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國的女真族和清朝的滿族有什麼關係?他們算是一個民族嗎?

2020-12-05 鮮花暢談歷史

清朝滿族就是明末後期的女真族,但他們是金國殘餘的女真族重新建立起來的一個民族,他們還是有一點點的血緣關係,但不算一個民族。

先從金國女真說起

在金國後期,蒙古出現了一個牛人:鐵木真,橫掃歐亞大陸,而金國當時佔據了中原地區,蒙古想要攻打南宋就要直接衝擊金國。後期的金國很明顯無法對抗當時強大的蒙古,在對戰幾次之後更是疲軟不堪,南宋見經過快不行了,就跟著蒙古一起把金國當成三明治給夾死了。

金國滅亡後純種女真人跑的跑、逃的逃,因為先前佔據中原,所以有許多女真人受到漢文化影響,不想走的就直接被元朝劃分到漢人。而那些原本留在東北那邊的,想自力更新復國的,被定為純粹「女真人」。

留在東北的女真當時一直生活在松花江流域,元朝為了預防這些人起兵作亂,對他們管理比較嚴厲,甚至只允許他們只能使用弓弩打獵,慢慢的這些女真人因為跟不上文明的發展,成了原始的遊牧民族。

元代五萬戶府地區女真

為了便於管理這些女真人,也是預防他們,元朝設立了五個萬戶府來管理。在多年的繁衍中,女真人跟遼東地區的少數民族也有不少通婚的,發展出了新的女真族。

但強大的元朝統治了中原地區後變得奢靡起來,他們動不動就剝削女真族,今天要點人參,明天要點毛皮什麼的,最後女真人被剝削的受不了,然後他們就陸續的開始了反抗。

明朝建州女真

元末朱元璋起義趕走蒙古人後建立了明朝,洪武二十年北元遼陽省木華黎裔孫投降,明朝統治遼東。但因為局勢問題,明朝並沒有把遼東納入管制範圍,而是派兵在邊境防禦而已。

當時的遼東形勢是,明朝、北元、朝鮮三方勢力交錯的狀態,於是北元、朝鮮、明朝都有女真人投靠。到永樂年間時,明朝為了給投靠的女真一塊棲息地,就給建州這塊地方讓他們修養,所以建州女真就此形成。

到清朝時的滿族,主體都是建州女真人,但如果說滿族就是金國女真人的後代是不夠嚴謹的,在滿族時期的女真人已經跟金國時期的女真人,血統上比較淡了,但血緣關係還是有的。我們要知道建立金朝的是完顏阿古打,而滿族是愛新覺羅氏,兩個姓氏還都不一樣,而滿族的起源傳說更是把女真甩的一乾二淨。關於金、滿兩族辮子問題

金朝時期女真人是有留辮子的,這是東亞民族的一種習俗,當時的蒙古族也是把頭髮前面剃一部分,留一部分。

金朝時期的女真人梳辮髮是金太宗下的旨,但凡是女真人必須辮髮,也叫「辮連子」。滿族的成年男子的髮式,將額頭錢結短辮齊眉,腦後長發圍顱盤環,這樣的髮式是為了便於在林中捕獵。這與當時的金國女真人的髮式並沒有太大的區別。

而努爾哈赤時期建立後金政權後,有一些明朝投的士兵,為了能夠卻別明朝人的髮式,努爾哈赤下令把清兵前顱的頭髮全部剃光,頭部提成半個月牙狀,只留頭後面的頭髮,然後盤成辮子。滿人認為頭髮是真魂的棲息之地,所以士兵戰死在沙場,便會有人將他們的髮辮割下帶回去埋葬,這也叫「捎小辮」。

