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宮內真的是東北話滿天飛嗎?真實的清宮生活其實是這樣的!

2020-12-15 重回歷史路

提起清宮戲,常有人認為,這些戲最大的問題是,宮裡的皇帝居然說的不是東北話。試想一下,如果我們看你儂我儂的《還珠格格》時,主角說東北話會是什麼樣的場景?

網絡摘圖

場景:容嬤嬤欺負五阿哥,皇上正好趕來五阿哥:皇阿瑪救我。乾隆:老兒子咋的了?sei欺負你了。五阿哥:容嬤嬤齊護(欺負)我。容嬤嬤: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五阿哥:你嘟囔的我啥都沒停(聽)見。容嬤嬤: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有人認為,起碼在康雍乾三代,由於北京官話尚未確定,清朝皇帝應該都在說滿語,如果放在清宮戲裡,起碼也得是東北話。畢竟,清軍入關十年後,康熙就出生了,這時他身邊的人應該都說滿語,加上這些人全部是從遼寧遷移過來,可以想像,康熙的東北口音絕對比張學良還濃重。持此論者會繼續推理,康熙的祖籍在今天的遼寧省撫順市新賓縣,距離趙本山的老家鐵嶺直線距離只有100公裡。所以,康熙的口音不一定與趙本山相同,但相似度至少會在一半以上。

網絡摘圖

後來,隨著滿漢語言的快速融合,以及漢臣的大幅增加,北京話才慢慢成為宮廷中的主要語言。但康熙年事已高,畢竟又是皇帝,不可能再學北京話。在電視劇《康熙王朝》中,如果康熙滿口東北話指點江山,想起來是不是很搞笑?但今天,小編負責任的告訴你,這種觀點是錯誤的。

網絡摘圖

康熙說著趙本山一樣的遼寧撫順口音的漢語,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明末清初,在遼寧的漢人和現代東北遼寧的漢人,其實是完全不同的兩個群體。當時的東北大部分地區,幾乎都是無邊無際沒有開發的山林,草原和雪野,數十萬滿洲人在這裡過著遊牧漁獵生活,他們到處遷移,尋找新的水草和野生動物。當獵手們變為戰士以後,就開始了軍事冒險,如同打獵一樣去奪取財物和人口。經過近三十年的戰爭,居住在遼寧的漢人都成為八旗軍的附庸。一部分人被編入漢軍八旗,一部分成為包衣阿哈。

網絡摘圖

我們知道,滿族人口很少,中國如此遼闊的土地,他們不可能靠數萬滿洲八旗軍去全部徵服和佔領,於是他們就把於他們最親近也是最早歸順的東北漢人編為漢軍八旗(努爾哈赤沒有造反以前,在滿族各個部落當中,就有大量漢人雜居,且努爾哈赤本人就會漢語,說得還很好)。另外還有很多人被編入旗下包衣阿哈作為補充力量。比如在北京最精銳的八旗驍騎營,就擁有2萬名漢人包衣和漢軍旗軍。我們知道在明末東北的全部漢族人口也只有200萬左右,與關內漢族不同,這些漢族過著半農半牧的生活,更加忍耐勞苦,熟悉騎射功夫,因此大量被清軍徵用。

網絡摘圖

基本上東北漢人絕大部分在清軍入關以後,隨同清軍入關了。主要分配在八旗軍,旗下包衣阿哈和吳三桂等四大藩王部下入關徵戰。其餘則分配在八旗貴族在關內跑馬圈地的大量莊田裡擔任各種職位或者進入內務府擔任包衣阿哈。「根據歷史檔案的記載,在初建八旗時漢族人只佔4%,到入關時迅速上升到76%,在八旗中佔了絕對優勢。這些在旗漢人中的大多數原來都是世代居住在東北地區的漢族人,他們所說的漢語方言就成為八旗的通用語言。」

網絡摘圖

據南開大學語言學教授邢凱說,在全國各大城市中與北京話最接近的就是哈爾濱方言,所以在方言分類中,哈爾濱方言歸入「北京官話區」。經統計得出:北京話與黑龍江方言的一致性為95.24%,這是全國各省市方言與北京話最接近的。不光北京,承德也說這種話,也是個方言島。現代北京話的兩個來源,一個是內城的旗下話,即旗人帶來的黑龍江方言,另一個外城的老北京話,即從元代繼承下來的明代官話和土話。我們說清初東北人與現代東北人是完全不同的兩個群體。清軍入關後,對東北實行了柳條邊制度,不準任何漢人移民東北,除非是發配寧古塔的罪犯。

