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魚竟然患上潛水病(圖)

2021-01-12 搜狐網

  一隻柯氏喙鯨在義大利海岸附近完成優美的鯨躍。(圖片提供: Natacha Aguilar de Soto/University of La Laguna, Spain)

  柯氏喙鯨是深海的王者。為了尋找獵物,它們能夠下潛到水下2000米的深度,柯氏喙鯨也因此成為哺乳動物中的潛水冠軍。然而讓科學家無法解釋的是,作為對海軍聲吶試驗的響應,這些冠軍有時竟會死於一些讓人類潛水員痛苦不堪的減壓疾病。

一個新的數學模型推測,聲吶通過複製另一種天敵發出的聲音,迫使柯氏喙鯨採用了一種危險的潛水模式。

  最近20年來,研究人員一直懷疑鯨的死亡與人類的聲吶試驗有關。2000年,美國海軍曾宣布,它們的聲吶試驗導致6隻柯氏喙鯨在巴哈馬群島的海灘上擱淺。從那時開始,至少有5次鯨在聲吶測試點附近的海灘上擱淺而亡的記錄。研究人員至今尚未搞清聲吶如何使動物失去方向感,並最終導致擱淺,但一些海洋生物學家推測,聲吶發出的強烈聲波會迫使鯨浮出水面。研究人員同時找到證據,在鯨體組織中發現了小氮泡,它們損害了鯨的器官。相同的情況也出現在那些過快上浮的潛水者當中,即人們常說的氣栓症。但是為了防止氮在體內積聚,鯨在潛水時通常都會屏住呼吸,因此氣栓症的假設似乎難以自圓其說。由美國麻薩諸塞州Woods Hole海洋學研究所的海洋生物學家Peter Tyack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推測,鯨可能以某種方式改變了自己的潛水行為。

  為了規避天敵,柯氏喙鯨會重複進行一些較淺的下潛。研究人員尋思,是否正是這種行為導致了潛水冠軍的死亡,尤其因為海軍聲吶——其頻率與柯氏喙鯨最害怕的敵人逆戟鯨發出的聲音幾乎相同——能夠迫使鯨採用一種類似的淺層下潛模式。因此,研究人員用數學方法分析了柯氏喙鯨和海豚的潛水方式,旨在測試在這種重複的淺層潛水過程中,氮泡是否會在鯨的組織中膨脹。研究人員將已知的生理學數據引入這一數學模型,從而繪製了3小時內,鯨在30米到80米的海底重複下潛時,氮泡體積在循環系統、大腦、肌肉和脂肪組織中增長的情況。

  科學家相信,在正常的潛水模式下,當海洋哺乳動物的下潛深度超過72米時,它們的肺會塌陷。Tyack認為,這是一種「聰明的機制」,它能夠防止氮滲透到血液中。研究小組的數學模型顯示,如果鯨的肺在一系列的淺層潛水中沒有收縮,那麼增加的壓力將使氮泡向組織中擴散,從而增加形成氣栓的危險。限制長時間的聲吶測試將防止海洋哺乳動物以這種有害的方式潛水。研究小組在最新一期的《海洋哺乳動物科學》雜誌上報告了這一研究成果。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克魯斯分校的海洋生物學家Terrie Williams認為,研究活體海洋哺乳動物的潛水模式是非常困難的,因此這一模型「真的很實用」。一些新的研究彌補了模型假設存在的疏漏,例如用實際觀測來證實這種躲避天敵的行為,這些都將幫助科學家最終確認聲吶試驗的安全距離和規模,澄清圍繞這一問題的種種猜測。Williams表示:「下一步需要搞清的問題是鯨究竟多快就能患上減壓疾病。」

  (群芳 譯自www.science.com,12也18日)