綜上來說,滿族人和金國女真已經不算是一個民族了,在金國被消滅後,女真人融入了漢、蒙、高麗中,原來的純粹女真已經消失了,在跟別的民族通婚後,血統越來越稀薄。

努爾哈赤建立的後金,是通古斯地區的原始族群以及先前留在東北的女真混合體,已經不是原來完顏阿骨打建立的金國那個女真了。

相關焦點

  • 金國女真族和清朝滿族是一個民族嗎?為什麼大金國不梳辮子?
    有網友問:金國,女真族和清朝,滿族是同一個民族嗎?為什麼大金國不梳辮子?金朝女真和清朝女真(滿族),都屬於通古斯族群下的肅慎。金朝的完顏家族出自於現在的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東南阿什河。1234年,蒙古人摧毀了金朝。
  • 清朝的滿洲和金朝的女真是同一個民族嗎?
    一直以來,中國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的朝代有兩個,一個是蒙古族建立的元朝,一個是滿族建立的清朝,其中滿族在明末的時候還叫女真,1635年皇太極廢除女真的稱呼,改名為滿洲,也就是現在的滿族,如今的滿族已經是中國55個少數民族中的第二位。
  • 宋朝時期的「金國」和明朝時期的「後金」是同一個民族建立的嗎?
    今天我們要說的也是這麼一個國號,他在歷史上曾經被用過兩次,比較巧合的是,這兩個國家還是「同一個民族」在同一個地區建立的政權,很多人可能已經猜出來了,那就是女真人在我國東北地區建立的「金國」!金國勇士我們不妨先來了解一下這兩個「金國」的歷史,第一個「金國」是完顏阿骨打於1115年建立,後來分別滅了遼國和北宋,曾一手導演了著名的「靖康之恥」,只不過這個「金國」後來也被蒙古聯合南宋滅掉。第二個「金國」是明末努爾哈赤於1616年建立,為了區別起見,所以也被稱為「後金」。
  • 金國本來也是一個草原民族,前期很是強悍,為什麼到後期那麼弱了
    ,所以最後金國損失了數十萬精銳將士,最後更是滅亡在蒙古的鐵蹄下,到底是什麼原因,才讓金國變得這麼弱了呢?金國的戰鬥力逐年下降,蒙古正處於全盛時期,隨著蒙古的崛起,金軍的實力一直在萎縮。起初,金軍戰鬥力很強,女真雖然不滿萬,但是滿萬之後就不可敵。這也顯示了宋朝人民對金國的恐懼。在金代崛起的過程中,他們先後摧毀了遼、北宋,迫使南宋偏安一隅,西夏宣布稱臣。金人終於在中原。像大多數遊牧民族一樣,金朝逐漸被漢化,女真族士兵已經很少了。
  • 中國歷史上的三次民族大融合:從華夏族到漢族,再到中華民族
    《漢書·地理志》記載,百越的分布「自交趾至會稽七八千裡,百越雜處,各有種姓」。巴蜀也就是四川地區古巴國和古蜀國。他們創造了先進的青銅文明。西周建立後,周人自認為是夏朝的繼承者,於是稱呼自己為「夏人」,「華夏」,分封到了中原的諸侯國統稱為「諸夏」。
  • 古代少數民族建立的正統王朝,遼國和金國究竟是現在的什麼地方?
    在不少人看來,遼國和金國這些國家在中國古代就像是匈奴族這些一樣,是北方的異民族建立起來的國家,但是實際上卻並非如此,南宋的正統地位其實並不穩固,因為南宋當時佔據的只是半壁江山,遼國與金國,特別是金國,說他們是北方的政權更合適。
  • 清朝和金國同屬於一個民族,可乾隆皇帝為何認定南宋是正統?
    與三國時期的蜀漢一樣,南宋也是一個偏安王朝,並且南宋還曾向金國稱臣,在南宋滅亡之後,元代對於遼國、金國、宋國的正統之爭就一直爭論不休。但是這裡又牽扯到另一個問題,金國不只是滅了遼國,金國還滅了北宋,而中原的領土是來自於北宋,那麼金國的法統到底是繼承於北宋,還是繼承於遼國呢?其實這個問題就連金國人自己都搞不清楚,由於不知道是該奉遼國為正統還是該奉北宋為正統?所以在金國建立之後一直沒有修遼史,這個問題也就被扔給了元朝。
  • 女真族與白山黑水的傳說
    女真族是滿族的前身,是我國白山黑水孕育出來的一個民族。關於女真族的祖先,有這樣一個與長白山、黑龍江有關的傳說。很古很古的時候,長白山一帶還沒有人煙。後來,不知從哪裡來了一個虎背熊腰的小阿哥,整天在白頭山天池抓魚。那時,天池裡各種各樣的魚都有,就是不知道叫什麼名字。
