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瑾的這首《滿江紅》,取代嶽飛《滿江紅》入選教科書,憑什麼?

2021-01-08 網易

  魯迅先生曾說: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就有拼命硬幹的人,就有為民請命的人,就有捨身求法的人,他們都是中國的脊梁

  在我國的歷史長河中,出現了無數的愛國英雄,

  他們捨身忘死、不屈不撓的精神一直激勵著我們,他們就是中國的脊梁。

  為了讓後人學習故事中的精神,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這些英雄的故事被記載在我們的課本中。

  可是原本在課本上的這首嶽飛的《滿江紅》卻被移出了課本,取而代之的則是另外一首秋瑾所寫的《滿江紅》。

  精忠報國

  

  "莫等閒,白了少年頭。"是我們耳熟能詳的一句詩,這句詩正是出自於《

  滿江紅

  》,

  而這首詩的作者也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大英雄,精忠報國的嶽飛將軍所著

  這首詩體現了作者,報效祖國的雄心壯志,

  也充分地體現了,中華民族不服輸,不甘屈辱的精神。這是後人一直推崇的一種民族精神。

  這首愛國主題的詩詞在課本中被移除,

  讓很多人不理解。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提起這首《

  滿江紅

  》我們的第一反應就是嶽飛。

  嶽飛是我國著名的愛國將領,大英雄

  。嶽飛從小力氣就非常大,十幾歲的時候就能夠拉動300多斤的弓,可以說是天生神力。嶽飛不僅力氣大,在軍事上也非常有天賦,喜

  歡讀兵書,對兵書是愛不釋手

  ,

  讀兩三遍就可以基本背誦下來了。

  

  後來因為戰爭的原因,嶽飛便開始帶兵出徵保家衛國。在戰爭中,嶽飛也表現出了自己的軍事才華,

  在當時,他率領的嶽家軍可以說是所向披靡

  。嶽飛一生都在為了保家衛國,馳騁疆場,

  嶽飛母親在嶽飛背後刺字"精忠報國"更是表達了中華民族愛國的精神。

  在文學上嶽飛也有著很高的天賦,寫下了

  《

  滿江紅》《小重山》《五嶽祠盟記》

  等詩詞,他詩詞和書法,在宋朝那個文人璀璨的年代,也值得一提。

  《滿江紅》移除課本

  

  至於為什麼將這首詩從課本中移除,

  有很多學者表示《滿江紅》其實不是嶽飛寫的

  。根據史料的記載,

  從嶽飛時代一直到元朝末期,這期間在任何的歷史文獻中,並沒有見到過這首《滿江紅》,甚至是民間傳說都沒有

  。如果這首詩真的是嶽飛所寫,那麼在嶽飛到元末這期間一定會有相關的記載,

  可學者翻遍了古籍,也沒有找到任何那個時期,關於這首詩的記載。

  學者認為,《滿江紅》其實是明英宗偽造的

  ,明英宗與弟弟爭奪權利期間,

  明英宗為了穩固自己的政權,開始美化嶽飛,為嶽飛增加風採,以此獲得最後的勝利。歷史上,

  這樣的手段,宋欽宗和宋高宗都使用過。

  然而這也只是猜測,並沒有真憑實據。

  不管此詩是不是嶽飛所寫,

  這首詩體現的文學價值和愛國主義的精神是值得提倡的

  ,更何況也沒有證據能夠證明這首詩的作者不是嶽飛。

  

  既然沒有真憑實據,為什麼要將其移除呢?其實還有一點,也是很重要的一點,

  就是《滿江紅》中所表達的,胡虜肉、喝匈奴血。

  這在當時確實可以起到振奮人心,鼓舞士氣的作用。

  可是仔細想想,將這樣的情境放在當今和平年代,

  更是民族大融合的年代

  ,

  要是還繼續把這首《滿江紅》放到課本上,讓學生學習的話,不僅太過於血腥,讓學生的三觀出現問題,更不利於民族大團結

  對於這樣的說法,很多人表示了贊同,當然也有很多人不贊同這樣的觀點。

  他們認為嶽飛的這種精神,更能夠驚醒現在的年輕人,讓現在的年輕人知道,當時那段時期的歷史,如果移除這首詩,那麼對於當時的那段歷史,也會讓學生在某種程度上了解的不夠深刻。

  愛國女英雄秋瑾

  

