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中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呂蒙開始掌管事物,孫權看他胸無點墨,勸他學習。呂蒙心中並不樂意,他慌忙找了個理由,以軍中事務繁多來推辭。孫權一聽,這話說得有點不對勁,你事多我的事不更多嗎?孫權作為一個號令天下的人,素有容人之量,他繼續好言相勸:「我又不是讓你成為大儒,只是讓你粗略地了解歷史罷了。」
現代的學習機制與孫權的想法不謀而合,除了研究深造者外,大部分人只是粗略地了解歷史與各科常識,不至於腦袋空空。但,世界上總會有某些光鮮亮麗的人,用天真而懵懂的話語來刷新大家的認識,比如李玟。
李玟作為華語流行歌手,在樂壇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某次李玟參加了一個綜藝節目,車上在放嶽飛的《滿江紅》,她立即被歌詞中的悲壯與氣勢磅礴給打動了,激動地問:「嶽飛是誰,可以請他幫我寫歌嗎?」此話一出,在場人員陷入了尷尬的境地。
嶽飛,出生於1103年,年紀輕輕便表現了超高的武藝,不滿二十歲就能將三百斤的弓拉開。成年後,金軍入侵南宋,嶽飛目睹各地人民被屠殺的慘狀,憤怒之火猛燒,但家中母親年邁,妻子兒子一弱一小,嶽飛思及此,從軍之渴望慢慢熄滅。他的母親同樣為金人的入侵感到痛心,得知兒子的憂慮,積極勸說他從軍,並在他的背上刻下了「盡忠報國」四個大字,嶽飛由此再度進入軍營。
在從軍的幾年時間裡,嶽飛擔任兵馬大元帥,將金軍打得落花流水,然而皇帝趙構卻貪生怕死,在靖康之變後,他心中起了求和的心思。恰巧朝廷許多求和之心非常濃烈,因而有意勾結,打壓抗金力量。1142年,嶽飛在趙構與秦儈的誣陷下,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離世時還只有39歲,一生功名無數,唯抗金之事未完。
節目播出後,李玟被觀眾連環攻擊,其中最頻繁使用的一個詞是「沒文化」。事實上,李玟不知道嶽飛情有可原,因為她早早地移民至美國,幾乎沒有受過中國文化的薰陶。但有些生於斯長於斯的名人同樣犯了常識性錯誤,既令人啼笑皆非又令人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
楊冪不僅念錯了「莘莘學子」還讀不出扮演角色晴雯的判詞,劉詩詩將「沮喪」念成「且喪」,伊能靜將羽扇「綸」巾念成了「lun」,更有歌曲《一個人的行李》化用多個名人的故事,然而卻將《背影》張冠李戴成魯迅的作品,認為孟姜女哭長城是在北京,此等情況不勝枚舉。
都說,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中唯一沒有文化斷代的,但中國人若都不知前事,不了解歷史上著名的人物,不知曉絲綢茶葉與瓷器,不明白梅蘭竹菊的深刻含義,中國的過去與未來會完全割裂。我們依舊能生存在世界上,也許還能吃穿不愁,但陷入集體迷失將成為必然趨勢。人一旦沒有了精神與學問,便會退化成動物,那將十分可悲。文化自覺與文化自尊理應在我們心中紮根,這樣中國才會有更美好的未來。
今天要推薦的是《中國文化常識》這本書。
正如《孫權勸學》中提到的那般,讀書不是為了讓我們成為文學大儒,而是讓我們了解歷史,不至於一問三不知,更不至於面臨李玟這樣的尷尬境地。學習歷史和文學常識的重要性,並且還得從小學起。這本《中國文化常識》由北大教授煞費苦心地編寫而成,介紹了中國人不得不知的一些歷史文化常識,包括思想、藝術、文學、日常生活、傳說故事、典章制度等各個方面。當然,文章通俗易懂,又配有精緻的圖片,非常適合小孩增長見識,對於成年人而言,這也是一本可以捧在手頭的工具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