  • 鐵木真民族政策的產物,金國尾大不掉的禍患
    現在有一個觀點非常流行,那就是把元朝當做中國的亡國期,因為蒙古人是標準的異族入侵,這種說法對嗎?從表面上看,似乎有些道理。可問題是:元朝難道只屬於蒙古人嗎?如果我們把視角拉到現實中,自然會發現一個事實:在金國統治的近百年時間裡,契丹人也好,漢人也罷,他們當中有很多人從小在金國出生和成長,接受金國的教育,一直標榜自己就是金國人。對於這類人,難道我們要指責他們是民族叛徒嗎?顯然不行,因為這些人當中,或許就有你我的老祖宗在內。
  • 以史為鑑:我們要平等對待每一個民族
    56個民族56枝花,世人皆知,我國少數民族的待遇是非常的不錯的。非常多的政策傾斜於少數民族。民族問題是世界的大難題,非常多國家陷入了民族問題,世界各國多多少少都有著各種各樣的問題。而我國對於少數民族的統治是非常有經驗的,畢竟我國是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歷史。現在的政策多多少少都有著歷史的明鑑的。我覺得最有借鑑的便是金國對蒙古的「減丁」政策了吧。
  • 清朝的奠基者,努爾哈赤之後的收權闊疆者——皇太極
    公元1626年9月1日,努爾哈赤駕崩的第十九天,後金國進行了皇太極的登基儀式。1635年11月22日,皇太極正式下令將族名改為滿洲;1636年4月11日,又改國號為「大清」,改年號為「崇德」,在其改封盛典中,大貝勒代善用滿文宣讀表書,額哲(元朝遺留部眾林丹汗的兒子,林丹汗死後,額哲率部歸降,獻出元朝傳國玉璽)用蒙古文宣讀表書,漢人孔有德用漢文宣讀表書,這意味著皇太極不僅是滿族的皇帝、蒙古族的皇帝,還是漢族的皇帝。
  • 清朝皇宮內真的是東北話滿天飛嗎?真實的清宮生活其實是這樣的!
    網絡摘圖我們知道,滿族人口很少,中國如此遼闊的土地,他們不可能靠數萬滿洲八旗軍去全部徵服和佔領,於是他們就把於他們最親近也是最早歸順的東北漢人編為漢軍八旗(努爾哈赤沒有造反以前,在滿族各個部落當中,就有大量漢人雜居,且努爾哈赤本人就會漢語,說得還很好)。
  • 替換嶽飛《滿江紅》的做法與清代「文字獄」有什麼區別
    當時的「匈奴」已經是五十六個民族之一,金國是現在的內蒙古,甘肅,寧夏等地。所以嶽飛《滿江紅》不合時宜。嶽飛廟在清朝的時候,乾隆修《四庫全書》也曾改過《滿江紅》原句中的「胡虜」被改成了「飛食」;原句中的「渴飲匈奴」被改成了「欲灑盈腔」乾隆來自女真族,也被成為後金,後金和滅掉北宋的「金朝」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嶽飛在
  • 強大的漢語力量,使其不再認同自己的民族
    讀書的時候,第一次讀到這句話,就有些納悶,難道女真人一開始也是使用漢語的嗎?因為從「金」國號的解釋來看,完全是從漢語的語境出發的。後來才知道,最初的女真人並不是說漢語,而是有本民族「女真語」,金國人問鼎中原後,才開始慢慢漢化。
  • 聽牛談情:中國到底有多少個民族?民族是怎樣識別出來的?
    新中國在1953年做了一次人口普查,那時匯總登記的民族名稱多達400多個,光是一個雲南省就有260多個,在這些名稱中有的是同一民族的不同自稱或他稱,有的是一個民族內部不同分支的名稱,還有的是以居住地為族稱,有的是同一民族的不同漢語的音譯。這就給統一後的中國提出一個大課題:民族識別。中國自古至今就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
  • 佟大為的祖上有多牛?康熙時代的第一外戚,號稱滿洲八大家族之首
    眾所周知,清朝入關後,統治了華夏大地近三百年,和所有入主中原的少數民族政權一樣,他們都避免不了被漢化的過程。於是,改姓,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清朝改姓是有規矩的,一般取的是「其名之第一字」,不過後來也比較隨便了。 「凡公私文牘,稱名不舉姓,人皆以其名之第一字稱之,著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