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飛《滿江紅》被教科書刪除,秋瑾《滿江紅》入選,有無道理?

2020-11-26 騰訊網

「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嶽飛的這句詞充分體現了對敵人的仇恨和不屑,豪氣幹雲,令人讀之動容。

古往今來,愛國是文學創作中一個永恆的主題,比如屈原的「受命不遷,生南國兮」,北宋李清照的「欲將血淚寄山河,去灑東山一抔土」和南宋陸遊的「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歷朝歷代的文人無論是居廟堂之高,還是處江湖之遠,都始終懷著一顆憂國憂民的心,南宋抗金名將嶽飛同樣是這樣,他的一首《滿江紅》壯懷激烈,盪氣迴腸,千古流傳。

半壁江山被敵虜侵佔,南宋朝廷在東南偏安,面對這種情況,嶽飛將一腔豪氣與悲憤通通化作墨汁,融入了這首《滿江紅》,使得《滿江紅》全詞中激蕩著濃鬱的愛國主義情懷,被一代又一代後人傳誦,曾經更是一度被選入語文教科書,成為經典名篇,但是時移境遷,現在嶽飛的這首《滿江紅》竟然被剔除了語文教科書,而取代它的是清末義士秋瑾的一首同名作品。

那麼,嶽飛的《滿江紅》與秋瑾的《滿江紅》有何異同?為何後者能夠取代前者,如果知道嶽飛和秋瑾的一生境遇,你也許會對此有更深的體會。

一、嶽飛壯志終遺恨

嶽飛是南宋抗金名將,一生志在收復祖國山河,手下嶽家軍曾讓金軍聞風喪膽,然而這樣一位英雄卻遭主忌臣饞,殞命風波亭,著實可悲可嘆。

嶽飛字鵬舉,字如其人,他一生都懷著像大鵬一樣遠大的志向,希望扶搖展翅,建立一番驚天動地的功業,他所生活的年代已經是山河破碎,風雨飄搖,就像他在另外一首《滿江紅》所寫的那樣「兵安在,膏鋒鍔。民安在,填溝壑。嘆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面對這樣寥落的江山,顛沛流離的百姓,嶽飛怎麼可能袖手不問,但正如《人民的名義》中高育良分析的那樣,嶽飛終究是武人的心思,他不懂得波譎雲詭的政治局面,如果他真的大破金軍,迎回二帝,宋高宗趙構將何以自處,於是在南宋君臣的心照不宣之下,十二道金牌永遠地將一代名將埋葬在了風波亭裡,埋葬在了歷史深處。

總而言之,嶽飛能夠名垂千古是因為他一心為國,而他之所以當時被用「莫須有」的罪名害死,同樣是因為一心為國,他只知道整肅軍紀,抗擊金兵,收復山河,卻不懂得揣摩君上的心思,或許在某個時期,在趙構的眼裡,嶽家軍對他皇位的威脅還要勝過金人,於是在小肚雞腸的君主和心懷鬼胎的大臣的默契配合下,一代名將就此殞命。

嶽飛死了,可他的滿江紅還在,文字的力量將穿越千古,將愛國的情懷永久傳遞,那麼為什麼這首愛國主義詩篇會被剔除出教材呢?

二、被刪除的滿江紅

《滿江紅》一直就因為其包含家國情懷而被一直傳誦,經久不衰,而這次被刪除出語文教科書,只是因為編寫組有了新的考量。

一般來說,《滿江紅》以闋分意,上闋寫國土沉淪的遺恨,下闋寫收復山河的壯志,全篇情感激蕩,有金戈鐵馬之聲,長久地激勵著愛國兒女的一腔熱血,民國時期,戴安瀾將軍就曾經抄錄過嶽飛的《滿江紅》全篇給遠徵軍傳誦,藉此激勵士氣。

而且,除了情感飽滿之外,《滿江紅》的遣詞造句也多有驚豔之處,「莫等閒」、「靖康恥」之句,黃口小兒也能背誦如流,而且在謀篇布局上也頗見功力,是南宋詞中少有的有篇有句的佳作,可以這樣說,就算沒有嶽飛的愛國將領身份加持,《滿江紅》 憑藉自身的藝術魅力,也足以在我國浩如煙海的詩詞文墨中佔有一席之地。

而關於刪除《滿江紅》的原因,民間也是猜測紛紛,有很多人認為推測是因為《滿江紅》中「胡虜」「匈奴」等詞不符合我國當下的具體國情,畢竟這兩個詞含有對少數民族的仇視輕蔑之意,而如今我們大力倡導民族團結與和諧共榮。

