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遼是如何建立的?鐵木真民族政策的產物,金國尾大不掉的禍患

2020-12-05 顧道驚城

現在有一個觀點非常流行,那就是把元朝當做中國的亡國期,因為蒙古人是標準的異族入侵,這種說法對嗎?

從表面上看,似乎有些道理。可問題是:元朝難道只屬於蒙古人嗎?

如果照此類推,那中國滅亡的次數似乎太多了,從五胡十六國,再到兩宋期間,如果異族政權統治的時段都是亡國期,那麼至少中國北方大部分時間都處於亡國期。

如果我們把視角拉到現實中,自然會發現一個事實:在金國統治的近百年時間裡,契丹人也好,漢人也罷,他們當中有很多人從小在金國出生和成長,接受金國的教育,一直標榜自己就是金國人。

對於這類人,難道我們要指責他們是民族叛徒嗎?顯然不行,因為這些人當中,或許就有你我的老祖宗在內。

當金國強大的時候,它自然會用各種方式教育契丹人和漢人,一定要忠於金國。從客觀的角度來看,這是無可厚非的。

當金國衰弱的時候,這種教育方式就為金國埋下了苦果。因為在蒙古人殺進來的時候,與蒙古人配合最為默契的,就是這幫投降的契丹人高官和漢人高官。

金國教育出來的異族精英,變成了埋葬自己的掘墓人,不得不說是一種諷刺。

鐵木真於公元1211年大舉徵伐金國,一年以後的公元1212年,契丹人就在耶律留哥的率領下,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復遼運動。

「太祖起兵於北方,金人懷疑遼朝遺民有所圖謀,下令每遼民一戶以女真二戶夾居,進行監視。耶律留哥對此不安,於太祖七年(1212)逃至隆安、韓州,糾集壯士剽劫這些地方。官府出兵追捕,都被他們擊敗。進而與耶的聯合募兵,數月之間擁眾十餘萬,共推耶律留哥為都元帥,耶的為副元帥,其營帳百裡,威震遼東。」

按照史書的說法,女真人從沒有真正把契丹人當成自己人。所以耶律留哥在反抗金國統治時,得到了眾多契丹人的積極響應。

「太祖八年(1213年)三月,耶律留哥在眾人的擁戴下自立為王,國號遼。宣宗大怒,遣宣撫萬奴領四十餘萬大軍進攻,耶律留哥迎戰於歸仁縣北之河上,金兵大敗,萬奴收集潰卒奔至東京。安東同知阿憐害怕,遣使求歸附於耶律留哥。於是遼國盡有遼東州郡,以鹹平為首都,號為中京。金左副元帥移剌都率兵十萬再度進攻,又被擊敗。」

按照史書的說法,契丹人在耶律留哥的領導下,讓金國在遼東的統治搖搖欲墜。

我們完全可以想像,如果沒有契丹人在遼東地區的積極響應,金國哪能那樣容易就被蒙古汗國打敗呢?

因為契丹人在遼東地區大舉叛亂,所以牽制了金國大量的軍隊,並讓金國在此期間不斷損兵折將。在這種背景下,金國面對蒙古汗國的進攻,自然更感覺捉襟見肘了。

金國並不僅僅是亡於蒙古汗國的進攻,而是亡於蒙古人、契丹人和漢人的夾攻。因為金帝國是建立在女真人徵服契丹人和漢人的基礎之上,所以在金國,有著非常適合製造民族矛盾的土壤。

從消極的方面來看,金國的契丹人和漢人,從小就聽著女真人的叛徒理論長大,所以當他們聽到蒙古人的民族理論時,自然覺得熟悉又親切。

從積極的方面來看,金國的契丹人和漢人,都有追求民族獨立自主的願望,現在終於有機會反抗女真人的統治,自然會紛紛行動起來。

以耶律留哥代表的契丹人,我們或許很難說他們是金國叛徒。因為在金國統治期間,契丹人顯然喪失了獨立自主的權力。但當耶律留反叛金國之後,契丹人又能在自己的故土上建立新的遼國,史稱東遼。對於契丹人而言,這的確是值得驕傲的。

這樣說來,以耶律留哥代表的反叛勢力,顯然不應該受到貶責,因為他們的確算得上契丹人的民族英雄。

既然以耶律留哥代表的反叛勢力是契丹人的民族英雄,那麼繼續為金國效力的契丹人高官又是什麼呢?我不說你們也該知道。

可如果雙方把話放到檯面上來說,那些為金國效力的契丹人高官自然也有話說:「憑你耶律留哥那點微末道行,哪有資格抵抗金國大軍呢?你能擁有現在的地位,背後是蒙古人在給你撐腰吧?」

這樣一說,好像也挺有道理。

面對金國的圍剿,以耶律留哥代表的反叛勢力最初肯定被打得抱頭鼠竄,因為他們畢竟是反政府武裝。要是沒有蒙古人的幫助,他們哪有機會建立政權呢?

