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國知道秦國要滅了他們,為什麼不能聯合起來一舉把秦滅了?

2021-01-13 展翔的天馬

六國其實不是沒有嘗試過,想要合心合力一舉消滅秦國,而是在合心合力的過程中,他們更多的是考慮自己的利益,所以他們的這一個合力,只不過是名義上的合力,根本就沒有形成真正對秦國有壓力的合力。

下面是天馬菌的觀點。

合縱攻秦

合縱攻秦其實是真實存在的,而且很早六國就已經開始實行。當時秦國實行商鞅變法之後,國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當時秦國就一舉擊敗實力相對比較強大的魏國,這也使得列國都大為震驚。

其實秦國戰商鞅變法之前,國力是非常脆弱,甚至很有可能會被別人認為是在戰國中第一個被消滅的國家,但秦國的這一次用兵,的確已經顛覆了六國的常識,開始重視秦國。

等到秦惠王即位,六國就已經開始合縱攻秦。其實在這之前由於變法而強大起來的國家有很多,像魏國和齊國這些,基本上也是由於經歷變法而強大起來的,但是為什麼其他的國家沒有聯合起來攻打他們?反而是秦國由於變法強大了,就開始合縱攻秦呢?

這個原因其實也是相對簡單,那就是因為秦國實行的商鞅變法較為徹底,已經觸動了舊貴族的利益,這使六國的貴族也非常擔憂。他們的擔憂也是非常容易理解的,就像現在的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國家,資本主義國家都會想盡辦法來遏制社會主義國家的生存,當時的六國就已經發生了這一幕,只不過是由分封的奴隸制國家來遏制封建的國家生存。

本來一開始,六國還是寄望於秦惠王的,希望他在車裂商鞅的時候恢復舊制,但是秦惠王只是車裂商鞅,並沒有恢復舊制,這才使得他們不得不發動合縱攻秦,當然這個合縱攻秦也是需要有一些謀士挑動才行的。

歸根到底就是因為六國的貴族擔心自己的利益受損,所以才這麼意見一致地想要消滅秦國。

六國都在考慮自己的利益

從一開始六國的合縱攻秦就是為了利益而存在,但是期間六國也存在著各種各樣的矛盾,他們在攻打秦國的過程中,更多的也是考慮如何使自己的國家獲取更大的利益。

例如齊國,當時的實力也比較強大,雖然離秦國相對比較遠,也願意聯合其他的國家一起攻打秦國。不過這只不過是考慮自己心中的小九九,在攻打秦國的過程中,自己還惦記著一塊大肥肉,那就是宋國。宋國的國力雖然比較小,但是他的都城比較繁榮,有很多國家都希望得到宋國這塊大肥肉。

齊國也將宋國攻打下來了,但是這使得與他一起合縱攻秦的其他五個國家非常憤怒,這五個國家都被齊國耍了。所以他們都調轉槍頭,轉過來攻打齊國,使齊國差點滅國。

由於齊國的國力突然被削弱,已經失去了一個可以與秦國抗衡的國家,其實從中獲利最大的還是秦國。所以六國並不是沒有想到過,合力去攻打秦國,而是因為他們本身就是有著各種各樣的利益矛盾,所以才使得他們難以真正的形成一個拳頭打向秦國。齊國只不過是一個例子,其實其他的國家基本上也有這樣的行為。

結束語

其實從很早六國就已經想到過聯合起來消滅秦國,但其實由於他們自身的利益比較難以調和,也只不過是從中獲取自己的利益,說白了就是聯合起來只不過是做做樣子,最終卻使秦國坐大,然後消滅六國。