相關焦點

  • 秘魯潛水員不幸患上潛水病身體腫大變形嚴重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9月5日報導,近日,秘魯海產品工作人員亞歷杭德羅•拉莫斯•馬丁內斯(Alejandro Ramos Martinez)在潛水捕魚時,由於上浮速度過快而患上了一種可怕的潛水病,致使他體型增大了一倍
  • 海南日報數字報-三沙市醫院首次成功救治潛水病患者
    他成為該院新建高壓氧艙成功救治的首例患者,由此也改寫了以往三沙居民潛水病救治時須轉回海南本島的歷史。  潛水病又稱「減壓病」,一般是潛水作業人員上浮過快,溶解在體液中的氣體無法及時析出導致,在三沙漁民中比較常見,如果得不到及時救治會危及生命。昨天,陳志苗在鴨公島海域潛水作業時不慎患上這種病,一度重度昏迷,情況十分危險。  獲悉情況後,三沙市委、市政府緊急組織救治。
  • 深海王者何以患上潛水病
    2000年,美國海軍曾宣布,它們的聲吶試驗導致6隻柯氏喙鯨在巴哈馬群島的海灘上擱淺。從那時開始,至少有5次鯨在聲吶測試點附近的海灘上擱淺而亡的記錄。研究人員至今尚未搞清聲吶如何使動物失去方向感,並最終導致擱淺,但一些海洋生物學家推測,聲吶發出的強烈聲波會迫使鯨浮出水面。研究人員同時找到證據,在鯨體組織中發現了小氮泡,它們損害了鯨的器官。
  • 潛水員水中被異物纏住腳 擺脫後上浮突發潛水病
    潛水員水中被異物纏住腳 擺脫後上浮突發潛水病王清友被緊急送往醫院接受治療  大連晚報訊 8月7日上午,大連長海縣海洋鄉43歲的潛水員王清友在潛水打撈扇貝時突發意外:腳被水下異物纏住,擺脫束縛後的王清友急速上浮,卻因為上浮過快突發潛水病
  • 潛水員水中被異物纏住腳 擺脫後突發潛水病
    王清友被緊急送往醫院接受治療大連晚報訊 8月7日上午,大連長海縣海洋鄉43歲的潛水員王清友在潛水打撈扇貝時突發意外:腳被水下異物纏住,擺脫束縛後的王清友急速上浮,卻因為上浮過快突發潛水病8月7日下午,在大連旅順口區一家專門治療潛水病的醫院,王清友正在接受減壓艙治療。海洋鄉政府黨委辦公室主任王東升介紹說,王清友今年43歲,是海洋鄉一名老資格的潛水員,服務於海洋鄉一家水產養殖公司。王清友告訴自己,昨日7點左右,他下水從事捕撈扇貝作業,作業水深在20米左右,在作業過程中,他突然感到腳被海中的異物給纏繞住了,無法掙脫,這讓王清友焦急起來。
  • 人被鯨魚吞掉!被鯨魚吞下去之後人還有救嗎?真相竟然是這樣的!
    人被鯨魚吞掉!被鯨魚吞下去之後人還有救嗎?真相竟然是這樣的!在廣泛的海洋世界中裡面生存著上千萬種的生物,而海洋裡的這些生物都是非常奇妙的,他們表面上看上去都是不傷害人類的,但是如果當他們發怒的時候對人類的傷害就會是不可挽回的。
  • 哆啦A夢:來自7000年前的鯨魚,它是世界上最孤獨的鯨魚
    哆啦A夢動漫分析與講解,上集中道具為「仙人修煉手冊」有著能和仙人學習法力的道具,當然這只是哆啦A夢的道具,並非真正的仙人,相當於一個機器仙人。大雄跟隨這個仙人潛心修煉,想要依靠法力輕鬆完成任何事情,可想像很美好,現實很骨感。
  • 那些扒在船上、礁石上、鯨魚身體上的東西竟然不是貝殼?
    鯨魚身上的藤壺丨flickr / NOAA Photo Library 大部分藤壺都不太好吃,真正能被稱為珍饈的是鎧茗荷目指茗荷科的一些成員,比如龜足和鵝頸藤壺(圖裡所畫)。
  • 「上山入海」後他們進了高壓氧艙,「高原病」「潛水病」是咋回事
    暑期正是一年中最好的旅遊季,但對於那些酷愛挑戰自我的年輕人,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被「潛水病」「高原病」找上門。在解放軍總醫院第六醫學中心(原海軍總醫院)的高壓氧科,每天都有「驢友」因為「上山」「下海」,引發了與壓力相關的疾病前來就診。
  • 揭秘鯨魚標本製作過程 鯨魚脫脂埋地下8年(圖)