對此,史書是這樣說的:

「金人遣胡沙率軍六十萬,號稱百萬,來攻留哥,聲言有得留哥骨一兩者,賞金一兩,肉一兩亦賞銀一兩,世襲千戶。留哥自度不能敵,急遣使去報告太祖。太祖命按陳、孛都歡、阿魯都罕等領千騎與留哥會合,在迪吉腦兒同金兵對陣。留哥任侄兒安奴為先鋒,衝殺胡沙軍,大勝,以所獲輜重獻朝廷。」

話說到這個份上,那就叫大哥別笑二哥:一方給金國人賣命,另一方給蒙古人賣命。

或許有人會說,以耶律留哥代表的反叛勢力給蒙古人賣命,至少可以建立一個屬於契丹人的國家,給金國人賣命有什麼好的呢?

可問題是:對於此時的金國而言,蒙古人就是標準的侵略者,他們現在還沒滅掉金國,自然會承認你契丹人建立的國家。等他們滅掉金國之後,想收拾一個由他們扶持起來的傀儡政權,又有什麼難度呢?

換言之,金國人或許不是好東西,難道蒙古人就是好東西?

以耶律留哥代表的反叛勢力也想到了這一層,為了打消顧慮,大家決定勸耶律留哥稱帝。

從表面上看,稱帝只是這股反叛勢力死要面子的行為。可實際上,這種行為可以決定一件事:東遼和蒙古汗國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

如果耶律留哥只是稱王,那他自然要比稱「成吉思汗」的鐵木真矮一頭,雙方就是從屬關係;可耶律留哥選擇稱帝,他的用意不言自明:我過去的確獲得過蒙古人的資助,但我絕不是蒙古人的走狗。我不可能比鐵木真矮一頭,蒙古汗國如果想獲得東遼的支持,請拿出誠意來。

只要蒙古汗國認可了耶律留哥的行為,那我們就很難說耶律留哥的東遼是傀儡政權,只能說在建國初期,他獲得了蒙古人的資助,僅此而已。

但這種做法也有一個問題:如果蒙古汗國不願意承認東遼的地位,甚至對此大發雷霆,中斷對東遼的資助怎麼辦呢?

屆時,失去外援的東遼在面對金國大軍的新一輪圍剿之外,還有什麼活路呢?

「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這句至理名言雖然在元末才出現,但類似的思想一定早就有了。在反對派看來就是:總而言之,我們應該猥瑣發育,別浪…

耶律留哥是什麼意見?他應該也不贊同稱帝,所以他立刻開始裝病,試圖拖延稱帝一事。

最後實在拖不下去了,耶律留哥決定親自面見鐵木真,聽聽他的意見。

鐵木真能有什麼意見?他自然不希望東遼脫離自己的掌控,對於耶律留哥的想法,鐵木真心知肚明:這人想依附於蒙古,又缺少一些保證,所以不敢下決定。

在這種背景下,鐵木真親自封耶律留哥為遼王,並高度肯定了耶律留哥做出的貢獻,同時還委婉地提出要求:希望耶律留哥送三千人到自己身邊來,編入自己的近衛軍。

早在耶律留哥面見鐵木真之前,他就料到了會是這種結局,所以他很痛快地答應了鐵木真的所有條件。

這件事情傳回東遼,卻立時引發了軒然大波。

道理很簡單:在起事之時,以耶律留哥為代表的反叛勢力必然是利用民族矛盾,大肆拉攏了一批民族主義者,他們心心念念的是擺脫異族控制,建立一個屬於契丹人的遼國。

可現在倒好,帶領他們打天下的耶律留哥居然出賣自己的同胞,接受蒙古人的冊封,還要把我們的子弟送到鐵木真身邊當人質(美其名曰近衛軍),這還了得?

這幫民族主義者很快就做出了決斷:聲稱耶律留哥已經在蒙古遇害,我們應該立刻還以顏色!就這樣,鐵木真之前派駐在東遼的三百多軍政人員全部被殺。噢不對,據說還有三個人逃回鐵木真身邊報信。

事情到了這一步,不但出乎耶律留哥的意料,同樣出乎鐵木真的意料:民族主義是一把雙刃劍,好出不好收,殺敵方便,傷己也不含糊。

面對早已決定臣服的耶律留哥,鐵木真那是好一番勸慰:這事跟你沒關係,我相信你對於我們蒙古汗國的善意。你放心吧,你今天失去的東西,我一定替你奪回來!

