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統一六國時,漢初三傑和西楚霸王在幹什麼?

2021-01-09 筆揮江山

秦始皇是在他38歲的時候統一的六國,也就是說秦始皇38歲之前,漢初三傑和西楚霸王他們都是在幹什麼?

想要知道這個問題,我們先要看看秦始皇統一六國時,漢初三傑和西楚霸王他們分別是多少歲?

只有了解了他們的年齡,才能知道他們具體能夠幹什麼。

秦始皇是公元前259年生人,劉邦是公元前256年生人。秦始皇比劉邦大3歲,不過劉邦是農民家的孩子,秦始皇滅六國和劉邦的關係不是太大。所以,這個不是劉邦太關心的事情。

我們看看項羽是幹什麼吧,畢竟項羽是貴族家的孩子。

項羽11歲

項羽是公元前232年生人,秦始皇比項羽大27歲。也就是說秦始皇統一天下的時候,項羽還是一個十多歲的孩子。

楚國被滅之前,項羽家是貴族後代,畢竟他的爺爺項燕是楚國名將,相信這個時候的項羽是衣食無憂的。

我們都知道項羽父母死的早,他是跟著項梁長大的。項梁教授給項羽知識過,也讓他學過兵法。

儘管說史記上說項羽什麼都學的不精,但是,後來經過他的戰鬥力,可以看出他還是很有軍事才能的。

秦始皇統一天下的過程中,十歲左右的項羽什麼都做不好的,他應該也是吃喝玩樂,最多就是學習點東西。

劉邦比秦始皇小3歲,劉邦比項羽大24歲。38歲的秦始皇統一天下時,35歲的劉邦應該還是到處遊玩,屬於是遊手好閒的一類人。

因為他的父親很討厭他,他不喜歡種地。後來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他才撈了一個泗水亭長的職務。

反正秦始皇滅掉六國的時候,劉邦的反應是不大的,對他們家的影響也不大。

我們再看看漢初三傑中的韓信、蕭何和張良是在幹什麼?

韓信10歲

韓信公元前231年生人,只比項羽小1歲,比秦始皇小28歲。秦始皇統一天下的時候,韓信也就是不到十歲的娃娃。韓信應該也是出生在貴族家庭當中,很大可能上他的父親也是在戰爭中死去的。

為何這樣說呢?

我們都知道韓信參軍之前是四處要飯吃的,他無親無靠,好像整個家族都沒有人了一樣。他只能靠朋友吃飯,朋友的妻子不讓他去吃飯了,他只能到淮陰河邊釣魚出,然後才有和漂母之間的故事。

為何我們說韓信是貴族的後代呢?

他身上永遠佩戴著一把劍,當時能夠擁有劍的基本上都是貴族後代。我們都知道韓信也是懂兵法的,很顯然韓信小時候也是接觸過兵法的,至少是受過教育的。所以說很大可能上,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時候,韓信也是在讀書學習。

他肯定不是像劉邦一樣,是農民家的孩子。

不過,韓信和項羽一樣,兩個人都是活到三十多歲,他們的死都是和劉邦有關係。

張良29歲

張良是公元前250年生人,他比秦始皇小9歲。

秦始皇統一天下的時候,張良是不到30歲,這個時候的張良肯定是要復仇了。畢竟他們家族是韓國的貴族,他的父親、祖父三代人都是韓國的宰相。

若是秦國沒有滅掉韓國,張良也會是韓國的宰相。

但是,韓國被滅了,張良當然心有不甘了。他就開始變賣家產,準備用所有的家產只為刺殺秦始皇。當然了殺秦始皇不容易,而且機會難得。

我們都知道他趁著秦始皇大遊行的時候,讓大力士用大鐵錘,在博浪沙這個地方刺殺過秦始皇,但是,沒有刺殺成功。

通過張良後來的表現,可以看出張良一直把秦始皇當作此生最大的敵人的,他此生最大的志向就是滅秦。

所以說秦始皇滅六國的過程中,也只有張良具備抵抗秦國的能力,但是,很無奈的是,韓國太弱小了。他們根本沒有能力去和秦國抗衡,最終韓國很容易的被秦始皇給滅了。因此,張良只能是復仇。

蕭何36歲

蕭何公元前257年生人,他比劉邦大1歲。蕭何他們家族是沛縣當地的世家大族,蕭何在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當了沛縣的縣長秘書。這說明蕭何是通過了秦國的考核的,他在政治上是沒有任何汙點的,更沒有和秦國做對過。

