的皇帝;元朝的開國皇帝是他的孫子忽必烈)。
  • 成吉思汗如何對付勁敵札蘭丁?僅用幾封信,就讓他的騎兵四分五裂
    #成吉思汗一生真正的敵人,要數花剌子模的末代皇帝札蘭丁了。不過,成吉思汗在瓦解札蘭丁的力量時,卻不用一兵一卒,而是僅僅用了幾封信。札蘭丁成為花剌子模新的皇帝後,面對滿目瘡痍的國家,十分悲痛,同時也不斷召集舊部,決定和成吉思汗決一死戰。最開始時,成吉思汗並未將這個年輕的花剌子模新皇帝放在眼中,畢竟,花剌子模的大部分城池,都已經臣服在蒙古騎兵的彎刀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