  代替嶽飛的這首《滿江紅》詩的是一位愛國女英雄,秋瑾所著的《滿江紅》。

  秋瑾是為了民族大義而獻身的一位女英雄,總理曾題詞"

  勿忘鑑湖女俠之遺風,望為我越東女兒爭光

  。"

  秋瑾出生在一個官宦世家,

  若是沒有戰爭,或許秋瑾可以很幸福的度過這一生

  。然而很多事都不能隨人願。秋瑾在18歲的時候嫁給了暴發戶王廷鈞,

  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

  。1898年的時候,秋瑾跟著丈夫來到了北京,在北京的期間,秋瑾接受了新的思想。

  

  後來八國聯軍入侵,對我國造成了極大的破壞。秋瑾對八國聯軍所帶來的破壞痛感惋惜,也看到了統治者的無能。這時

  秋瑾就已經感受到了中國將會迎來一場天翻地覆的變化。

  不久秋瑾就寫下了這首《滿江紅》

  表達了,對

  於自己女兒身的不滿,要是男兒身,也可以馳騁疆場,拋灑熱血,像嶽飛那樣報效祖國

  。奈何處於封建時期的秋瑾只能奮筆寫下這首愛國詩詞。

  後來秋瑾不顧丈夫的反對,毅然決然地加入到了救國事業當中。丈夫對於國家大事一向不感興趣,面對秋瑾的勸說,他不僅沒有聽從,反而讓秋瑾不要管這些事情,過好自己的日子就行。

  聽到丈夫的言論,秋瑾是大失所望。

  

