札蘭丁準備第二天早晨渡印度河,幾天前,他已經向那些離散將士發出詔書,讓他們速速集結印度河畔,與成吉思汗決一死戰。而成吉思汗則想趁花剌子模軍還未集結前一舉將其擊潰。於是一反蒙古軍從不夜戰的特點,命令兀克爾和古都思二將抓住有利戰機,率各部連夜進攻札蘭丁的殿軍。黎明很快就來臨了,蒙古軍的總攻擊開始了。
與八魯灣戰役完全不同,這次,蒙古軍的精銳盡遣出戰,馬蹄轟鳴殺聲震天,鋪天蓋地而來。阿明的右翼最先崩潰,阿明見部將大多戰死,忙出逃富樓沙,未及多遠便被蒙古軍趕上,一刀劈於馬下。左翼也漸漸垮了下來,篾力克罕和忽馬兒也分別被趕上的蒙古騎兵斬於馬下。現在,只剩下札蘭丁和他的七百中軍邊退邊戰,被逼上了高崖絕地。四周都是蒙古大軍,腳下是水深湍急的印度河,札蘭丁已無路可退在這種情況下,他仍然毫不畏懼,浴血奮戰,不予投降。
這時,已近中午,札蘭丁知道,衝出重圍已絕無可能,遂換乘一匹健馬,以作最後一次努力。但見他怒喝一聲,披盾執旗,直衝過來。成吉思汗現在多少有點喜歡這個勁敵了,他在內心深處覺得,這才是一個勇士應該具備的品格,便傳令各軍,對札蘭丁,只要活的,不要死的!見成吉思汗不準手下傷他,札蘭丁自是有恃無恐,橫刀立馬,直衝過來。蒙古軍經他這麼一衝竟有點不知所措,本能地後退幾步。就是這麼一丁點的機會,再看札蘭丁早已勒轉馬頭,從二十多尺的高崖縱身躍下。
面對這悲壯的一幕,平素驍勇善戰的蒙古將士們都張大了嘴巴。成吉思汗也一時驚呆了,半天才脫口道:「寧死不屈,寧死不降,決不蒙辱,真丈夫也!」連忙縱馬峭崖,向下俯瞰。札蘭丁並沒有死,但見水花過處,他竟扔下死馬鳧出水面,順流漂下。兩岸的蒙古將士紛紛準備入水,同時,蒙古神箭手們的長弓也已拉響。就在這時,劈空傳來成吉思汗一聲斷喝:「住手!」眾將士連忙罷手。
成吉思汗對眾軍揮揮手:「讓他去吧!」接著轉頭對身邊諸子道:「想不到啊,想不到,犬父竟有虎子,令人難以置信。從古至今,你們誰見過這樣的勇士?生子當如札蘭丁,你們雖然也勇敢可嘉,但較此人尚多不足,此人可為你們的榜樣,日後好好效法。」札蘭丁得救了。但他的諸子,他的妻,他的軍隊則沒有這麼幸運,他們統統被斬草除根、斬盡殺絕。所有將士包括成吉思汗的兒子們都對成吉思汗對札蘭丁的寬厚態度大感不解,也許成吉思汗自己也說不清個中緣由。
是啊,凡是與成吉思汗作對的人只有一死,但札蘭丁卻是一個例外。遠徵花刺子模以來,一直沒有遇到什麼像樣的戰鬥,唯有札蘭丁以死相抗,自然使成吉思汗對其刮目相看,特別是札蘭丁冒死躍入印度河的一幕給他留下的印象真是太深太深了,也許因此成吉思汗才採取了一種騎士式的英雄敬英雄的態度。
還有一點不能不說:生子當如札蘭丁,無疑是說給他的幾個兒子聽的,而他的幾個兒子,除了朮赤外,都在他身邊他的意思顯然是說:你們將來就應該像那札蘭丁,在沒有我的情況下,也能如此勇敢善戰。當然成吉思汗是看不到了,他的兒子們後來的仗打得比他成吉思汗還要漂亮,當然,他們一個個比他成吉思汗更盛氣凌人,最後把一個好端端的世界最大的帝國四分五裂了。
不過,敢放札蘭丁也是一種膽略,這充分反映了成吉思汗如今的信心和心態,對於沒有把握的事,他從不輕易冒險連札蘭丁這樣的人都敢放虎歸山,說明已經沒有什麼可以對成吉思汗構成威脅了—此舉無異於成吉思汗的勝利宣言。成吉思汗再也沒有像往常那樣窮追札蘭丁,他只是命令巴刺和圖爾臺率領一支軍隊進入印度的木勒壇、刺火兒、富樓沙、滅裡莆爾等省區。
成吉思汗自己則撤兵了,他的手下留情,有一個原因肯定是不能不考慮的了,那就是,印度太熱,悶得讓人喘不過氣。特別是旁遮普地區,夏季更是炎熱非常,在蒙古草原上和西伯利亞泰加森林中生活慣了的蒙古人確實不堪此等酷熱。呼羅珊就不同了,這裡的氣候對蒙古人來說不成問題。蒙古軍可以從容地對支持札蘭丁的軍事活動的諸城進行報復。
成吉思汗並沒有忘記札蘭丁的老巢加茲尼1222年春,在窩闊臺的打擊下,加茲尼遭受滅頂之災——除了技術熟練的工匠外,加茲尼居民盡悉被殺。加茲尼城遂被夷為平地,那些工匠則被統統押往蒙古。也裡也未能倖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