很顯然通過這裡可以看出,蕭何是一個飽讀詩書之士。秦始皇滅六國的時候,他應該在四處求學,深造自己。

秦國滅六國,蕭何家受的影響不大,因為他們家族不是貴族,僅僅是世家大族和地主階級差不多,他也用不著去拼命。

所以說蕭何應該沒有參與到戰爭當中,他也就是當一個平民,只要讀書,生活,深造自己就可以了。

相關焦點

  • 秦始皇一統六國的「總設計師」,只用了一招,將六國統一
    秦始皇在位期間,車同軌、書同文,其次統一了度量衡,這樣一來華夏文明真真正正的做到了大一統。秦始皇之所以能夠一統六國,與秦國幾代君主的努力肯定有密不可分的關係。戰國時期出現了戰國七雄的局面,這時候各個諸侯國徵戰不休。從戰國時期開始,華夏大地就從未讓戰爭消失過,秦國經歷了上百年的時間,最終大一統。
  • 秦始皇雄才偉略統一華夏,六國為何不主動納降?
    不是每個人都有秦始皇的雄才偉略,也不是每個人都有秦始皇的統一六國之心。 首先,秦始皇能統一六國,也不僅僅是他一人之力,是秦國集六代君主的力量,才發展成後來的統一大業。 自秦孝公開始,秦國名相輩出,大將林立,因為有了這些人才的輔助,秦國才得到長足的發展。
  • 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了大秦帝國,開啟了封建社會的序幕
    在戰國時期,主要是這七個國家分別控制著其所統治的地區,因為相互之間地位等同,都為大國,所以為了利益和資源,他們便會相互引發戰爭。當然,也不是所有國家都好戰,而是國力強大的國家總想著繼續擴大國家規模,擴大人口,進而統一其他大國,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統一帝國。
  • 究竟是什麼原因讓秦王朝的帝國大廈驟然坍塌?
    歷經560餘年沉澱和鑄就的鐵血文明、帝國大廈為何卻在短短14年而轟然坍塌。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的?是「暴政」,是內部惡性政變,還是正如老子所預言的天數? 帶著這樣的疑團,我又將目光轉向了當代學者、知名歷史作家孫皓暉那裡。通過再次翻閱他的相關文章,我心中的疑團慢慢得以消解。
  • 秦始皇統一六國是有外星人幫助?這些事實已經給出了答案
    秦始皇嬴政,可以說是一個家喻戶曉的人物,他是中國歷史上首位完成華夏大一統的人物,他即位後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完成統一中國大業,建立起一個以漢族為主體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強大國家,並奠定中國本土的疆域。
  •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宮佳麗無數,為何一生沒有冊封皇后?
    成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規定了度量衡,搞了長城,徵服了匈奴和南方,那麼又有征服到自己的初戀,有沒規定自己的三宮六院的規矩呢? 帶著這些疑惑,我們先翻開司馬遷的《史記》,看看歷史書中的秦始皇私生活又是如何度過的。
  • 秦滅六國時,同時期的世界其他國家在幹什麼?有一個國家最有意思
    除了東邊西邊比較熱鬧外,亞洲南部的印度也非常熱鬧,當時的印度正在舉行復國運動,亞歷山大當年入侵印度的殘餘全部被肅清,而印度也迎來了一個統一的王朝,該王朝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孔雀王朝。在亞洲的北部,同樣誕生了一個統一的部落,這個部落在後來的數百年內,對中原造成了極大的影響,這個部落就是匈奴,就在秦始皇兼併六國的同時,匈奴的頭曼單于也沒有閒著,他將匈奴各部落統一,還想南下和秦始皇爭鋒,不過最後被蒙恬打了個稀巴爛。
  • 秦始皇滅六國,統一天下的時候,世界上的其它地區正在發生什麼?
    秦始皇統一天下的時代,也是世界歷史上的「巨人時代」。各地都湧現出世界史上數一數二的傑出人物,他們用自己的方式,雄心勃勃地打造著自己的帝國。印度:阿育王與鼎盛的孔雀王朝公元前232年,趙李牧在番吾大敗秦軍。同一年,印度歷史上最偉大的皇帝阿育王去世。阿育王時代,孔雀王朝達到巔峰。
  • 如果給秦始皇一個地球儀,嬴政得知世界格局,會有什麼可能發生?
    秦朝作為中國歷史第一個多民族、大一統的國家,但是其版圖在中原大地上,對比後續朝代的版圖並不大,甚至算小的,就拿秦朝之後的漢朝,版圖都有超過600百萬平方公裡,而秦朝的版圖只有300多萬平方公裡,雖然漢朝的版圖比秦朝的版圖大,並不代表漢朝的實力強,相信秦王政還健在的時候,劉邦面對秦國時期的百萬精銳也要顫抖,西楚霸王項羽也不敢叫囂。