網絡摘圖

為什麼黑龍江口音與遼東口音差距那麼大,且更類似北京話。主要原因是黑龍江還是少量原生東北漢族。因為清朝在黑龍江駐紮有八旗漢軍、水師漢軍、驛站站丁、官莊莊丁和家奴。《黑龍江志稿》在記錄漢軍姓氏時,將漢軍分為土著及從孔有德來歸者、水師營駐防者、雲南站丁從吳三桂謫戍者、官屯丁乾隆道光等年來江者等類。

網絡摘圖

現代東北人絕大部分則是1904年以後,特別是30年代以後,因為尋找工作,土地等等原因,從山東,河北等內地各省開始大規模移民過去的。這些新移民聚集在一起創造出了現代東北話,當然,趙本山所說的撫順話,不代表就是東北話。黑龍江口音,哪怕是同屬遼寧的大連口音就與撫順話,差異很大。所以,17世紀的康熙怎麼可能說20世紀的東北口音?康熙接觸到的清初東北漢人和現代東北漢人基本上完全是兩個群體,沒有任何的傳承性。康熙接觸到的清初東北漢人,現在大部分已經變成了北京人。況且撫順話,也缺乏滿蒙語言轉學漢語,所特有的兒化音。更何況再往前推,明朝戍邊東北的部隊大部分都是來自於山西,陝西,河南和河北北部等省份,和後來闖關東的漢人大體上也不是一個地方來的。

網絡摘圖

如果康熙等清朝皇帝貴族都是說撫順話,那麼也根本不會有清代北京官話。下面的官員市民就都會跟著學撫順話。京官話也不是清朝才形成的。起碼在明徐孝《重訂司馬溫公等韻圖經》中所記的音系可能代表了明萬曆年間(1573-1620年)的北京話,已經和現代的北京話十分接近了。而明朝北京話則是繼承自元朝, 從元雜劇的用韻分析,此時的元大都話已很接近現代北京話。「所謂元大都話,主要是遼金兩代居住在北京地區的漢族人和契丹、女真等族經過幾百年的密切交往逐漸形成的。女真族是什麼?女真族就是滿族的祖先,女真族早就可以熟練掌握漢語,更何況後來的滿族。

網絡摘圖

我們知道康熙是他的奶奶帶大的,他的奶奶是蒙古族,而且滿蒙語言相似度很高。可以想像康熙的漢語口音,應該是類似於在民族學院剛剛學會漢語的蒙古族學生的口音或者說,更類似黑龍江口音。

網絡摘圖

康熙說著趙本山一樣口音的現代東北撫順話,只是想像而已,根本不可能會發生這種事情。明末清初的東北漢人與現代東北漢人是兩個完全不同的群體,明末清初的東北漢人早就在17世紀隨同清軍入關大部分都變成了北京人。現代東北人則是20世紀以後,才移民過去的。

