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生死兄弟到勢不兩立,鐵木真與札木合是如何走向決裂的?

2021-01-10 方圓文史

方圓說《成吉思汗》第五期!

鐵木真出生於蒙古高貴的「黃金家族」,而札木合只是一個血統不純正的「札答闌」人。在古代蒙古時期,有「主幹蒙古」和「一般蒙古」之分。前者以阿闌豁阿感光生下的四子後裔,即所謂的『黃金家族』為主,後者則為這一家族之外的大多數蒙古人。

在那個身份認同感極強的年代,鐵木真和札木合的地位很明顯是不對等的,但血統的界限始終沒能阻止這兩位草原英雄之間的友誼。

鐵木真在脫斡鄰汗(王汗)和札木合的幫助下,擊敗了蔑兒乞惕人之後,便與札木合在斡難河畔共同宿營,三結安答,同枕共眠,十分友愛。

但這樣的關係並沒有持續太久,僅在一年半之後,他們便分道揚鑣了。

在劇中,札木合有拋棄鐵木真之意,但因為關係特殊,所以便含沙射影的用話敲打鐵木真,於是鐵木真便率領部眾不辭而別,重新找別處去放牧了。

隨著鐵木真勢力不斷增大,札木合似乎越來越排斥鐵木真,用劇中的一句臺詞來說就是:「札木合很願意幫助弱者,但卻容不下強者」。

其實,札木合的擔心是有道理的,因為在這一年多的時間裡,鐵木真總是在廣施仁義,收買人心。他的理想和抱負,吸引了札木合部落中的一些貴族和頭領,他們紛紛投在了鐵木真的帳下,比如那個薩滿『豁爾赤』便是其中之一。

為了保存自己的實力,札木合用極其溫和的方式勸退了鐵木真和他為數不多的部眾。札木合是這樣說的:

「鐵木真,我的好安答,靠座山坡紮營吧,好讓牧馬人有行帳!不知可否?找個河岸紮營吧,好讓牧羊人充其腹!行來無束!」

可以看到,札木合完全是用商量的口吻來勸退鐵木真。因此與其說兩人是決裂,還不如說是分手。但鐵木真還是帶走了札木合的許多部眾和牲畜,札木合雖然都很清楚,但卻始終沒有派人去追趕和討還!

不可否認的是,鐵木真和札木合是兩個有理想和野心的年輕領袖,他們都希望在對自己有利條件下恢復蒙古王室,並都想成為蒙古部落的大汗。

他們的前輩一直以來都沒能將蒙古世系統一到像塔塔爾部或者是乃蠻部那樣的部落中,始終都因為血統或者是其他別的原因,致使部眾離散,難以形成一個統一強大的整體。

現在,這個艱巨而偉大的歷史任務落到了他們的身上,他們欲想將分散的蒙古部落聯合起來,成為像乃蠻部那樣強大的部落族群,並且能讓自己成為大汗,於是他們便開始紛紛積蓄力量。

從公元1181年到1189年,這八年的時間裡,鐵木真的乞顏部和札木合的札答闌部之間都沒有發生太大的摩擦,鐵木真和札木合更沒有過多的往來,這說明在這八年時間裡,他們都在為日後的稱汗做準備。

公元1189年夏,二十七歲的鐵木真決心爭奪汗位,受領蒙古人首領的稱號。而一旦有了這個稱號,那麼他就可以奉天承運,吸引草原上更多的追隨者,當然,他也擁有了無可爭辯的合法性。

為了得到更多人的支持,鐵木真在一個名叫「心形」山麓的湖畔,舉行了「忽裡臺大會」,並邀請乞顏部中的貴族和其他蒙古部落的首領參加。按照忽裡臺大會的規定,只要來了就表示贊同,反之,如果拒絕參加,則表示不贊同。

當時鐵木真最大的競爭對手,是乞顏部主兒乞人的首領撒察別乞,但他最後還是被鐵木真給逼就範了。

公元1189年,鐵木真正式稱汗,號稱「成吉思汗」。在劇中,成吉思汗是在鐵木真徵服蒙古諸部之後才有的稱號,但實際上在這一年(1189年),鐵木真稱汗所用到的稱號,就是「成吉思汗」。