  • 為什麼秦始皇在世時四海昇平一片祥和,而他一死大秦便崩潰瓦解?
    1、濾鏡後的秦客觀上來說,秦始皇統一六國確實為中國做出了貢獻,但是這種貢獻是客觀上的,並非是主觀上的,而很多人往往出於考慮秦始皇的客觀貢獻,會不自覺的對秦進行美化,於是秦這個以暴政為主基調的王朝,出現了濾鏡後的狀態。
  • 《大秦賦》:秦滅六國時,六國的君主分別是什麼結局?
    該劇講述了秦始皇嬴政在呂不韋、李斯、王翦、蒙恬等人的輔佐下平滅六國、一統天下,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朝的故事。 於是,秦始皇嬴政命令蒙恬猛攻高唐,而滅完燕代的王賁大軍轉則突襲臨淄,齊王建無奈之下毒殺後勝,最終出城投降。由此,伴隨著秦國的滅亡,秦王嬴政終於完成了一統六國的大業,成功建立了中國古代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朝。當然,對於秦始皇嬴政來說,如何處置六國的亡國之君,也是一個頗為棘手的問題。
  •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滅六國實現大一統,世界其他國家都在做什麼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在滅六國後,實現了大一統,建立中國第一個封建王朝。作為我國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朝對中國歷史的影響具有絕對性的影響。他的統一是中國歷史的一個轉折點,結束了中國自春秋以來數百年的割據局面,讓百姓得以安居樂業,開創統一的新局面。
  • 如果給秦始皇一個地球儀,再告訴他秦國的範圍,結果會怎麼樣?
    秦朝作為中國歷史第一個多民族、大一統的國家,但是其版圖在中原大地上,對比後續朝代的版圖並不大,甚至算小的,就拿秦朝之後的漢朝,版圖都有超過600百萬平方公裡,而秦朝的版圖只有300多萬平方公裡,雖然漢朝的版圖比秦朝的版圖大,並不代表漢朝的實力強,相信秦王政還健在的時候,劉邦面對秦國時期的百萬精銳也要顫抖,西楚霸王項羽也不敢叫囂
  • 短史記|秦始皇的「書同文」,其實失敗了
    所以,許慎才會在《說文解字》裡說:秦帝國統一之後,「燒經書,滌除舊典,大發吏卒,興戍役」,沒完沒了搞事情,結果便是「官獄職務繁,初有隸書,以趨約易」——這些事全都攤到底層秦吏們的頭上,導致他們有大量的文書工作需要去做;更容易書寫的隸書,而非雍容華貴的欽定小篆,就成了他們一致的選擇。
  • 沒有秦國和商鞅變法,其他諸侯國能統一六國嗎,華夏會是什麼樣子
    由於春秋時諸侯國眾多,但是,沒有一支諸侯國能吞併天下,甚至春秋五霸也不能吞併天下,比如齊國、晉國、楚國等超級大國,在實力強大的時候,只不過是做了諸侯的長者,吞併了幾個小國,想吞併幾個大國,必然會引起其他國家的聯合反抗,即使再強大,也不能超過其他諸侯國的力量總和。
  • 蘭州城是怎樣建立的,原來和秦始皇有關,劍鋒西指蘭州城的奠基禮
    在秦始皇時代,華夏人的天下概念,還局限在以中原為中心的四海之內,手中握有中原,大概便可自稱握有天下了。可當秦始皇徵服天下,並最終徵服了天下時,發現還有一個博大的天下和生活於這個天下的人,正在威脅著秦家天下的安寧。
  • 為什麼秦始皇在位時沒人敢造反,看看五次巡視都幹了什麼你就懂了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在了第五次出巡的路上——沙丘,對於秦始皇的出巡很多人認為是鎮壓六國叛亂;也有人認為是去東方求取仙藥;更有人說秦始皇這樣做是想要宣傳自己的功績。雖然很多人對於秦始皇出巡評論的頭頭是道,但是對於這五次出巡做了什麼卻不甚了解,下面咱麼就來詳細的了解一下。
  • 五大霸王兵器:傳為項羽用,一種輕鬆實現百人斬,一種霸王硬上弓
    秦末猛將項羽,自立「西楚霸王」,因司馬遷評其「羽之神勇,千古無二」,評書演義又說他「王不過項」,戲曲影視又有著名的《霸王別姬》,使項羽的霸王之名蜚聲天下。項羽勇猛,其兵器也跟著勇猛,凡是他使用的兵器,都被冠以「霸王」之名,以下這五件兵器,刀槍劍戟弓,傳為項羽用,一種砍玉如泥,一種輕鬆實現百人斬,一種霸王硬上弓,一種紮上死,掃上吐血五升?霸王刀。傳為項羽所用,項羽死後下落不明,後為漢末董卓所得。【梁】陶宏景撰《古今刀劍錄》:「董卓,少時耕野,得一刀,無文字,四面隱起作山雲文,劚玉如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