但其實,教科書刪除或者增添詩文名篇是常有的事,除了前些年影響頗大的教科書「去魯迅化」之外,《孔雀東南飛》、《登鸛雀樓》、《石壕吏》等古文名篇也先後被教科書刪除了,其實,最根本的原因還是,我國優秀的詩詞和文章太多了,而教科書的版面又有限,所以編寫組不得不做一些取捨,但無論如何,嶽飛都是我們心中光耀千古的英雄,這一點永遠不會變。

三、秋瑾與《滿江紅》

秋瑾號曰鑑湖女俠,是第一位為革命獻出生命的偉大女性,在近代史上有著不低的地位。

晚清時,朝政腐敗,列強環伺,神州土地再一次處於風雨飄搖之中,而且這次的威脅,比以往的任何一次都來得更加兇猛,值此家國危難之際,秋瑾義無反顧地踏上了革命的道路,探索救國救民的方法。

1907年,秋瑾在浙江發動起義,事敗被俘,從容就義。秋瑾死後,英名不朽,事跡傳遍大江南北,影響廣泛,魯迅先生曾經在小說中描寫過一位名叫「夏瑜」的革命烈士,其原型就是秋瑾,毛主席詩云:「劍南歌接秋風吟,一例氤氳入詩囊」,其中「秋風吟」就是指的秋瑾的憂國傷時之句「秋風秋雨愁煞人」。

秋瑾的《滿江紅》與嶽飛之作,情感上頗有相合之處,皆是在家國危難之時,想要挽救頹亡,的一腔志向與抱負,而且秋瑾《滿江紅》中「四面歌殘終破楚,八年風味徒思浙」之句聲調鏗鏘,大氣豪邁,讀來朗朗上口,「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之句,強烈表達了自己身為女子,卻心胸不輸男兒的氣勢,表現了新時期女子走出閨閣,獨立自強的精神面貌。

總而言之,雖然處於不同的歷史時代,但嶽飛和秋瑾卻有著相同的胸懷,都同樣懷著對故國的無限忠貞,雖然可能在名氣上,秋瑾的滿江紅會遜色與嶽飛之作,但是思想情感上卻絲毫不讓,而且秋瑾的《滿江紅》曾長期作為中學生課外推薦閱讀的名篇,這一次「上位」教科書,也算是順理成章吧。

結語:

教育是民生大計,關係到國家的千秋萬代,也關係到千家萬戶,而教科書作為教育的一個重要載體,每一次微末的改動都會引起極大的關注,所以,也難怪嶽飛的《滿江紅》被教科書刪除會引起社會的紛紛議論猜測。

但是教科書不能不可能永遠一成不變,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教育觀念、教育目標的變化,對教科書中的篇目進行一些改動,也是很正常的事,用不著太過大驚小怪,畢竟無論怎樣改動,其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挑選更適合孩子閱讀學習的篇目,更好地讓孩子理解我國的優秀文化和精神內涵。

但是,我們應該明白的一點是,無論怎樣改動,都無損於文章本身的光彩奪目,嶽飛的《滿江紅》雖然不再出現在教材之中,但他依舊是我國傳唱千古的愛國主義名篇,它的光芒並不會因為被移除出了教材就減色半分,同樣,無論是否被編入教材,秋瑾的《滿江紅》都是晚清義士的赤膽忠心的真實寫照,不是因為被寫入了教材,才有了豐富的意蘊層次。