相關焦點

  • 清朝宮廷內的「吃」有多講究?活生生將吃轉換為一種藝術
    其實我想告訴大家的是,吃,其實也是能和藝術結合在一起的。尤其是清朝宮裡的宴席,十分精緻的,自然能夠被稱之為藝術品。 清朝的筵席是沿襲著之前各代的規格的,但是在此基礎之上又加入了自己的特色。
  • 清宮女子手上帶的指甲套叫什麼?有什麼作用?原來還能用來防身
    在一些影視劇或者老照片中,可以看到清朝宮廷女子手上會帶著一些指甲套,就有朋友好奇清宮女子手上帶著的這個叫什麼?其實也沒有什麼特別的稱呼,就叫「指甲套」,作用就是保護嬪妃等貴婦的指甲,為此也稱為「護指」。一般在古代只有皇宮中的貴婦等人才能使用,清宮女子帶指甲套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就是清末掌握大權的慈禧。
  • 老照片:日本在清朝舊皇宮拍下的「怪獸」是什麼?傳說救過皇太極,被...
    不過清末民初時期,日本有一名記者乘亂跑進了瀋陽故宮,拍到一批照片,倒是保留了不少這座清朝舊皇宮的遺影。這套照片,在日本1925年的一本舊攝影雜誌中被偶然看到,覺得頗有歷史價值。畢竟,那時候我們沒給這座建築留下多少照片,這應該是不可多得的歷史遺蹟。
  • 清朝真實老照片:女子側臥容貌清秀,清朝巨人身高兩米四
    清朝真實老照片:圖中的男子是清朝巨人,身高兩米四,比現代的姚明還要高這樣的身高,恐怕姚明見了他也要甘拜下風。 清朝自從滿族入關了以後,漢人就開始剃頭留辮子。
  • 清朝皇帝的帽子上面,為什麼會有一塊小金牌?
    看過清宮劇的朋友,可能會注意到這樣一件事。在很多清宮劇當中,清朝皇帝戴的帽子,和其他朝代皇帝戴的帽子,是不太一樣的。而且,清朝皇帝戴的帽子,前面有塊小金牌。那麼,這塊小金牌,到底有什麼用處呢?是有特殊的意義,還是只是為了美觀呢?
  • 原來清朝皇帝的作息時間表是這樣安排的,真讓人驚訝!
    原來清朝皇帝的作息時間表是這樣安排的,真讓人驚訝!想不到皇帝每天的生活這麼規律,時間安排的井然有序,真讓人意外!趕快和小編一起看看吧。根據對清宮檔案研究,清代皇帝在宮中的日常生活是很有規律的,除國朝大典外,一般的情況是:1.上午5:00——7:00左右起床、請安、早讀;2.上午7:00——9:30早膳;3.上午9:30——11:00上朝理政,辦理公務;4.上午11:00——下午2:30午休、晚膳;5.下午2:30——5:00看書學習、吟詩繪畫或由妃嬪陪同看戲
  • 她見過慈禧洗澡,教過光緒英語,還發現了清朝滅亡的秘密
    那可是清朝實權派的老大啊,她可是清末的實際統治者,可以說她一發怒誰人不怕?連光緒帝都是她廢立的,你說厲不厲害?然而,就有這樣一個人,她見過慈禧洗澡,當著慈禧太后的面,辱罵她是老寡婦,教過光緒英語,還發現了清朝滅亡的秘密。
  • 清朝滅亡一點不冤,看看康熙皇帝的一道聖旨,滅亡是遲早的事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海納萬川」,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免費收到最新內容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 清宮裡娘娘用的白圍巾有什麼講究嗎?原來學問這麼多
    之後皇上就讓容嬤嬤來教她學規矩,而且這些規矩真的是讓小燕子吃了不少苦頭。其實,除了容嬤嬤說的那些規矩外,皇宮裡的規矩還有很多。尤其是各位娘娘,更是要遵守一些規矩,因為她們是皇上的女人,一旦行為失禮,就會影響到皇家的尊嚴。今天小編想說的這點也是清朝後宮的規矩,而且很多人都對此非常好奇。那就是關於後宮嬪妃們脖子上的那條白圍巾,到底這些女人用的這條白布有什麼作用,有什麼講究呢?
  • 東北話是一種「傳染性病毒」吧
    直播結束之後還有電視臺的重播、網際網路的不斷點播可以重複學習,親戚朋友們對春晚的討論,對東北熱詞的不斷學習、運用,還有在生活裡跟東北人打交道時的實戰演習。這樣「侵入式」的學習,不會幾句東北話都難。而且春晚還實行了東北話的情景式教學。
