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門貴族、秦國戰神白起,在《羋月傳》中為什麼被寫成狼孩?

2021-01-12 騰訊網

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武將中,先秦的白起,稱之為戰神,一點都不為過。

白起以其卓越的軍事上的領導能力,被穰侯魏冉和宣太后提拔並任用,在秦昭襄王執政期間,他為大秦王國開疆拓土,戰無不勝,可謂戰績輝煌。可以說,如果沒有白起,秦國戰勝諸侯,一統天下的進程將要蹉跎很多年。

對於這樣一個對秦國有著決定性意義的一個人,為什麼秦國昭襄王要賜劍讓他自刎?

在電視連續劇《羋月傳》中,作者將白起的身世設計為:他是被狼群養大的一個野孩子,狼性十足。殊不知,歷史上的白起是楚國貴族,羋姓,氏白,名起,是楚國戰國四將之一白公勝的後人,家世顯赫,並不是什麼家世不明的狼崽子。但是,作者為什麼要把白起塑造成這樣一個人?

據梁啓超考證,整個戰國期間,共戰死兩百萬人,白起據二分之一。

於是,抱著對白起的好奇心,我走進了歷史上白起的故事中,赫然發現,《羋月傳》中對白起身份的描繪,也許是作者故意而為之,她也許只是想要暗示對白起性格的解讀:有人命,沒人性!

這也許是他被賜死的原因。當白起提劍自裁的那一刻,連他自己也對命運歸宿的解答是:「天譴。」

歷史上的白起,究竟是什麼樣的人生傳奇,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他的故事裡……

一、戰績輝煌

白起在秦昭襄王十三年(前294年)得到穰侯即魏冉和宣太后羋八子的賞識並任用,到秦昭襄王四十八年被賜死,共為秦國效命三十五年。

這三十五年間,白起戰功赫赫,指揮參與七十多場戰爭,所向披靡,無一敗績,為秦國攻佔了魏國、韓國和趙國的大部分土地,為秦國的開疆擴土做出了巨大貢獻。

剛被任用之時,白起擔任的是並無實權的左庶長,之後白起一路高升,一直升到武安君。

武安君戰國時期的一種高等爵位,是對武功治世、威信安邦的武將最高的榮譽,歷朝歷代對能安邦勝敵的將領才能號「武安」,這個名稱最早出自西周。

白起登上這一高爵的時間,只用了短短七年。

在這七年間,白起戰績輝煌。任職第一年,就攻佔韓國新城,第二年,戰敗韓魏聯軍,拿下五座城邑。渡黃河,拿下韓國以東地區;第三年,敗魏軍,奪城六十一座;第四年,攻垣城;第五年,攻趙,奪光狼城;第六年,攻楚,佔領楚國鄢、鄧鄧五座城邑,燒毀楚國先王墓地,楚王被逼出逃,丟掉郢都,遷都陳縣。

在之後的28年徵戰中,又先後奪取魏國、韓國、趙國、楚國大量國土。除了掠奪敵方大量城邑之外,白起所到之處,屠殺敵軍的將領的數量,也令人膽戰心驚。

秦昭襄王十四年,白起任職第二年,敗韓魏聯軍,斬殺敵軍二十四萬。昭襄王三十四年,攻魏,斬敵十三萬;同年,與趙交戰與賈偃,沉趙軍兩萬於黃河;昭襄王四十三年,攻韓,斬敵五萬人;最為殘忍的是,昭襄王四十八年,與趙「長平之戰」活埋趙降卒四十萬,只留下兩百四十名年齡尚小的士兵回趙國,加上戰場上死的將士,共殺趙軍四十五萬。

司馬遷曾在《史記》中記載,西楚霸王項羽對敵軍相當殘忍,對方投降後,依然將對方兵士全部活埋,但是,相比較項羽而言,白起有過之而無不及,其手段之殘忍,殺人數量之多,令人髮指。

所以在《羋月傳》中,作者將身世顯赫的白起塑造為「狼孩」,是不是在暗示他「沒人性」的性格特點?

