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是許多人讀書時期的座右銘。這句詩詞出現嶽飛《滿江紅.怒髮衝冠》
現在嶽飛的《滿江紅》已經被秋瑾的《滿江紅》取代。語文書上再也看不到嶽飛的《滿江紅》了
秋瑾與嶽飛的《滿江紅》要表達的意思都是一樣的。都表達了報效祖國的情懷以及對侵略者的仇視。
很多人猜測刪掉嶽飛《滿江紅》的原因。有人說是因為詩中提到的「胡努」「匈奴」。嶽飛因為抗擊匈奴而成為民族英雄。當時的「匈奴」已經是五十六個民族之一,金國是現在的內蒙古,甘肅,寧夏等地。所以嶽飛《滿江紅》不合時宜。

在清朝的時候,乾隆修《四庫全書》也曾改過《滿江紅》原句中的「胡虜」被改成了「飛食」;原句中的「渴飲匈奴」被改成了「欲灑盈腔」
乾隆來自女真族,也被成為後金,後金和滅掉北宋的「金朝」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嶽飛在《滿江紅》上面提到的「胡虜」和「匈奴」,說的正是金朝,乾隆認為嶽飛的詞對清朝不利,勒令刪除。但因為嶽飛的這首詞名氣實在太大,最終不能刪除,只能修改,就有了上述的修改。

說起清代對於文化控制的措施,大家都想到「文字獄」這是世界歷史為之罕見,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的文化恐怖制度。
清初第一場文字獄是1660年的「張晉彥案」。順治在其文章裡發現一句「將明之才」,認為這話詭譎曖昧難以解釋。那麼就不要解釋了,直接斬首。
這種行為可以說是草菅人命,那刪除嶽飛《滿江紅》和文字獄有什麼區別呢。
清代的文字獄目的是「維護統治,排除異己」,是清代統治者加強思想、文化控制的措施之一。
而刪除《滿江紅》如果真的是因為照顧少數民族感情,那也是為了國家穩定,使得人們更加團結。所以兩者的目的是不一樣的。

不過這種通過刪除《滿江紅》的方式來照顧少數民族的情感的做法首先會讓人的心變得敏感。就連過去的詩歌都不能提,那要是有人不小心說了這類話那更是引起軒然大波。
而且這種做法也是治標不治本。政治課本上有句話「沒有永恆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所以加強各民族的利益交換才是根本吧
也有很多動漫,音樂,電影因為有所謂的「暴力因素」之類的原因而被下架。例如《虹貓藍兔七俠傳》
我覺得這種做法也是治標不治本,隔靴搔癢。更重要的是教孩子除了暴力還有更好的解決辦法吧。
對於嶽飛《滿江紅》被刪除你是怎麼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