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平王東遷洛陽後,歷史進入春秋戰國時期,春秋初期,天下諸侯國總數已達一百多個,但較大的諸侯國,如晉國、齊國、楚國、秦國、宋國、鄭國、燕國等,在這段時間內,諸侯國間的兼併愈演愈烈,春秋五霸的出現,也使某些諸侯國,如楚國,最早只封地五十裡,卻被周王看不起,到春秋時代,不也成了五霸之一,擁地千裡嗎?
由於春秋時諸侯國眾多,但是,沒有一支諸侯國能吞併天下,甚至春秋五霸也不能吞併天下,比如齊國、晉國、楚國等超級大國,在實力強大的時候,只不過是做了諸侯的長者,吞併了幾個小國,想吞併幾個大國,必然會引起其他國家的聯合反抗,即使再強大,也不能超過其他諸侯國的力量總和。
從春秋戰國到戰國,兼併戰爭愈演愈烈,只剩下七個實力較強的諸侯國,即戰國七雄,分別是秦國、韓國、魏國、趙國、燕國、楚國、齊國,如果戰國能夠統一為一個國家,那麼一定是在七國之爭的初期,這七個國家都認識到,國家要強大,要統一天下,就必須進行變革。韓趙魏三家分晉後,最強的是魏國,魏文侯復用李鞅變法,成為戰國時代的第一次變法,李鞅的變法使魏國統治戰國近百年,可謂是一次成功的變法,但自魏文侯、魏武侯之後,魏國自魏惠王以來,便衰弱無力,楚國自吳起也有過這樣的變法,但僅維持了幾年,楚悼王死後,變法便被廢除。
接著是秦國的商鞅變法,韓國的申不害變法,以及齊國的鄒忌變法,但是在所有的變法中,只有秦國的變法最為徹底,效果最好,維持的時間也最長,與此同時,商鞅的變法又使秦國迅速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國力變得強大,特別是在軍事爵位和獎勵耕作這兩個方面,使秦國成為了一臺戰機,源源不斷地為秦國輸送戰時所需的兵糧。秦國統一天下,商鞅變法是根本原因。
沒有商鞅變法就沒有以後的秦國統一天下,商鞅變法後,秦國還用了一百多年才統一天下,歷經六代英明君主,勵精圖治,逐步由秦始皇統一天下,而秦始皇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不可多得、遠見卓識的帝王,他建立了史無前例的各種政治制度,加強中央集權,實行君主專制,實行郡縣制,這一時期的歷代帝王,無不以秦朝制度為根本。
若無秦國、商鞅變法,其他諸侯國能統一天下嗎?
若無商鞅變法,秦國將是一個弱小的國家,不能統一天下,只能老老實實地在關中稱霸。若無秦國,關中將被戎狄人佔領,成為胡人的天下,華夏與戎狄的分界線將變為函谷關,那麼除了秦國之外,華夏上有哪一個諸侯國能夠統一天下呢?