二、天才的軍事家

白起在軍事上的天才指揮能力過人,他的戰場指揮能力代表了戰國時期戰爭發展的最高水平,令今天的軍事家們佩服。

白起用兵,非常善於分析敵我的形勢,然後根據敵我雙方的狀態,採取合適的戰略戰術,然後對敵方進行毀滅性的打擊。每一次,他都能夠準確地找出對方的不利之處,然後巧施戰術,總能夠置對方於死地。

他領導的秦趙長平之戰,開創了中國歷史上,最早、規模最大的包圍式殲敵戰爭的先河。

當時,秦趙在長平交鋒,趙國派老將廉頗領軍,兩軍在長平相持長達三年之久。趙國的糧食產量不如秦國,漸漸有點堅持不住,於是趙軍急於在短時間結束戰鬥,又加上趙國失策,將老將廉頗換成紙上談兵的趙括。

抓住了這個千載難逢的這個絕佳時機,白起採用後退誘敵、分割圍殲的辦法,斬殺大量趙國的精銳部隊,最後斷掉趙軍的糧道,使趙國的軍隊斷糧達四十六天之久。趙軍內部,因為飢餓發生士兵之間殘殺、甚至吃人的慘劇。趙括親自領兵突圍,終不能成功,最後被秦軍射殺,導致四十萬趙軍投降。

白起與軍士商量,恐趙軍士兵反覆無常,不如全部殺掉,於是他們使計,將四十萬趙國已經投降了的士兵全部坑殺,只留下二百四十個年齡小的,回趙國報信。

這場戰爭後,使趙國士氣大傷,再無與秦國抗衡的力氣。

三、福兮禍所依

對於白起這樣一個擴張領土的一把好手,他的上頭領導,無論是宣太后還是秦昭襄王,他都是令人喜歡的好幫手。

但是,對於這樣一個風頭太盛的人,他的同朝共事的朝臣可不太喜歡,比如範雎。

長平之戰後,白起建議秦昭襄王一鼓作氣,趁趙國現在很虛弱,趁熱打鐵,一舉拿下趙國。

趙國和魏國聽說這件事,驚恐萬分,派一個叫蘇代的說客,用重金收買範雎,讓他勸秦王接受趙國割地求和。並勸說如果白起拿下趙國後,功不可沒,將被封為三公,那他在朝中的地位將無人能及,那時候肯定要威脅到範雎在秦王心中的地位。

權衡利弊後的範雎,憑藉三寸不爛之舌,以秦兵疲憊,急需休養調整為由,最終讓秦昭襄王接受了趙國割六城求和的建議,斷了白起滅趙立功的道。白起對這個決定很不滿,於是與範雎發生了爭執,兩個人鬧得和不愉快。

這一年的九月,秦國再一次發起對趙國的進攻,這次出徵,白起因病在家休養,於是昭襄王派五大夫王陵帶兵出徵。

但是,不到半年時間,王陵所帶的秦兵連連潰敗,損失兵卒四萬人,卻未能攻下趙國都城邯鄲。秦昭襄王擬派白起再次徵戰,白起因病沒有痊癒,不能帶兵。他勸說昭襄王:「邯鄲城實在不好攻取,因為長平一戰,使秦軍損失嚴重,而秦與諸侯積怨很深。此時,秦國國內空虛,如果趙國從內應戰而諸侯在外援助,很快就能破秦軍,因此,此時不宜發兵攻趙。」

秦昭襄王聽後很生氣,派王齕代替王陵為大將,繼續領兵攻趙,打了一年,依然打不下來。趙王向韓國和楚國求救。此時,楚國春申君黃歇扶持新王熊完登基,即楚考烈王。楚國本與秦國結盟,但是楚王毅然派春申君黃歇領兵與魏聯合抗秦。

春申君和魏國的信陵君與率領數十萬士兵,聯合打敗了秦國,暫時解了趙國的邯鄲之圍,也讓趙國免於被秦國滅掉的危機。

秦軍不斷戰敗的消息源源不斷地從前線傳到秦昭襄王的耳朵裡,昭襄王強令白起出兵,但白起因生病不能帶兵。昭王大怒,認為白起故意推病拒不出徵,之後秦軍戰敗的消息再次傳來,秦昭襄王命白起立刻動身,不得逗留。白起無奈之下,只得拖著病軀強行出發,但昭襄王認為他「怏怏不服,有餘言。」

於是秦昭襄王與範雎商量,當白起到達杜郵(今陝西省鹹陽市)時,秦王派使者賜劍,命白起自刎。

白起拿著劍,百思不得其解,悲憤之餘,仰天長嘆:

「我有何罪於天乎?」

過了很久,他又說出一句話:

「我固當死,長平之戰,趙卒降著數十萬,我詐而盡坑之,是足以死。」

於是拿起長劍,自刎而死。一代名將白起,從此消失於大秦國的南徵北戰中。

於天地而言,每一個人其實只是渺小的滄海一粟,無論是誰的消逝,終究阻止不了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即使是秦王朝最勇猛的戰神白起,也是如此。他縱然是大秦戰場上最閃亮的一顆明星,但是,他的離去,絲毫沒有影響大秦國風捲殘雲般兼併六國的進程。

四、結語

縱觀白起的一生,在戰場上他叱吒風雲,是中國戰爭史上無人能敵的統帥;他運用的圍殲術使他在戰場上所向披靡,令敵人膽懾,是戰無不勝的戰神。唐朝開元十九年,唐玄宗為表彰歷代的名將,特設置武廟,武廟中以周朝開國軍師姜子牙為主祭祀,共祭奉歷代名將共十人,秦武安君白起名列其中。

他的輝煌戰績在中國歷史上少有人能與之媲美。所以司馬遷高度讚譽他:

「料敵合變,出奇無窮,聲震天下。」

但是,他所經歷的戰爭多是為秦王朝開疆拓土的侵略戰爭,從人道主義的角度上來講,是血腥的、殘忍的,正如戰國名臣蔡澤評價的那樣:

「誅屠四十餘萬之眾,盡之於長平之下,流血成川,沸聲若雷。」

白起在戰爭中屠殺士兵,其殘忍令人髮指,借用漢代史學家班固的話:

「秦因四世之勝,據河山之阻,任用白起、王翦財狼之徒,奮其爪牙,禽獵六國……皆身誅戮於前,而國滅亡於後。報應之勢,各以類至,其道然矣。」

歸納起來,班固認為白起等人的行為是財狼的行為,他們最終被殺皆是報應,秦國的滅亡,也是必然的。

戰國是中國歷史上鐵血文明的時代,那個時代造就了像白起一樣的眾多英雄人物,他們是時代的產物。

今天,這些英雄人物的故事已經隨著時光的流逝,離我們漸行漸遠。雖然,明槍暗箭、血流成河的戰爭年代已經離遠離我們的生活,但是,歷史經驗告訴我們,無論歷史如何變遷,弱肉強食的現實從來不曾遠離人類的生活。

今天,我們有幸看到中國的統一和繁榮,在歷經一百多年的屈辱之後,中國逐漸成長為今天的世界強國,中華民族以自己的方式驕傲地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在這風雲變幻的大時代,如果有敵膽敢來犯,我們同樣希望有白起這樣的勇士,保家衛國、所向披靡、長驅直入,犯我華夏者,必誅!