這件事發生於公元1215年,由於東遼內部的民族主義者率先出手,所以他們的內部很快就分成兩派開始內訌。

這場內訌持續了四年,直到公元1219年才宣告結束,耶律留哥在蒙古汗國的支持下成為遼王,鐵木真算是履行了自己的諾言。

一年之後的公元1220年,耶律留哥病逝,此後的東遼名存實亡,早已被蒙古汗國滲透得一塌糊塗了。

相關焦點

  • 金國的女真族和清朝的滿族有什麼關係?他們算是一個民族嗎?
    清朝滿族就是明末後期的女真族,但他們是金國殘餘的女真族重新建立起來的一個民族,他們還是有一點點的血緣關係,但不算一個民族。先從金國女真說起在金國後期,蒙古出現了一個牛人:鐵木真,橫掃歐亞大陸,而金國當時佔據了中原地區,蒙古想要攻打南宋就要直接衝擊金國。後期的金國很明顯無法對抗當時強大的蒙古,在對戰幾次之後更是疲軟不堪,南宋見經過快不行了,就跟著蒙古一起把金國當成三明治給夾死了。
  • 金國本來也是一個草原民族,前期很是強悍,為什麼到後期那麼弱了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我的百家號「司馬清淺聊歷史」蒙古崛起的過程中,它周圍的很多國家都在這個時候感覺到了恐懼,很多的政權在這個時候走向了滅亡,金國這個女真人建立的國家,曾經是這個時候最強盛的政權在他強盛的時候,滅掉了遼國和宋,只能是南宋被迫稱臣,在蒙古崛起的過程中,雙方進行了很多次的大戰
  • 宋朝時期的「金國」和明朝時期的「後金」是同一個民族建立的嗎?
    今天我們要說的也是這麼一個國號,他在歷史上曾經被用過兩次,比較巧合的是,這兩個國家還是「同一個民族」在同一個地區建立的政權,很多人可能已經猜出來了,那就是女真人在我國東北地區建立的「金國」!金國勇士我們不妨先來了解一下這兩個「金國」的歷史,第一個「金國」是完顏阿骨打於1115年建立,後來分別滅了遼國和北宋,曾一手導演了著名的「靖康之恥」,只不過這個「金國」後來也被蒙古聯合南宋滅掉。第二個「金國」是明末努爾哈赤於1616年建立,為了區別起見,所以也被稱為「後金」。
  • 草原狼,鐵木真!
    北宋王朝宣告滅亡,只能偏安東南一隅重新建立了南宋。此時的金朝,鼎盛一時。02可是,金國建立後不到100年,就因為內部的腐敗日漸衰敗。在它的北部又崛起一個強大的蒙古族。可是鐵木真覺得,乃蠻部同樣會認為現在不是交戰的適當時機,這正是一個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極好戰機。當即決定開始備戰。在派遣細作潛入乃蠻部落刺探敵情的同時,從各個部落中挑選出一批精幹的兵卒和戰馬,建立了一支精銳騎兵。
  • 古代少數民族建立的正統王朝,遼國和金國究竟是現在的什麼地方?
    在不少人看來,遼國和金國這些國家在中國古代就像是匈奴族這些一樣,是北方的異民族建立起來的國家,但是實際上卻並非如此,南宋的正統地位其實並不穩固,因為南宋當時佔據的只是半壁江山,遼國與金國,特別是金國,說他們是北方的政權更合適。
  • 以史為鑑:我們要平等對待每一個民族
    56個民族56枝花,世人皆知,我國少數民族的待遇是非常的不錯的。非常多的政策傾斜於少數民族。民族問題是世界的大難題,非常多國家陷入了民族問題,世界各國多多少少都有著各種各樣的問題。而我國對於少數民族的統治是非常有經驗的,畢竟我國是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歷史。現在的政策多多少少都有著歷史的明鑑的。我覺得最有借鑑的便是金國對蒙古的「減丁」政策了吧。
  • 遊牧民族都戴皮帽嗎?那兩根動物尾巴除了代表身份,還有這個作用
    說到北方遊牧民族,大家都會想到膀大腰圓,風格粗獷這樣的形象。他們的服飾多以獸皮為主,掛著獸牙等裝飾,看起來十分有特色。說到他們的服飾,有心人會發現,在影視劇中遊牧民族首領的帽子兩邊,都有一兩根動物尾巴,不論是成吉思汗鐵木真,還是金國完顏洪烈,都有這麼一頂有趣的帽子。但是北方的遊牧民族真的會佩戴這樣的帽子嗎?