參考資料:《全宋詞》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秋瑾的這首《滿江紅》,取代嶽飛《滿江紅》入選教科書,憑什麼?
    可是原本在課本上的這首嶽飛的《滿江紅》卻被移出了課本,取而代之的則是另外一首秋瑾所寫的《滿江紅》。  精忠報國    至於為什麼將這首詩從課本中移除,  有很多學者表示《滿江紅》其實不是嶽飛寫的  。
  • 替換嶽飛《滿江紅》的做法與清代「文字獄」有什麼區別
    這句詩詞出現嶽飛《滿江紅.怒髮衝冠》現在嶽飛的《滿江紅》已經被秋瑾的《滿江紅》取代。語文書上再也看不到嶽飛的《滿江紅》了秋瑾與嶽飛的《滿江紅》要表達的意思都是一樣的。都表達了報效祖國的情懷以及對侵略者的仇視。很多人猜測刪掉嶽飛《滿江紅》的原因。有人說是因為詩中提到的「胡努」「匈奴」。嶽飛因為抗擊匈奴而成為民族英雄。
  • 嶽飛《滿江紅》移出課本,被一首近代同名作品取代,為何會這樣?
    然而不知道什麼時候,嶽飛這首氣勢磅礴的《滿江紅》在課本上突然消失不見。人們仔細翻閱著新版的語文教材,發現另一個人創作的《滿江紅·小住京華》在書上頂替了嶽飛的位置。為何會這樣?這《滿江紅·小住京華》居然能代替嶽將軍的文字?
  • 中國古今最有經典的12首《滿江紅》:嶽飛排名第一,當代有人上榜
    這些詞都以嶽飛的《滿江紅》為宗,形成了一個體系。本文就介紹一下從古到今的最出色的12首《滿江紅》。  1,嶽飛《滿江紅·怒髮衝冠》  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 柳永創調,嶽飛怒髮衝冠,滿江紅精選50句
    滿江紅,調名來源說法主要有三種:一說是詠水草,滿江紅是一種生長在水田或池塘裡的浮水植物,秋冬時節葉子會變紅,呈現一片紅色,所以叫作滿江紅;一說是詠江景,白居易的《憶江南》「日出江花紅勝火」,描繪太陽出來光照江水的美麗景象;一說是詠曲名,唐朝朱慶餘志怪小說《冥音錄》中載有「上江虹」曲名,後轉易「上」「虹」二字得「滿江紅」調名。滿江紅以柳永的《滿江紅.暮雨初收》為正體,另外有變體13種。
  • 嶽飛的《滿江紅》被移出課本,被另一首同名作取代,這合理嗎?
    所有的英雄都應該被銘記,而作為英雄的他們也許會將心中的熱血化作文字,這些文字雖然有力量,卻鮮少能被放到教材裡,嶽飛便是其中的例外,但是近年來,嶽飛的《滿江紅》卻成為了教材書上的過去式,它被同名的詞所替代,這究竟合不合理呢?
  • 讀古詩詞一起《滿江紅》,唱不出英雄的激情和愛國主義
    遙感歷史,那首歌《滿江紅》,讓多少人流淚,讓多少人感慨。他總是「壯懷激烈」,或「躊躇滿志」。熟悉《滿江紅》當然從嶽飛開始。當我年輕的時候,我不太明白,但我也感到興奮,我搖搖頭,背誦了一首歌《滿江紅》,令人耳目一新。到目前為止,我們仍然可以隨時脫口而出,不是為了別的什麼,而是為了愛國的熱情和驅趕韃靼人的野心。
  • 一起讀古詩詞丨一曲《滿江紅》,唱不盡英雄豪情和愛國熱情
    遙感歷史,那一曲曲《滿江紅》,讓多少人淚目,讓多少人感懷。讀起來總有些「壯懷激烈」,亦或是「躊躇滿志」。熟悉《滿江紅》當然是從嶽飛開始。幼時不甚理解,卻也感覺心情激蕩,搖頭晃腦背誦一首《滿江紅》,神清氣爽。一直到現在,仍然隨時可以脫口而出,不為別的,只為那一片愛國的熱情和驅除韃虜的雄心壯志。宋代嶽飛《滿江紅·寫懷》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
  • 那首膾炙人口的《滿江紅》,究竟是不是嶽飛所寫
    在這之前,從未見有宋、元時人提到此詞。 而研究嶽飛生平的重要史料、其孫嶽珂所編的《鄂國金佗粹編》(《以下簡稱《粹編》)也不見敘述。要知道,嶽珂在收集嶽飛遺文時,是相當不遺餘力的。從選材到刊印,前後歷時達三十一年,卻為何仍無此詞的記載?
  • 嶽飛《滿江紅》比蘇軾《赤壁懷古》好嗎?區別在哪裡?
    前言蘇軾《赤壁懷古》與嶽飛《滿江紅》 你認為哪一首更好些?這是我在問答裡看到的一個問題,我以為不同的時期會有不同的認識,兩首詞各有千秋。處於和平時代的我們,沒有體會過戰爭的血腥與亡國的劇痛,估計有很多人喜歡蘇東坡的瀟灑與超脫,當然大家也尊敬嶽飛的光榮與夢想。一、滿江紅是一首戰歌如果那個時代有國歌的話,滿江紅是可以作為國歌唱的。
  • 著名歌手李玟聽過《滿江紅》後表示:嶽飛是誰?我打算請他寫歌
