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博物館一古巨龜化石,外殼堅硬卻缺一後肢,哪種生物捕食2千公斤大海龜?

2021-03-01 六維自然

  在龜類中,有超過200多種龜,所以世界大部分地區都有不同的龜類,現存最大龜類是稜皮龜,稜皮龜外殼長1-1.5米,重均達100千克以上;而據古生物的研究,龜類至少在2億年前即以同樣形式存在了,所以有些古龜類體型獨特,其中有一種重量估計2200公斤以上的海龜,是史上最巨大的海龜——古巨龜。

  據古巨龜的化石研究:古巨龜生活在白堊紀時代,在那個時代的生物,體型普遍巨大,古巨龜體型也遠遠大於現在的龜類,其中推測古巨龜長度多於4.1米,鰭狀肢之間距離闊4.9米,體重2200公斤以上,還有一身堅硬的外殼。

  古巨龜具有很強的防禦能力,也具有很強的攻擊能力,據推測:古巨龜比現在海龜兇猛得多,因為其嘴巴是堅硬的角質喙,這樣的嘴巴具有強大的咬合力,能很好撕咬捕食獵物。

  古巨龜具有攻擊能力,又覆蓋著堅硬的革質「盔甲」,古巨龜依然是比較弱勢的動物,其中在美國的Peabody Museum博物館中,保存著一個最完整的古巨龜的化石,身形保存得非常完整,唯一有一點缺憾的就是四肢中,缺少了一右後肢,有科學家推測:之所以缺少右後肢,很有可能是這隻古巨龜生前遭到更猛的海洋獵食者襲擊,撕咬掉了古巨龜的右後肢。

  古巨龜有恐龜、帝龜等很有戰鬥力的號稱,當時有什麼獵食者能捕食它們?由於氧氣密度濃度等不同,當時生物都是非常巨大且兇猛,其中15米的海王龍和7米長的白堊刺甲鯊就和古巨龜生活在同一時代,這古巨龜化石中那一右後肢很有可能就是被這兩大獵食者撕咬掉的。

  龜類具有很強的防禦能力,但從來都沒有佔據食物鏈的頂端,成年古巨龜很少獵食者襲擊,但並不是沒有天敵,導致它們種群消失的原因:由於環境氣候變化,白堊紀時代的古巨龜也和其它頂級獵食者一樣消失滅絕,是一屬已滅絕的大海龜!

  關注六維自然 順其自然認識自然!

  (圖片來源網絡 侵刪)

喜歡大自然奧秘者!