相關焦點

  • 六國並非沒有過合縱攻秦,如果真的齊心協力,恐怕秦國早就亡了
    前言當六國知道秦國要把他們滅了的時候,他們綁在一塊都打不過秦國。秦國發展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佔領並消化了蜀地,把如今四川地區納入了中華文明圈。古代戰爭最重要的就是糧草及人口,蜀地都能提供,其豐富程度可能是六國想像不到的。
  • 《大秦賦》:秦滅六國時,六國的君主分別是什麼結局?
    該劇講述了秦始皇嬴政在呂不韋、李斯、王翦、蒙恬等人的輔佐下平滅六國、一統天下,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朝的故事。 由此,伴隨著秦國的滅亡,秦王嬴政終於完成了一統六國的大業,成功建立了中國古代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朝。當然,對於秦始皇嬴政來說,如何處置六國的亡國之君,也是一個頗為棘手的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在《大秦賦》這部古裝電視劇中,基本上沒有交代六國亡國之君的最後結局,這主要還是相關史料中,也沒有一個明確的記載。
  • 秦始皇雄才偉略統一華夏,六國為何不主動納降?
    六國也不是沒有強盛的時期,比如趙國改革胡服騎射,結果文韜武略的趙武靈王卻死於內亂,且無明君接任。 秦國之所以能有後來的盛況,是一代代人努力的結果,再加上後來秦始皇的勵精圖治,才讓他實現了統一大業。 而六國呢?有強盛之時,卻無接替其強盛治國的突出君主,再加上各有私心,不能聯合抗擊秦朝,以至於後來被秦國逐個擊破。
  • 七國爭雄,為什麼統一天下的是秦國,而不是其他六國
    七國爭雄,為什麼統一天下的是秦國,而不是其他六國公元前221年,秦王政統一天下。紛爭擾攘了數百年的歷史終於迎來來了第一個真正的大一統局面。秦從邊陲夷狄,一變面成為坐擁半壁江山的大國,到最終完成統一大業,是什麼原因使起點較低的秦國來擔當此大任呢?秦國又具備哪些獨特的品質,經歷了怎樣的發展之路,從而能最終一統六國開創重大歷史格局呢?秦是歷史悠久的古老民族之一。秦人始祖為五帝顓項之苗裔,其祖先大費曾助禹治水。
  • 沒有秦國和商鞅變法,其他諸侯國能統一六國嗎,華夏會是什麼樣子
    由於春秋時諸侯國眾多,但是,沒有一支諸侯國能吞併天下,甚至春秋五霸也不能吞併天下,比如齊國、晉國、楚國等超級大國,在實力強大的時候,只不過是做了諸侯的長者,吞併了幾個小國,想吞併幾個大國,必然會引起其他國家的聯合反抗,即使再強大,也不能超過其他諸侯國的力量總和。
  • 嬴政滅六國的順序是什麼?哪一國最先滅亡,哪一國讓秦軍吃了大虧
    秦國滅六國的順序是按照「遠交近攻」的方式進行的,也就是說距離他們近的國家先給滅掉,距離他們遠的國家最後滅掉。選擇這樣滅六國的好處就是,每打下一寸土地來,都能夠以最快的速度併入到秦國的領土上,不用擔心被攻打下來的土地再次分裂了。這也就標誌著,秦國就會在原來的基礎上變得更強大了。
  • 秦國除秦王政之外,還有哪些秦王很有作為?
    賈誼在《過秦論》中有一句話很著名,即:「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屯二周而亡諸侯……」將的自然就是自秦孝公開始擁雍州之地以窺周室及至始皇,共立六世,他們為秦始皇最終攻滅六國一統天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秦滅六國時,同時期的世界其他國家在幹什麼?有一個國家最有意思
    對於秦朝的歷史大家是比較熟悉的,我們今天來看看秦朝滅六國的過程中,同時期的世界其他國家在幹什麼。我們先從我們的亞洲大陸說起吧,東亞就是秦國滅六國,而中亞西亞同樣比較熱鬧,當時伊朗將亞歷山大推翻,建立了一個帝國,該帝國就是帕提亞帝國,不過這個帝國我們很少聽說,因為在我們的古籍中,帕提亞帝國被叫成是安息。
  • 秦國崛起的現象:文臣武將很多都是他國之人,真是不拘一格
    南陽郡是楚國的核心地帶,自此屬於秦國,而且秦國還攻陷了郢都,楚國也不能擋住秦國一統天下的步伐了。另外一強國趙國,在長平之戰中被秦國打殘,後期雖然趙國能夠和秦國短暫抗衡,但是這一戰已經讓趙國元氣大傷,也擋不住秦國。在武力上秦國已經無敵於天下,秦昭襄王用範睢的遠交近攻的外交策略,將其他國家安排的明明白白的,此時秦國已經具有了滅國實力,但是缺少的是時間。