    一條長十幾米的鯨魚埋在地下8年了,最近才剛把骨架挖出來。  疑問 鯨魚為何在地下埋了八年?  記者來到青島海底世界院內,在靠近建築物的一側出現了一個寬五六米、長20多米、深6米左右的大坑,挖掘機和鏟車齊上陣,幾名工人正在清理石塊。  「前幾天,工人從裡面挖出了鯨魚骨頭,放在路面上,到處都是呢,這兩天已經挖完了。」
  • 鯨魚死了竟然這麼危險,屍體還會自己爆炸?西瓜視頻帶你了解
    人家都說,如果有一頭鯨魚死去,將會用30年的時間沉入海底,落葉歸根。在2014年,一頭在臺南捕獲的鯨魚,竟然在運送的過程中發生了大爆炸,鯨魚的內臟四散在臺南的街頭,並且散發出很刺鼻的氣味。而且鯨魚擱淺的事件也是頻頻發生,根據資料顯示的,這些被衝上沙灘的倒黴鯨魚,屍體也會自動的發生爆炸,那麼就奇怪了,這鯨魚好好的,又沒有人對它動手動腳,它怎麼就自己爆炸了呢?
  • 人們把鯨魚腦袋炸了,「嘣」的一聲,鯨魚:解脫了!
    人們把鯨魚腦袋炸了,「嘣」的一聲,鯨魚:解脫了!鯨魚之所以叫做鯨魚,只不過是因為外形像魚,其實它們並不是魚類,而是哺乳動物,鯨魚分為兩種,一種是齒鯨是有鋒利牙齒的海洋巨獸,一種是鬚鯨就有鯨鬚的鯨,體長為15至20米,就是這樣有著龐大身軀的鯨魚,人們竟然把它腦袋炸了。
  • 鯊魚患上脂肪肝(圖)
    點擊進入>>> 鯊魚患上脂肪肝>  N《南京日報》供稿  本報訊「十一」黃金周快到了,南京海底世界的幾位魚醫生正為幾條患了脂肪肝的絞口鯊發愁。吃得多,又不好動,一條條絞口鯊很快胖起來,很快,幾條鯊魚變成了重達200公斤以上的大傢伙,其中4條絞口鯊都因為貪吃患上了脂肪肝。
  • 江蘇鹽城4頭鯨魚擱淺死亡 半夜被割肉(圖)
    17日半夜,擱淺死亡鯨魚被人割肉。CFP供圖 【點擊查看更多組圖】體形碩大的鯨魚引來居民的「熱情」圍觀。CFP供圖本報訊3月17日,在江蘇鹽城市濱海縣境內的黃海海域擱淺的4頭鯨魚,經搶救無效全部死亡,目前死鯨後續處理工作在進行中。
  • 13號颱風鯨魚生成颱風鯨魚實時路徑圖及影響範圍一覽
    1鯨魚生成 颱風鯨魚實時路徑圖及影響範圍一覽據中央氣象臺消息,9月27日8時,今年第13號颱風「鯨魚」(英文名稱:Kujira;名字來源:日本;名字意義:鯨魚座)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8點其中心位於日本東京東南方約2550公裡,即北緯20.5
  • 患齲齒的年輕媽媽心衰又失明,原因竟然是……
    原標題:患齲齒的年輕媽媽心衰又失明,原因竟然是……細菌「吃掉」心臟,年輕媽媽患感染性心內膜炎,失明後又出現心衰,有生命危險,經手術進行了心臟二尖瓣、主動脈瓣的置換,重建心臟門戶,患者這才脫險。而經檢查,齲齒竟有可能是導致她患病的罪魁禍首。
  • 俄羅斯現「鯨魚監獄」:上百頭鯨被困水槽
    圖自每日電訊報 據CBS(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每日電訊報等多家媒體報導,有俄羅斯商人將上百頭虎鯨和白鯨關在小水槽裡,或準備賣給附近國家的水族館。 這些令人揪心的視頻和照片,在被俄羅斯媒體曝出後,隨即在國際社會上引發了強烈反響。這種近乎於養豬的圈養方式,被媒體形容為「鯨魚監獄」。 「穩賺不賠」的生意 據CBS報導,日前,在俄羅斯納霍德卡港海面上,十餘個水槽被發現,裡面關押了總計11頭虎鯨和90頭白鯨。
  • 世界上第一危險的極限運動,鯨魚腹中逃脫實驗,不該招惹的巨獸
    鯨魚大家都知道鯨魚是世界上最大的哺乳類,它幾乎不會主動攻擊人類的,危險的地方並不是它的攻擊性,可是它的巨大體型。我們舉個例子,世界上最大的鯨魚藍鯨光嘴巴的寬度就可以容納10個成年人,所以它們最危險的地方不是會攻擊人,而是可能會不小心將人類吞噬,尤其是在它們捕食的時候。
  • 鯨魚的祖先來自陸地?科學家發現四足鯨,能在陸地上奔跑自如
    相比於陸地世界,海洋世界對於人類來說充滿了更多的未知,因為這個地球上海洋的面積畢竟比陸地的面積更大,不過人類並沒有因為海洋世界的龐大而停止對海洋世界的探索,反而由於未知所以人類對海洋世界更加感興趣,在人類的不停探索中,非常多的海洋生物被人類漸漸認識,而在眾多的海洋生物中,最讓人類有濃厚興趣的生物可能就是鯨了,鯨在這個地球上存在的時間非常久遠