相關焦點

  • 美一古巨龜化石,外殼堅硬卻缺一後肢,哪種生物捕食2千公斤大龜
    在龜類中,有超過200多種龜,所以世界大部分地區都有不同的龜類,現存最大龜類是稜皮龜,稜皮龜外殼長1-1.5米,重均達100千克以上;而據古生物的研究,龜類至少在2億年前即以同樣形式存在了,所以有些古龜類體型獨特,其中有一種重量估計2200公斤以上的海龜,
  • 史上最巨大的海龜古巨龜,體重更是達到2噸
    因為這些生物壽命都非常長,所以體型可以長到很大,而史上最巨大的海龜古巨龜,體重更是達到2噸。雖然古巨龜的體型在如今來看是非常巨大的,但是在遠古,生物的體型相對來說都非常大,而古巨龜是其中之一,而它「堅硬的外殼」也變得脆弱不堪。
  • 海洋科普 | 已經滅絕的大烏龜——古巨龜
    這些食物大多存在於海面或淺海,因此慢性子的古巨龜不需要下潛到海洋深處就能享用美食。古巨龜有鋒利而強大的喙,足以咬開菊石等硬殼動物。古巨龜名片時    期距今7500萬年前大    小3~4米棲息環境海洋食    物魚類、水母、軟體動化石發現地美國中西部古巨龜是家族中的大個子,體形比現存的海龜大不少。
  • 世界上最大的巨型烏龜, 古巨龜重達兩噸
    古巨龜(神秘的地球報導)據騰訊科學(圖片:神秘的地球):烏龜是可愛的帶殼生物,它們是唯一缺少牙齒的帶殼爬行動物,同時它們也是唯一長有脊椎和外殼的動物
  • 自然博物館399件生物標本展現"生命之美"
    小巧靈動的昆蟲,翱翔雲端的飛鳥,健步奔馳的走獸,遨遊水下的水生動物,挺拔俊俏的植物……千姿百態的生物共用著一片家園,也共同展示著自然界的美麗。「生命之美」展覽近日在北京自然博物館開展,展覽以突破常規的陳列方式,展現該館原創性的學術研究成就。
  • 它們是烏龜的遠祖,雖然沒有殼,但背部堅硬
    現代科學家通過對古生物化石的研究認為,龜類的祖先很有可能是生活在兩億六千萬年前左右的西伯利亞斯龍。它們是烏龜的遠祖,雖然沒有殼,但背部堅硬。這種動物生存於今天的西伯利亞,體型和犀牛一樣大,有一噸重。它們沒有牙齒,靠胃石磨植物,再用胃液進行消化因為西伯利亞斯龍的身上,有太多與龜鱉亞綱生物相符合的屬性。
  • 方舟:喜歡吃生物毒素的古巨龜,是名副其實的水母殺手
    這款模組裡的生物古巨龜。古巨龜的近親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稜皮龜,有著咬力巨大的喙,可能以魷魚等生物為食。方舟裡的古巨龜的龜殼上與龜殼邊緣有著尖尖的倒刺,四肢像船槳一樣,它生活海裡,是比較溫和的生物。古巨龜需要和平馴服,我們只需餵它吃生物毒素、飼料就可以馴服它了。古巨龜的口味有點兒重,它喜歡吃的食物裡有生物毒素,而生物毒素是製作強效麻醉鏢的原材料之一,它的麻醉效果比麻醉劑都要好,真不知道古巨龜是怎麼吃下去的(不同於常人的消化系統)。
  • 1970年美國發現神秘化石,專家經研究,它竟是古代巨型爬行動物
    實驗室研究員們初見化石之時感到十分驚訝,因為化石的體積太過巨大,簡直超過了所有人的想像。通過各種高科技測定,考古專家們終於得出結論,認定該化石應該是一種迄今為止發現體型最大的遠古巨龜,並為其取名為古巨龜。
  • 從飛禽走獸到昆蟲植物,自然博物館399件生物標本展現「生命之美」
    小巧靈動的昆蟲,翱翔雲端的飛鳥,健步奔馳的走獸,遨遊水下的水生動物,挺拔俊俏的植物……千姿百態的生物共用著一片家園,也共同展示著自然界的美麗。「生命之美」展覽近日在北京自然博物館開展,展覽以突破常規的陳列方式,展現該館原創性的學術研究成就。昆蟲、飛禽走獸、海貝、植物……自然博物館精選399件生物標本領銜亮相展廳,讓觀眾在目不暇接中,驚嘆「生命之美」。
  • 史前巨型龜殼近3米長,巨龜為防11米巨鱷捕食進化而來
    遠古生物的巨大往往超出現代人的想像,近日科學家們公布一項最新發現:他們在南美洲找到一種史前巨龜化石,它長達4米,重約1.2噸,和一輛小汽車相差無幾。 研究人員和龜殼合影 據衛報2月15日報導,這種史前巨龜學名為地紋駭龜,生活在距今700萬至1300萬年前。研究人員是在哥倫比亞塔塔科阿沙漠和委內瑞拉烏魯瑪科地區分別發現同樣的化石,其中一個龜殼化石長度達到了驚人的2.86米,重量1.25噸。
  • 我在博物館修復古生物化石
    我在博物館修復古生物化石 天演博物館副館長韓霜正在組裝恐龍化石骨架。 工作人員使用工具清理魚化石。       6月25日,崇州天演博物館古生物化石修復中心,合肥工業大學資環學院古生物與地層學專業研究生李強用噴砂槍對排列有序的古生物化石一一進行清理。在他周圍,來自奧陶紀的震旦角石、志留紀的菊石、石炭紀的矽化木、二疊紀的海百合、三疊紀的魚龍等古生物化石環繞,構成了一個地球生命發展的全景圖。
  • 化石有哪些主要載體/奇蹟大陸唯一一座收藏化石的博物館在哪個國家?
    化石有哪些主要載體/奇蹟大陸唯一一座收藏化石的博物館在哪個國家?來看看博物館題目答案有哪些, 分別是什麼,看看化石有哪些主要載體/奇蹟大陸唯一一座收藏化石的博物館在哪個國家?奇蹟暖暖奇妙博物館遠古化石館高分搭配攻略>>>http://news.candou.com/825609.shtml奇蹟暖暖奇妙博物館遠古化石館搭配/答題攻略匯總>>http://news.candou.com/825603.shtml奇蹟暖暖奇妙博物館遠古化石館獎勵
  • 三疊紀時期的龜龍,居然如此像大海龜
    憨厚的外貌,寬而硬的背殼,像鳥喙的吻部,如槳的鰭狀肢,如果不仔細看,你一定會以為它是一隻大海龜。但事實上,這是一隻生活在三疊紀時期的遠古生物——龜龍。它體長約 0.9 米,其化石是在德國發現的。其實,這個時期離我們相當遙遠,是一個比侏羅紀時期還早,距今 2.52 億年前至 2.01 億年前的地質時代。
  • 十大史前一億年的動物
    十大史前一億年的動物要說地球,這個孕育著無數生命的星球,目前為止,經歷了28個時代,從地球形成之初的冥古宙,也叫隱生代,距今約45.7億年。地球自形成以來總共有1.3億生物,已知的未知的不計其數。巨型史前袋鼠適應堅硬的富含纖維的植物它們長著一副短臉,眼睛前凸,一副善於運動的腳爪。身高估計有198~299釐米高,體重在200公斤左右。它們很可能生活在嚴酷、乾旱的氣候中,並且適應了堅硬的富含纖維的植物。
  • 這種蝸牛的外殼到底有多硬?子彈打不穿,是地球上甲殼最硬的生物
    大家應該都見過蝸牛吧,下雨過後,我們常常可以在一些溼滑的地方找到這種可愛的小生物,我們知道蝸牛是一種很膽小的生物,一遇到危險就會立即躲進自己的保護殼中,而它們的保護殼並不算堅硬,一些小蝸牛,被人輕輕一踩甚至都會碎裂,不過你們知道嗎?世界上甲殼最硬的生物居然是一種蝸牛,它們的外殼非常堅硬,甚至子彈都打不穿,這到底是怎麼回事?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 雲探秘|第五站——朝陽古生物化石博物館
    今日,走近我們「雲探秘」中國古生物學會科普教育基地的第五站——朝陽古生物化石博物館。朝陽古生物化石博物館隸屬於遼寧朝陽鳥化石國家地質公園,由朝陽市政府投資建設,是一個集化石展覽、化石收藏、化石和地質知識科普為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具有科學性、知識性、觀賞性和趣味性,是自然科學普及和教育的重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