而這個稱號並非只是鐵木真一人所用,實際上鐵木真的先祖「孛端察兒」就曾以這個名號統領過『主幹蒙古』。所以鐵木真用「成吉思汗」作為自己的汗號,說明他已經將重振家業的計劃從家族個體轉變到了蒙古諸部整體上面去了。

但是,鐵木真的稱汗,卻也徹底惹怒了與他三次結拜為安答的札木合。

公元1190年,札木合聯合塔塔爾部等十三個部落三萬餘人攻打鐵木真。這也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十三翼之戰」。至此,兩人的關係開始決裂,但這並不能說明是誰的錯,只是在錯誤的時間裡,遇到了對的人罷了!

那麼這場「兄弟之間的戰爭」最後結果怎麼樣了呢?我們下文再說!

(未完待續……)

相關焦點

  • 草原狼,鐵木真!
    直到扎木合的弟弟在搶奪乞顏部馬群的時候被鐵木真手下所殺,兩人衝突頓起。扎木合集合十三部落、3萬人馬進攻鐵木真。在鄂倫河邊的大戰中,鐵木真被打敗了。不過扎木合卻因為殘殺俘虜,引起部下不滿,紛紛投靠鐵木真。
  • 僅僅一句話,就讓札木合舉兵反叛王汗
    特別聲明:本專欄根據真實歷史資料所寫,非虛構小說本集主要人物表:成吉思汗:本名鐵木真,乞顏部可汗。脫斡鄰勒:克烈部王汗。札木合:札答闌部首領,成吉思汗的結拜兄弟。答裡臺:成吉思汗的親叔叔。合撒兒:成吉思汗的弟弟。成吉思汗和克烈部脫斡鄰勒王汗開戰後,被打得非常狼狽,直接被趕出了草原,進入茫茫的原始森林興安嶺中後,才得以生存下來。王汗的大軍撤退後,成吉思汗靠著驚人的毅力,一邊圍獵,一邊帶著僅僅只有2600人的隊伍,尋找棲身之所,最終流浪到了一個叫董哥澤(今貝爾加湖東面)的地方,才暫時安頓下來。
  • 少年鐵木真,一箭射死了自己的親兄弟,背後藏有什麼樣的深意
    也速該去世後,依附於乞顏部的泰赤烏貴族塔爾忽臺和一些也速該的親族們,認為鐵木真家沒有能振興部落的接班人,於是他們不僅帶走了大半的屬民,還席捲了部落所有的財產,單單把也速該的妻兒們撇了下來,任他們自生自滅。也速該生前,和訶額侖生了5個孩子:鐵木真、合撒兒、合赤溫、鐵木哥和帖木侖。
  • 成吉思汗如何對付勁敵札蘭丁?僅用幾封信,就讓他的騎兵四分五裂
    特別聲明:本專欄根據真實歷史資料所寫,非虛構小說本集主要人物表:成吉思汗:本名鐵木真,乞顏部可汗。不過,成吉思汗在瓦解札蘭丁的力量時,卻不用一兵一卒,而是僅僅用了幾封信。札蘭丁成為花剌子模新的皇帝後,面對滿目瘡痍的國家,十分悲痛,同時也不斷召集舊部,決定和成吉思汗決一死戰。最開始時,成吉思汗並未將這個年輕的花剌子模新皇帝放在眼中,畢竟,花剌子模的大部分城池,都已經臣服在蒙古騎兵的彎刀之下。
  • 成吉思汗為何不放過札蘭丁?心裡可以佩服強敵,但絕不能讓他存在
    特別聲明:本專欄根據真實歷史資料所寫,非虛構小說本集主要人物表:成吉思汗:本名鐵木真,乞顏部可汗。在消滅花剌子模末代皇帝札蘭丁的過程中,就可以看出成吉思汗駕馭敵人的本領,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札蘭丁成為花剌子模的皇帝後,對成吉思汗的蒙古騎兵團發動了數次攻擊,而且還有一次殲滅三萬蒙古騎兵的驕人戰績。正是因為札蘭丁的文韜武略,讓成吉思汗十分忌憚,他決定親自追殺札蘭丁。對付強悍的敵人,就一定要斬草除根。