  在此次勸說後,秋瑾認為丈夫並不是跟自己志同道合的人,遂在失望和氣憤中離開了丈夫,遠赴日本留學。此後秋瑾參加了各種愛國運動演講,

  用自己的行動,為革命事業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秋瑾一生都在為救國事業所奮鬥,

  最後也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年僅32歲

  嶽飛和秋瑾兩位英雄都是為了民族大義,為了自己的祖國而奮鬥終生的人。

  對於秋瑾的《滿江紅》替換嶽飛的《滿江紅》,你怎麼看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嶽飛《滿江紅》被教科書刪除,秋瑾《滿江紅》入選,有無道理?
    半壁江山被敵虜侵佔,南宋朝廷在東南偏安,面對這種情況,嶽飛將一腔豪氣與悲憤通通化作墨汁,融入了這首《滿江紅》,使得《滿江紅》全詞中激蕩著濃鬱的愛國主義情懷,被一代又一代後人傳誦,曾經更是一度被選入語文教科書,成為經典名篇,但是時移境遷,現在嶽飛的這首《滿江紅》竟然被剔除了語文教科書,而取代它的是清末義士秋瑾的一首同名作品。
  • 嶽飛《滿江紅》移出課本,被一首近代同名作品取代,為何會這樣?
    上過語文課的都知道,嶽飛不僅軍事能力達到了出神入化的級別,其高超的文學功底也在歷史上赫赫有名,一首豪氣沖天的《滿江紅》被收錄在了課本中,讓每個孩子都能在課堂上領略到嶽飛精忠報國的故事
  • 嶽飛的《滿江紅》被移出課本,被另一首同名作取代,這合理嗎?
    所有的英雄都應該被銘記,而作為英雄的他們也許會將心中的熱血化作文字,這些文字雖然有力量,卻鮮少能被放到教材裡,嶽飛便是其中的例外,但是近年來,嶽飛的《滿江紅》卻成為了教材書上的過去式,它被同名的詞所替代,這究竟合不合理呢?
  • 替換嶽飛《滿江紅》的做法與清代「文字獄」有什麼區別
    這句詩詞出現嶽飛《滿江紅.怒髮衝冠》現在嶽飛的《滿江紅》已經被秋瑾的《滿江紅》取代。語文書上再也看不到嶽飛的《滿江紅》了秋瑾與嶽飛的《滿江紅》要表達的意思都是一樣的。都表達了報效祖國的情懷以及對侵略者的仇視。很多人猜測刪掉嶽飛《滿江紅》的原因。有人說是因為詩中提到的「胡努」「匈奴」。嶽飛因為抗擊匈奴而成為民族英雄。
  • 中國古今最有經典的12首《滿江紅》:嶽飛排名第一,當代有人上榜
    這些詞都以嶽飛的《滿江紅》為宗,形成了一個體系。本文就介紹一下從古到今的最出色的12首《滿江紅》。  1,嶽飛《滿江紅·怒髮衝冠》  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 那首膾炙人口的《滿江紅》,究竟是不是嶽飛所寫
    不論何時,讀罷這首膾炙人口的《滿江紅》,作者表達出的那種渴望沙場徵戰、建功立業的英雄氣概和滿腔報國熱忱,即便是千百年後的我們也會感覺熱血沸騰。長久以來,此詞都被認為是南宋名將嶽飛所寫。 但近代開始,認為該詞不是嶽飛原創的說法卻變得越來越多。
  • 讀古詩詞一起《滿江紅》,唱不出英雄的激情和愛國主義
    遙感歷史,那首歌《滿江紅》,讓多少人流淚,讓多少人感慨。他總是「壯懷激烈」,或「躊躇滿志」。熟悉《滿江紅》當然從嶽飛開始。當我年輕的時候,我不太明白,但我也感到興奮,我搖搖頭,背誦了一首歌《滿江紅》,令人耳目一新。到目前為止,我們仍然可以隨時脫口而出,不是為了別的什麼,而是為了愛國的熱情和驅趕韃靼人的野心。
  • 柳永創調,嶽飛怒髮衝冠,滿江紅精選50句
    滿江紅,調名來源說法主要有三種:一說是詠水草,滿江紅是一種生長在水田或池塘裡的浮水植物,秋冬時節葉子會變紅,呈現一片紅色,所以叫作滿江紅;一說是詠江景,白居易的《憶江南》「日出江花紅勝火」,描繪太陽出來光照江水的美麗景象;一說是詠曲名,唐朝朱慶餘志怪小說《冥音錄》中載有「上江虹」曲名,後轉易「上」「虹」二字得「滿江紅」調名。滿江紅以柳永的《滿江紅.暮雨初收》為正體,另外有變體13種。
  • 嶽飛《滿江紅》比蘇軾《赤壁懷古》好嗎?區別在哪裡?
    前言蘇軾《赤壁懷古》與嶽飛《滿江紅》 你認為哪一首更好些?這是我在問答裡看到的一個問題,我以為不同的時期會有不同的認識,兩首詞各有千秋。處於和平時代的我們,沒有體會過戰爭的血腥與亡國的劇痛,估計有很多人喜歡蘇東坡的瀟灑與超脫,當然大家也尊敬嶽飛的光榮與夢想。一、滿江紅是一首戰歌如果那個時代有國歌的話,滿江紅是可以作為國歌唱的。
  • 一起讀古詩詞丨一曲《滿江紅》,唱不盡英雄豪情和愛國熱情
    遙感歷史,那一曲曲《滿江紅》,讓多少人淚目,讓多少人感懷。讀起來總有些「壯懷激烈」,亦或是「躊躇滿志」。熟悉《滿江紅》當然是從嶽飛開始。幼時不甚理解,卻也感覺心情激蕩,搖頭晃腦背誦一首《滿江紅》,神清氣爽。一直到現在,仍然隨時可以脫口而出,不為別的,只為那一片愛國的熱情和驅除韃虜的雄心壯志。宋代嶽飛《滿江紅·寫懷》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