相關焦點

  • 白起真是狼孩出身嗎?《羋月傳》中描述不可信,其實他是秦國貴族
    《羋月傳》中羋月在出差途中救下了一個狼孩,後來這個狼孩在羋月的庇護之下慢慢成長為秦國的一員大將,也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超級猛將---死神白起! 很多人就好奇了,真實歷史上白起的出身究竟是什麼,真的是個狼孩嗎?和羋月是什麼關係?
  • 問一下《羋月傳》中的狼孩白起,歷史上真的存在嗎?
    殺神白起,名列廉頗、李牧、王翦「戰國四大名將」之首,一生70餘仗,未嘗一敗。秦、趙長平之戰,白起指揮秦軍打的趙軍全軍覆沒,四十萬降兵被秦軍活埋,加上戰死和被斬首的人,趙國軍隊大約損失了四十五萬。 在日前熱播的《羋月傳》中,殺神白起成為羋月在義渠救下的一個狼孩。
  • 歷史上被稱戰神的一代名將,一生殺百萬餘人,為什麼說他是狼孩?
    在中國軍事史上有這麼一個人物,被人們號稱戰神。而且心狠手辣,之後有一個大學問家叫梁啓超,在他考證研究之後得出一個結論,在戰國時期,把所有的戰爭都加起來一共死了兩百多萬人,而其中有二分之一都是死於這位戰神之手。這位戰神就是歷史上非常有名的一位戰將,白起。
  • 秦始皇的高祖母羋月嫁到秦國後,為何為秦國嘔心瀝血,還不惜和母國...
    在戰國時期有這樣一位女子,她冰雪聰明,機靈可愛,出生在楚國,名叫羋月。想必這個名字大家都聽過了,之前有一部電視劇還非常火,也就是以她的題材拍攝的。她也是後來的秦宣太后,更是千古一帝秦始皇的高祖母。羋月當年因為和親嫁到秦國,但令很多人感到疑問的是,為什麼她要為秦國耗盡心血,還不惜與母國為敵呢?
  • 從永錄屍骨坑看戰神白起的長平之戰
    跟閒聊人一樣常玩王者榮耀的朋友們應該都知道一個名叫白起的英雄,而這位英雄在歷史上也是確有其人。更準確的說白起,應該是秦國的英雄,六國的噩夢。據記載,白起於永錄坑這個天然大坑掩埋的屍骨就有40萬人,於骷髏廟所殺趙國降俘,是投降的俘虜哦,就有整整20萬人。荒嶺上的頭骨堆成了臺子都被稱為了「白起臺」。歷史愛好者有些喜歡稱白起為戰神,另外一些人喜歡稱他為死神。那麼白起到底因為什麼屠殺盡了趙國軍卒,甚至連降俘都不放過呢?白起又是為什麼因此事與範雎產生了間隙呢?
  • 跟著《羋月傳》識字|生僻|功夫熊貓|楚國_網易新聞
    我只能膜拜最近,《羋月傳》爆紅,許多人開始討論「羋」這個字,使得這個生僻姓氏從「冷宮」中被解放出來。其實在2015年這一年,除了「羋」字,還有很多生僻字都被大家熟識,比如電影《功夫熊貓》巭(g),比如數學題中的鱉臑(binào)……專家認為,生僻字作為網絡語言,實際上是對漢字、方塊字的一種重新解讀和積極的文化傳播現象,一定程度上可以讓人們守住「文字陣地」。
  • 羋月傳:難怪秦王臨死前要殺了羋月,看得寵時的羋月有多兇悍?
    導語:電視劇《羋月傳》中的情節是羋月一直深受秦王寵愛,甚至至死不渝。但原著中的情節卻令人大跌眼鏡,秦王不但不再寵愛羋月,而且,臨死之前忌憚羋月的精明與兇悍,唯恐王后羋姝不是她的對手、無法轄制她,曾暗暗囑咐樗里子:自己死後,如果羋月不肯前往封地安分守己,那就果斷地殺了她!
  • 戰國後期,對秦國統一貢獻最大的人不是昭襄王和範雎,而是魏冉!
    電視劇《大秦帝國》前幾年大火,這套劇講述了戰國時期秦國由商鞅變法,開始逐漸變強,最後一統天下的過程,再加上孫儷主演的《羋月傳》(雖然名字是「傳」卻有很多虛構內容)爆火,戰國時期秦國崛起的這段歷史,也為觀眾所熟知。
  • 羋月傳:怪不得羋月出生天有異象,你看她出生後發生了什麼災難?
    羋月傳:羋月最後掃蕩六國,血流成河,其實在她出生那天便有異象 其實在羋月還沒有出生之前是十分受到楚王的看重的,畢竟當時唐眛斷言向氏所懷的孩子就是未來的霸星,這個霸星可以橫掃天下,最終統一六國。楚威王此生唯一的願望就是這個,因此也是十分的激動,畢竟自己終究是後繼有人了。
  • 這兩位戰神做過同樣的事情,死法一樣,遺言竟然也相似
    說起中國歷史上的戰神,答案應該有很多,每個人對於戰神的定義不同,而史學界也沒有標準的排名,當然這些人也不會去做這個事情,那是會被罵的,每個人的答案不一樣,眾口難調。白起善於用兵,也是兵家的代表人物,是繼孫武、吳起之後又一著名的軍事家統帥,為秦國打了一輩子勝仗,一生大小74次戰役,74連冠,打一次勝仗不難,難得是一輩子全打勝仗!白起做到了!就是因為這樣,白起為秦國統一六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曾在伊闋之戰大破魏韓聯軍,攻陷楚國國都郢城,長平之戰重創趙國主力,從此趙國再也沒有實力與秦國抗衡,功勳赫赫。