  • 蒙古帝國史:札蘭丁的八魯灣之戰
    摩柯末蘇丹在死時為他的國家做了一件自蒙古西徵以來的唯一一件好事:確立了札蘭丁的王儲地位。1220年,花剌子模終於舉起了復仇的戰劍,已經聚集起十幾萬兵馬的札蘭丁等到了機會,他打敗了成吉思汗的異姓兄弟失吉忽禿乎所率領的三萬兵馬,這就是令花剌子模人為之驕傲的八魯灣之戰。
  • 雷札:挖掘歐洲當代生活的劇作家
    《「藝術」》:曾在中國多地上演    早在20 0 1年,雷札的《「藝術」》就講過普通話。谷亦安執導,林棟甫、郝平、徐崢三人領銜,演出了醫生、藝術愛好者塞爾吉用20萬法郎買下一幅全白的油畫後,引發與自己相交十幾年的兩位好友間劇烈衝突的故事。爭論、懷疑、詆毀、拳腳相向甚至決裂,一幅畫讓三個男人壓抑已久的「生活之癢」被徹底掀開,讓觀眾大笑之餘亦忍不住嘲笑自己。
  • 東遼是如何建立的?鐵木真民族政策的產物,金國尾大不掉的禍患
    如果照此類推,那中國滅亡的次數似乎太多了,從五胡十六國,再到兩宋期間,如果異族政權統治的時段都是亡國期,那麼至少中國北方大部分時間都處於亡國期。如果我們把視角拉到現實中,自然會發現一個事實:在金國統治的近百年時間裡,契丹人也好,漢人也罷,他們當中有很多人從小在金國出生和成長,接受金國的教育,一直標榜自己就是金國人。
  • 《劍豪生死鬥》,狂戰亦逍遙
    漫畫第二卷裡,伊良子與藤木的無刀演示,從藤木起手姿勢到伊良子的防守準備,短短的幾格畫面,藤木舉刀時微挺的上身,慎重又勢在必得的眼神,伊良子略帶輕挑又專注的神態。兩人的性格在頃刻間顯露無疑。除了出色的畫面處理能力,山口對人體肌理的和肢體動作的精準把握也在漫畫中得到充分體現。
  • 他曾一夜之間火遍全國,兄弟決裂,妻子棄他而去,如今已成傳說
    刀郎出身平凡家庭,因父母工作繁忙,刀郎更多的是由自己的哥哥帶大的,兄弟兩人關係也不算很好,以至於到後來,刀郎可以說是間接的把自己哥哥給害死了。而原因也很簡單,就是刀郎的哥哥曾帶女朋友回家,那個時候刀郎兄弟倆的關係也是頻生摩擦,刀郎就說哥哥被帶了綠帽子,這刀郎的哥哥肯定忍不了啊,於是就和刀郎打了一架,兄弟決裂,打完架後刀郎的哥哥就離家出走了,再聽到消息的時候就是出車禍意外身亡了。
  • 江蘇樟子松膠合木廠家
    江蘇樟子松膠合木廠家 眾所周知,18世紀是磚石結構的時代,19世紀是鋼鐵結構的時代,20世紀是混凝土結構的時代。對於彎曲膠合木樑,在設計的過程中需要考慮若干因素:木材種類層板長度進級長度層板等級膠合方式膠黏劑類型壓力大小壓合時間壓機限位塊角度參考節點淨尺寸及利用率等設計完成後,通過木樑拼壓機,使用相應的壓力和特定的膠黏劑在規定的時間壓合。通常,壓力大小取決於木材種類和截面尺寸大小,壓合時間取決於膠黏劑類型。對於木結構而言,設計與製造需要有機結合,才能實現個性化、多樣化、定製化的需求。
  • 楊振寧、李政道決裂40年
    但兩人多年後交惡,於一九六二年形同陌路的決裂分手,不但國際科學界引以為憾,日後在返回中國大陸貢獻科學成就的各種場合,楊、李不合也成為中國科學發展上的一件陰影。而兩位當代中國大科學家的對撞起因,即在一篇經典性論文的排名先後問題,有關諾貝爾頒獎過程的不同待遇,也種下兩人心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