  • 著名歌手李玟聽過《滿江紅》後表示:嶽飛是誰?我打算請他寫歌
    嶽飛在中國絕對是家喻戶曉的人物,不需要懂歷史,稍微有點常識的人都知道嶽飛,他是南宋時期的抗金名將,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嶽飛在二十歲起,先後四次從軍,先後參與、指揮大小戰鬥數百次,可惜的是後來因為他和宋高宗及趙構的意見不統一,他被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
  • 宋詞中最激情的詞牌,史上最經典《滿江紅》,嶽飛第一辛棄疾第二
    滿江紅,詞牌名,北宋新聲,柳永詞為創調之作。調名來源說法不一,一說調名詠水草。滿江紅是一種生長在水田或池塘中的小型浮水植物。秋冬時節,它的葉內含有很多花青素,群體呈現一片紅色,所以叫作滿江紅。一說調名詠江景。唐代詩人白居易《憶江南》詞有「日出江花紅勝火」之句,描繪太陽出來光照江水的美麗景象。
  • 莫日根新歌《滿江紅》心懷愛國志 傳遞愛國情
    ­  近日,華語流行男歌手莫日根發行最新單曲《滿江紅》,這首歌根據嶽飛詩詞《滿江紅•怒髮衝冠》改編,是一首「心懷愛國心,傳遞愛國志」的正能量歌曲!該歌曲一經上線便引起了全國網友的極大關注和轉發。­  歌曲《滿江紅》是著名音樂人珞巖創作,之所以選定莫日根來演唱,正因為莫日根男子漢氣概十足,很man的形象,略帶沙啞的滄桑嗓音把歌曲演繹的淋漓盡致!
  • 李玟聽完《滿江紅》,興奮地問:嶽飛在哪?我能請他幫我寫歌嗎?
    而著名歌手李玟在節目中,偶然聽到了《滿江紅》為詞改編的歌,被深深吸引,要知道作為一個音樂人,能遇到一個好的作品可是求之不得的。於是非常興奮,激動地問道:「嶽飛是誰?可以請他幫我寫歌嗎?」李玟在說完此話後,瞬間引來無數網友們的吐槽:她怎麼會說出這種話,竟然不知道嶽飛是誰?這是故意裝傻炒作嗎?
  • 世人都知嶽飛的《滿江紅》,可知農村還有位能治病的「滿江紅」!
    滿江紅,是一種浮於水面上的,生長期短,繁殖很快的厥類植物,它廣泛分布於長江以南各地區。滿江紅剛生長出來時呈綠色,待到秋冬時節,因為它的葉內含有很多花青素,所以會呈現紅色,因為它都是在水上成片成片生長的,看上去滿眼的紅色,因此被叫做滿江紅。也有綠蘋、紅蘋之稱。
  • 羅家英在節目上用粵語朗誦《滿江紅》,這便是粵語的魅力
    有一次,羅家英和汪明荃兩夫妻參加撒貝寧主持的一檔節目,在撒貝寧的建議下,羅家英在現場用粵語朗誦了兩首詩詞,第一首是唐朝詩人柳宗元的《江雪》,第二首是南宋抗金名將嶽飛的《滿江紅》。特別當羅家英朗誦到《滿江紅》最後兩句「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時,那情調激昂、慷慨壯烈的聲音更是讓臺下觀眾熱情高漲,這便是粵語的魅力。包含九聲六調,較多保留古漢語的特徵,擁有完善的文字系列的粵語確實很多時候背起古詩古文來往往都比只有四聲調、連入聲字都不存在的普通話更加動聽。
  • 從《滿江紅》看嶽飛的壯志
    嶽飛是著名的民族英雄,一首《滿江紅》說盡人生壯志未酬和缺憾。這首詞幾乎所有中國人都能哼幾句,滿腔熱血,氣勢如虹。但有一點,北宋的邊疆並沒有到寧夏,自始至終未曾踏足賀蘭山,更不要說偏安一隅的南宋,且賀蘭山一帶屬西夏,後被蒙古攻破,並不屬於金的國土,金滅遼後,也沒有佔領賀蘭山。
  • 原創詩詞:滿江紅·推窗得月
    滿江紅·詞牌註解:又名「上江虹」、「滿江紅慢」、「念良遊」、「煙波玉」、「傷春曲」、「悵悵詞」。以柳永的《滿江紅·暮雨初收》為正體。另有雙調九十三字,前段八句五仄韻,後段十句六仄韻,;雙調九十三字,前段八句四平韻,後段十句五平韻等變體。代表作品有嶽飛的《滿江紅·怒髮衝冠》、厲聲教的《滿江紅·浩浩長江》、辛棄疾的《滿江紅·敲碎離愁》等。
  • 滿江紅怎麼養?滿江紅科植物滿江紅養殖方法和注意事項
    滿江紅(Azolla imbricate)真蕨綱,滿江紅科。植株呈三角形,浮於水面,橫臥莖短小纖細,羽狀分枝,其下生根,上生小葉。一年生草本。屬於蕨類植物,植株矮小,四季繁茂,秋天產生孢子果。孢子繁殖或營養繁殖。
  • 滿江紅
    滿江紅(《綱目》)【異名】紅浮萍(《分類草藥性》),草無根、水浮漂(《開寶本草》),紅浮漂(《貴州民間方藥集》),浮飄(《四川中藥志》)。【來源】為滿江紅科植物滿江紅的全草。【植物形態】滿江紅漂浮植物,略呈三角形。根狀莖橫走,羽狀分枝;鬚根很多,懸垂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