    嶽飛的死令無數人落下了眼淚,客觀的說起來,嶽飛的死是歷史的必然,換了任何人去,如果做法和嶽飛一樣,都會落個一樣的下場。正是因為嶽飛這種強烈的愛國感情,歷史上人們都很佩服嶽飛,嶽飛的精神即使到了現在,依舊值得大家去學習,相信他的愛國之情,在每一個中國人心靈上都可以達到一種共鳴。
  • 世人都知嶽飛的《滿江紅》,可知農村還有位能治病的「滿江紅」!
    滿江紅,是一種浮於水面上的,生長期短,繁殖很快的厥類植物,它廣泛分布於長江以南各地區。滿江紅剛生長出來時呈綠色,待到秋冬時節,因為它的葉內含有很多花青素,所以會呈現紅色,因為它都是在水上成片成片生長的,看上去滿眼的紅色,因此被叫做滿江紅。也有綠蘋、紅蘋之稱。
  • 宋詞中最激情的詞牌,史上最經典《滿江紅》,嶽飛第一辛棄疾第二
    滿江紅,詞牌名,北宋新聲,柳永詞為創調之作。調名來源說法不一,一說調名詠水草。滿江紅是一種生長在水田或池塘中的小型浮水植物。秋冬時節,它的葉內含有很多花青素,群體呈現一片紅色,所以叫作滿江紅。一說調名詠江景。唐代詩人白居易《憶江南》詞有「日出江花紅勝火」之句,描繪太陽出來光照江水的美麗景象。
  • 原創詩詞:滿江紅·推窗得月
    喜歡的詩人有:蘇軾、柳永、納蘭性德、李白、陸遊等。滿江紅·詞牌註解:又名「上江虹」、「滿江紅慢」、「念良遊」、「煙波玉」、「傷春曲」、「悵悵詞」。以柳永的《滿江紅·暮雨初收》為正體。另有雙調九十三字,前段八句五仄韻,後段十句六仄韻,;雙調九十三字,前段八句四平韻,後段十句五平韻等變體。代表作品有嶽飛的《滿江紅·怒髮衝冠》、厲聲教的《滿江紅·浩浩長江》、辛棄疾的《滿江紅·敲碎離愁》等。
  • 莫日根新歌《滿江紅》心懷愛國志 傳遞愛國情
    ­  近日,華語流行男歌手莫日根發行最新單曲《滿江紅》,這首歌根據嶽飛詩詞《滿江紅•怒髮衝冠》改編,是一首「心懷愛國心,傳遞愛國志」的正能量歌曲!該歌曲一經上線便引起了全國網友的極大關注和轉發。­  歌曲《滿江紅》是著名音樂人珞巖創作,之所以選定莫日根來演唱,正因為莫日根男子漢氣概十足,很man的形象,略帶沙啞的滄桑嗓音把歌曲演繹的淋漓盡致!
  • 李玟聽完《滿江紅》,興奮地問:嶽飛在哪?我能請他幫我寫歌嗎?
    我國是一個詩詞大國,五千年的文化底蘊,蘊育了無數的經典作品,很多文人雅士在月光下,不禁伴著笛聲而賦詩一首,非常有雅興。01詩詞作為我們千百年來的文化瑰寶,也深受音樂人的喜愛,經常被改編到歌曲裡面傳唱,著名詩人蘇軾的經典作品《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就被改編成音樂,流傳至今。每到中秋時節,我們就會唱起」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 從《滿江紅》看嶽飛的壯志
    嶽飛是著名的民族英雄,一首《滿江紅》說盡人生壯志未酬和缺憾。這首詞幾乎所有中國人都能哼幾句,滿腔熱血,氣勢如虹。但有一點,北宋的邊疆並沒有到寧夏,自始至終未曾踏足賀蘭山,更不要說偏安一隅的南宋,且賀蘭山一帶屬西夏,後被蒙古攻破,並不屬於金的國土,金滅遼後,也沒有佔領賀蘭山。
  • 滿江紅
    滿江紅(《綱目》)【異名】紅浮萍(《分類草藥性》),草無根、水浮漂(《開寶本草》),紅浮漂(《貴州民間方藥集》),浮飄(《四川中藥志》)。【來源】為滿江紅科植物滿江紅的全草。【植物形態】滿江紅漂浮植物,略呈三角形。根狀莖橫走,羽狀分枝;鬚根很多,懸垂水中。
  • 滿江紅怎麼養?滿江紅科植物滿江紅養殖方法和注意事項
    滿江紅(Azolla imbricate)真蕨綱,滿江紅科。植株呈三角形,浮於水面,橫臥莖短小纖細,羽狀分枝,其下生根,上生小葉。一年生草本。屬於蕨類植物,植株矮小,四季繁茂,秋天產生孢子果。孢子繁殖或營養繁殖。
  • 七上生物:蕨類植物(網友拍的視頻)裏白,鐵線蕨,鱗毛蕨,卷柏、貫眾、滿江紅等
    柄長約60釐米,粗約4毫米,光滑,暗棕色;一回羽片對生,具短柄,長55-70釐米,長圓形,中部最寬,18-24釐米,向頂端漸尖,基部稍變狹;小羽片22-35對,近對生或互生,平展,幾無柄,長11-14釐米,寬1.2-1.5釐米,線狀披針形,頂端漸尖,基部不變狹,截形,羽狀深裂;裂片20-35對,互生,幾平展,長7-10毫米,寬2.2-3毫米,寬披針形,鈍頭,基部匯合,缺刻尖狹,邊緣全緣,幹後稍內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