單從實力來看,楚國實力最強,其疆域涵蓋了今天的湖北全部,湖南全部,陝西漢中全部,河南南部部分,江西全部,浙江全部,安徽南部部分,江蘇南部部分,以及上海、福建等地,不管是土地面積,還是人口、綜合實力,楚國都是最強的,按理說,它最有力量統一六國。
春秋戰國時代的變法,楚國內部存在著很大的問題,楚國內部最大的問題,就是國力太強,自給自足,這些貴族有封地,有官職,有地位,有權勢,楚國最大的國力,就是屈氏,景氏,昭氏三家,他們在宮中上下的官員都繞不開他們,而他們在國力上受屈氏控制,國力上受屈氏控制,國力上與韓,趙,魏三家相提並論。
楚悼王在位期間,曾任命吳起變法,吳起變法的一項內容就是:取消貴族世襲世嘉制,使其官爵不能世襲,只能靠戰功獲得,這樣吳起就激怒了所有楚國貴族,可惜在楚悼王在位六年後,這一變法才得以延續,楚悼王一死,吳楚就被楚國內的貴族們射殺,當時吳起為給楚悼王求情,埋伏於此,貴族們的箭射中了楚悼王的屍體,被後來即位的楚肅王射死70餘人。
但吳起的變法還是失敗了,如果吳起的變法能夠繼續下去,楚國在這一時期的實力和吳起一樣強大,楚國到了統一天下的時候,才真正有可能成為楚國,只可惜這一變法在楚國失敗了,以後,楚國內部還存在著貴族問題,只有依靠國君的賢能才能治理,一旦楚國出了昏君,國力也就衰弱了,從楚王時代開始,楚國雖然已經衰弱,但仍然是六國中最強大的國家。
除楚國外,實力最強的最算趙國,這是六國中唯一能夠在軍事上與秦國相抗衡,打得有聲有色的國家,趙國名將輩出,自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之後,趙國實力開始壯大,收復了林胡和樓煩,吞併了中山國,一度稱霸北方,但趙武靈王犯下嚴重錯誤,廢長立幼,不僅害死了自己的長子,還把自己活活餓死。
趙武靈王死後,趙國便開始衰落,一代代不如一代,趙惠文王還算英明,趙孝成王也開始衰敗,長平之戰重用趙括,導致四十萬趙軍全軍覆沒,趙悼襄王更是衰敗不堪,逼走名將廉頗,趙王遷是亡國之君,也害死了名將李牧,要知道有李牧在,秦國名將王翦都不是對手,所以趙國再也沒有變法,再也沒有統一六國。
齊國實力較弱,實際上很重視人才,開設了稷下學宮來招攬大批人才,但齊王在後期卻無能為力,從齊愍王開始,齊國窮兵黷武,又與燕國合流,攻滅秦國,吞併了宋國,引起其他諸侯國的怒火,導致五國聯合伐齊,但無奈,齊國實力一般,國君平庸,齊愍王被殺,齊國只剩下兩個城池,如果不是田單復國,齊國早就滅亡了,所以齊國也沒有統一天下的條件。
其他如韓國、燕國等,都是實力最弱的,沒有任何條件,魏國在戰國初期是最強的,但三代君王之後,就衰弱了,到戰國中後期,魏國基本上沒有什麼作為,淪為比韓國稍強一點的諸侯國,沒有統一天下的力量。現在東方六國都沒有統一天下的力量,華夏怎麼發展?這六國極有可能同時存在,那麼西方,特別是關中地區,將會崛起一個龐大的胡人政權,與華夏相抗衡,因為中原地區沒有強大的統一政權,很可能會延續幾百年的亂世,作為大一統的帝制政權,也許永遠也不會到來。
那麼經過幾百年的發展,只有楚國會越來越強大,還是實力問題,因為楚國在華夏的南方,除了南方弱小而不具有進攻性的蠻夷,只有中原的五個諸侯國是敵人,如果華夏必須統一,那只能是楚國統一。
如果楚國滅亡,六國合而為一,那麼,如果再分一次封地,再分一次封地,那麼,楚國的貴族化問題將越來越嚴重,楚國的統一也將再一次分裂,就像三家分晉一樣,再一次分裂,華夏將永遠無法統一,分裂成幾個諸侯國,這也許就是沒有了秦國和商鞅變法,這種亂世將延續幾百年,直到下一個秦始皇的到來。
此外,還有一種情況,是外來威脅,如果華夏不能統一,並且碰上了匈奴的強盛時期,那麼整個華夏就不能抵抗匈奴的進攻,到時候整個中原就會淪為匈奴的領地,這個時候的華夏就有可能像印度一樣被外來勢力統治,要知道後來統一的漢朝已經竭盡所能地擊敗了匈奴,華夏也不能抵抗匈奴,儘管在戰國時期的趙國也可以打敗匈奴,但是那個時候的匈奴並不強大,而且當時的匈奴仍然是分裂的,這也是沒有秦國的另一種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