  • 他拿下宜陽給白起打下基礎
    秦武王認為自己力大無窮,結果把自己給害死了,這樣的人也能成為奮六世餘烈中的一員?秦武王一死,秦國差點就崩了。秦武王是秦惠文王的嫡子,他老媽秦惠文后差點沒哭死,為什麼?倒不是說兒子死了有多傷心,而是秦武王當時才23歲,還沒留下個兒子。
  • 2015中日韓古裝女神 羋月最美?
    2015年12月31日 09:22:06來源:新華網日本頻道  新華網日本頻道綜合:談及2015年最火的古裝劇,當然要數火爆螢屏的《羋月傳》了。網友對《羋月傳》的服飾點評好壞參半,有愛的不行的,有吐槽不如《甄嬛傳》的……  在中國古裝劇扎堆的2015年,日韓古裝劇也不甘落後。日本今年熱播的古裝劇有《花燃》、《阿淺來了》等,韓國今年熱播的有《閃耀或瘋狂》、《夜行書生》、《六龍飛天》等,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扒一扒2015年中日韓古裝劇女神的美照吧!
  • 《羋月傳》60-70集 電視劇全集1-81分集劇情大結局:羋月做義渠王的...
    他向羋月承諾用義渠的傾國之力來幫助羋月母子返回秦宮。羋月卻說自己有更好的主意,不動一兵一卒佔領王宮。   羋姝聽說羋月落入了義渠王的手中,立刻提出用重金去和義渠王交換羋月。此時的魏頤和魏琰正在擔心羋姝孤注一擲,會在魏頤的假「嫡子」出生之前,強行立嬴壯為王,於是心生一計,綁架了嬴壯。   杜錦帶著金銀去與義渠王談條件,義渠王佯裝不悅,逼杜錦答應讓他親自帶兵馬送羋月去鹹陽。
  • 秦國律法嚴明,嫪毐對秦國並無重大功績,為何還會被封長信侯?
    商鞅變法中,在軍事上實行的是「軍功爵制」,秦國百姓參軍後,通過在戰場上奮勇殺敵,獲得軍功,用軍功來換取爵位,從平民成為貴族,貴族子弟也是一樣,商鞅變法是比較徹底的一次變法,貴族階級也需要遵守變法,貴族子弟也需要獲取軍功才能封侯拜爵,沒有軍功者,即使是貴族也無法封侯拜爵,有軍功者不僅可以封侯拜爵,也能彰顯榮耀,為此可以看出,秦國律法之嚴明。
  • 《羋月傳》:談戀愛嗎?陪殉葬的那種,看宣太后生猛的「黃昏戀」
    當然《羋月傳》中很多情節都是戲劇化的處理,宣太后的感情也並不是像電視劇中演的那樣。又是有青梅竹馬的初戀黃歇,又是有如父如兄的「鄰家老伯」秦惠文王的寵溺,又是有危難之際英雄救美的義渠王。晚年的羋月,見到了一個魏國來的年輕人,長相酷似年輕的黃歇(當然,演員都是黃軒)。這其實是對應真正歷史上宣太后晚年的男寵——魏醜夫。
  • 沙場傳奇:中國古代十大戰神一覽
    沙場傳奇:中國古代十大戰神一覽我國古代的英雄人物數不勝數,他們在氣勢磅礴的沙場上縱橫馳騁,今天就讓我們來看看被譽為戰神的都有哪些英雄人物呢?李牧步兵圍殲騎兵李牧,戰國時期的趙國軍事家,與白起、王翦、廉頗並稱「戰國四大名將」。
  • 白起生死仇敵範雎,最終結局如何?雲夢秦簡揭開秘密!
    秦昭襄王同意了此事,於是白起與範雎從此結仇。 當年九月,秦軍又攻趙,但白起生病,先後選擇王陵、王陵為將,卻一直損兵折將無數。史書記載白起說了一句話,即「秦不聽臣計,今如何矣」,這讓秦王大怒,就嚴令白起帶病上陣。
  • 成也商鞅變法,敗也商鞅變法,商鞅變法是秦國成功與失敗的根源
    戰國時期的主流是世祿世卿制,所謂的世祿世卿制就是指官職和爵位都是以血緣關係來繼承的,也就是說,你的父親是貴族,那你的後代世世代代都是貴族,並且能夠繼承官職和爵位,在那個等級森嚴的分封制社會中,出身決定了你一輩子的職業和身份。
  • 讒殺白起的範雎,被雲夢秦簡道出真正結局,比《史記》裡慘的多
    然而真正給應侯範雎招來諸多非議的,還是因為他因嫉妒之心,讒殺了秦國柱石白起,喪失了長平一鼓作氣滅趙的戰機,間接導致了邯鄲之戰秦國的喪師失地,延緩了秦國走向一統的步伐。公元260年,經過三年苦戰秦國終於在長平之戰中慘勝,使趙國驚懼,諸侯震恐,正是再戰而滅趙的戰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