  • 她是清朝唯一被廢的皇后,挺著大肚子被趕出皇宮,再嫁後一生幸福
    相信大家很多人都看過清朝的後宮戲,對於一個能夠先要擁有幸福的女人來說,皇帝的後宮雖然能夠享受衣食無憂的生活,但是那裡絕對不是一個理想的地方,而接下來要說的一個人,是清朝唯一被廢除的皇后,懷有生孕的她被趕出了皇宮,那她的結局是否悽涼呢?
  • 看看皇帝的作息時間表原來自己真的好輕鬆
    只知道皇帝的日常享樂,不知道作為皇帝的苦,清朝皇帝的《起居註冊》是皇宮中最詳細的記錄,人們才驚奇地發現皇帝作息比起歷代皇帝規律多了。清朝前幾任皇帝吸取前朝教訓立下規矩,這也不怪呼清朝延續了268年。起居注是古代專門記載皇帝言行舉止的典籍,起居注原始於漢朝,歷代的皇帝起居注大都已經遺失,很難看到歷代皇帝的日常時間安排。
  • 金國女真族和清朝滿族是一個民族嗎?為什麼大金國不梳辮子?
    有網友問:金國,女真族和清朝,滿族是同一個民族嗎?為什麼大金國不梳辮子?金朝女真和清朝女真(滿族),都屬於通古斯族群下的肅慎。金朝的完顏家族出自於現在的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東南阿什河。1234年,蒙古人摧毀了金朝。
  • 《延禧攻略》中袁春望的真實身份被隱藏?太后的這一句話值得思考
    不過好在魏瓔珞遇到了袁春望,袁春望對魏瓔珞一往情深,一直很喜歡魏瓔珞,也在宮中幫助了魏瓔珞不少的忙,兩人一直以兄妹相稱,但是魏瓔珞最後成為妃子後袁春望很氣憤,於是開始報復魏瓔珞,可以說袁春望是個很自私的人,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袁春望的身份是個疑點,在劇中的袁春望稱自己是皇帝的私生子,他也是感到很不公平,同樣有著皇族的血脈,卻是這樣的待遇。
  • 2018清宮圖生男生女表,備孕狗寶寶的看過來
    2018清宮圖生男生女表是根據女性年齡、懷孕月份為指標的備孕參考依據。在即將到來的2018年,清宮表2018清宮圖也受到很多夫妻關注,接下來為你介紹2018清宮圖生男生女表。2018清宮圖生男生女表如何看懂2018清宮圖生男生女表1、看準媽媽的虛歲年齡清朝時期的女子計齡方式與現代的不同,她們用的是我們平時所說的虛歲。這是因為清朝時期,會把9個月懷胎的時間給計算出去,人出生後就相當於一歲了。所以,現代的準媽媽們再去查看生男生女清宮圖2018時,一定要記得年齡的換算。
  • 別被清宮劇帶偏了,不同朝代,他們的住處名稱都不一樣
    縱觀中國幾千年的歷史,如果要問哪個朝代被今人拍成電影、哪個朝代被拍成電視劇、哪個朝代被拍成電視劇、哪個朝代被拍成電視劇、哪個朝代被拍成電視劇,自然要數清朝了。大家一提到清宮,就會想到皇帝的乾清宮和皇后的坤寧宮,而皇太后住在慈寧宮。
  • 我國最令人心酸的「皇宮」,鎖了溥儀整整十年,你想去看看嗎?
    百餘年前慈禧太后的專政,八國的侵略,戰爭的爆發,不僅導致清朝的滅亡,更給了中國末代皇帝溥儀留下了莫大的悲哀,今天小編就要給大家介紹一個鎖住了溥儀近十年的一座「皇宮」。偽滿皇宮位於吉林省長春市,它的前身本是民國時期管理吉林、黑龍江兩省鹽務的吉黑榷運局官署,在東三省被佔領後,日本人迅速建立偽滿洲國,溥儀也被迫成為「滿洲國執政」並遷居於此,而這座建築也被改為「滿洲國執政府」。
  • 甘婷婷、斯琴高娃做配,《那江煙花那江雨》終於跳出清宮劇窠臼
    《那江煙花那江雨》已經定檔即將播出,久違的清宮劇,很多觀眾還是非常期待的。《那江煙花那江雨》是由吳佳怡、趙弈欽、韓玖諾、於軒鴻灝領銜主演,甘婷婷、斯琴高娃、嶽躍利聯合出演,這個演員陣容也還是值得期待的。
  • 清朝入關前漢文化就已經湮滅?事實真是如此嗎?
    小璇今天在某寶看到了一篇文章,文章是關於一個漢服服裝的事情,然後在評論中小璇看到了唐裝與和服的評論中有這樣一條回覆說「我們還有什麼文化傳承?漢服然後小璇在查了一些關於漢文化湮滅的內容,其中說得最多的就是元朝與清朝讓中國的漢文化出現了斷層,評論是說清朝入關以前,所以小璇就著重查了元朝對漢文化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