  • 《大秦賦》中,周天子為何說秦國的先祖是養馬的家奴?
    對此,可能很多人要問了,秦國不是周王室之下的諸侯國嗎,怎麼到了周赧王口中,就變成了養馬的家奴呢?對此,在筆者看來,追溯秦國的歷史,我們可以發現,其實周赧王的痛罵自然不是血口噴人了。一首先,秦國先人最早可以追溯到顓頊。根據《山海經.海內西經》的記載:秦國和周朝均是黃帝後裔。秦人以華夏自居,奉黃帝為始祖。
  • 秦始皇統一六國時,漢初三傑和西楚霸王在幹什麼?
    秦始皇是在他38歲的時候統一的六國,也就是說秦始皇38歲之前,漢初三傑和西楚霸王他們都是在幹什麼?想要知道這個問題,我們先要看看秦始皇統一六國時,漢初三傑和西楚霸王他們分別是多少歲?只有了解了他們的年齡,才能知道他們具體能夠幹什麼。秦始皇是公元前259年生人,劉邦是公元前256年生人。
  • 秦國已經橫掃六國天下,那麼陰陽家為什麼還要苦苦追尋蒼龍七宿?
    在劇中,秦始皇掃六合一,已經統一天下,那麼陰陽家為什麼還要苦苦追尋蒼龍七宿,究竟還有什麼目的?秦國在天下動亂時最為強大的一國,也因為當時興盛的國力對天下展開了大舉的侵略,掃六國,天下合一。這一切離不開強大國力的支持,也離不開嬴政個人的謀略能力,在歷史上嬴政也算是雄才大略之輩。
  • 名門貴族、秦國戰神白起,在《羋月傳》中為什麼被寫成狼孩?
    可以說,如果沒有白起,秦國戰勝諸侯,一統天下的進程將要蹉跎很多年。 對於這樣一個對秦國有著決定性意義的一個人,為什麼秦國昭襄王要賜劍讓他自刎? 在電視連續劇《羋月傳》中,作者將白起的身世設計為:他是被狼群養大的一個野孩子,狼性十足。
  • 《大秦賦》引爆了暴秦的爭論,問題關鍵之處在於要區分秦國和秦朝
    導讀:賈誼《過秦論》中有一句話「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是理解秦國勃興和秦朝速亡的樞紐。為什麼商鞅變法秦國崛起之後一百多年國勢蒸蒸日上,等到秦始皇親政,短短十年就吞併六國,然而秦始皇一去世秦帝國就崩潰了呢?假如秦始皇沒能迅速統一天下建立秦朝,那麼之前割據西方的秦國還會迅速敗亡嗎?
  • 《六國論》對學生寫議論文的六點啟示
    蘇洵、蘇軾、蘇轍,一起從四川來到汴梁,一起拿出了同題作文《六國論》。他們都想從戰國時期的那六國滅亡的教訓之中,尋找到解決北宋王朝問題的鑰匙。父子三人的同題作文,父親蘇老泉的《六國論》,超越了兩個兒子,成為了議論文的經典作品。
  • 公孫鞅變法,為什麼在秦國才能成功?對後世的影響又是什麼?
    提起公孫鞅這個名肯定知道的人不太多,但是我如果說另一個名字,你肯定知道,她還有一個被廣為人知的名字叫做商鞅,這個名字隨2000多年前一場波瀾壯闊的變法,一直流傳到了現在,而說起這場變法,許多人認為這是秦國強大最後能吞併六國非常重要的原因,甚至關鍵的原因。
  • 秦始皇即位後,這三個人背叛秦國,最終都是什麼結局?
    該劇講述了秦始皇嬴政在呂不韋、李斯、王翦、蒙恬等人的輔佐下平滅六國、一統天下,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朝的故事。在《大秦賦》這部電視劇中,不僅秦始皇、李斯、呂不韋、趙姬太后、嫪毐等主角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對於樊於期等配角,同樣是比較出彩的人物了。在《大秦賦》這部電視劇中,樊於期因為沒有保護好冬兒,所以在嫪毐之亂時離開秦國,流落到了燕國。
  • 結合秦國削弱楚國的過程,聊聊合縱為啥敗給連橫...
    所謂「合縱」,是指崤山以東的各諸侯國聯合起來對抗秦國,因為它們在地理上呈南北分布之勢,所以可以解讀為「縱向的聯合」;連橫,則是指秦國拉攏東方的一個或多個諸侯國,從而破解合縱的戰略,因秦國與各國以崤山為界東西對峙,所以可理解為「橫向相連」。
  • 秦始皇一統六國的「總設計師」,只用了一招,將六國統一
    秦始皇之所以能夠一統六國,與秦國幾代君主的努力肯定有密不可分的關係。戰國時期出現了戰國七雄的局面,這時候各個諸侯國徵戰不休。從戰國時期開始,華夏大地就從未讓戰爭消失過,秦國經歷了上百年的時間,最終大一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