  • 清朝和金國同屬於一個民族,可乾隆皇帝為何認定南宋是正統?
    例如《三國志》就是以魏國為正朔編寫的史書,《三國志》的作者陳壽雖然是蜀國人,但是《三國志》這本書是在晉朝建立後撰寫的,為了符合西晉的政治正確,陳壽在《三國志》中使用曹魏的年號,尊曹操、曹丕、曹魏等曹魏君主為皇帝,而對於蜀漢則稱之為「先主劉備」,「後主劉禪」。至於東吳的孫家,則稱「吳主」。
  • 鐵木真所向披靡的絕招「車輪斬」,斬盡一切變數,永絕後患!
    而鐵木真為了永除後患,下令對俘虜實行「車輪斬」,「車輪斬」就是將身高在車輪之上的男性全部斬殺,只有比車輪還低的孩童和女性才能得以倖免。鐵木真劇照除了「車輪斬」以外,蒙古軍隊還有另一種慘絕人寰的滅族方式—屠城。
  • 金國女真族和清朝滿族是一個民族嗎?為什麼大金國不梳辮子?
    有網友問:金國,女真族和清朝,滿族是同一個民族嗎?為什麼大金國不梳辮子?金朝女真和清朝女真(滿族),都屬於通古斯族群下的肅慎。金朝的完顏家族出自於現在的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東南阿什河。1234年,蒙古人摧毀了金朝。
  • 從生死兄弟到勢不兩立,鐵木真與札木合是如何走向決裂的?
    鐵木真在脫斡鄰汗(王汗)和札木合的幫助下,擊敗了蔑兒乞惕人之後,便與札木合在斡難河畔共同宿營,三結安答,同枕共眠,十分友愛。但這樣的關係並沒有持續太久,僅在一年半之後,他們便分道揚鑣了。在劇中,札木合有拋棄鐵木真之意,但因為關係特殊,所以便含沙射影的用話敲打鐵木真,於是鐵木真便率領部眾不辭而別,重新找別處去放牧了。
  • 少年鐵木真,一箭射死了自己的親兄弟,背後藏有什麼樣的深意
    成吉思汗一生徵戰,不僅統一了蒙古,還橫掃整個歐亞大陸,建立了歷史上版圖最大的蒙古帝國。其實一個人會不會成大器,從他少年時便能看出端倪,比如成吉思汗。不過,鐵木真的好日子在他9歲那年就戛然而止。那年,也速該為鐵木真定下婚約後,便依蒙古禮將鐵木真留在老丈人家,獨自返回。路上,他遭到塔塔爾部的毒害。
  • 在遼國滅亡之後,曾經建立它的契丹人,去了哪裡?
    在這篇文章,筆者要給大家帶來的話題是——在遼國滅亡之後,曾經建立它的契丹人,去了哪裡? 在中國這個經歷了幾千年風風雨雨才發展至今的國家中,民族數目多達五十六個之多,而在這些民族當中數漢族人口最多,且遠超於其他的少數民族。
  • 《射鵰英雄傳》中,郭靖曾想刺殺拖雷,那拖雷最終的結局如何呢?
    為擊退敵軍,守城的郭靖與黃蓉決定暗殺自己的義兄,鐵木真最疼愛的兒子拖雷。郭黃二人潛入鐵木真的大帳,恰逢鐵木真病危,於是放棄刺殺計劃,拖雷倖免於難。這是影視作品中的橋段,不是歷史,但是拖雷確實不是善終。拖雷去世的時候只有四十歲。
  • 禍患往往源自於壞人品,如何認識一個人的人品?
    如何認識一個人的人品?如果我們不是長期並近距離地去接觸一個人,那麼我們就沒有任何資格去議論一個人的人品,因為你要知道,道聽途說的東西或多或少都會有虛假的成分,而最為了解一個人的也恰恰是他身邊最為親近的人。
  • 溫鐵軍:「條塊分割、尾大不掉」是政治體制的核心弊端
    從「農民可能無產化」、「地方尾大不掉」到「精英階層的不自覺」,也許溫鐵軍的分析邏輯在學界還有爭議,但他的結論卻不能不發人深省。  土地是穩定第一要務  《中國經營報》:你認為,因為基本土地制度改變——主要是「新增人口不分地」,導致了現在城鄉矛盾的集中,怎麼理解?
  • 中國歷史上的三次民族大融合:從華夏族到漢族,再到中華民族
    西周建立後,周人自認為是夏朝的繼承者,於是稱呼自己為「夏人」,「華夏」,分封到了中原的諸侯國統稱為「諸夏」。實際上,周人也是來源於羌,是羌族中最先進的一支,周人也是姬姓和姜姓長期通婚產生的民族。周人建立了周朝後,就將分布在四周的民族叫做「東夷」、「北狄」、「西戎」、「南蠻」,統稱為「四夷」。華夷之辨的民族關係就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